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6|回复: 0

[转贴] Fed打通胀未见效? 克鲁曼:数字会说话 只是晚一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9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10-29 经济日报/ 编译
汤淑君/综合外电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 图/路透

今年来联准会(Fed)藉一连串大幅升息打通膨,美国经济却似乎尚未见到明显降温迹象。 常言道「数字会说话」,从美国第3季国内生产毛额(GDP)季增年率2.6%、9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增率5.1%,似可得到印证。

然而,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表示,即使数字会说话,所说的却很少忠实反映现况; 就美国经济数据而言,此时的数字甚至可能是一、两年前的回音。

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今年来Fed设法借一连串大幅升息让经济降温,进而把通胀压下来。 他认为,其实Fed的行动已成功导致金融情势大幅收紧。 这主要透过两条路径进行:一是收紧货币政策会推升房贷利率,造成房价下跌; 二是导致美元劲升,这终会削弱美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至少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这两种方法都逐渐见效。

但目前为止,美国经济降温迹象却不多。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最新报告显示通胀仍炽热,而周四公布的GDP显示季增年率2.6%,翻转之前一连两季萎缩的颓势,清楚驳斥上半年已陷衰退的论调。

乍看下,这是否意味着Fed还必须进一步猛力升息呢? 克鲁曼说,目前的数据让乐观或悲观看待Fed政策和通胀展望者,都有充分数据可言之凿凿大作文章。 先看数据到底说了什么话,又有什么讯息是隐藏在标题数据下没说到的。

GDP数据
美国经济继第1季和第2季萎缩后,第3季GDP季增年率升回到2.6%,确实很强。 但克鲁曼指出,季比成长率的变化往往是受易于波动的项目牵动,只盯这些数据往往看不清基本的经济趋势。 就第3季GDP而论,上季经济恢复正成长,大致是因为实质贸易逆差下滑(掩饰了其他方面的疲态),或许反映之前供应链被打乱(如今已大致消退)导致的涟漪效应。

为排除贸易逆差造成的统计数字噪声,一些观察家聚焦于「核心GDP」—剔除净出口、库存变化和政府采购。 「标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向下沉沦,但第3季恢复成长; 对照下,核心数据诉说的故事则是:美国经济逐步减缓,到此时大致已停滞不前。


再者,强势美元也终将抑制出口,进而大幅拖慢美国经济。 此刻尚未见到这现象,主因是美元升值对贸易的影响会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显现。 一般认为,强势美元对贸易收支产生的负面影响,通常需要两年或更久才会充分展现。

换言之,Fed今年来努力收紧货币政策让经济降温,两条传导路径当中的一条(美元劲升),限缩经济的效果大致要到将来才看得到。 另一条路径(房贷利率),已经抑制住宅投资并拖累成长。

可确定的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充分显见。

通胀数据
同样地,也有理由相信,从美联储收紧政策到政策效应反映在通胀数据上,两者之间有很长的时间差。

关键在BLS冲量居住成本的方式,大致反映承租人支付的平均价格,再用此数来推估屋主假如把房子租出去可能付出的成本。 用这种方式评估生活费有其道理,但据此判断经济现况就有问题,因为房客大多签有租约,早就决定他们支付的房租金额,跟新租户现在支付的费率截然不同。 BLS最新研究发现,平均而言这种延迟大约相差一年。

意思是:官方的居住价格通胀指标—占整体通胀指标一大部分,在各种核心通胀指标的占比更大—反映的是2021年尾的住宅市况,而不是今日的市况。

一年前,美国租金以二位数升幅劲扬,部分是受远距工作相关需求驱动; 但如今情况已改观,最近高盛分析师估计,目前市场租金的增幅以年率计仅3%,约莫回到疫前水平。 许多分析师预期,租金涨幅将进一步减缓,甚至开始下滑。 官方通胀指标终会诉说租金增幅减缓的故事,但可能要等到明年某时了。

「真」通膨果真降下来了吗? 美国劳工部28日公布的聘雇成本指数(Employment Cost Index,ECI)是专家密切关注的指标,被视为比平均工资数据更能忠实反映实际的工资成长。 (结果,第3季ECI月比攀升1.2%,年比升幅为5%,都比第2季趋缓,在一堆难看的通膨数据中,露出一丝光亮,显示劳动市场没那么紧绷了。 )

克鲁曼表示,工资增速仍太高,有违Fed的2%通胀目标; 但随着工资增长减缓,如今大约比疫前高2个百分点左右,显示基础通胀率约4%。 这跟假如把BLS核心通胀中的居住成本以新租金增幅替代,算出的结果大致相符。 克鲁曼认为,这显示美国在「通膨坑洞」中并没有陷得那么深。 更何况,过去的工资成长,和租金飙升一样,部分反映一次性的疫情相关震撼,久而久之就会消退。


那么,Fed还需要进一步大幅升息吗? 或者,已经升过头了? 克鲁曼认为,有扎实的论据支持通膨率即将降下来,至于这足不足以说服Fed在11月升息后就放缓紧缩脚步,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过去一年来,对通胀展望乐观者如克鲁曼本人,的确判断错误,悲观者看法正确。 然而,过去的结果不能保证未来的表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31 12:23 PM , Processed in 0.068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