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回复: 1

[旅游天地] 东北秋景天花板,错过再等一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北秋景天花板,错过再等一年

Screenshot 2025-11-02 at 3.06.20 PM.png


IMG_4927.JPG













在伊春,森林占据了整座城市的八成面积,人类生活空间仅占一小部分,森林覆盖率之高,放眼全国,几乎无城能及。伊春的底色,不仅仅是壮丽的风景,还有山林的馈赠,与人文的温度。


作者 | nico
编辑 | 曾宝气
题图 | 视觉中国


如果秋景也有天花板,或许它就藏在伊春


相比哈尔滨,这个北国小城显得有些过分“低调”。实际上,伊春只是深藏不露。

要知道,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原始红松林就在这里。五百多年树龄的红松高达三十多米,仰头望不到树梢,需两人伸手方能合抱。入秋后,整片森林便会逐渐浸入深沉而温柔的南瓜色调。


IMG_4928.JPG

每年9月、10月,是伊春的绝佳赏秋期。(图/视觉中国)


伊春的自然,壮阔、原始而又充满野性。一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在这里造就了罕见的大片火山熔岩与石海奇观。此外,伊春还发掘了大量恐龙化石。1902年,从伊春嘉荫出土的“黑龙江满洲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

 

冬季红松银装,春夏郁郁葱葱,伊春的色彩就像《小森林》的四季篇章,百看不腻。而这里的人文风物,也让每个来这里拥抱自然的人,被它的有趣所驯服。


IMG_4929.PNG

中国最绿的小城,在这里


伊春,地处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融入了独有的俄国风情。伊春最鲜明的标签有两个:一是超高的森林覆盖率,二是独有的红松林资源。

 

在伊春,森林占据了整座城市的八成面积,人类生活空间仅占一小部分,森林覆盖率之高,放眼全国,几乎无城能及,因而它是“祖国林都”,也被戏称为“东北人的小新西兰”。

 

IMG_4930.JPG

伊春郁郁葱葱的森林。(图/IC Photo)


生长在红松林的树,最老的已近千年。许多人远赴瑞士,只为拥抱古树、感受自然疗愈,却不知,在伊春也能实现同样的心愿。

 

茂密的红松、挺拔的白桦与冷杉交织成美丽的北方秘境,丰富的负氧离子,使得伊春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当然,如果你选择进入森林徒步,大概率能额外收获摘蘑菇、掰松子、观察松鼠等趣味体验。

 

IMG_4931.JPG

黑龙江省伊春市双丰林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在树林里觅食、栖息。(图/视觉中国)


行走山林间,你或许还会偶遇“打松塔”的采塔人。打松塔是一种传统的采摘活动,松塔即松果。许多老师傅仅靠一对脚扎子,一条系在腰间的安全绳,爬上30米高的地方,用长长的竹竿,把松塔敲打下来。

 

IMG_4932.JPG

伊春当地农户正在处理采摘下来的松塔。(图/视觉中国)


另一个帮工在底下捡松塔。这些果实运下山后,经过脱粒、晾晒、筛选,然后加工,便是我们在市场买到的了。虽然松树很常见,但质地饱满,可食用的松子,只有伊春特有的红松果能做到。


松塔采摘的黄金期一般在9月至10月间松塔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每到采摘季,也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加入这波打松塔活动。


对采摘者而言,松塔是生计,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而它同样也是松鼠赖以生存的粮食。因此,每年采摘都有规定,至少三成松塔留给林中的生命。


IMG_4933.JPG

伊春市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的红松林海间,大量松鼠(花栗鼠)随处可见。(图/视觉中国)


在伊春,人与自然生灵默契地共享着这一片片丰饶的山林。


IMG_4934.PNG

来小兴安岭,尝一口山野气息


与森林紧密相连的日常,也塑造了伊春人“向山而食”的饮食文化。伊春人爱吃菌类,这是因为林区开发之初,物资匮乏,林业工人便随着季节采食附近的山货——蘑菇、野菜、野果,并逐渐烹饪出伊春独特的风味。

 

IMG_4935.JPG

市集上售卖各种品种的蘑菇。(图/视觉中国)


当地人把蘑菇称作“单腿大虾”,擅长以多种方式烹制菌菇——煎炒炖炸、做馅凉拌,最有代表性的一道菜便是小鸡炖蘑菇。据《伊春市志》记载,本地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380种,其中榛蘑、草蘑、榆黄蘑等菌菇尤为受欢迎。

 

不仅是菌子,自然的一切都是伊春人的美食来源。譬如,他们会清甜的桦树汁做成饮料、酵素或化妆品

 

当地的水果蓝莓,也因巨大的昼夜温差而格外鲜甜,颗颗饱满、汁浓味醇。因而,伊春又被称为“中国蓝莓之乡”

 

IMG_4936.JPG

伊春人的饮食智慧,源于山林,也藏于市井。(图/视觉中国)


如果要体验当地的地道小吃,那么升辉早市绝对是不可绕开的打卡地。早市通常在5点开始1个小时可逛完。作为伊春最有代表性的露天市集之一,这里汇聚了各种林区山货、市井小吃

 

虽然随着游客变多,早市也逐渐有网红化的趋势,但许多本地老摊主依然坚持用传统的柴火熬粥方式。冒着热气的大碴粥、刚摘的山货淳朴的方言,让这里变成了体验市井百态的地方。

 

IMG_4937.JPG

升辉市场售卖林都各类山货特产,拥有东北早市独特的烟火气。(图/视觉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38.PNG
在山岭上,邂逅曾经的猎民


来到伊春,不可错过的一站便是金山鹿苑

 

鹿苑并非人造公园,而是一片被小兴安岭群山环抱的天然山谷。场内绿草如茵,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穿过,与远处的森林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生态画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夏季的翠绿和秋季的金黄最为迷人。


IMG_4939.JPG

秋日清晨,金山鹿苑小兴安岭山脚下草地上栖息的鹿群在溪流边饮水。(图/图虫创意)


没有围栏,没有铁笼,只有低干预的“半放牧”,让数百头梅花鹿与马鹿在这片天地中自在栖息。步入鹿苑,人们可以漫步在绿地上,观察梅花鹿的生活状态,又或是走进鹿群,触摸、喂食、拍照

 

来鹿苑的游客络绎不绝,但鲜为人知的是,伊春与鹿共生的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有关。

 

伊春一带,历史上是鄂伦春人的重要活动区域在大小兴安岭的浩瀚林海中,鄂伦春族如隐秘的精灵一般生活了数百年。至今,仍有鄂伦春人聚居在此。


IMG_4940.JPG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展示了鄂伦春族以前的生活场景。(图/视觉中国)


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也指“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族是山林中的游牧民族,历史上曾使用驯鹿,以其精湛的狩猎技艺而闻名。他们崇拜自然万物,信奉万物有灵,就算狩猎,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1996年鄂伦春自治旗全面禁猎“一匹烈马一杆枪”的狩猎生活从此成为了历史,但对自然的信仰,至今依然留存在伊春这片土地上。


一座城市与自然共存,离不开当地文化的影响。一个时代的转身,是人文的变迁,也是岁月与记忆的共同沉淀。伊春的底色,不仅仅是壮丽的风景,还有山林的馈赠,与人文的温度。


IMG_4941.PNG

伊春红松美名扬》林城晚报

https://yichun.dbw.cn/system/2008/06/12/051313960.shtml

舌尖上的小兴安岭山珍》黑龙江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509917736752672&wfr=spider&for=pc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3 02:29 AM , Processed in 0.0502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