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1

《图说企业家》:斗犬蔡衍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4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他的一生,斗性十足,正面出击,攻城略地,正如旺旺品牌的来历——他7岁时养的一只波士顿犬,陪伴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它叫黑皮(hap-py),勇猛好斗,这点很像我,不服输。”




2.jpg
19岁当老总赔掉一亿 被人称“败家子”
蔡衍明出身台北商人家庭,在家排行老幺,深受父亲宠爱,不爱读书,却爱当老大,大部分知识都从街头和电影院获取。1976年,他19岁,父亲从合作伙伴那里接下了主要加工鱼罐头外销的宜兰食品厂。因为父亲没时间经营,蔡衍明便主动请缨去厂里当起了总经理。他回忆:“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结果一年多下来,赔掉一个多亿(台币),不得不找家里贴钱补救,落下个“败家子”的称号。




3.jpg
失败之后性格大变 谋划东山再起
就在这个时候,蔡衍明性情大变,“我以前很乐观、很招摇,拜把子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那个历程让你觉得,今天的成绩太过于夸大了,以后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点,你怎么面对人家?”蔡衍明迫切需要一剂安定自己的方子,和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4.jpg
从日本引入米果生意
3年后,22岁的蔡衍明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盘算着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应该可以扳回一局。于是,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琢制果寻求合作,而当时的社长桢计作连连拒绝。整整两年,蔡衍明频频拜访桢计作,终于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




5.jpg
1983年,蔡衍明与岩冢签署了技术合作,商标定名为“旺旺”。蔡衍明把桢计作视为“旺旺之父”,他在公司陈列着父亲母亲以及桢计作的雕像。




6.jpg
“旺旺”品牌的由来 一只斗犬
旺旺品牌的来历,源于蔡衍明7岁时养的一只波士顿犬,陪伴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它叫黑皮(hap-py),勇猛好斗,这点很像我,不服输。”他花费数百万人民币,在公司为这只波士顿犬画了幅高达7米的巨型油画。“你看,你看,它的眼神,自信是与生俱来的。”




7.jpg
看到大陆的商机 投资湖南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厂建厂之后,蔡衍明去郑州参加烟酒会,当场就有300货柜的米果签售,而且协议上都是款到发货。于是,旺旺台湾工厂24小时加紧制作,把米果从台湾运抵大陆,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大陆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蔡衍明不想妥协,他选择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还是卖不了那么多啊,后来就送给小孩子吃了。”他将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各级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想到这样反倒打开了当地市场。




8.jpg
宁可白送 不向陈规妥协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厂建厂之后,蔡衍明去郑州参加烟酒会,当场就有300货柜的米果签售,而且协议上都是款到发货。于是,旺旺台湾工厂24小时加紧制作,把米果从台湾运抵大陆,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大陆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蔡衍明不想妥协,他选择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还是卖不了那么多啊,后来就送给小孩子吃了。”他将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各级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想到这样反倒打开了当地市场。




9.jpg
广告轰炸
面对当时大陆经销商一贯卖完之后付款的作风,蔡衍明坚持自己的原则:“款到发货。”让经销商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蔡衍明的做法是广告轰炸:“我到一个地方,先打广告,谁先给我钱,我就先给谁卖。那个时候很少人打广告,广告一打,钱就来,接着就是排队拿货了。”“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广告词很快人尽皆知,旺仔贴画也随处可见。




10.jpg
竞争者涌入
1994年后,中国大陆市场有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导致市场上米果的价格由最初的1公斤50元降至30元。蔡衍明想到的应对策略是推出低端品牌,在各地扩建生产线,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把那些刚起步的对手挤出市场。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给地方政府写信 让政府给盖厂房
“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那要怎么盖啊?我们又没有那么多钱。那个时候我就提出给各县政府写信。”蔡衍明这封信上的内容是,旺旺想在贵县投资,但条件是希望你们盖个厂房租给我们。当时旺旺集团里多数人认为这不可能,“政府怎么可能提供这种条件?”结果当时中国大陆正值招商引资热潮,各地方政府之间也在竞争,蔡衍明的想法实现了。“他们政府盖房很快,四五个月就盖起来,成本非常低,租金很便宜。”




12.jpg
狠辣的价格大战
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之后,蔡衍明迅速掀起价格战,旺旺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1公斤5元,狠辣令人咂舌。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经历了几轮惨烈的价格战之后,旺旺重新夺回了在大陆的市场份额。




13.jpg
“被提到说差人家很多,叛逆感就出来了”
1996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纳中国企业去当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远,选择在新加坡挂牌。但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达40倍。“被提到说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蔡衍明称。




14.jpg
200多天:新加坡退市 香港再上市
蔡衍明决定转投港交所,不过他不甘心让投行与私募狂分利润,他做了一个相当江湖气的决定: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他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蔡衍明行动非常之迅速,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前后只用200多天,旺旺的市值则从35亿美元提至51亿美元。




15.jpg
“米果大王”变身传媒大亨
2008年,台湾老牌传媒集团——中时媒体集团(旗下包括《中国时报》,中视,中天电视台等)因为亏损欲出售资产,当时市场普遍认为买家会是壹传媒,不成想蔡衍明半路杀出,蔡氏家族以私人资金204亿新台币(约约46亿元人民币)的高价、以及不查账、不裁员、允诺中时创办人余纪忠永远留在中时报头等条件,最终得手。此后蔡衍明开始了其在传媒业的雄图霸业:创办《旺报》、投资亚视,还欲收购中嘉系统,“米果大王”变身传媒大亨。




16.jpg
与黎智英结下梁子
中时集团寻找买家时,黎智英旗下的壹传媒收购意图明显,不料最终被蔡衍明“截胡”,自此黎、蔡二人结下梁子。2010年10月,蔡衍明宣布收购中嘉网络(最终未获批),而黎智英旗下的壹电视向中嘉网络申请上架(取得频道播出)两年,都未获得同意,有媒体评论“高傲如黎智英,也不得不看蔡衍明的眼色”。2011年,壹电视出现亏损3亿港元的惨剧,壹传媒的股价跌落到上市以来最低点,旺旺在香港却一直在创历史新高。这些,间接推动了两大传媒集团的对立。




17.jpg
两大传媒集团展开骂战 “苹果”PK“米果”
2012年4月,黎智英旗下苹果日报抢先开战,刊出《旺中购并中嘉、NCC搞黑箱、传七月将通过》等等抨击蔡衍明的报道,蔡衍明怒而反击,召集中时报系相关媒体都加入围剿苹果日报,两大媒体阵营公开开战,长达半月之久,双方你来我往,在各自的媒体上互抖对方的料,互揭对方的短,名嘴、专家学者也加入对战,整个台湾热闹非凡。




18.jpg
入股壹传媒
而此后不久,曾经和苹果日报等骂战的蔡衍明,成了苹果的新老板之一。2012年11月,香港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把旗下的台湾壹传媒包括《苹果日报》、《壹周刊》、壹电视和《爽报》“打包”以175亿元新台币,卖给了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台湾“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旺旺中时集团董事长蔡衍明等。蔡衍明表示,他的形象是“苹果弄坏的”,现在买下了壹传媒的平面媒体,“以后让他们可以认识我,把我的形象据实报道就好”。




19.jpg
被指“公器私用”
然而用旗下媒体攻击异见者的行为,使蔡衍明在台湾的名声变差了许多。旺旺中时集团在中嘉系统收购案中与NCC(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存在争议,衍生出与公民团体、学者、记者间多番争执。学者黄国昌反对中嘉被并购,结果黄因在抗议现场乱丢烟头遭中时与中天等媒体大篇幅炮轰,被人戏称为“大炮打小鸟”。“媒体不是老板的私器”的抗议声愈演愈烈时,蔡衍明只好软了下来,“我本想做学生、年轻一代的偶像,没想到居然成为学生们呕吐的对象。”蔡衍明曾伤心地对媒体表示。




20.jpg
集权的管理
蔡衍明对旺旺的管理偏向“集权制”,最好不要轻易质疑蔡衍明的决策,保证蔡衍明每一项决策的执行。蔡家大公子蔡绍中称自己的父亲为“老板”,“老板自有老板的道理,你的想法如果不一样的时候,你的想法老板脑子里已经跑过一遍了。”这就是蔡衍明的“一言堂”,他认为“公司里不需要那么多动脑的人。”




21.jpg
对下一代:独特的教育哲学
蔡衍明的家庭状况一向低调,20岁在人介绍下结婚,生下长子绍中、长女绍云之后23岁离婚,再也没踏入婚姻。而外界传言,他至少有7个女人,共生了9个孩子。他对子女的教育有独到的哲学,他不赞同子女高中毕业后升学,蔡衍明认为:“学历高的人定性不够,都不够了解自己,要求的待遇比别人高,却不懂得要求自己;反而是学历低的人,比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工作起来比学历高的人更努力。”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3 03:37 PM , Processed in 0.0808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