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1

美股评论:全球化的牺牲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8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12月19日 02:59  新浪财经
     
  导读:财经撰稿人伍德(BARRY WOOD)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汽车业已经基本死亡,而整体制造业也前景堪忧,在商品繁荣结束的今天,这个国家的经济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以下即伍德的评论文章全文:

  对于澳大利亚汽车行业和其5万员工而言,过去十八个月的时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个国家的汽车厂一家接一家地宣布,没有进口保护,他们就无法赚钱,唯有关门一途。

  福特(F)是第一个动作的。该公司澳大利亚首席执行官格拉齐亚诺(Bob Graziano)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的制造成本是亚洲的四倍,欧洲的两倍。澳大利亚福特过去五年时间当中累计亏损6亿美元,格拉齐亚诺宣布,从1925年就开始在澳大利亚生产汽车的他们将于2016年停产。

  澳大利亚最大的汽车厂商通用汽车(31.75, 0.60, 1.93%)霍顿(GM)将于2017年停止在本地的生产。丰田章男告知墨尔本附近的丰田(TM)员工,考虑到目前和未来的贸易协议,“继续在澳大利亚制造汽车是无法自力更生的”,丰田现代化的澳洲车厂将于两年内关闭。

  分析师们指出,是规模经济杀死了澳大利亚汽车业。澳大利亚只有2300万人口,年汽车销售量刚刚超过100万部,在不受限制的竞争环境中,高成本的本土制造商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澳大利亚历届政府都热烈拥抱全球化,放弃了名声不那么美妙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澳大利亚国内的生产商曾经拥有过配额和关税的保护——1990年代中期,关税还高达30%。市场开放措施使得汽车关税以每年2.5%的速度降低,直至目前的5%。为了削弱这种竞争的冲击,澳大利亚政府一度为国内生产商发放补贴,但是补贴最终也逐渐消失了。

  低关税带动了低价进口商品的猛增,现在已经彻底统治了该国市场。尽管汽车市场持续扩张,澳大利亚经济也持续发展,但是过去十年当中,本土汽车产量还是下滑了50%。去年,澳大利亚只生产了21万部汽车,在许多地方,这都只相当于一所装配厂的产量。目前,在澳大利亚汽车市场上,本土生产商的份额只有不到18%。

  很多外国旅游者都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物价的经济体。笔者11月间曾经在澳大利亚做了一次两周的旅行,对这一点印象极为深刻。在麦当劳(93.67, 2.02, 2.20%),一个汉堡包和一份鱼肉三明治要8美元,在Krispy Kreme,一份甜甜圈和一杯咖啡要6美元,在布里斯班一家餐厅,一个汉堡和一杯啤酒要20美元……让我着实吃惊。

  澳大利亚汽车业工人——那些现在还没有被裁掉的——收入相当可观。即便按照最近已经贬值的澳大利亚元汇率计算,许多人的年薪也超过10万美元。汽车行业的基础时薪超过20美元,澳大利亚的最低时薪相当于15美元。

  澳大利亚堪称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中国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上个月主持了布里斯班二十国峰会之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还和中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了一份里程碑式的贸易协议。

  乘着1990年代和2000年代商品大繁荣的东风,澳大利亚依靠出口铁矿石、煤和天然气大发其财。失业率持续保持低水平,国家经济二十年不知衰退为何物,以人均数字计算,他们已经跻身世界二十最富国家之列。

  可是,伴随商品繁荣走向尾声,澳大利亚的竞争力问题就浮出了水面。由于矿业领域持续而强大的资本流入,澳元汇率攀升到了明显不可持续的水平。澳元对美元的升值使得成本的差异变得更加严峻。2013年之后,这一趋势反转过来,现在,澳元汇率已经丧失了过去十年当中40%升值幅度的一半。

  可是,即便如此,澳大利亚的竞争力依然严重不足。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指数内,澳大利亚是二十五个经济体当中最差的一个。该公司指出,澳大利亚的制造业成本高于德国和荷兰,甚至高于瑞士,其制造业在过去十年生产率下滑的情况下,工资还增长了48%。

  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纯然变成了一个只有服务业和自然资源的经济体,正如前通用汽车澳大利亚首席执行官德弗鲁克斯(Mike Devereux)的坦率言辞——澳大利亚现在就是“一座农庄、一所旅馆加一个矿场”。

  在这片南半球大陆上,制造业的前景已经变得极为暗淡。在哀叹着澳大利亚汽车业之死的时候,观察家们真正感到惊奇的其实是,这一天居然拖到现在才真正到来。(子衿)
发表于 2014-12-18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9 03:26 PM , Processed in 0.0414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