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伏的夏天,再度热热热热麻了!
今年夏天,热浪滔滔更胜往昔,中国变成了一座大火炉,刚刚过去的台风“韦帕”,让东南各地降水猛烈,化身烧烤焖炉,华北大地则阳光分外明媚,屁股能被共享单车车座烤熟。就连以高纬度、低气温而为傲的东三省,买空调的人也排起了长队……
然而在大西北,正有这么一座夏季均温仅仅17-19℃的高原之城西宁。西宁,被誉为“中国夏都”,在最热的七月,这里的平均气温也不过在25℃左右徘徊,温度一突破30℃,就要响起高温预警了!
你也许对西宁在哪里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青海湖。青海省省会西宁,正是大多数人来西北,去青海湖的必经之路。但西宁又远不止是一处简单的中转站。这里有一面良田千顷、一面草原浩荡的日月山,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等众多民族的艺术精粹,有驱散夏日夜晚寒意的碳水与牛羊盛宴……西北式清爽、豪迈、多彩的夏天,尽在西宁!
三伏天?西宁人不相信夏天
如果你要问一个西宁人夏天怎么过。他会告诉你。我们有着“无酷暑、无蚊子、无空调”的“三无”夏天。
平均海拔2261米,是西宁作为“中国夏都”的底气。西宁白天干爽,晚上凉爽,昼夜温差达10℃以上,若是按照气象学上对“夏季”的定义(连续5天平均气温≥22℃),西宁,更可以说是一座“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城市了。对于年平均气温5.5℃的西宁来说,夏天,反而成了一年难得的温暖时刻,也正是西宁人出门“踏青”的好日子。
每逢夏日,西宁入山的乡间公路便会遇见堵车盛况。西宁人开着小车带着锅,进入一处处深山老林,开始自己独特的避暑活动——浪山。浪,是当地方言“出去玩”的意思,人们在山间野营、野炊,兴致来时,也可“漫”(唱)一首高亢绵长的花儿(一种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的民歌),仿佛是上古时期,高原牧民行于天地之间的遗风。
西宁周边群山环绕,每一个西宁人,都有自己的浪山名单。大黑沟的沟底幽深狭长,有众多适合野炊的营地;娘娘山草场连绵起伏、偶尔还能遇见“花儿”盛会;鹞子沟里云杉接天,最适合林间徒步;要是想最大程度体验浪山的层次感,莫过于来到群加国家森林公园,雪山之下,林海、草原、杜鹃花依次铺陈开来,那可真是夏日风光一“浪”接着一“浪”。
作为西北大环线上的明珠,西宁正是打开青海避暑旅程的重要起点。譬如,西宁野生动物园,以对高原珍稀动物的繁育救护而闻名,在这里,“雪域精灵”雪豹等珍稀动物可以一次看够,正是西宁独一无二的“高冷”名片。日月山,则是行走于西北大环线进入青海的“开胃菜”。 这座山因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摔碎了可以看到故土的日月宝镜的传说而得名,当你开车经过日月山,便能看到东侧田园繁茂;西侧塞外风光的农耕与游牧交错的风景。
若是在六月来到日月山,甚至可能需要穿薄羽绒服,才能抵挡寒意。站在山峦之上,看夏日的经幡吹拂成彩色的风,遥望远处峰峦迭起,你便能领略到何为大西北的天地辽阔,广袤壮远。
浪完一座座西宁的山,便可进一步探访青海的夏日。若你一路北行,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下称“海北州”),七月当下,既能游赏开得正为炽烈的门源油菜花海,又能看见祁连山的 “雪顶”,说不定还能体验一把“夏日飘雪”的刺激。若是自西宁一路向西过日月山,青藏高原的大地上,则有青海湖、茶卡盐湖等一处处湖泊如同大地之镜,映照出青海“半边人间半边仙”的魅力。
西宁,正是体验青海乃至大西北夏日精彩的开篇之地!
可去隔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游赏油菜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