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4|回复: 5

[转贴] 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我的投资故事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6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我的投资故事   


来源: 万枫 于 2009-07-13 11:12:51

      
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我的投资故事

转眼,来文学城已有一个月了,投资理财是我来的最多的坛子,部分原因是来自这个坛名。我一直觉得,投资和理财概括了两种紧密相连但又十分不同的层面。投资是操作,是局部,是战术,而理财则是布局,是整体,是战略。而后者的重要性常被人忽视。在投资理财方面,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被专家所服务的客户。但各类专家做得再好也只是我的左膀右臂,他们不能代替我行使大脑的思考和决策的功能(绝没有贬低专家的意思)。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这是我近来一直思考的一个战略布局方面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希望与各位坛友能够擦出点火花来。

我们处在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在过去的 15 年时间内,我们先后经历了以 DOT COM 为代表的股市狂潮,以石油为代表的商品( Commodity )狂潮,还有房地产狂潮。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谁把握住了哪怕是其中的一次先机,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那么什么是下一次的浪潮呢?我该如何准备和布局呢?你能否给咱提出一些建议呢?

本人涉足房地产是在 1997 年,那时美国房地产持续价格低迷,利率在 7-8% 左右。我那时对投资没啥概念,只是由于“野蛮女友”的逼迫,在好学区买了第一座自住的独立房,这个暂且不谈。

后来又有点余钱,在 1999 年投身股市,虽看了一大堆书,但投资方式还是简单的长期持有 Internet 股票,开始还不错,每天盼着开盘,瞧着账户的价值飙升觉得投资股市很容易,后来到了 2000 年就不对劲了,一年的盈利眼看就消失了,然后开始被套(不愿意止损)。在这个紧要关头,咱读了一本 Wade B. Cook 的书( Wall Street Money Machine ),其中描述了如何用你所持有的股票 write covered call 来对冲( hedge )持股风险,于是茅塞顿开。我此后每个月靠卖 covered call option 来获得较为稳定的盈利,那时股市走下坡路,买我 call option 的人几乎从未找我兑现过,我有时通过反复卖同一股票的 call option 的方式所积累的收入总量甚至超出了购买股票的成本。

对我来说,对冲是一种比止损更容易操作的控制风险的方式。后来由于觉得 write covered call 需要持有股票,效率不高,于是学习运用复杂的 option 组合来对冲。我对市场的判断时好时坏,盈利也因此大起大落。有趣的是,有时在对市场判断错误的情况下,用于对冲用的 option 给我带来的回报令人吃惊。好在“野蛮女友”常不失时机地从我大起大落的空档里搞些钱出去,所以,在 2001 到 2003 期间虽然经历了 911 ,我们换了更大的自住房,原来的用于出租,她又采用极度信用扩张的方式开始了出租房的积累。她那时正在迷《富爸,穷爸》,我们的借债量达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她说那都是“好”债,所以我们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每天仍然睡得很香。还有,我就是在这期间有幸接触到了学习修马桶和上房顶的机会。

眼看就到了 2006 年初,房价成倍增长,房客盈门,形势似乎一派大好。二月的一天,我突然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书名为: Sell Now! End of Housing Bubble ( by John R. Talbott )。一口气看完了,我感到了真正的恐惧,因为债不论好坏,咱借得实在太多了,一旦房价下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立即采取行动,除自住房外,咱保留了实在舍不得的一处出租房(因为地段很好,房客很好:海军军官),卖了其他的,和所有令人头痛的房客和马桶说了再见,这后者是最令我愉快的。

由于原来自住的有税收的好处,其他营利部分还是交了税,但总收入不错,尤其是好学区的房子,充分体会到了马太效应和高杠杆带来的好处。得到的现金,由于害怕美元贬值(后来果然贬了),一部分转到国内投入到二三线城市的楼市,觉得那时一线城市价格太高(判断错误,后来更高),二三线还没起步(后来还是不太起步,忘了马太效应)。为了对冲我投资国内的风险,我时不时地购买看跌国内股票的期权,这些 option 项目在 2007 年,连续亏损,但在 2008 年得到丰厚的回报;现金的另一部分存了三年的 CD (那时的利率为 5% ),因为 John R. Talbott 说金融危机来临,现金是王。随后美国房地产的变化果然被 John R. Talbott 言中,咱也逃脱一次大的灾难。

跌到了 2009 年,房价在 3 月份有一次加速下探,本来是想加入抢房大军杀个回马枪的,但那时咱的 CD 都没到期,主力部队没到位。而这个月 CD 终于已经到期了,但正在这关口,又看到 John R. Talbott 今年出的一本书: Contagion. 再次发出对美国房地产不看好的警报。认为极度 信贷扩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房地产价格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信他,我承认我有教条主义倾向)。

我现在犹豫了: 1 )银行还有大量的 foreclosure 存货将陆续上市; 2 )金融机构,各类基金,仍在去杠杆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回到原来的高杠杆状态; 3 )个人信贷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贷款控制会越来越严; 4 )失业率越来越高; 5 )股市和房市的巨大市值损失,使往日的财富效应失色。这些都会造成房地产供大于求,但人们怀着一腔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开始了抢房。

现在回到我的疑问,就是下一次的狂潮或泡沫会在哪个领域?是黄金,石油,太阳能,还是别的?难道还会在房地产?过去的 10 年翻三倍的神话在下一个十年还会再有吗?

这个泡沫会不会出现在现金本身呢?也就是说,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是否就是现金积累呢? 美国会不会像是 90 年代的日本,发生持续的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除食品外的所有实物资产价格不断下跌,而现金购买力不断升高呢?

那么,一个现金持有者对实物资产所有者的血腥掠夺将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在那一刻开始的时候,是否应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参与呢?当然,这是一个不太厚道的问题。

欢迎建设性的讨论。

——万枫
发表于 2009-7-16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nterest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article from real life experienc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下一个泡沫是在股市,对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articl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09:34 AM , Processed in 0.0311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