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人人投资的高高客货车有怎样的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8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2014年 11月 18日 17:22

GoGoVan
中国社交网站人人公司本月收购了位于香港的初创公司高高客货车(GoGoVan)约10%的股权。

国社交网站人人公司(Renren)本月收购了位于香港的初创公司高高客货车(GoGoVan)约10%的股权,使后者再获1,000万美元的融资用于在亚洲扩大业务。

高高客货车是一款免费客货车叫车软件,在苹果(Apple) iOS和谷歌(Google)安卓设备上均可使用。该应用于2013年7月在香港推出,创始人有五位。其中一位创始人Steven Lam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他希望解决香港等大城市的一个物流问题。该应用意在成为类似于叫车软件Uber的应用,用于客货车叫车搬运家具、包裹和其他大件物品。

高高客货车执行董事长Gabriel Fong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公司计划第四季度将这一应用推广至首尔、墨尔本和悉尼,2015年第一季度推广至日本、印度、中国内地和东南亚。

高高客货车通过在客货车上为广告客户打广告赚钱。该公司目前可接触到2万部车辆及7.4万名在香港政府登记的司机。FONG说,该应用在iOS和安卓设备上约获得50万次用户下载。这家初创公司与联邦快递集团(Fedex)和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等公司合作,向香港各地送货。该公司约有40名全职员工,在香港有一个面积600平方英尺(约合56平方米)的办公室。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最近采访了Fong和Lam,两人介绍了该公司的扩张计划及在美国发展的雄心。以下为编辑后的采访节录:

《华尔街日报》:人人的投资带来了什么?

Fong:人人显然很了解中国的情况。对于我们正努力从事的平台业务人人也有很多经验。我认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用户和司机。他们认识很多人并且可以带来一支团队。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华尔街日报》:成立高高客货车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Fong: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中有三位是在加州读的大学。他们必须半工半读。他们曾经做过的一份工作就是为中餐馆送外卖。

Lam:我们都来自低收入家庭,需要自己交学费。我们一直在想尽办法赚钱——我们在eBay上卖过第一代iPhones手机,为别人修理过汽车,电脑,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

在中餐馆打工时,我们有了把广告印在饭盒上的想法。我们认为饭盒本身太土,我们想这么做。但是在加州开公司很复杂,加上我们是国际学生,不知道如何运作。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回到香港。我们成立了一家销售饭盒的公司,这家公司经营了大约九个月时间。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真得很难找到那些大货车,我们自己又没有钱买车。我们习惯于给呼叫中心打电话,但是却没有回音。这真的很棘手——这也是我们如何有了成立高高客货车想法的原因。

《华尔街日报》:你们的扩张计划是怎样的?

Fong:201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目标是日本、中国和东南亚的五个城市。我们的计划还没有最终敲定。我们一直想要在内地开展业务,但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合作者。现在我们无疑会加速与人人的合作计划。

《华尔街日报》:你认为还需要筹集多少资金用于扩张?

Fong: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资金了,因为我们在银行已经有了大约480万美元,甚至更多,但人人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软银(SoftBank)是人人的一个大股东。我们也有渠道接触到西方的网络。实际上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主导亚洲。但这绝不仅仅是一项亚洲业务。我们的商业模式可以扩展到全球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伦敦、巴黎、旧金山。哪里有最后一英里的物流需求,我们的商业模式就能成功开展。

《华尔街日报》:联邦快递是你们的合作伙伴之一,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Fong:当联邦快递用到我们时,我们会开车去他们的一个配送中心。他们将卡车装满货物,然后他们的一名工作人员坐上乘客位和我们一道送货。我们负责开车,这个人负责送货。对于那些自己拥有货车的公司,我们会接手超出它们运能的货物。

《华尔街日报》:你们盈利了吗?你们计划怎么赚钱?

Fong:还没盈利。接下来这半年的某个时间,我们会开始收取10%的费用。

《华尔街日报》:你们考虑在某一阶段上市吗?

Fong:是的。这取决于市场是否会接受我们这样一个科技公司。

《华尔街日报》:你们可能何时进入美国市场?那里有很多竞争对手。

Fong:可能明年吧。我认为,全世界各地都存在这个物流问题。比如古驰(Gucci) 和星巴克(Starbucks),他们每天都要补充供应。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想要为所有人解决供应问题,包括个人和企业。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业务看作是最后一英里递送类业务。

《华尔街日报》:在美国,哪家企业可能成为你们不错的合作伙伴?目前有没有进行相关的洽谈?

Fong:实话实说,我们还没有认真地寻找合作伙伴。我们一直专注于亚洲。我认为,这一时间很快就会到来。我感觉,我们对主导亚洲越来越有信心。我们会从亚洲走出去。

Yun-Hee Ki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9 07:45 AM , Processed in 0.0470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