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9|回复: 2

《图说企业家》:钢铁沙皇沈文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上世纪80年代,整个苏南大地上遍地是小钢厂。他们脱胎于乡镇企业,人员结构复杂,产品低端,管理粗放。20多年后,沙钢成为唯一幸存者,而且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的掌门人沈文荣,被称为钢铁“沙皇”。




2.jpg
自幼家境贫寒 从普通工人做起
沈文荣1946年出生。父亲去世早,兄弟姐妹6人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只有三间茅草房,生活非常难熬。沈文荣初中毕业后,先辍学回家务农3年,于1965年又考取了中专,1968年中专毕业,沈进入江苏省沙洲县锦丰轧花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3.jpg
79年时曾想申请为国企 没成功
1975年扎花厂集资45万元,新增设了轧钢车间,沈文荣升为副厂长。1979年,沙洲县(今张家港市)钢铁厂刚有点起色时,沈文荣曾经想方设法要改掉“农民”(即农村集体所有制)身份,让政府把这个小钢厂改为“全民所有制”(即国有),这样厂里的农民可以“脱胎换骨”,当上国家的工人。但他的努力失败了,只好对工人们说:“人家政府不要,还是当你的农民吧。”不过,1979年努力没有办成的事,后来却成了沙钢独特的利好。




4.jpg
两手险招
1984年7月21日,时任沙洲县(今张家港市)钢铁厂副厂长的沈文荣被沙洲县委扶正,接替老厂长张耀生。当时沙钢的规模还非常小,而沈文荣在成为沙钢掌门人后,使出了两手险招,从而彻底改变了沙钢的命运。




5.jpg
收缩产品线 集中力量做细分市场
那些在乡镇企业大潮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企业,似乎都受益于对细分市场的重视。就像鲁冠球当年选择了做万向节,沈文荣则选择做窗框钢。




6.jpg
将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
当时房地产市场开始萌动,市场上急需高质量的窗框钢。但多数拥有棒材线材板材等高端市场的国营大型钢铁企业都不屑于赚这种“蝇头小利”,沈文荣抓住了这个空白点,决定收缩产品线,集中资金力量,并组织技术攻关,将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




7.jpg
基本主导窗框钢市场 业界传言其可“坐吃十年”
到1988年,它已经建立起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量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基本主导了中国窗框钢市场。1988年底,沙钢已经积累了1亿多元资金,当时业界传言其可以“坐吃十年”。




8.jpg
把家底都砸进去
然而在1988年底,被认为“坐吃十年”窗框钢的沈文荣决定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比兹顿钢厂买下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1989年,两艘远洋货轮,满载着8900多吨引进的设备相继驶入张家港。当浩浩荡荡的车队从公路上通过时,张家港港口10万多人都轰动了。




9.jpg
“如果项目失败,就把它作为展览馆,我去卖门票。”
做这个决策的时候,沈文荣受到了方方面面巨大压力,上到政府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这太冒险。这次投入可以说是背水一战。沈文荣当时曾说:“如果这个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作为展览馆,我去卖门票。”




10.jpg
适逢92年春风 “不到3年全赚回来了”
生产线投产不久,适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中国基建高潮,“投资3亿元的75吨项目不到3年就全赚回来了。”沙钢年产钢能力因此翻了一番,达到40万吨。更主要的是,这一过程实现了“鸟枪换炮”,实现了从炼钢到轧钢的全部自动化。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超常态的发展速度
在以后的日子里,被业内人士称为“沈大胆”的沈文荣接连斥巨资从各国引进生产线扩产……几次大手笔投入,最终都为沙钢赢得了超越常态的发展速度。




12.jpg
从壁垒森严中搏杀出一条“血路”
沙钢作为一家小小的乡镇钢铁企业,硬是从壁垒森严中搏杀出一条“血路”来,在199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评定中,沙钢被评为全国冶金行业综合竞争力第二,仅次于宝钢。




13.jpg
得益于“农民身份” 沙钢顺利改制
因为沙钢在历史上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沈文荣作为创业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在沙钢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得到认可。2001年沙钢顺利改制:张家港市政府持股25%,沙钢职工持股30%,沙钢管理层共同持股45%,其中沈文荣一人持股17.28%。2004年,张家港市政府又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沈文荣,沈的股份上升到了29.98%,成为沙钢名符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14.jpg
蒂森克虏伯一跃
2002年,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子公司多特蒙德的霍施钢厂,因为成本居高不下将停产出售。沈文荣实地考察后决定,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整个长流程生产线的全部设备都买下来。收购蒂森克虏伯霍施钢厂让沈文荣和沙钢为世界所认识。




15.jpg
“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工业搬迁”
在沙钢以16亿元买下上述生产线后,这座位于德国的工厂被拆卸、打包,整体搬到中国张家港。连最小的螺丝都被谨慎包装、编号,仅说明文件就重达几十吨,工作的复杂性不容低估。期间中国工人体现出了惊人的高效率,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评价称:“赫尔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这此收购则被西方媒体称为“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工业搬迁。”




16.jpg
正值国内钢铁限产 铁本事件阴影笼罩
当时正值国家“十五计划”,钢铁限产,霍施钢厂的改造项目占地上千亩,沙钢前后投入达150亿元,计划建成650万吨的热卷板生产线。直到2003年底沙钢这一项目,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而2004年春天,江苏铁本钢铁的新厂因非法占地事件被国务院查处,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标志事件,轰动一时。外界不由担心沙钢新项目前途未卜。




17.jpg
发改委实地考察后终于放行
而发改委相关人士在赴沙钢考察后,发现报批手续比铁本齐备,经济实力也在铁本之上,并且项目基本建成,终于放行。借助这个项目,沙钢终于可以不再依赖进口钢坯,产能跃升至1000万吨,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钢铁王国。这笔交易,成为沙钢发展史上重要分水岭。




18.jpg
“危机对沙钢就是天赐良机”
时隔多年之后,2009年5月沈文荣在接受《华夏时报》时回忆起当时情形,“因为钢铁行业不景气,他们都觉得是钢铁企业的危机。而我不这么认为,正是由于这次的收购和以后的大扩张,我们才赶上此后连续几年的好年景,我喜欢危机。危机对沙钢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19.jpg
沈文荣谈戴国芳
对于同为民营钢铁巨头的戴国芳的遭遇,沈文荣评价的颇为谨慎:“第一,扩展有盲目性,这是肯定的。但这个人本身是勤奋做事的,也想要把事做大。第二,还在发展过程中,你(对外面)讲什么呢,还没有做到,你讲什么?就这个问题本身,他没有错,没有犯多大的错。”




20.jpg
“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给小钢铁厂出路”
2006年起,沙钢耗资20亿人民币收购苏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江苏淮钢集团90.5%的股权,之后一年,又将河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并入麾下,成为民营钢企的首度跨地域重组。加上收购的常州鑫瑞特钢、永联钢铁等,2008年,沙钢集团的钢产能达到了25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
2006年起,沙钢耗资20亿人民币收购苏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江苏淮钢集团90.5%的股权,之后一年,又将河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并入麾下,成为民营钢企的首度跨地域重组。加上收购的常州鑫瑞特钢、永联钢铁等,2008年,沙钢集团的钢产能达到了25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




22.jpg
全球500强and《新财富》中国首富
2008年,沙钢集团以20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跻身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也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民企。2009年,沈文荣以200亿元身家跻身《新财富》中国首富。




23.jpg
你是一把手,自己不否定,人家怎么否定你。
有人将沈文荣比喻为沙钢的“沙皇”,他对此称号却并不在意,甚至经常反思:“我强悍是存在的,但我也不断地在否定自己。36年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之中度过的,你是一把手,自己不否定,人家怎么否定你。”




2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3 12:22 PM , Processed in 0.066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