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中国经济:一边刺激一边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2014年 07月 03日 08:59


国正一边刺激经济增长,一边进行改革。

作为最新推出的微刺激措施,中国监管机构本周调整了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试图进在行金融业改革的同时对银行系统注入更多信贷。

存贷比是一项宽泛的审慎措施,按规定,中资银行不能将超过75%的存款用于放贷。基本上看,中国这次调整了存款和贷款的定义,使银行获得了更多可用于放贷的资金。按照新规定,某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由债券提供融资的贷款和外币贷款将不再计入存贷比的分子。另外,一些新类型的存款将计入存贷比的分母。

上述部分举措推动银行系统朝着改革目标迈进,比如将新信贷从生产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引导至小型民营企业,以及发展目前尚不成熟的债券市场。

刺激措施的影响不会太大。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估计,约有人民币1万亿元的贷款将不被计入存贷比分子。目前还不清楚这将使银行获得多少新贷款发放空间。

但调整存贷比计算方法的举措会与最近央行公布的一些其他举措共同产生作用,例如央行降低了某些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经济需要一些刺激举措,特别是在房地产价格下滑的局面下。但大开信贷闸门将破坏中国政府再三提及的让中国经济摆脱过度举债和过度投资的目标。用贷款改革来包装微刺激举措更容易得到北京各政治派系的认可。

中国最大一些银行的存贷比大多显著低于监管部门规定的上限,不仅由于他们的的存款基础较大,也因为央行设定了未予披露的贷款额度。调整存贷比计算方法对中小银行更为有益。中国的银行并不都披露具体的存贷比规定,监管机构的存贷比计算方法也并不完全公开的,但根据分析师的估计,去年年底时,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等部分中型银行的存贷比已经略微高于75%的上限。

这些银行在每个季度末监管机构审查存贷比状况时会面临压力,因而会出现高息揽储的现象,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发周期性的信贷紧缩。

抑制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有益于经济健康。但改变监管目标的表述无法减轻投资者的担忧,他们仍担心中国银行业实际贷款情况比披露出来的要差,而这正是银行股一直走势低迷的主要原因。而且,政府将贷款向具体的领域引导也不会有助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决策。

结果,投资者仍会根据中央的政策而不是基本面情况来评估中国的银行类股。而对于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而言,这仍等于通过增加银行信贷来支撑经济增长。看来中国的决策者还是没有找到其他办法来提振经济。

Aaron Bac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3 03:32 PM , Processed in 0.0369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