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1

[史地人物] 《看客》第331期:垃圾焚烧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7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垃圾焚烧项目在中国大干快上,背后却是国民和政府垃圾分类意识的缺失。焚烧厂排放标准过低、项目方与政府利益上的暧昧频频引发民众质疑。在垃圾焚烧先行者日本,焚烧前全民对垃圾的处理更值得他国学习。编辑/蔡捷文




2.jpg




3.jpg
应对“垃圾围城”,各大城市推动垃圾焚烧“大跃进”。焚烧厂因缺乏独立监管,从项目的决策、选址、运营,乱象频发,引来民众争议和质疑。图为2009年11月18日,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正在排放垃圾燃烧后的气体。从征地开始,村干部集体拒绝在征地协议上签字,最后却由镇政府签了字;中间一度爆发癌症疑云;之后甚至发生爆炸事件,成为垃圾焚烧运作真实状况的缩影。南方都市报刘可/CFP




4.jpg
垃圾若不分类,干湿不分开,燃烧就不充分容易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并会产生有毒垃圾。在中国,因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多是原生态的混合垃圾,容易产生大量二恶英。新建垃圾焚烧厂的排放标准成为民众的关注点。图为2014年2月11日,武汉,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渗滤液、卸料平台和车间冲洗水、冷却水等红、黄、黑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到府河里。绿林/CFP




5.jpg
中国垃圾焚烧厂的排放标准比国际低,但很多垃圾焚烧厂仍不能达到国内排放标准。以二恶英为例,据中科院2009年对全国范围内的19座垃圾焚烧厂的研究数据显示,其中16%的焚烧厂未达国家标准,78%未达欧盟标准。图为2012年8月4日,广西南宁,柳沙半岛“大观天下”小区住宅楼上挂着“臭”字,居民抗议附近垃圾焚烧厂散发出的恶臭和浮尘。张华摄/CFP[详细]




6.jpg
在对垃圾焚烧的抗争中,不少舆论用邻避心理来表述民众抗争的缘由。但民众抗争的不一定是焚烧本身,也有官方决策的不透明及监管不力。图为2012年5月23日,广州,城管委接访现场,上百名花都、清远居民在城管委大门口要求派超过5位代表上楼洽谈,被拒绝后集体举标语表达诉求,反对在花都区汾水林场建垃圾焚烧厂。手中标语不乏“垃圾分类了吗?”这样的标语。钟锐钧/CFP




7.jpg
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争议时曾爆出官员与广日集团存在利益输送。企业获得垃圾焚烧厂特许经营权,除垃圾焚烧可发电外,每年可获巨额财政补贴。图为2003年11月19日,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正式投入使用。该厂为上海第二座生活垃圾处理厂,花费近2亿元建成。吴长青/东方IC




8.jpg
中国焚烧厂爆炸事故常有发生,其原因在于垃圾焚烧技术不成熟,污气污水处理不当。图为2013年12月5日,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发生沼气爆炸引发厂房坍塌,多人被困,致1人死亡,1人失踪,5人受伤。云青/东方IC




9.jpg
垃圾焚烧厂的污染控制最重要的一环是提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但垃圾分类涉及到若干部门,多头管理使得垃圾在进入焚烧炉之前的分类较难实施。中国的垃圾分类多靠民间的拾荒者。图为2012年2月11日,山东青岛,拾荒者在固体废弃物中转站内的一座座垃圾山中搜寻值钱物件。于滈/CFP




10.jpg
广州垃圾焚烧争议使官方重提垃圾分类并纳入工作议程。但垃圾分类仅存在于宣传和活动,分类运输和处理未能实现。图为2010年5月25日,广州,城管委接访日现场,一名前来询问垃圾分类情况的市民给城管委送来一盒子有害垃圾和一个挂钟,意喻督促城管委早日出台《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南方都市报方谦华/CFP




11.jpg
2010年10月26日,杭州徐家埠社区举办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趣味运动会。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比赛。吴国方/CFP




12.jpg
各地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为社区购置分类回收垃圾桶,但收效甚微。一是多数人“嫌麻烦”,觉得垃圾分类太多太杂;二是存在环卫工人在收集垃圾时混为一起倒入的情况。垃圾分类沦为官方口号和民间游戏。图为2011年5月17日,北京,垃圾分类建设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经验成果交流会举行,观众从各式各样的“垃圾分类”标语下下经过。吴长青/CFP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14.jpg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图为日本大阪的生态垃圾焚烧厂。大阪政府花重金请来了维也纳著名设计师设计出一座像儿童乐园的垃圾焚烧厂。该座垃圾焚烧厂安置有最先进的过滤设备。还增设具有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大厅,供学生前来参观。




15.jpg
日本因技术成熟,法规较完善,污染排放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垃圾焚烧厂即使建于城市中心地区,也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东京23个区即有23个焚烧厂“扎堆”,有的直接建在市中心。图为当地时间2007年1月19日,日本东京,垃圾焚烧厂的一名工人正在操作起重机。REUTERS/Yuriko Nakao




16.jpg
东京在市中心人口稠密区建焚烧厂,一开始即遭到反对,但官方展开了漫长的说服,从计划公布到动工建设共用14年。官方先是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居民的疑问给予科学解答,其次增加补偿方案,让居民得到“好处”,最后对垃圾焚烧厂一再修改细化,保证焚烧厂的二恶英控制在规定值以下。图为当地时间2000年5月9日,日本东京,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将一大型横幅挂于东京最高的垃圾焚烧厂办公楼,抗议日本关于垃圾焚烧厂的建立。AFP




17.jpg
由于日本在垃圾焚烧前就对垃圾做了充分的分类和再利用,需焚烧的垃圾总量减少,加之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燃烧的垃圾均为食物残渣等,大大降低了焚烧所造成的有毒气体排放量。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11月4日,日本东京,十几个匿名的黑客组织成员戴着福克斯面具,手持塑料袋在街上捡垃圾。AFP PHOTO/Toru YAMANAKA




18.jpg
大型垃圾的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会有专门的切割设备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日本兵库县,松下环保技术中心的工人人员在工作。松下专门建立废旧家电处理工厂,为促进循环型生产,PETEC从商品中回收资源,商品再利用,希望实现垃圾的零排放。日本不少电器企业均建立这样的废旧家电处理厂。CFP




19.jpg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大致分为两大类,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并且每周按日定类回收,但具体视地区而定。图为2014年4月20日,日本,街上倒垃圾处贴有指示牌指导民众如何正确地把垃圾放入,并告知每一天可以扔哪一类的垃圾。Getty Images




20.jpg
每个地区行政部门的网络主页上都挂着详细的垃圾分类表、回收日历,垃圾投放处也大多贴有垃圾分类海报。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实行垃圾分类。日本《废物利用法》规定政府应该在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保证焚烧厂的运营。图为神户市关于垃圾分类的中文宣传画。




21.jpg
细致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渗透成为日本全体国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图为日本街头的扔垃圾处多使用遮盖物,防止有风吹跑垃圾和可能散播的异味。




22.jpg
日本的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来自于锲而不舍的国民教育。环保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法进入中小学课本成为必修课。日本小孩子从小被传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意识。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2月2日,日本川崎,在垃圾回收训练课上,学生试图将垃圾袋放上卡车。TOSHIFUMI KITAMURA/AFP




23.jpg
图为日本小学生在接受垃圾分类教育。




24.jpg
日本设计工作室MAQ发起的“垃圾袋艺术品计划”(GARBAGE BAG ART WORK),试图使得收垃圾日街头常见的垃圾袋变得更为美观。图为最早推出的系列,蓝、红、绿图案分别代表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25.jpg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2日,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一名身着和服的女子经过垃圾桶。AP Photo/Koji Sasahara




26.jpg
借鉴日本进行垃圾分类才是王道,没有这个前提,中国的垃圾焚烧“大跃进”无疑将继续引来抗争。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9月6日,日本东京,艺术家Hiroshi Fuji将过去13年回收的旧玩具和废弃材料制成艺术品举办展览。REUTERS/Kim Kyung-Hoon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9 09:34 PM , Processed in 0.0336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