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1

中国投资海外矿业的“十年教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2014年09月11日14:15

ZUMAPRESS.com
图为去年下半年,中信泰富位于西澳大利亚的一处铁矿。中信泰富对该矿的投入已达到原预算水平的四倍左右,而预计今年该矿将亏损。与此同时,该项目与当地合作伙伴帕尔默的法律纠纷仍未解决。

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位于澳大利亚偏远港口Cape Preston的铁矿项目Sino Iron总投资达100亿美元,耗时已经超过八年,这是中国过去十年来在全年范围内收购原材料策略失败的一个例子。

Sino Iron铁矿项目的预算超了大约三倍,并且追踪这个项目的分析师称,2014年,即该项目投产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可能损失数亿美元。中信泰富及其承包商们在这个项目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从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以国内工资水平向澳大利亚输出工人到失败的汇兑押注,最终迫使该公司从其母公司中信集团(Citic Group)请求15亿美元的救助。

尽管Sino Iron最终开始输出铁矿石,但与澳大利亚当地合作伙伴帕尔默(Clive Palmer)的法律纠纷仍未解决。帕尔默是政界人士,此前曾是地产大亨,他指控中信泰富在没有完全支付对价的情况下开采澳大利亚的资源。

管理中信集团澳大利亚业务长达16年、于2009年底被任命为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的张极井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他说:“现在回头看时,我没有想到这一路会如此艰难”。中信泰富最近更名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Citic Ltd. )。

过去十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中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大宗商品资产,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国内工厂的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摆脱对西方原材料的依赖。据美国企业研究会(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和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编制的投资数据库,2013年中国的境外资源投资飙升至533亿美元,2005年为82亿美元。

如今,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大量采购已经产生了无数的不良投资。很多大规模交易都在亏钱、承担意料之外的成本、或是产出远远不及预期。一些中国投资者已经远离资源业,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投向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国的钱可能会减少。

中国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球资源热潮中,中国是一个后来者,而且经常为西方公司不想买或想卖的资产支付过高的价钱。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亚洲油气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达林(Scott Darling)说,一般而言,中国会为油气资产支付比行业均价高20%的价款。

2010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NP, 简称:中国石化)斥资46.5亿美元收购了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持有的加拿大油砂企业Syncrude Canada Ltd.的股权,这一价格比该资产当时的市价高出10%(以该企业最大股东Canadian Oil Sands Ltd.的市值估测)。Canadian Oil Sands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该项目后来饱受成本上升和产出下降之苦。

中国石化说,Syncrude项目是当时唯一一个这种规模的油砂项目,而且定价也是合理的。中国石化说,截至目前,Syncrude的产量和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而且该公司预计该项目有60年的生产能力。中国石化说,因此,长期而言,这一项目仍可视为达标的、盈利的项目。

2012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 简称:中国海洋石油)斥资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企Nexen Inc.,如今Nexen的净利润已经不足2010年的五分之一。天然气价格下降、部分关键油气田产出下降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影响了该公司的盈利能力。

中国海洋石油表示,尼克森自并购以来的业绩符合预期,而且该公司资产也运转顺利。

今年4月份,伊朗取消了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开发一个叫做South Azadegan陆地油田的25亿美元交易──伊朗官员此前指责中国对钻探设备和服务收费过高,并且导致项目延迟。一个月前,伊朗的副石油部长穆阿扎米(Mansour Moazzami)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冒着失去47亿美元开发巨大的South Pars气田合约的风险,因为其未能取得足够的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未回覆置评请求。

采矿和能源项目天然就是有难度的,西方资源公司自己也常常遇到麻烦。一些分析师们称,中国只是刚刚意识到西方公司早就在这种项目中遇到过的残酷现实。

珀斯的矿业游说机构Magnetite Network的执行董事Megan Anwyl说,全球到处都是成本严重超支的项目。

如果全球大宗商品供应变紧、价格上涨,那么中国达成的那些糟糕交易也有部分可能仍会带来回报。根据公司披露的消息和新闻报道,一些中国的大型交易,包括中国石化2006年用35亿美元向俄罗斯OAO Rosneft购买石油资产的交易,似乎要么实现了盈利,要么接近达成收支平衡。

中国公司的大型交易仍在继续。今年4月份,中国五矿集团公司(China Minmetals Corp.)的一个子公司牵头以58.5亿美元的价格向Glencore Xstrata PLC收购了一个秘鲁铜矿。

但是中国官员认识到了困难。据官方媒体报道,去年中国矿业协会的负责人估计,总体海外矿业交易有80%都失败了,不过他没有详细说明。

6月份中国审计署称中投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至少10宗境外投资管理不规范,形成了损失。该机构未就这些交易进行详述。中投公司旗下管理资产6,000亿美元,在2009年和2012年间购买了数百亿美元的资源相关资产。

Bloomberg News
帕尔默

据知情人士称,中投开始从能源投资转向其他领域。据美国企业研究会和传统基金会的数据,2013年能源和金属类交易占中国境外投资的比重从2005年的80%降至三分之二。去年中国境外资源投资规模为533亿美元,低于2011年575亿美元的纪录水平。

中国商务部表示,已加大力度审核境外投资,并且提高企业的境外投资风险和责任意识。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香港分析师Por Yiang-liang称,中国政府已表示不会再“不惜任何代价购买任何资源”。他说,这将完全改变过去十年的模式。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遭遇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要改变策略。

中信泰富于2006年3月与帕尔默签署了协议,后者持有Cape Preston附近铁矿的权益。中信泰富希望以此来为国内其所运营的三座钢厂提供原材料。

当时,铁矿石价格正在飙升,而中国政府迫切希望打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Ltd.)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主导铁矿石市场的局面,因为这三家公司控制了超过70%的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

中信泰富向帕尔默的公司Mineralogy Pty. Ltd.支付了4.15亿美元的首笔资金,并同意投资25亿美元建设该项目和一个港口,项目定于2009年投产。中信泰富还同意就该项目出产的铁矿石按吨向Mineralogy支付开采特许权费,而且同意若到2013年时年产量未达到600万吨,就支付罚金。


该地区的开采商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赤铁矿,因为这种铁矿石无需加工,可直接发货。Cape Preston的铁矿石是质量较差的磁铁矿,必须经过精炼精选才能出售。中信泰富将不得不建造六个加工厂,而且还需要一座发电厂以及一个海水淡化装置来提供工厂用水。

在该投资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后的六个月内,中信泰富就向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Metallurgical Co. of China Ltd., 简称:中国中冶)授予了一份17.5亿美元的该项目建设合同。

张极井说,他不明白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如此匆忙地推进所有工作。他说,准备这样一个大型项目通常需要两年的时间。

澳大利亚顾问曾表示,一个规模只有其一半大的项目需要50亿美元和五年完成。中国中冶则表示,只需三年时间,就可以用25亿美元完成该项目。

中国中冶的管理人士未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该公司在2012年的年报中称,双方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该项目在尚未完全理解澳大利亚法律的情况下就匆忙启动,而且存在其他问题。

张极井说,Sino Iron项目比中国中冶在中国建设的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大。该矿在矿井中使用七层楼高的破碎机,还使用一英里(合1.6公里)长的传送带把矿石运到加工线上。

Getty Images
中国一直在全球抢购原材料以满足国内对钢铁等产品的需求。

后来发现,该矿区内的磁铁矿比中国的磁铁矿难开采得多,对设备损耗严重。中信泰富的财报显示,而且矿石中还含有石棉,因此该公司必须投资购买气密车辆,防止工人吸入致癌纤维。

张极井说,中国中冶的管理人员想要从中国输入廉价的工人,但遇到一些障碍。

澳大利亚仅给那些能说英语并且通过澳大利亚资格考试的工人发放签证。资方必须向通过考试的人支付与合资格澳大利亚人同样的薪酬,而且包括标准福利,比如每在矿场工作三周就要休息一周,以及报销往来珀斯的机票。

结果就是,中国中冶只能从中国带来数百名工人。张极井说,包括福利和其他支出,在Sino Iron项目工作的1,000名矿工每人每年需要公司花费的成本为逾20万美元。

遵守澳大利亚的环境和文化方面的监管规定也是一个让该公司感到头疼的难题。比如,Sino Iron项目就要与原住民社区合作,保护或者迁移其“圣地”。

相关成本以澳元支付,而在2007年到2008年建设开始的时候,澳元兑美元走高。为了避免汇兑损失,中信泰富买入了汇率相关的衍生品,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衍生品又带来了的损失。

2008年10月,面对逾2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中信泰富接受了母公司中信集团15亿美元的救助。

中信泰富聘请张极井担任执行董事,在此之前张极井未参与到这一项目中。在他的同意下,中信泰富向中国中冶增加了支付额,最终支付总额为34亿美元。 

中澳磁铁矿项目与帕尔默之间也存在纠纷。在与中信泰富达成交易后,帕尔默投资了一支足球队和一个镍冶炼厂,并投资于一个高尔夫度假村,将其打造成一个恐龙主题公园。2012年帕尔默宣布计划复制一艘泰坦尼克号(Titanic)。去年,他组建了自己的政党Palmer United Party,并在澳大利亚议会赢得了一个席位。 

分析师估计,中澳磁铁矿项目生产的延后致使帕尔默每年损失上百万美元的特许权收入。

Bloomberg News
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的张极井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

2012年10月Mineralogy发布声明,宣布中止中信泰富的开采权,称该公司未按期支付特许权费用。中信泰富承认其未支付特许权费用,但认为公司无需支付该费用,因为其尚未运走任何加工过的矿石。 

一家法院最终判决中信泰富必须开始支付特许权费用,且因其未能每年生产600万吨铁矿石,须额外支付罚金,总额相当于加工后矿石预期销售收入的10%左右。然而当去年罚金支付期限截止时,中信泰富表示,在双方就定价公式达成一致前将不会支付罚金。双方目前正在接受法庭调解。 

帕尔默的发言人克鲁克(Andrew Crook)表示,他们对赢得调解充满信心。他表示,要让法庭来解决相关纠纷。帕尔默不予置评。

7月份,中信泰富起诉帕尔默欺诈,称他从为运营这个港口而开设的一个账户中侵吞了1,120万美元,据称其中一部分资金被用来支付他所在党派去年的政治选战活动。帕尔默否认存在违法行为,但在8月份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当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电视节目中被问及这些指控时,他指责中国想把工人引入澳大利亚等事。他说:我不怕站出来与这些中国杂种硬碰硬,阻止他们这样做。他还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共产主义者,因为他们射杀自己的人民,他们没有司法系统,他们想接管我们这个国家。”

中信泰富拒绝就帕尔默的话置评。帕尔默后来为自己的言论道歉。帕尔默说,他所说的话并不针对中国人民或中国政府。

去年12月,中信泰富与中国中冶解约,接管了这座矿最后四条生产线的建设施工。中信泰富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庆祝生产的首批铁矿石从Cape Preston运往中国。

今年2月,中信泰富披露了有关这一项目的最新数据:投资99亿美元,负债36亿美元,该公司对这项资产的估值为不到70亿美元。

中信泰富的年报称,其铁矿石业务去年亏损超过2.08亿美元。该公司董事长在报告中称,随着支出的增加,亏损可能上升。中信泰富的铁矿石部门仅包括澳大利亚的这座矿。

张极井称,一旦剩下的四条生产线完工,成本将会下降。他说,这座矿需要再过几年才能全部投产。但他预测,这座矿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Wayne Arnold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荐读:中国“走出去”有多难


李昕

国企业大举海外并购潮已经延续了数年,尤以资源能源板块为先。走出去的效果怎样?《华尔街日报》记者Wayne Arnold细数多桩收购,结论是教训惨痛。

中信泰富进军西澳铁矿石项目大约是最曲折的故事之一。2006年中信泰富全资买下中澳铁矿,这是中国最大的海外矿业投资之一,由从没做过铁矿的中信泰富出手,在全球铁矿石价格一路高企的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结果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总投资超过预算三倍,高达百亿美元,而耗时也长达八年──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已经结束。甚至还有公关余波。澳洲矿业大亨帕尔默针对中信泰富挑起多桩官司,还在公开场合常常频频炮轰中信泰富,不时言及中国国企和政府

不少大规模的海外并购陷入亏钱、成本失控、产出低于预期的局面。《中国投资海外矿业的“十年教训”》一文中列举了中石化2010年收购康菲持有的加拿大油砂企业Syncrude股权、中海油收购加拿大油企Nexen、伊朗取消与中石油合作开发一个陆地油田的交易等等。据官方媒体报道,去年中国矿业协会的负责人估计,总体海外矿业交易有80%都失败了。

为何如此?教训之一是付出的中国溢价。摩根大通亚洲油气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达林(Scott Darling)说,一般而言,中国会为油气资产支付比行业均价高20%的价款。

教训之二是中国打法。从政、商、环境到劳工的各种法律法规,各国都不相同,这对新入场的中国投资者挑战巨大。采矿和能源项目上,西方资源公司自己也常常遇到麻烦。一些分析师称,中国只是刚刚意识到西方公司早就在这种项目中遇到过的残酷现实。而中国的企业常常将国内熟悉的操作方式移植海外,急于上马,准备工作不足。

同样以中澳铁矿项目为例,在交易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后的六个月内,中信泰富就向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授予了一份17.5亿美元的该项目建设合同。2009年底被任命为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的张极井说,回头看来,他不明白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如此匆忙地推进所有工作,因为准备这样一个大型项目通常需要两年的时间。

影响海外并购的因素之中,亦有当地商业和移民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加拿大为例,该国针对外国政府控股企业的投资出台了新的限制措施,今年年初还叫停了投资和企业移民,事实上限制中国富人和投资涌入。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共收购了价值3.07亿美元的加拿大油气资产,较上年的221亿美元大幅降低,在之前的两年里,每年的交易规模为近50亿美元。


除了海外影响之外,中国政府近两年来的高调反腐也影响到部分国企的走出去项目。

《华尔街日报》7月刊发的《中国反腐风暴波及加拿大》一文关于一个上亿美元的油砂项目,相关人身涉中国石油系统的反腐风暴,签署时间一再拖延。加拿大公司Athabasca今年四月行使了一项选择权,即向中国石油集团某子公司出售其所持Dover油砂项目40%的权益。近四个月后Athabasca仍没有收到资金,该公司股票因此承压,且外界也担心中方是否会履行对这桩交易的承诺。最后,该交易于8月30日正式完成

以上种种,不难理解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日趋审慎的态度。中国商务部表示,已加大力度审核境外投资,并且提高企业的境外投资风险和责任意识。从以下图表中能看出,中国的海外收购潮中,资源能源项目仍然占据绝大部分,但近两年来比例已经明显缩小。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香港分析师Por Yiang-liang点评道,中国政府已表示不会再“不惜任何代价购买任何资源”,这将完全改变过去十年的模式。

(本文作者李昕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执行主编。您可以写信至 [email protected] 与作者联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9 10:52 PM , Processed in 0.0337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