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2|回复: 1

[时评] 美国会为何对华为痛下杀手? - 郑风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2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会为何对华为痛下杀手?
2012-10-12   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痛下杀手原因有三,其一是老大对正在崛起老二的恐怖心理;其二是美国自己害怕别人跟自己一样;其三世界承认中国还需要一个慢长过程。这种局面并不可怕,华为其实可以大有作为。
  这两天美国国会的一个调查报告成为欧美与国内媒体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华为、中给给贴上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标签,美国国会报告建议少跟华为、中兴做生意。为什么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痛下杀手?分析如下:
  其一是老大对正在崛起老二的恐怖心理。
  现在是美国大选关键时期,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争相把“中国”作为抨击的对象,寻找替死鬼,吸引选票。其实这源于美式的忧患心理,自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老大已数年,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人觉得自己的老大地位不稳,而中国是其最危险的替代者。最主要的,这个替代者还曾是冷战宿敌,在冷战时期美国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在经济战中,美国人认为自己吃了太多的亏。一方面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美国大量的制造业外包到中国,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另外一方面中国持有美国大量的国债,让美国不甘心。美国制造业外包是企业行为,美国的政客们也没有办法,于是就把中国树成耙子,中国被塑造成了抢了美国人的工作,偷了美国人技术的国家。上世纪70-80年代时崛起的日本也曾让老大美国忧心好一阵子,对日企穷追猛打,最后日本上当受骗不争气,陷入停滞数十年,美国才善罢干休。美国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民族,看美国的大片都会感觉到美国的主这种民族心态。害怕老大位置不保,对那些潜在的老二进行穷追猛打,正是美国泄愤中国的主要原因。目前正是美国的选战胶着状态,民主党、共和党都不希望在斗狼中国方面输给对方。而国会正是一个口水战的好地方,通过罗列罪名对中国公司发飚好处大大的,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其二是美国自己害怕别人跟自己一样。
  美国过去依靠自己的先进技术,干出许多不可告人之事。以自己之心度君子之府,把中国公司定位于跟自己一样下作是容易的选择。美国华尔街提供了两个例子,其一是美国情报机构与以色列合作,发动了针对伊朗的不光彩军事行动,并引发始料未及后果,比如制造蠕虫病毒震网(Stuxnet),破坏伊朗的核研究项目,制造网络武器Flame和Gauss等。其二是2007年以色列空军袭击了当时被怀疑是核武器研究机构的叙利亚的一处设施,第二年IEEE Spectrum一篇报道追踪到的消息显示,一家法国芯片公司提供给叙利亚的雷达防御设备中包含一个“切断开关”(kill switch),使叙利亚无法监测到以色列轰炸机正在执行的袭击活动。
  美国的议员们也与中国的五毛们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阴谋论,借“国家安全”阻止竞争对手。
  其三世界承认中国还需要一个慢长过程。
  欧美的企业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大规模走出去。其实他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只不过他们通过各种努力,目前已成功让世界全球化,在世界市场上游刃有余。但他们还有没被攻破的全球市场,比如那个大国印度,只至最近才刚刚允许沃尔玛到印度开店,不曾想还引来印度全国数千万的抗议游行。而中国企业目前刚刚向全球迈出第一步,华为算是做得最好的企业。过去乃至现在,中国一直被西方的媒体塑成一个不透明国度,被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也当然被他们想当然地贴上种种标签并顺手成为抨击的对象。
  面对这种困局,一方面中国要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宣传,重金打造软实力,另外也需要一个过程,到国际上进行各种公关宣传。美国是一个游说的国家,各种公关公司、利益集团都需要慢慢地了解。这次突发事件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绕不过去。目前要做的是让学费交得尽量少一点,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个事件对华为中兴并不是坏事,最少目前这个普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是用多少广告费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大部分的外媒其实是以同情的语调来看待这样事的,对美国国会的霸道提出不少批评。华为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对中国出生的企业真的很少见。随着中国的崛起,欧美一个最熟悉的词是国家资本主义,他们对中国式的国企进行穷追猛打,认为国企在国内得到政府太多的补贴、贷款、土地,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还好华为不是,但由于华为创始人的从军经历以及未公开在欧美上市,这正成为他们的把柄。所以华为也可拆分一部分在美国上升,让美国人也分食一部分,才能突破困局。
发表于 2012-10-12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5:33 PM , Processed in 0.0322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