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新兴中产阶级将如何改变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LAN MURRAY

年夏季埃及、土耳其和巴西爆发的大规模反抗运动以强有力的方式提醒人们:中产阶级推动历史发展。不过,至于中产阶级推动历史如何发展,仍不得而知。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第三次中产阶级激增的浪潮。第一次是在19世纪,由工业革命引发;第二次是在二战结束后。前两次都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

第三次似乎可能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过去10年中国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但眼下这种趋势开始在亚洲、拉美甚至是非洲迅速铺开。有人预测20年内世界大部分人口将拥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对教育、手机、汽车,最重要的是关注基本食物和住所以外事物的能力。正是这无数中产阶级的希望和失望将影响未来的方向。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北京,两名女性提着购物袋在一座商场外面的街道上行走,照片摄于2013年5月29日。
这个群体的期望正在与日高涨。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春季对39个国家的近4万人进行调查时,我们问了以下这个有关中产阶级抱负的经典问题:你们国家的孩子会比父辈生活得更好吗?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很大一部分受访者都回答说“不”。只有33%的美国人认为孩子将比他们的父辈生活得更好。英国为17%,日本为15%,法国为9%。

但在中国,有82%的人预计他们的孩子会生活得比自己好,巴西则有79%的人这么认为。智利、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印尼、菲律宾、尼日利亚、加纳和肯尼亚的大部分人认为下一代会比他们这一代生活得更好。

这批新兴中产阶级将改变世界,这一点几乎毫无疑问。但他们将如何改变世界,这一点则不那么明确。西方过于简单地假设认为,这些新加入中产阶级俱乐部的人将欣然接受原有中产阶级所秉持的价值观。但有关这方面的证据则不尽然。

很多人曾希望“阿拉伯之春”运动将意味着在民主和人权方面朝着接受西方理念方向迈进。但埃及随后发生的事件(包括近期主要由中产阶级的不满所引发的抗议活动)揭示出这样的希望可能多么脆弱。皮尤在埃及的调查显示,公众支持民主权利和制度,但对女性权利、文官控制的军队以及宗教和政府的分离则支持率较低。在阿拉伯世界,我们基于可获得的公开记录所进行的研究显示,阿拉伯反抗运动使宗教限制加强,而不是让宗教限制放松。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些新兴中产阶级人口要以谁(或哪一群人)作为自己的道德榜样。同样,证据的指向存在分歧。在我们调查过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大多数人认为,美国仍然是全球领先的经济大国。但把这些国家作为一个群体来考量的话,其对中国的看法要好于对美国的看法。

比如在马来西亚,81%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相比之下,只有55%的人对美国持正面看法。在印尼,70%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相比之下,61%的人对美国持正面看法。就连在美国的主场美洲,都有65%的巴西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与对美国持正面看法的人数占比(73%)相去不远。在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人数更多。

当然,此类好感度指标只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情形。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民众会给美国打高分,比中国要高,因为美国尊重公民的个人自由。但在新兴市场国家,人们在这些议题上对美国和中国的感受差距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认为美国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数占比中位数为65%,而认为中国也如此的中位数为41%;在发达国家,这两个数字则分别为79%和14%。

当新兴市场国家的民众被问及,美国和中国的理念在其国家广泛传播是不是一件好事时,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变得更小了。在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六个国家(南非、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中,说美国理念传播是件好事的人数占比中位数为37%,说中国理念传播是件好事的中位数为32%。同样在这些国家,说喜欢美国做生意方式的人数占比中位数为51%,说喜欢中国做生意方式的中位数为42%。

这意味着,全球新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将以难以预测的方式改变各个社会、经济体和政治制度。与19世纪和二战后时期的中产阶级崛起不同,这次的崛起不一定非要以西方价值观为土壤不可。

(本文作者ALAN MURRAY是皮尤研究中心总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4 11:51 AM , Processed in 0.0379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