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1

[时评] 《活着》No.325:悬崖上的求学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23 08:17 PM 编辑

悬崖上的求学梦

摄影/张永强 编辑/邹怡


如果不是被钉上了“麻风村”的符号,突然走进大锅圈的“天坑”,不免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座由陡峭的悬崖、崎岖的山路构成的巨型岩洞里,却满含着麻风病后人的难言心酸。因为不被当地人接受,半山腰悬崖上的一间小房子,便成了大锅圈13个孩子的学校。

 

“痛苦”的坚守

54岁的袁和伦,是大锅圈校点的代课老师,2011年,袁和伦接替原代课老师工作至今。从家里走到学校,袁和伦要步行1个多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时间则会更长。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他每天都要比学生们早到学校。

提起在大锅圈教学的事情,袁和伦既高兴也有心酸。高兴的是,家中的妻子和孩子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妻子曾说,“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我们不妨碍你的工作”。心酸的是,邻居很不理解他为何要到大锅圈教学,怕他传染麻风病。去年,一位朋友病逝,袁和伦去参加丧宴,在座的很多客人不让他跟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甚至每次放学回家后,邻居都对他避而远之。

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工作,但是袁和伦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在他眼里,即便是麻疯病的后代,但“他们都很聪明,也是中国人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接受公平的教育”,而且“跟这些孩子在一起,自己很高兴。”

由于大锅圈校点的条件简陋,教室阴冷潮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袁和伦的右胳膊患上风湿,时不时隐隐作痛。但是艰苦的条件并未改变袁和伦最初的信念,他说,“只要这些孩子在,我还有能力,就教他们一点知识”。

 

艰难求学路

“开强,慢点。”在山脚下放牛的父亲喊着孩子的名字。山路陡峭,崎岖而湿滑,因为担心孩子在上学路上发生意外,家长不时发出喊声,让孩子们注意安全。

2008年,大锅圈的麻疯病人已经全部治愈,但由于当地多年来形成的对麻疯病的恐惧,村民们强烈反对大锅圈的孩子到新寨村干水井小学读书,当地政府部门只能无奈将原本看管麻疯病患者的值班室改为教室。从此,大锅圈的孩子们便开始了悬崖上的求学生涯。

现在的大锅圈校点,教室一侧靠近岩石,一侧紧邻悬崖,只有一个窗户,4张课桌,光线昏暗。靠近岩石的一侧,阴冷潮湿,下雨的时候,“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冬季天冷,袁和伦就用一个破旧的炉子生火,给孩子们取暖。

13个孩子分成两个年级,采用复式班教学方式,上午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下午六年级的学生上课,每天轮流调换。不过,由于教室坐落在大锅圈通往外界的唯一山路上,时不时会有村民穿过教室,正常的上课秩序经常被打断。尽管条件艰苦,但这依旧是当地13个孩子唯一能够上学的地方。

在艰苦的条件下,到干水井小学读书成了大锅圈孩子们最大的希望,他们说,因为“去那里,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如果实在不能去干水井读书,在这里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以后有条件就继续读书,没有条件,就出去打工,多赚钱,离开这里。”

 

迟来的搬迁

实际上,早在今年10月13日,五德镇中心学校就给干水井小学送去30套课桌椅,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商讨大锅圈的孩子上学问题,在当时,干水井小学全体教师签订了接受大锅圈的13个孩子到干水井小学读书的承诺书 。

本月6日下午,为了消除学生和家长的顾虑, 五德镇中心学校校长胡永江带着干水井小学的部分老师,准备前往大锅圈跟那里的村民和学生一起吃饭,但遭到部分干水井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对,学生和家长堵在悬崖边的山路口,不准老师们前往大锅圈。当地人数十年来对麻疯病人的抵触心理,让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尤其难开展。

11日上午10时30分许,干水井小学余校长带领部分老师把大锅圈的13个孩子接到该校读书,并召开全体教师会。于校长表示“我们要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处使,保证13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坐在干水井小学宽敞的教室里,13个孩子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

13个孩子的读书问题得到解决,袁和伦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做了19年代课老师的袁和伦,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转成正式教师,退休后可以维持后半生的生计。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麻风病人的孩子却在这悬崖峭壁上艰难求学。因为不被当地人接受,半山腰悬崖上的一间小房子成为了孩子们求学梦的寄放点。摄影/张永强 编辑/邹怡




2.jpg
大锅圈校点隶属于五德镇新寨村干水井小学,共有13个孩子在此读书,其中六年级6人,一年级5人,还有2个孩子随读。学校采用复式班教学方式,上下午各安排一个年级上课,每天轮换两个年级的上课时间。袁和伦是学校的代课老师,2010年起,他一直陪伴着孩子们。




3.jpg
大锅圈校点只有4张课桌,教室内靠岩石的一侧,阴冷潮湿。下雨天,教室还会漏水。该校点距离干水井小学约1000米。




4.jpg
一名学生用数手指的方法做数学题。虽然学习环境恶劣、学校简陋,但是孩子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5.jpg
6岁的申开强还没有正式报名上学,父母怕明年报不上名,就让他跟着大家随读一年级,读六年级的姐姐在旁边指导他学习。孩子们知道,“如果实在不能去干水井读书,在这里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以后有条件就继续读书,没有条件,就出去打工,多赚钱,离开这里。”




6-2.jpg
袁和伦今年54岁,在大锅圈教书这份工作让他经常被外人排斥,但家里人却很支持他。教室外面放着一张办公桌,就成了袁和伦简陋的“办公室”,他说:“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我很高兴,希望他们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他们也是中国人的孩子。”




7.jpg
袁和伦用最简单的数手指的方法给一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并形象的把“7”比喻成“拐棍”,“8”比喻成“犁头”。




8.jpg
学校是由以前看管麻风病患者的值班室改造而成,条件简陋,教室阴冷潮湿。由于教室坐落在大锅圈通往外界的唯一山路上,时不时会有村民穿过教室,正常的上课秩序经常被打断。




9.jpg
悬崖边上,用铁管做成的简单护栏已经锈迹斑斑,但这是保护孩子安全的唯一屏障。这样的教学环境,让袁和伦和家长们都十分担忧孩子们的安全。




10.jpg
恶劣的环境下,学生在教室外的岩石下做作业,到干水井小学读书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由于当地多年来形成的对麻疯病的恐惧,虽然大锅圈的麻疯病人已经全部治愈,但村民们强烈反对大锅圈的孩子到新寨村干水井小学读书,当地政府部门只能无奈地将这些孩子们转移。




10a.jpg
11月6日下午,五德镇中心学校校长胡永江带领干水井小学部分老师,准备到大锅圈跟学生和家长一起吃饭,遭到干水井小学部分学生和家长阻拦。虽然学校和政府一直努力消除村民对麻风病的误解,但仍有村民心存抵触,反对大锅圈的孩子到干水井小学读书。




12.jpg
学生在吃营养午餐。干水井小学的于校长表示“营养午餐执行每人每餐3块钱的标准,大锅圈校点的孩子们也是同样的标准,他们吃的营养午餐和干水井小学的学生一样”。




13.jpg
放学后,孩子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回家。遇到下雨天,山路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14.jpg
大锅圈,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麻疯村”的地方,位于天坑里的岩洞下面。目前,还有8户人家居住在这里,其中4户是单独一人,总人口32人,其中,20余口人长期居住在这里。大锅圈有耕地120亩,靠种养殖业维持生计。




15.jpg
生活虽然艰苦,但这里的孩子们都特别懂事,放学回家后,孩子会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16.jpg
石板上摆放着孩子们捏的泥巴玩具,放学后孩子们会在大锅圈的天井里玩耍。




17.jpg
11月11日,干水井小学余校长带领部分老师把大锅圈的13个孩子接到该校读书。孩子们的读书问题终于解决,代课老师袁和伦的一桩心愿也得以了结,现在,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9 07:33 PM , Processed in 0.0343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