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0

[转贴] 美经济连两季萎缩即“衰退”? 克鲁曼:蠢,言之过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9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07-28 经济日报/ 编译  汤淑君/综合外电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 图/路透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28日公布,美国第2季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0.9%,且由于第1季已经萎缩1.6%,形成连两季走下坡局面,肯定会有许多评论者高喊美国经济「正式」陷入衰退。

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衰退(recession)不是这样定义的,也不该这样定义。

克鲁曼说,现代经济时时在变,个别产业运势总是起起伏伏(还记得曾风光一时的录像带出租店吗? )。 到19世纪时,经济学家注意到,显然有些时期几乎所有产业景气同时下沉—衰退——其他时期则多数产业景气同步扩张。

为理解这些波动,经济学家希望比较不同的衰退期,并找寻共通点。 但当时GDP概念还不存在,更别提政府定期公布数据。

美国经济学家Wesley Clair Mitchell在1913年出版的著作,普遍被视为对景气周期系统性研究之始。 1920年,Mitchell协助创立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这个独立组织不久就把大半心力投入经济景气波动的研究,并于1929年开始记录景气周期大事纪。

1978年起,NBER有常设专家小组景气周期测定委员会,专司判定经济衰退的起迄时点,依据的是多重的标准,包括聘雇、工业生产等等。 而美国政府接受NBER判定的结果。 所以,衰退的正式定义,是指该委员会宣告衰退的那段时期; 那是专家所做的判定,而不是公式。

那么,「一连两季」的公式又是从何而来? 一部分答案是出自于NBER对衰退的判定并不「即时」,例如「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如今被认定是从2007年12月展开,但该委员会一直到2008年12月才宣布那项判定。 再者,别国并没有类似NBER的机构,所以总是有动机寻求一种能迅速认定衰退的简单公式,而非取决于专家耗时的判断。


然而,一连两季经济萎缩 — 景气下沉持续得够长,或许不是统计上短暂的扭曲— 乍看下似乎是合理的标准。 但事实上,不难看出这种「技术性定义」可能深深误导人,即使数据正确也一样。 试想,经济若是某季严重沈沦,然后短暂回稳、稍微成长,却又在下一季又再度暴跌,尽管没有「连两季走下坡」,你能否认经济没有经历一波衰退吗?

另有更好的指标,例如「莎姆法则」(The Sahm Rule),是由现任职于Jain Family Institute的前Fed经济学家莎姆(Claudia Sahm)所提出的。 此法则以失业率大幅升高,作为辨识衰退开始的依据。 克鲁曼说,假如美国没有NBER作判定,有充分理由不但把「莎姆法则」当作衰退的预测指标,也可能用它来定义衰退:若「莎姆法则」认定衰退已开始,衰退就展开了。 但此刻,该法则明白显示,美国并未处于衰退。

一部分因素是,GDP数据与其他经济指标格格不入,不同的经济数据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也许是受疫情扭曲的影响,聘雇成长一直很扎实,这像是衰退的情况吗? 又如「国内所得毛额」(GDI),理论上应该与GDP相同但根据不同的数据估算而得,第1季并未下滑,显然与GDP数据描绘的经济景象分歧。

克鲁曼说,只因28日公布的GDP呈现负成长,而第1季数据未上修,就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是很愚蠢的事。 真正重要的不是用什么特定字眼描述它,而是经济现状究竟是如何。

不幸的是,政治压力可能催逼NBER委员会立即宣告「衰退」,并要求拜登政府承认。

但克鲁曼说,没有「连两季负成长就定义衰退」这种规则。 也许美国不久可能经历一波衰退,有此可能; 甚至有可能衰退已经开始,尽管可能性较低。 但毫无理由在本周就断然使用衰退这个字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08:09 AM , Processed in 0.0413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