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1

《图说金融》第42期:富人的游戏——信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2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4-7-22 04:47 PM 编辑

1.jpg
目前国内主流的信托产品,其实都是融资类金融产品。信托的本源,即“我信任你,我把资产托付给你去运营和打理,到约定时间你给我一定收益”,国内信托则是某房地产商、某矿主、企业家、上市公司等,找到信托公司,要融资,拿一定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信托经理设计包装一番,然后向投资人发售一般100万元一份的投资份额。




2.jpg
虽然信托在公众眼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但是信托却是很多大资金非常青睐的投资方式,信托资产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截止2013年一季度,国内信托资产规模达8.73万亿,相当于4个中石化还多。




3.jpg
风光堪比2007年的基金
信托吸引资金的原因就是它较高的收益率,平均收益超过8%,10%以上收益的也很常见。与其他投资领域收益率一蹶不振相比,信托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全年收益固定信托平均收益为7.73%,2009年为7.35%。一些房地产信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4%。甚至有产品给出了20%以上的收益率。




4.jpg
这种豪迈的增长也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底气。在金融业的一个饭局上,基金、券商、信托、银行都有代表参加,基金和券商明显底气不足,这两个行业自2007年之后都陷入了低迷,“总之就是唉声叹气”。而信托公司的老总则是豪情万丈,完全是2007年基金风光无限的那股劲头。




5.jpg
打开任意一个财经类网站信托频道的产品目录,不难发现: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基本都维持在10%左右,鲜有低于8%的产品。这与银行理财4%-5%的年化收益相比确实十分诱人,更不要提屡屡跌破净值的股票类基金产品的收益。因此这些最低投资额也要百万起步的信托产品屡屡在发行之初即被“秒杀”也便不足为奇。




6.jpg
对企业来说,发行一只信托成本昂贵。目前在售的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多在8%-10%之间,而对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企业来说,除了给予投资人收益外,还要付出大约1%的发行费用,3%左右的渠道费用,3%左右的中介费等。这意味着大部分信托融资成本已经达到15%以上。而如果到银行去贷款,从进入银行贷款的审批序列到真正拿到贷款最少也要六个月,而信托的话一般两个月就可以。




7.jpg
信托计划委托人必须是“合格投资者”,也就是符合三项条件之一:个人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 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收入证明;在认购信托计划时,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00万 元,且能提供财产证明。




8.jpg
信托投向一般是贷款比较困难的行业,比如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这些项目国家会严控资金。一般情况下,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市场的信托项目风险略高,但其预期收益也相对较高;而投资于能源、电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信托项目比较稳定,风险性较低但预期收益相对较低。




9.jpg
这些产品有的是信托公司直接销售,有的是通过银行代销,年收益大多在10%左右。以一款信托产品为例,借款方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信托产品起购点分100万和300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0%和11.5%,投资期最短18个月,最长24个月。同时,该项目还有土地和股权双重质押,且有担保方提供成熟商铺作为抵押担保。




10.jpg
一些投资人还看准了信托公司的“刚性兑付”承诺,但这仅是行业内约定俗成遵守的理念,并无法律约束力,并没有体现在法律上。实际上,根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以任何方式承诺最低收益。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信托公司赚取佣金、投资者获得高收益、企业获得融资,大家各取所需。而企业拿到钱后是不是按产品募集书中说明的方向进行投资,信托公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两年,房地产信托集中到期,信托出现违约事件已不止一两起,但还没有引发大麻烦。




12.jpg
2012年,信托业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兑付危机。2012年年底,中融信托的青岛凯悦项目到期未能偿付本息而拍卖抵押资产,中信信托的青岛舒斯贝尔收益权信托计划也在2013年初进入司法拍卖。这两个信托计划项目发行规模分别为3.85亿元和7.1亿元。中信信托发行的四期三峡全通项目也曝出前后两次不能偿还信托贷款本息近2亿元。




13.jpg
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信托日历”,因信托产品巨亏兑付难而曝出的违规代销,甚至资金黑洞的案例时有出现。信托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包括信托、银行,以及基金等机构在内的“利益链”,终尝盲目跃进的苦果。




14.jpg
"理论上,信托产品并不存在“违约”说。按照理财资金的信托关系,受托人即信托公司并不承担责任,损失应由投资者承担。大多数投资者连合同都没有仔细阅读过,对自身购买产品的风险实质几乎毫无了解。一旦发生纠纷后,很容易会因理亏而投诉无门。转而向银行追责。如果项目本身有问题,银行仅负有审核责任,理财经理的承诺也无法举证,最终“补偿”也难以挽回损失。"




15.jpg
此时,投资人方才明白:买信托是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信托公司有义务为预期兑付兜底;预期收益率真的是预期;只要当时的项目情况介绍和抵押手续真实,信托公司就没有违规,投资者就得自己负责。




17.jpg
不仅仅在房地产领域,艺术品信托、矿业信托、普洱茶信托、证券信托等等,均充满了悬疑。 一些艺术品信托玩着“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他们通过将作品推上拍卖行托高价格“假拍”出去,然后再拿“身价虚高”的艺术品作为抵押品,向银行抵押贷款或向社会融资,而这笔资金转而进入其他资本市场甚至流向房地产,背后潜在的风险巨大。




18.jpg
曾有某信托公司刚成立的2亿元规模的山西矿产信托,被业内质疑,有记者跑到融资方的所在地,走访并调阅该融资方公司的工商资料、年检信息,发现该公司连续三年零纳税,零收入,巨额负债。某些信托产品对融资人完全不设防的风控,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亵渎。




19.jpg
形式上,是这些购买份额的投资者信托了资金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去运营和打理。背后实质是帮那些融资人融到了资。信托公司从融资人手上赚钱,为了促成某些业务,赚到可观的信托报酬和业绩提成,甚至收受融资人的“好处”,而放松对项目资质的审核、甚至弄虚作假,利令智昏。




20.jpg
几种信托产品中,证券集合信托是其中风险最大的一种。2007年12月29日,天津信托一款名为“建津财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该信托计划规模为10056万元,期限为1年。但一年之后,天津信托将该信托计划展期,亦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之后于2010年12月29日再次展期,并于2012年12月29日终止,最终亏损幅度为51%。投资人、信托公司、银行三方的纠纷目前仍没有结果。




21.jpg
收益下降 风险渐增 今年3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89%,是近两年来首次低于8。近年来因购买信托证券集合理财计划亏损案例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其他诸如房地产信托、矿业信托等品种,最近的兑付危机也隐隐出现。在城外的人仍兴奋地跑步入场时,已是信托投资人的城内人却感觉到其中暗藏的风险,并暗生退意。




22.jpg
信托的体量已经大到在金融行业中位居“老二”,有预测称,今年上半年信托资产规模可能冲上10万亿。监管层已要求信托公司上报下半年兑付表。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信托只能小心又小心,选择那些信托抵押率越低、变现能力强的产品。




2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9 12:35 AM , Processed in 0.0699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