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1

《图说企业家》:胡葆森:盘踞河南的区域霸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中国可能需要一个王石,但是需要一万个胡葆森。胡葆森就是房地产企业中“占山为王”的典型代表:深耕某一区域,做到精而专。与其做大池塘的小鱼,不如做个小池塘的大鱼,二十多年来,胡葆森的建业集团“不出河南”,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房地产霸主。




2.jpg
92派地产商胡葆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年,王石提的万科摒弃多元化,专注于房地产,并实施跨区域扩张;这一年,冯仑提前逃离泡沫即将破裂的海南,带着建立不久的万通正式进人北京;也是在这一年,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10年的胡葆森带着他的原始积累回到河南,创建了建业集团,从此展开了对河南房地产市场长达20多年的耕耘不辍。




3.jpg
在香港炒二手房赚到第一桶金
1955年6月,胡葆森出生于河南濮阳,郑州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后,进了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胡葆森被省外贸厅派到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后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1991年他辞职在香港做二手房生意,1992年以港商身份,带着1000万元回到郑州。




4.jpg
投资河南这块“盐碱地”
90年代初的河南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欠缺规范。有人认为这种投资环境就像是一片盐碱地,而盐碱地上的企业往往难以长大。胡葆森对河南这个号称盐碱地的房地产市场有自己的理解:市场化不充分是个缺陷,但竞争者少,创业胜算就大一些。他经常说:“市场条件好的话,李嘉诚早就来了,还有你的份吗?”




5.jpg
没有开门红
胡葆森并没有赢得开门红。1993年建业的第一个项目占地360亩的“金水花园”上市,当时胡葆森打出了“为有房人盖房”的口号,想要做当地质量最好价位最高的小区,但是郑州市民并不认高品质房;再加上胡葆森在河南首倡“按揭贷款”的售楼方式,当地人都不太懂按揭是怎么一回事儿,导致“金水花园”的最初的销售并不好。胡葆森只好在营销上大造声势,“金水花园”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上刊登跨版广告,甚至邀请中央交响乐团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演出,这才是销售情况好转。




6.jpg
不出河南
从“金水花园”开始,二十多年来,胡葆森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但始终没有走出河南。胡葆森是“省域化”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他提出“深耕河南”:“我们专注于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断在放大,但这种放大必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当地市场达到饱和的时候,让它自然地外延。”直到2014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胡葆森仍然明确表示不会走出河南市场。他说,“河南有120个城市,我们现在才做了40个,在没有做完之前不会考虑出去。”




7.jpg
我只给河南人盖房子
在各大房地产商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圈地的时候,一直推行“不出河南”战略的胡葆森,显得有点畏首畏尾。“这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我们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不出河南也是这个原因,不是说不想出,不是不想做全国的老大,而是你没有那个能力”胡葆森很谦虚。“日本的房子就让日本人自己盖去吧,我只给河南人盖。”




8.jpg
河南霸主
建业集团多年来稳居河南地产企业第一名。2014上半年,建业在河南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4.6%提升到5.2%,继续稳居河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9.jpg
地产界的假设
胡葆森与王石、冯仑并称为“地产三剑客”,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共同的“士大夫”经历,而更因为剑客所走的都是一条孤独的路。王石在住宅专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孤独的走了很久,冯仑实践的前卫同样是曲高和寡,而胡葆森的省域化战略则是这个行业绝无仅有的坚持。




10.jpg
地产三剑客
胡葆森与王石、冯仑并称为“地产三剑客”,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共同的“士大夫”经历,而更因为剑客所走的都是一条孤独的路。王石在住宅专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孤独的走了很久,冯仑实践的前卫同样是曲高和寡,而胡葆森的省域化战略则是这个行业绝无仅有的坚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中国可能需要一个王石,但是需要一万个胡葆森
胡葆森:假如世界上有500万家企业,“世界500强”才占万分之一,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家企业,那这些企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它们应该像建业一样老老实实选一个地方、选一个行业,为一个区域的振兴而努力。中国不可能诞生100个王石,但是中国有可能诞生100个胡葆森。中国可能需要一个王石,但是需要一万个胡葆森。




12.jpg
对资本市场的渴望
成立最初,建业是与建行合资的。1994 年,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只好买下建行所持的建业股份,百分之百持有。这样的股权结构并不是他想要的。胡葆森一直认为,作为地产企业,如果不能跟资本市场完美对接,未来的命运一定是被边缘化。而一家百分之百私人持股的公司,显然很难上市。据说,在华润收购万科股份后,胡葆森曾羡慕地跟王石说 :“如果华润愿意买建业,我愿意出售 50% 的股权。”




13.jpg
引入投资者
2006 年,胡葆森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投资者”。在当时的好友、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方风雷的引荐下,胡葆森与新加坡嘉德置地总裁廖文良很快谈妥,由嘉德的中国区子公司凯德置地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建业,取得29.75%的股权,作价6.01 亿元人民币。整个交易只用了 45 天就完成了。引入凯德置地无疑是胡葆森为建业上市准备的一个重要砝码。




14.jpg
八星助阵
2008年,建业地产在港上市。在08年5月20日的路演现场,方风雷、李思廉、潘石屹、吴亚军、柳传志、冯仑等商界风云人物悉数到场助阵,令港媒大开眼界,被戏称为“八星助阵”。其中不少人还以个人名义认购了上千万美元的建业股票。




15.jpg
大舍大得的大智慧
选择在2008年上市需要很大的勇气,全球金融危机下,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低迷,08年初已连续有两家地产企业上市折戟,地产企业对于上市融资的渴望与上市失败的畏惧,都在与日俱增。为了上市成功,建业也付出了代价。发行价格相对净资产的折让率达到了56%,扣除佣金后的融资额仅为12.65亿港元,媒体对建业上市评价的基调就是“贱卖”。但是胡葆森习惯用战略眼光看问题,“抉千金之货者,不计钵两之争”,如果地产企业无法获得资本通道,未来的命运一定是被边缘化。




16.jpg
“冬天”买地、“夏天”卖房
上市之后,建业一口气在河南的二、三线城市拿下5 块地——“刚上市、有钱”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行情低迷时,拿地成本肯定是最低的。此前,在地价偏高的2006年底到2008年6月,建业没有拿过一块地。胡葆森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冬天买地、夏天卖房。”道理很简单,但要在冬天里有钱买地,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




17.jpg
投资足球
胡葆森在河南享有盛名始于1994年,当时他在河南省“比建业有实力的企业不懂足球,比建业懂足球的企业缺乏实力”的情况下,毅然出头,买下了河南足球队。“建业足球俱乐部”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私营企业拥有的足球俱乐部,这似乎正是中国职业足球从“国企足球”向“房地产足球”过渡的开始。虽然这个俱乐部每年亏掉建业集团七八百万元的利润,但房地产商投资足球所获得的收益,从来都不在俱乐部的直接经营上。




18.jpg
不让女儿接班
对于是否让下一代接班的问题,胡葆森认为“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他表示:“有些人有长远目标,很早把孩子送出去培养,有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也是有的,这些富二代接班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有些企业家出于信任的关系,二代不具备接班的条件时,硬让其接班,无异于自毁前程。” 对于建业集团的未来,胡葆森表示:“未来不会让女儿接班。未来将聘请职业经理人或者将企业交给一个团队。”




19.jpg
今后的愿望:亲手卖掉建业
在一次建业内部员工会议上,时年46岁的胡葆森曾说:“我自己的想法是最终要由我本人把建业卖掉。因为我已承担不了一个拥有10亿、20亿资产规模的企业对我的要求——我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年龄等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建业发展的需要。当建业两三年以后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的时候,面临资本市场提出的新要求的时候,我可能会力不从心。我要把建业交给比较称职的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这就要求我必须放弃对这个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这就好比一个父亲嫁女儿时的心态,养了好多年,却要嫁出去,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你想想,如果不嫁她就会变成老姑娘,而嫁出去之后,她还是你的女儿,这份血脉是割不断的。对她负责,就要让她嫁一个好人家。”




2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11:59 AM , Processed in 0.049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