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0

[影乐之声] 《漫长的季节》为什么没有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6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长的季节》为什么没有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3-05-06 08:00 Posted on 北京


本周知乎高分来啦~


快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精彩电影吧~




漫长的季节


知乎评分:9.1


《漫长的季节》口碑这么好,为什么没有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



答主:浮一大白

作为一枚从事公关传播的文艺爱好者,简单说下。

所谓的「爆」就是出圈,形成了社会化的、大众化的传播,而不是集中在小圈子里的口碑。

《隐秘的角落》当年为热搜贡献了两个关键词:「一起爬山吗」「你看我还有机会吗」,形成了大众的谈资和调侃暗号。

这种效应就像早年赵本山春晚小品后,大家交谈中的「热词」效果相似。甚至你现在跟人聊天,说起这两个词,也并未过时。

在社交网络中,通过热词热搜传递大众化情绪,是出圈的重要一环。但一部剧能爆的原因,不可能只靠造某种话题,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话题和热词背后切中了大众情绪。

《隐秘的角落》所切中的大众情绪,是比《漫长的季节》要更深的。简单总结起来就是,《隐秘》中有很强的现代性,而《漫长》则更专注时代性。

《隐秘》里的张东升,更符合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复杂人设——「老实人」,「凤凰男」,「高智商犯罪」,「黑化」等等。在当代的网络语境中,他身上聚集了一切网络热议的话题。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否和生活中的闺蜜讨论过嫁凤凰男的话题?一个中年男人,是否有像张东升一样因经济问题在老婆家抬不起头的压力?我们联想到这些人物和境遇,就能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甚至代入自己的处境。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漫长》里,秦昊演的彪子,跟张东升的处境有一丝相似,同样是高才生因为爱情结婚,婚后放弃了自己的钱程,最后却被老婆乃至这个功利的社会抛弃。

不同的是张东升因放不下而「黑化」杀妻,彪子则更加「伟大化」,选择洒脱地放手。这是一组不同时代下人心的镜像。

《隐秘》里张东升的选择,更具有这个社会文明底线崩坏后的暗黑快感。

《漫长》里彪子的选择,则是基于老派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的浪漫主义。彪子这个人,现实中的我们只能是喜欢,但无法深刻代入,他太浪漫化伟大化了,大部分人只能做一个有张东升贼心但没贼胆的人。

如果你经常去看影评论坛,就会发现,很少有人会真的讨厌杀妻和带丈母娘爬山的张东升,甚至有人会为「高智商疯批」人设喝彩,认为张很有魅力。因为他复合更加现代性的语境。

在《漫长》中王阳的死,大部分人的猜测是被沈默所杀,并认为这样的设置更加「疯批」,更酷,这就是现代性语境和时代性的差别。

我不喜欢「疯批」这个词,这样的人物塑造是为了讨好观众而过度设计的复仇之神,本质上就是一种爽剧逻辑。

其实在《漫长》中,沈默并不是一个现代性的人物,虽然具有暗黑杀神的属性,但她的价值观依然是属于那个老派时代的。她如果杀了王阳,反而是这部剧最大的败笔。

就像《隐秘》这部剧的名字,剧中人设和处境无不指向了更加复杂化的人心,包括朱朝阳的黑化倾向。它切中了每个人心中隐秘的角落,人性中一些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黑暗杂质。

而《漫长》并不是,它是更加老派、浪漫化的气质。因为那个时代有一种摇摇欲坠的道德感残存在人性之中。虽然有重口味的分尸案件,但罪案依然是有逻辑的,爱恨情仇都摆在明面上,很硬核质朴。

每次看犯罪片,分析案情时都会想起科恩兄弟那部《老无所依》,老警察道出了一个核心命题:时代变了,人们杀人,不再因为一个具有逻辑的动机,他们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杀人,或者根本就没有原因。

朱朝阳为了摆脱倒霉小伙伴,不动声色地让严良去送死,张东升放不下妻子,用隐秘的药剂让妻子游泳送死。这些复杂的人性,是《漫长》中所没有的。和这些操作相比,《漫长》是浪漫主义的。

在《漫长》里你能看到许多人性的光辉,王阳温暖的家庭,相依为命的沈默姐弟,敢爱敢恨的文艺直男彪子,说人话办人事的马队。甚至追求物质的丽茹,她内心深处也是爱彪子的,只是那个年代物质刚刚丰富,她只是想要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在《隐秘》中,张东升对她妻子:我还有机会吗?现代女性的答案是异常冷酷的。

回到问题,为什么它没有《隐秘》大爆?正是因为这些具有时代感的价值观,离我们太远了。

就像影片结尾的画面,时代的列车驶去,碾过这些老派的价值观,以至于我们觉得他们太单纯,不够疯,不够劲爆。但相比《隐秘》,这部剧更能带给人力量与光明,是一幅 90 年代东北下岗浪潮下,人物悲情命运的众生相。但这种悲情里有值得我们致敬和珍惜的东西。

和家人一起追剧,我说这个王阳是怎么死的啊?不会是沈默杀的吧?家人说:她为啥杀王阳,那不是她对象吗?你看,这就是父辈们的老派逻辑,一如那个时代里王响,彪子那样单纯质朴。

是我们太复杂了。


答主:姜来

感觉多数人低估了《漫长的季节》的长尾效应。

短期来看,《漫长的季节》肯定不会有《隐秘的角落》那样的高热度。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没谈到或者不好意思谈到的——《漫长的季节》有着客观存在的较高的观影门槛。

在短视频横行的现在,较慢的节奏(其实和纯文艺向比已经不慢了),很多人可能连第一集都没法撑到结尾。

另外如三个时间线、较为特别的幽默悬疑结合的表达方式等,也会造成一定的观影门槛。所以短期内,《漫长的季节》热度大概率也就如《沉默的真相》《开端》之类,上限肯定在《隐秘的角落》之下,更不可能达到诸如《人民的名义》《狂飙》等全民剧的高度。

较高观影门槛导致的受众先天有限,所以短期内《漫长的季节》很难达到《隐秘的角落》程度的「爆」。

但长尾效应的历史总热度来看,我认为《漫长的季节》的热度会高于《隐秘的角落》,因为前者的质量和思想深度上都要明显高于后者。不是《隐秘》不好,是《漫长》太好。

《漫长的季节》将会是国产电视剧历史中一部绕不开的作品。足够独特与优秀,以至于后来的所有影视爱好者都会刷一遍,没看过不足以称为剧迷/影迷。

因为它在足够优秀的情况下,又足够特别,国剧中没有一部与之类似。

翻开豆瓣 9.0 以上高分国剧,除开久远的情怀剧外,我们那些超高分的国剧一般都分位几种固定的类型,一是如《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大宅门》、《闯关东》等历史正剧或历史家族剧;二是如《亮剑》、《士兵突击》等军旅剧;三是如《潜伏》等谍战剧剧。

而《漫长的季节》呢,从宣传上来说,它可以归类于近几年大火的由迷雾剧场领衔的悬疑剧阵容,但实际上呢,它底子里确实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漫长的季节》是电视剧里的贾樟柯、王小帅与姜文的结合体,是现实主义、人文性、魔幻主义的充分结合体。

虽然限于电视剧的资金和导演的个人能力,目前《漫长的季节》在制作上和大导的电影还有不小距离,不过也是目前电视剧里的天花板了。

《漫长的季节》难得的把握到了艺术和商业的边界,使得其虽然有一定门槛,但即便在前半程也称得上好看。所以虽然可能剔除了不少的主流的观众,但也留下了大多数有一定审美的观众,其生命周期一定会是长且稳的。

我以为,从以年为单位的时间上来看,《漫长的季节》的观众人数,最终会超过《隐秘的角落》。


《漫长的季节》里的人物特质,为什么都看起来那么让人不舒服?


答主:牛爱笛

《漫长的季节》反映的是底层社会在魔幻时代的悲催命运。

底层的老百姓,底层的犯罪分子,底层的公安民警,大家都在无奈地挣扎,行事粗糙荒诞。没有高智商的犯罪,也没有高明的侦破。所有人的咽喉都被都被命运紧紧扼住。

好人悲催,坏人也不滋润。

这就是生活,一地鸡毛,没法让人舒服。

《漫长的季节》虽然让人不舒服,但这正说明该剧的优秀。

《漫长的季节》是一部优秀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梦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有《百年孤独》,《丰乳肥臀》,《红楼梦》……

魔幻现实主义的背后的哲学设定是极致的宿命论——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荒诞的时代。


题图来源:《漫长的季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11:26 PM , Processed in 0.0344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