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动物世界] 为什么猫和老虎长得那么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5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eg

为什么猫和老虎长得那么像?

作者 / 云杉

我咨询了 @青檀 并结合文献阅读后的推测是:

猫科(Felidae)作为演化较快的一个科,虽然体型大小与生境(Habitat,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分化了,但在占据不同生态位的过程中,其伏击——跟踪——短距离爆发猎捕的捕食模式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度都很高,不同体型、高度分化的猫科动物在生活区域内没有实力相差悬殊的竞争者,在自己的层级上生态位牢固,捕食逻辑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因此,它们在生理结构、行为模式上,有着诸多相似性。

1.gif
谁还不是个食肉目了

憨态可掬的家猫、身材修长的薮猫、威猛慑人的狮子都是——猫科动物。

2.jpeg
比起豹亚科的虎,猫亚科下的狞猫、家猫、美洲狮、猞猁、薮猫、金猫才叫傻傻分不清

为了便于潜行和藏匿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它们都拥有灵活如水的身体和四肢;

为了便于潜行和尾随猎物,它们都拥有柔软的趾垫;

3.jpeg
都想 rua 一下

为了能够在发动突袭后将猎物一击毙命,它们都拥有粗壮的腭弓和发达的矢状脊以供更多的腭部肌肉附着;

4.jpeg
不同猫科动物的头骨,尺寸不同但构造类似

为了更好地在夜里奇袭猎物,它们的眼睛中都拥有数量是人类 6-8 倍的视杆细胞(只能感受弱光、无法辨别颜色)和适应光线变化快速放大缩小的瞳孔;

为了减少两顿不稳定进食间的能量消耗,猫科动物普遍每天睡 10 小时以上,并且采取了醒 1 份时间睡 3 份时间醒 1 份时间睡 3 份时间的醒睡循环(Sleep-wake cycle);

5.jpeg
家猫的醒睡循环

因为不可知的原因,它们感受甜味的 Tas1r2 基因自古便失效了,无法品尝淀粉香甜的它们离植食越来越远,成了不折不扣的超级肉食者(Hypercarnivores)...

但是,反直觉的是,猫科动物是高度特化的。

食肉目下,犬型亚目和猫型亚目平分天下,犬科和猫科是二者的主力。

一部分学者认为两科动物采取了不同适应环境的策略,犬科选择了更为通用的体型和生理结构来降低适应新环境的容错率,猫科则高度特化某一性状使自己在生境中拥有最强的适应性。

作为捕食者,猫科动物是顶级的存在。

6.jpeg
此猫科动物演化谱系成于世纪初,虽有变动但依然可供参考

也正因如此,在被人类选择前,犬科下属动物体型差距没有猫科那么大(黑足猫 3 斤 -- 西伯利亚虎 600 斤),同重量级的犬科动物也被四肢更强壮的猫科动物暴打,因此猫科动物占据更高生态位。

7.jpeg
平均 3.2 斤重的黑足猫(Felis nigripes),腾空一跃可达 140cm

进化树上,猫科动物的进化程度也高于犬科动物。

8.jpeg
犬科(蓝)与猫科(黄)

云豹舍弃了陆地转向树冠层生存、狞猫一蹦可达 3 米、奔向水体的渔猫则生出了蹼状的爪子、虎仅凭掌击就能拍断猎物脖子、猎豹的时速能达到 112km/h...

9.jpeg
渔猫(Viverrinus)

至于家猫...家猫在与人类相处过程中产生了 281 条基因变化,适应了人类习惯用食物作为奖励的套路,变得更加容易亲近和被驯服...

10.jpeg

激进的进化策略使得猫占据了更高的生态位,但自然也有其代价:

生态易感性强,更容易因环境改变而灭绝

短跑冠军猎豹已经预定为下一个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其栖息地紧缩为原来的 9%,在亚洲,大概有不超过 50 头的亚洲猎豹个体正在近亲繁殖。

11.jpeg

现今地表最快的生物,以后大概率只会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12.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0 08:21 PM , Processed in 0.0312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