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1

[人世间] 那些“邪修”省钱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5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邪修”省钱的年轻人

Screenshot 2025-09-15 at 9.13.40 PM.png
IMG_8940.JPG


越是艰难的日子,省钱越是生活的信条。年轻人已经有一种共识:钱越来越难赚,省是唯一的办法。要省钱,先消费降级,再强制储蓄,社交媒体上省钱博主分享的窍门都用过一遍,心力花费不少,执行起来却无比艰难。


其中一部分年轻人,开始专研起邪修省钱大法。他们之中,有人把省钱当作一门艺术——生活在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瑞士,一位留学生自称是瑞士最省华人,致力于找到极致省钱的生存方法;有未婚未育的年轻人假装养娃,实则攒钱,已连续打卡743天;还有回国的留学生仍然心在欧洲,对抗想象中的高物价,不知不觉省下钱来。


不同境遇,不同目标,他们中的一些人相信,省钱不一定只有咬牙坚持忍耐的痛苦,用一种邪修的手段,不只是为了省钱,也是他们面对生活的一种幽默方式。





文 | 王璐瑶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歪歪



吃猫粮,蹭活动,做“全瑞士最抠”的人




阿K 瑞士


要省钱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没钱。我从上海辞职来到瑞士自费读博,准备好的资金只有30万,这个数字远远不够我读完3-4年的医学博士。

30万,是我工作后攒下的钱,决定来瑞士前,医院病人的流量下滑很明显,我的收入也有下滑,我想,不如干脆去留学,赚不了钱的时候,留学的性价比才最高。


在瑞士,一个读博的学生每个月大概需要1000-1500瑞郎左右(约为8900-13000元人民币)。我见过各种地方的自费留学生读到博士三年级,最后一年因为费用问题读不下去而退学,这种情况我绝对无法接受。来瑞士之前,我就想好了要节俭度日,瑞士留学生没有办法合法打工,我必须要足够省钱。省钱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的账号干脆就叫抠门艺术师,记录我在瑞士的抠门生活。


我最热门的一篇分享是吃猫粮,那篇题目是“瑞士抠门最强蛋白质3.75瑞郎3Kg诞生”。很多人对我的选择很震惊,但我准确算过,3kg的猫粮只要3.75瑞郎(32.6人民币),蛋白比例却有惊人的32%,相当于1瑞郎可以兑换256单位的蛋白量,完胜我目前遇到的所有瑞士食物。我同龄的博士生们,读书读得头发都秃了,但我吃的猫粮里有个成分会让小猫毛发柔亮,我的头发变得特别好。


41.jpg
▲ 阿K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吃猫粮。图 / 小红书截图@抠门艺术师


但猫粮也是真的不好吃,我现在吃的猫粮已经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猫粮了,因为我会为它调味。我往猫粮里面加上香草味的蛋白粉,把腥味遮掩掉,然后再加点脆花生。第一次吃猫粮的时候,我也不懂怎么吃,看它长得像小饼干,就把它泡到了牛奶里,结果腥得惊人。舍不得那杯牛奶,最后只能捏着鼻子硬吃,我觉得它简直是天下第一难吃的东西。但现在学会了技巧,就能好好地吃下去了。有人担心猫粮对人是否安全,但瑞士对成分标记的管理是很严格的,猫粮的肉源也有监管,不会有太多的添加物质。


我每天吃的猫粮不会超过200克,吃得太多,维生素A会超出人体所需的量。其他的蛋白质,我是靠最便宜的鸡蛋、牛奶补足,每天都能把蛋白量配平,我真的不是没苦硬吃的人,而是靠思考生存。其实我小时候也很挑食,我不肯吃动物的软骨,但我妈说的一句话一直影响我,这只是蛋白质而已啊,蛋白质煮过都不会有


除了猫粮,其实我主要还是在吃正常人吃的食物,这里的碳水很便宜,比如0.14欧一公斤的意大利面,越是在大型的连锁超市里越容易找到便宜的食物,人吃的食物还是比猫粮好吃很多的。


在瑞士,也有很多蹭饭的机会,去不同场合蹭,饭其实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瑞士社会结构的运行逻辑,比如说在发放救济餐的NGO组织里,你会接触到瑞士真正的底层人,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如果去学术会议上蹭饭,那就是另一种情况。和我专业相关的会议,我也会去做贡献。如果是完全无关的领域,比如说教育心理,我也会表明身份询问: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请问可以了解一下吗?基本上不会有人拒绝你的。我边夹东西吃,边顺便学点东西,一举两得了。


但我的省钱也不是哪里都省,在欧洲读书,不旅行就亏大了,我去了西班牙、法国、德国,一样也是穷游,不过我在旅游的花费上会相对更阔气一点。


我问过很多人,大家旅游时大多把钱花在买东西、看博物馆,对我来说,一场5天的旅行,我最多只逛两次博物馆。在我的观念里,博物馆的藏品我在网上随时都能看到,还能看得更加仔细,去博物馆旅行,你享受的是什么?是立体的、真实的视觉冲击。但对我来说,视觉的感官刺激是不够的,我当流浪汉当到现在,我觉得人类最无法复制的其实是味觉,一定要舌头亲自尝到,才能感受到,所以我去旅行,一定会拉一部分预算去吃东西。


到了西班牙北部的圣塞巴斯蒂安,那我就要吃当地发明的巴斯克蛋糕。到了德、法交界的一个小城市,当地特色是德国、法国的融合料理,无论你去法国还是德国都吃不到这样的食物,当地人筛选了几百年,还要配合季节、气候研究,我花20欧就能吃到肚子里,那我为什么不吃?不过这种吃得好一点的食物,在我一次三四天的旅行里也只会占到10%,其他时候我还是吃得很简单。


在我的后台私信里,像我一样极端省钱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只是没有写出来。我做过医生,未来也要继续做医生,医生都明白分享的重要性,我写出来,是希望大家来到瑞士、欧洲不要走弯路,我已经把最便宜、划算的经验找到了。


刚到瑞士的第一年,我也花了很多冤枉钱。我还记得降落在苏黎世机场那天,我要从机场转到我位于伯尔尼的宿舍,一个小时的车程,将近450块人民币的车费一下就消失了。现在我知道提前订半价票,只需要之前四分之一的价钱就能抵达。


我睡过森林里的帐篷,睡过公园,经常有人说我太能忍了,可能我的抗压性是真的比普通人要高一些。以前我也睡不了硬地板,但现在已经完全适应,随时随地都能无视噪音入睡。


IMG_8942.PNG
▲ 阿K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公园长凳露宿。图 / 小红书截图@抠门艺术师


坦白讲,我不认为我的生活质量比别人差,我走在路上,没有人觉得我是在流浪,我每天都健身,正常地洗澡、洗衣服,我有胸肌,腹肌也快练出来了。我觉得我们人的痛苦主要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我每天精神饱满,其实真的还蛮舒服的。


有些人模仿我的生活,我也会觉得有些抱歉,他们睡在街头会被偷、被抢。我能过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我真的有足够充分的经验,我也经历过真正的苦日子。我小时候生活在中国台湾,爸妈管教得特别严,除了读书什么都不能做,小时候也不给我任何零花钱。可能这些经历造成了我现在这样极端的状况,觉得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有用的地方。


小学时第一次拿钱买饮料,全班同学一起围观我。后来去上海读医学本科,我爸每个月只给我600块人民币,医学生读书都来不及,还要想办法去打工。那时候我瘦到57公斤,一两米饭要五毛钱,打个二三两才够吃,但我连那个钱都没有了,饿到跟隔壁的同学借白饭吃。暑假时我就到处打工,送外卖、当咖啡厅服装店的店员,那时候餐厅还会固定雇佣几个外卖员,他们会包一日三餐,我可以吃得很好。


经历过这些之后,我的忍耐程度确实超过普通人了,我会对所有需求做减法,在心里一项项排列,最后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抛弃,把生活的一切全部都破坏、瓦解掉,再重新建立秩序。如果我和别的博士一样生活,可能撑到第二年我就要回国了,但现在我的钱完全足够我跑完最后一程,回国也有一笔钱用。


最近的捷报是,我即将蹭上奖学金,逃离瑞士的高消费去哈佛医学院访学,这意味着我又可以大蹭特蹭了。我不是那种聪明的天才,我真的只是一个努力、有勇气去做的人。



养一个虚拟小孩,能省多少钱?




小汀 浙江


想到用假装养娃攒钱是2023年中秋前。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变动,换了城市工作,钱不知不觉花得很快,我有记账的习惯,但一直都是月光,这是我第一次想攒钱。

刚巧,我在网上看到有人算养孩子一年要花多少钱,觉得很有意思,我想我也可以做一场虚拟实验,养一个虚拟小孩,看看我得花多少钱,又能借机攒下多少钱。


就这样,我开始记录,到今天为止,这场实验坚持了743天,我攒了三万多块。如果真的养小孩,这笔钱可能连孕期都撑不过去,但对我来说,用这样邪修”的方式省钱,至少能保证我没有随手花掉。


IMG_8943.JPG
▲ 汀在社交媒体上假装存钱打卡第743天图 / 小红书截图@假装养娃存钱


我的虚拟小朋友经历了婴幼儿、学前班、小学三个阶段,比现实时间流速更快些,现在ta还在读小学。每天写存钱日记前,我都会去查小孩在那个阶段相应的花费标准。幼儿园结束那天,我真的长呼一口气,终于熬过幼儿园,不用想方设法看幼儿园小朋友在做什么了。接下来就是小学了,我要参考浙江省的学费、餐费、校服价格、保险等等,结果一看,真的吓一跳,现在养小孩太贵了!小学阶段,校服居然有ABC三个方案,最便宜的也要800块,以前我们的校服只有长袖、长裤的运动服,现在小朋友们要买衬衫、西服、马甲、领带,还要买冲锋衣和运动服。我妈生我是20多年前,她说那时候生小孩不怎么费钱,短短20年,物价膨胀得很惊人。


没办法,我只能做点假账,适当打个折,不然根本养不起小孩。我每天存的钱并不固定,有时候只有几块钱,最多一次存了1000块,再多就不太礼貌了,毕竟小朋友也不能过得太奢侈。我是个随性的人,不喜欢太有规划。但有点小小的强迫症,金额喜欢凑整,比如5块、10块起存。


除了替我攒钱,虚拟小孩还帮我背了黑锅。比如看到什么联名我很想要,就会借着小孩的名义去买,同时再存一笔相同数额的钱,既满足了购买欲,又真的省下了钱。


一开始我只是图好玩,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打卡记录,结果过了半个月,中秋前的那个下午,我最初打卡的那条笔记突然火了,一下子就点赞上万了,粉丝也冲到了三万。一天涨两三万粉丝,不膨胀是不可能的,我连怎么发财都想好了,但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爆火一个月后,流量渐渐下滑,我会焦虑得睡不着,直到后面工作忙起来,我也想开了,这毕竟只是我的小小实验,才觉得流量下滑也不要紧。


IMG_8944.JPG
▲ 小汀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破3万。图 / 小红书截图@假装养娃存钱


我会在每天打卡时构建一个小故事,比如DAY725那天,是一个识字焦虑的妈妈,听说小朋友要在上小学前要认识800个汉字,不然跟不上进度,看着玩得满头大汗的小孩,越想越焦虑,于是这位妈妈下单了一套130元的识字绘本——130元就是我今天存进去的钱。


连贯的、有趣的打卡故事并不好写,我得到处找找灵感,看看真正的母婴博主是如何养育小朋友,或者从我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很多育儿日常其实源自我自己小时候。我小时候挺皮的,老被叫家长,那时候觉得没什么,直到现在虚拟养娃中也要处理老师找家长的戏码,才真的体会到我妈当年有多不容易,更能共情我妈了。虚拟小孩没有名字、没有性别,连性格都是模糊的,如果非要给他一个形容,那可能就是翻版的我自己。我是一个没有什么耐心的人,但坚持打卡这件事是个意外,也许是因为我的虚拟小孩完全按照我的心意成长。


每天,我要在睡前花半小时左右写打卡日记,还要找合适的配图。有时候实在太困了,但想到今天还没有打卡,又坚持着写完。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在12点前发出去,毕竟过了12点就是新的一天,我记得我最晚一次是11:58发出去的打卡。有时写完就睡着了,钱都没来得及转,只能第二天再做假账补上。


中间不是没有动摇过。大概100多天的时候,流量不好,我想着写到200天就不写了,后来发现有两个陌生人每天会来评论区打卡、留言,我就想,那再坚持坚持吧。接着500天、700……现在目标是1000天。要不是她们,我可能早就停下了,也是因为有这些一起打卡的人,我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哪天那两个人也不打卡了,我可能就不干了,不过也有可能坚持到1500天,这都说不定。


我没有设定具体的攒钱目标,目前也不会动用攒下的这笔钱,可能等到小孩上大学后就可以踢出家门,自由使用。我不喜欢苦兮兮地攒钱,每天这里抠一点,那里抠一点,工资一到位马上就要转账,可能有人乐在其中,但我更喜欢随心所欲。


这样的邪修省钱也没有给我的生活造成太大负担,反而给我带来一些意外的快乐。比如我第一次接到广告,赚了200多块。但我总觉得这钱是从虚拟小孩来的,就捐给了爱心午餐,其实之前我也会买爱心午餐,但这次是虚拟小孩真实妈妈献爱心。


以前我也有关注其他假装养娃的人,他们都没我早,后面还有人假装修仙、假装养老,没人跟我讨论过创意的授权,但大家都在这样做账号。等到打卡600多天的时候,我发现和我很相像的那个人已经断更了,我再去搜搜其他相似的主页,全都断更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们都被我熬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哄骗”自己在欧洲,居然存下钱了




苏云云 北京


意识到我真的得攒钱时,我已经回国上班两年了。

我有一份在大家眼里体面、稳定的工作,赚得不算多,可一万出头的工资也不至于拮据生活。刚工作的时候,爸妈怕我在北京吃苦,还帮我出了一部分房租,说实话,上班前两年,我真的没有感受过经济压力。


感受不到压在自己身上的金钱重量,人被轻飘飘地送上半空,过上了脱离自己收入水平的生活。过年回家,和妈妈一盘算我的花销,发现上班两年,我还倒欠家里一万块。再一比较,我在北京的花费远超我在欧洲留学时每个月的费用,但奇怪的是,我的生活幸福感并没有大幅提升。


我开始回忆自己在欧洲读书的日子,算上房租,我一个月只花850欧,远低于身边的朋友同学,到年底圣诞假期时,我的生活费还能剩下不少,支付我的假期旅行绰绰有余。我忍不住对比自己在国内国外的消费习惯,发现总能省下钱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些事做对了,总是花超额的时候,或许是有一些事情做错了。


IMG_8945.JPG
▲ 苏云云留学时拍下的瓦伦街景。图 / 访谈者提供


翻旧账的过程里,我发现我的超前消费比例实在太高,回国后,便捷的物流和购物方式让我无用的消费欲极速膨胀,我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它们在生活里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一大部分是外卖、打车的费用,我忽略了它们积少成多的后果。


我开始学习社交平台上的省钱方式,好好记账,不在深夜购物,强制存钱储蓄,多薅平台打折羊毛,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对我有效,作为一个散漫的人,想一直坚持别人的省钱方式很难,我得选更适合我的办法。


不过在学习别人省钱办法的过程里,我也渐渐明白,如果想省钱,我真正要恢复的,是在欧洲时对物价的感受和对物欲的控制,我得过一种更简单的生活。


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和朋友闲聊时突发奇想:既然我在欧洲的消费习惯更科学,那我假装在欧洲不就好了?假装网购不发达,假装打车成本高昂,假装外卖又贵又难等,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吃得上中餐。


自己还在欧洲生活,几乎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做一切决定前都在心里想一秒:要是在欧洲村里我会......Uber打一次车,三公里也要十几欧,北京动辄七八公里的路程,怎么能打车?地铁青年卡一个月只要10欧,不限次数,不坐白不坐,换算一下,我在北京通勤的地铁交通费用和在欧洲时不会相差太多。


欧洲很多超市、商店周日关门不营业,那我现在的周日也应该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消费产生,不能总想着周末要对自己好点。我告诉自己,出去吃一次饭,不管是中餐还是当地餐厅,人均总要50欧,在北京我未必会去人均400块左右的餐厅吃饭,但这样的暗示确实劝退了我出门的脚步。


有一些在欧洲省钱的经验是可以复用的,关门前打折的线下超市变成了清仓特价的线上门店,等待打折的心情是同一种兴奋。在欧洲时,我的卡被强制设置了每天的支出限额,参考我日常的花费,我给国内的卡也上了限额锁。


有一些省钱办法是新习得的,比如说我潜心研究了很久组规,加入了豆瓣好几个省钱消费的小组,每次购物前,我都会去小组搜一搜有没有做好的省钱功课,它们大多是网友智慧的结晶,加减乘除、凑单用券省下不少钱。找攻略的过程也让我多思考了一会,这样东西我是否真的需要,我真的有必要买吗?


IMG_8946.JPG
▲ 省钱小组。图 / 豆瓣App截图


就这样,靠着骗自己的非常规邪修办法,我在北京回归了当初被形容为进村了的留学生涯,我确实过上了更简单、更平静的生活,可能变得更抠搜了一点,但每个月能完成稳定的储蓄,我领会到了另一种幸福。


当然,这种其实并不那么容易执行,总会有计划被打破的时候,有时是意外的聚餐,有时是疲惫下班再也挤不动的地铁,我还在努力寻找欧洲与北京的折叠,找一条更能坚持执行的清修守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6 05:37 AM , Processed in 0.0827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