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0

转帖]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II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9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授钺篇 第二十五   经曰:国有疆场之役,则天子居正殿,命将军,诏之曰:「朕以不德,谬承大运,致寇敌侵扰,攻掠边陲,日旰忘食,忧在寤寐,劳将军之神武,帅师以应之。」将军再拜受诏,乃令太史卜,斋三日,於太庙拂龟。太史择日以授钺,君入太庙,西面立,亲操钺,以授将军曰:「从此以往,上至於天,将军制之。」复操斧柄,授将军曰:「从此以往,下至于泉,将军制之。」将军既受命,跪而答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内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愿生还,请君亦垂一言之命於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臣,乃辞而行。」三军之事,不闻君命,皆由於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无天於上,无地於下,中无君命,傍无敌人。是故,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刀而敌降伏,战胜於外,功立於内。於是将军乃缟素避舍,请於君,君命舍之。    部署篇 第二十六   经曰:兵有四正四奇,总有八阵,或合为一,或离为八。以正合,以奇胜,余奇为握奇,聚散之势,节制之度也。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一万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闰余,穷阴极阳,备物成功,征无义,伐无道。圣人得以兴,乱人得以废。兴废存亡、昏明之术,皆由兵也。   司马穰苴曰:「五人为伍,十伍为部。」部,队也。一军凡二百五十队,每十队以三为奇。风后曰:「余奇握奇。」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队七十有五,外余八千七百五十人,部队一百七十五分为八阵,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队有二十二火人为一阵之部署。今举一军,则千军可知矣。 将军篇 第二十七   经曰:三军之众,万人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不可不察也。一人大将军,智、信、仁、勇、严、谨、贤、明者任。二人副将军,智、信、仁、勇、严、毅、平、直者任,一人主军粮,一人主征马。四人总管,严识军容者任,二人主左右虞候,二人主左右押衙。八人子将,明行阵、辨金革、晓部署者任。八人大将军别奏,十六人大将军傔,八人副大将别奏,一十六人总管傔,八人子将别奏,一十六人子将傔,忠勇、骁果、孝义、有艺能者任。一人判官,沉深谨密、计事精敏者任,濡钝勿用。一人军正,主军令斩决罪隶及行军礼仪、祭祀宾客进止。四人军典,谨厚、明书算者任。 阵将篇 第二十八   经曰:古者,君立於阳,大夫立於阴。是以,臣不得窥君,下不得窥上,则君臣上下之道隔矣。夫智均不能相使,力均不能相胜,权均不能相悬。道同则不能相君,势同则不能相王,情同则不能相顺。情异则理,情同则乱,故大将以智,裨将以勇。以智使勇,则何得而不从哉!一人偏将军,勇猛果敢、轻命好战者任。二人副偏将军,无谋於敌、有死於力、守成规而不失者任。四人子将,目明旌旗、耳察金鼓、心存号令、宣布威德者任。二人虞候,擒奸摘伏、深觇非常、伺察动静、飞符走檄、安忍好杀、事任惟时者任。二人承局,差点均平、更漏无失、纠举必中者任。六人偏将军别奏,一十二人偏将军傔,六人副偏将军别奏,十二人副偏将军傔,八人虞候兼充子虞候,并忠勇、骁果、孝义、艺能者任。一人判官,主仓粮财帛出纳,军器刑书公平者任。二人军典,明书记、谨厚者任。 队将篇 第二十九   经曰:智者之使愚也,聋其耳,瞽其目,迷其心,任其力,然後用其命。如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与之登高去其梯,入诸侯之境废其梁。役之以事,勿告之以谋;语之以利,勿告之以害。则士可以得其心而主其身。如此,则死生聚散,听之於我,是谓良将。   一人队将,经军阵、习战斗、识进止者任。一人队管、一人队头、二人副队头,主文书、酬功赏、知劳苦、明部分行列疏密,并责成於副队头,公直明晓者任。一人秉旗、二人副旗,并勇壮者任。一人枹鼓,主昏明发警、进退节制,气勇志锐者任。一人吹角,主收军退阵,谨守节制、懦怯忠谨者任。一人司兵,主五兵锐利、支分器仗,明解者任。一人司仓,主支分财帛、给付军粮,清廉者任。一人承局,主杂供差,无人情、恶口舌者任。五人火长,主厨膳饭食、养病、守火、内衣、资椎采、战阵不预,仁义者任。
马将篇 第三十
  经曰:夫戎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厩;刻剔鬃毛,谨落蹄甲。狎其耳目,无令惊悚;习其驱驰,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後可使鞍勒,辔衔必先坚完,断绝必补。凡马不伤於末,必伤於始;不伤於饥,必伤於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於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可以横行八表。   凡马军,人支两匹。一军征马二万五千匹,其无马者,亦如五支,令以两匹为率。一人征马副大将,军中择善牧养者任。二人征马总管副偏将,军中择善牧养者任。八人征马子将军,军中择明闲牧养者任。五十人征马押官定见,军中择善牧养者任。五百人群头善乘骑者任,一云百人群头毉,亦群头中择取一千人马子军外差,又云五百人马子毉马在内。
监人篇 第三十一
  经曰:凡人,观其外,足知其内。七窍者,五脏之门户。九候三停,定一尺之面;智愚勇怯,形一寸之眼。天仓金匮,以别其贵贱贫富。夫欲任将,先观其貌,後知其心。   神有余法:容貌堂堂,精爽清彻,声色不变,其志荣枯,不易其操,是谓神有余。   形有余法:头顶丰停,腹肚浓厚,鼻圆而直,口方而棱,颐额相临,颧耳高耸,肉多而有余,骨粗而不露,眉目明朗,手足红鲜,望下而就高,比大而独小,是谓形有余。   心有余法:遏恶扬善,後己先人,无疾人以自贤,无危人以自安,好施阴德,常守忠信,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是谓心有余。「监头、目、鼻、口、舌、齿法」:   虎头高视,富贵无比;犀头崒嵂,富贵郁郁;象头高广,福禄居长;鹿头侧长,志气雄强;龟头郤缩,喉丰酒肉;獭头横阔,志气豁达;驼头蒙鸿,福禄千锺;蛇头平薄,财物寥落;骆头尖锐,贫厄无计;兔头蔑颉,志气下劣;狗头尖圆,泣泪涟涟。   眉直头昂,富贵吉昌;眉薄而曦,少信多欺;发欲细密,须欲[上分下鹿]疏。   眼目光彩明净者,贵;眼鼻成就者,魂魄强美;眉目指瓜者,好施;眼鼻口小者,多虚少实;眼鼻口大者,有实无虚;眼中赤脉贯瞳子者,兵死。鸡眼卷头,不淫即偷;羊目直视,能杀妻子;猪目应瞪,刑祸相仍,亦主小贵;蜂目豺声,常行安忍;蝼蛄目,心难得;鱼目,多厄;猴目,穷寒;鹰视狼顾,常怀嫉妒;牛头虎视,富贵无比。   鼻圆隆实,富贵终吉;鼻孔小缩,悭贪不足;蜣蜋鼻,少意智。野狐须,无信期;羖羊须,多狐疑。   口如马喙,心难信制;口如鸟嘴,穷寒客死;口如河海,富贵自在;唇如点朱,才学代无。   舌红且厚,神识自守;吐舌及鼻,有寿复贵。   锯齿食肉,平齿食菜,疏齿猛毅,密齿淳和,细齿长贫,名曰:鬼齿。「监颔、耳、胸、背、手、肚、黑子、面形法」:   燕颔封侯,腮尖乏肉,意志不足。   耳轮厚大鲜明者,贵而且寿;小薄者,贱而且夭。   虎项圆粗,富贵有余;鹤顶了了,财物乏少。颈[上分下鹿]短者,富贵;长细者,贫贱。   胸背如龟,富贵巍巍;胸长而方,智勇无双。   手足尖浓,指密而厚者,富贵;手如鸡足,智意褊促;手如猪蹄,智意昏迷;手如狙掌,勤劳伎俩。   肚如乖壶,富贵有余;牛腹贪婪,狗腹穷寒,虾蟆腹懒,蜥蜴腹缓。   凡人声欲深且实,不欲浅而虚,远而不散,近而不亡,浅而非壮,深而不藏,大而不浊,小而不彰,细而不乱,幽而能明,余响澂彻,有若笙簧,宛转流韵,能圆而长。虎声将军,马声骁勇。雄声雌视者,虚伪人也;气急而声重者,真实人也。   凡黑子欲得大而明生。隐处吉,露处凶。   凡人面欲圆,胸欲方,上欲长,下欲短。   凡人胸欲厚,背欲负五岳、成四渎好,头高足厚,颈短臂长,似虎似龙,所谓行、?   ⒆?⑽裕??骋羯??品且淮σ病!讣嗤饭恰⒂裾怼⒍钗姆ā梗?   脑头高耸起,将军。「□」(按:三弦月重叠状)三关玉枕,万户侯近下将军;「◎」车轮枕,封侯;「品」三星枕,封王;「□」(一上弦月状)偃月枕,封三公;「□」四方枕,封侯;「□」(十字中空状)十字枕,封二千石;「□」(酒壶横躺状)酒樽枕,二千石;三公「□」(丈字中空状)上字枕,封侯;「○」圆枕,封侯。   「□」(北字中空状)额上有北字文,将军;「□」(两垂直并排线状)额上有两立文,二千石;「□」(四垂直并排线状)眉间有四立文,封侯;「八」眉间有八字龙文,将军;「□」(三上弦月线状)眉间有三偃月文,封侯;「□」(下弦月状)额上有覆月文,将军;「八」眉上有文通发,将军;「土」眉间有土字文,封侯;「文」眉间有文字文者,兵死。   凡人色,欲正不欲邪!白如凝脂,黑如傅漆,紫如烂椹,黄如蒸粟,赤如炎火,青如浴蓝,皆三公、将、相也。
相马篇 第三十二
  经曰:相马之法:先相头耳:耳如撇竹,,眼如鸟目,[上鹿下章]脊、麟腹、虎胸,尾如垂帚。次相头骨:棱角成就,前看、後看、侧看,但见骨侧狭,见皮薄露,鼻衡柱侧,高低额欲伏,台骨分明,分段俱起,视盼欲远,精神体气高爽。立蹄攒聚,行止循良,走骤轻躁,毛鬣轻润,喘息均细,擎头如鹰,龙头高举而远望,淫视而远听,前看如鸡鸣,後看如蹲虎,立如狮子,辟兵万里,颔鼻中欲得受人拳,名曰:太仓。   太仓宽易饲,胸臆欲阔,胸前三台骨欲起,分段分明,鬣欲高,头欲方,目欲大,而光脊欲强壮有力,腹胁欲张,四下欲长。耳欲紧小,小即耐劳。目大胆,大胆则不惊。鼻欲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走。[月兼]欲小,小则易饲。肋欲得密,口欲上尖下方,舌欲薄长赤色如朱,齿欲齶瓣分明,牙欲去齿二寸,腹下欲广且平方。牙欲白,则长寿,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前视见目,傍视见腹,後视见肉,骏马也。齿欲齐密,上下相当,上唇欲急,而方下唇欲缓而厚。口欲红而有光,如穴中看火,千里马也。臆间欲广一尺以上,能久走,头欲高,如剥兔龙颅,穴目平脊,大腹[月坒]肉多者,行千里;眼中紫缕贯瞳子者,五百里;上下彻者,千里。   凡马不问大小肥瘦,数肋有十二、十三,四百里;十四、十五,五百里。旋毛起腕膝上者,六百里;腹脊上者,五百里;项辕大者,三百里;目中有童人如并立并坐者,千里;羊须中生距如鸡者,五百里耳。本下角长一二寸者,千里头如渴鸟者,千里马初生无毛,七日方得行者,千里;尿过前蹄一寸已上者,五百里;尿举如一足大者,千里;腹下有逆毛者,千里;兰孔中有筋皮及毛者,五百里;眼上孔是也,蹄青黑赤红白,硬如蚌,有陇道成者,软口叉吻头厚者,硬口叉浅者,不能食眼下无伏虫及骨者,咬人;目小多白,惊後足欲曲,腕耳中欲促,凡马後尔;足白者,老马驹;前两足白者,小马驹。   马有五劳卸鞍不[马展]者,骨劳[马展]而不起者,筋劳起而不振者,皮劳振而不喷者,气劳喷而不尿者,血劳骨劳绊之却行三十步,差。皮劳以手摩,两鞍下汗出,差。气劳长缰牵之行得尿者,差。血劳高系,勿令头低而食,差。马口,春青色、夏赤色、秋白色、冬黑色,皆死,此名入口病也。 誓众军令篇 第三十三   经曰:陶唐氏,以人戒於国中,欲人强其命也。有虞氏,以农教战渔猎简习,故人体之。夏后氏,誓众於军中,欲人先其虑也。殷人,誓众於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周人,将交白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夏赏於朝,赏善也;殷戮於市,戮不善也。周赏於朝,戮於市,兼质文心也。夫人,以心定言,以言出令,故须振雄略、出劲辞、锐铁石之心,凛风霜之气,发挥号令,申明军法。「誓众文」:   某将军某乙告尔六军将吏士伍等。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不庭。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今戎夷不庭式,干王命,皇帝授我斧钺,肃将天威,有进死之荣,无退生之辱,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军无二令,将无二言,勉尔,乃诚,以从王事,无干典刑。「军令」:   经曰:师众,以顺为武,有死无犯为恭,故穰苴斩庄贾,魏绦戮杨干,而名闻诸侯,威震邻国。令之不行,不可以称兵。三令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申明而不如法者,将之过也。先甲三日,悬令於军门,付之军正,使执本宣於六军之众。有犯命者,命军正准令按理而後行刑,使六军知禁而不敢违也。   一漏军事者,斩;漏泄军中阴谋及告事者,皆死。   一背军走者,斩;在道及营临阵同。   一不战而降敌者,斩;背顺归逆同。   一不当日时後期者,斩;诈事会战同。阻雨雪水火不坐。   一与敌人私交通者,斩;籍没其家言语书疏同。   一失主将者,斩;随从则不坐。   一失旌旗节钺者,连队斩;与敌人所取同。   一临难不相救者,斩;为敌所急不相救者同。   一诳惑讹言妄说阴阳卜筮者,斩;妄说鬼神灾祥,以动众者同。   一无故惊军者,斩;呼[口斗]奔走妄言烟尘者同。   一遗弃五兵军装者,斩;不谨固检察者同。   一自相窃盗者,斩;不计多少。   一将吏守职不平藏情相容者,斩;理事曲法者同。   一以强凌弱,樗蒲忿争,酗酒喧竞,恶骂无礼,於理不顺者,斩;因公宴集醉者,不坐。   一军中奔走军马者,斩;将军已下,并步入营乘骑者同。   一破敌先掳掠者,斩;入敌境亦同。   一更铺失候犯夜失号擅宿他火者,斩;恐奸得计。   一守围不固者,斩;罪一火主吏。   一不伏差遣及主吏役使不平者,斩;有私及强梁者同。   一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及将妇人入营者,斩;恐伤人军中,慎子女气。   一违将军一时一命皆斩。
关塞四夷篇 第三十四
 经曰:关塞者,地之要害也。设险守固,所以乖蛮隔夷,内诸夏而外夷狄,尊衣冠礼乐之国,卑毡裘毳服之长,是以荒要侯甸从此别矣。   关内道自京西出塞门镇,经朔方节度,去西京一千三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里,关五原塞表,匈奴之故地,以浑邪部落为皋兰都督府,斛律部落为高关州,浑卜焦部落为浚稽州,鲁丽塞下置六胡州,党项十四拓拔舍利仆固野刹桑乾节子等,部落牧其原野。   黄河北道安北旧去西京五千二百里,西京六千六百里。今移在永清去西京二千七百里,东京三千四百里,关大漠以北回纥部落为瀚海都督府,多览部落为燕然都督府,思结部落为卢山都督府,同罗拔拽古部落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落为龟林都督府,匐利羽为稽田州,奚结部落为鸡鹿州,道历阴山、羊那山、龙门山、牛头山、铁勒山、北庭山、真檀山、木刺山、诺真山,涉黑沙道入十姓部故居地。   河东道自京西东出蒲律关,经太原,抵河东节度,去西京二千七十五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四十五里。关榆林塞北,以颉利左渠故地置定襄都督府,管等六州。以右渠地置云中都督府,管阿史那等五州。道历三川口,入三山母谷,道通室韦大落泊,东入奚,西入默啜故地。   陇右道自西京出大镇关,经陇西节度,去西京一千四百里,去东京一千二百七十五里。南出关党项杂置据业鳞可等四十州,分隶缘边等诸州,西距吐番,去西京一万二千里,北去凤林关,度黄河西南,入郁标、柳谷、彰豪、清海、大非海、鸟海、小非海、星海、泊悦海、万海、曰海、鱼海,入吐番。   河西道自京西西北出萧关、金城关,自河西节度,去西京二千一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十一里,北海、抵日亭海、弥娥山、独洛河道,入九姓十箭三屈故居地。   北庭道自北京西出,经河西节度,出玉门关,涉河关菖蒲海,东出高昌,故地置西州,以突厥处密部落为瑶池都督府,以杂种故胡地部落为庭州、为北庭都护,去西京一千七百五十六里,去东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北抵播塞厥海、长海、关海、曲地,以突结骨部落置坚昆都督府,管拘勃都督府,为烛龙州,北抵瀚海,去西京二万余里。   安西道自西京出涉交河,出铁门关,至安西节度,去西京八千五十里,去东京八千八百五十里,路入疏勒、鄢耆、碎叶、于阗、黑海、雪海、大宛、月支、康居、大夏、奄蔡、黎轩、条支、乌孙等国。剑南道自东京西南出大散关,经甘亭关、百牢关,越剑门关、松岭关,至剑南节度,去西京二千三百七十里,去东京三千二四十六里,出蚕涯关,过筰道杂羌六十四州,分列山谷路,入吐蕃,南出邛僰,开通越巂,度泸河、云南关,西南徼外杂蛮置冉蒙弄览六十州路,入甘河、夜郎、滇池、身毒、五天竺国,去西京三万五千里。   范阳道自西京出潼关,至范阳节度,去西京二千五百二十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八十六里,北去居庸关、卢龙塞、关外东胡故地,以契丹蕃长置山察都督府,回纥五部落分为五州,以白霫部落为居延州,黑霫部落为寘颜州,北至乌罗浑,去西京一万五千里。   平卢道自西京经范阳节度东,至榆林关,至平卢节度,去西京二千七百里,去东京三千里,抵安东,渡辽水路,接奚、契丹、室韦、勃海、靺鞨、高丽、黑水。   岭南道自西京南出蓝田关,涉汉江,越大瘐岭,经南海节度,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东京四千二百七十里,路入铜柱、林邑、九真、日南、高真腊、铜勒、交趾等国。   河南道自西京出潼关,经东莱节度,去西京二千七百六十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五十三里。东涉沧海距熊律都督府、北济国,又东抵鸡林都督府、新罗国,又东南经利磨国,属罗涉海,达倭国一名日本,其海行不计里数。 攻城具篇 第三十五   经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人所不见谓之九地,见所不及谓之九天。是故,墨翟萦带为垣,公输造飞云之梯,无所施其巧。所谓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孙武子曰:「具器械,三月而後成;拒城闉,三月而後已。」其攻守之具,古今不同。今约便事而用之。   轒轀车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犀皮蒙之,下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木火石所不能及。   飞云梯,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有栝梯长一丈二尺,有四梲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栝飞于云间,以窥城中,其上城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   炮车,以大木为床,下安四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栝,中立独竿,首如桔槔状,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竿首以窠盛石小大多少,随竿力所制,人挽其端而投之,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脚着地而用,其旋风四脚,亦随事用之。   车弩为轴转车,车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铁钩连轴,车行轴转引弩持满弦,挂牙上弩,为七衢:中衢大箭一簇,长七寸围五寸,箭笴长三尺围五寸,以铁叶为羽,左右各三箭,次差小於中箭,其牙一发,诸箭皆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崩溃,楼橹亦颠坠。   尖头轳,以木为脊,长一丈径一尺五寸,下安六脚,下阔而上尖,高七尺可容六人,以湿牛皮蒙之,人蔽其下,共昇直抵城下,木石金火不能及,用攻其城。   土山于城外,堆土为山,乘城而上。   地道,凿地为道,行于城下,因攻其城。每一丈建柱,以防崩陷,复积薪于柱间而烧之,柱折城崩。   板屋,以八轮车,车上树高竿,上安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以窥城中。板屋高五尺,方四尺,有二孔,四面列布,车可进退围城而行于营中,远望谓之巢车,状若鸟巢。   木幔,以板为幔,立结槔於四轮,车上悬逼城堞,使趫卒蔽之,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   火箭,以小瓢盛油贯矢端,射城楼橹板上,瓢败油散後,以火雀杏磨杏核中空,以艾内火实之,系雀足,薄暮群放之飞入城中,栖宿积聚庐舍,须臾火发。   蜀钁铁錾、蜀钁短柄,钁也。铁錾凿井,錾城也。 守城具篇 第三十六   经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人所不见谓之九地,见所不及谓之九天。禽滑厘问墨翟守城之具,墨翟荅以六十六事,皆繁冗不便於用,其後韦孝宽守晋州、王[人品]守台城,皆约封胡子技巧之术,古法非不妙,然非今之用也。今述便於用者,如左方浚隍深开濠堑也。   增城、增修楼橹也。   悬门、悬木板以为重门。   突门於城中,对敌营,自凿城内为暗门,多少临时,令厚五六寸勿穿,或於中夜,或於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   涂门,以泥涂门扇,厚五寸备火,又云涂栈,以泥门上木栈棚也。   积石、积炮石,大小随事。   转关桥一梁为桥梁,端着横栝,拔去栝桥转关,人马不得渡,皆倾水中。秦用此桥,以杀燕丹。   凿门为敌所逼,先自凿门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   积木备垒,本木长五尺、径一尺小,或六七寸,抛下打贼。   积石备垒於城上,不计大小,以多为妙,充抛石。   楼橹城上建堠楼,以板为之跳出,出为楼橹。   笓篱战格於女墙上,挑出去墙三尺,内着横括,前端安辖,以荆柳编之,长一丈、阔五尺,悬于椽端,用遮矢石。   布幔,以复布为幔,以弱竿横挂於女墙外,去墙七八尺,折抛石之势,则矢不复及墙。   木弩,以杨柘桑为弩,可长一丈二尺,中径七寸,两稍三寸,以绞车张之,发如雷吼,以败队卒。   燕尾炬,缚苇草为炬,尾分为两岐,如燕尾状,以油蜡灌之,加火从城上堕下,使骑木驴而烧之。   松明炬,以松木烧之,铁索坠下,巡城点昭,恐敌人乘城而上。   脂油烛炬,然灯秉烛於城中四冲、要路、门户,晨夜不得绝明,以备非常。   行燱常熔铁汁鑪,昇於城上,以洒敌人,土瓶盛汁,抛之,敌攻城不觉。   游火铁筐,盛火加脂蜡,铁索悬坠城下,烧孔穴掘城之人。   灰杂糠[米比],因风於城上掷之,以眯敌人之目,因以铁汁洒之,又云:眯目,因风以[米比]糠灰掷之,使不得视。   连挺如打禾枷状,打女墙上城敌人。   叉竿如枪刃,布两歧,用叉飞云梯上人。   钩竿有枪,两边有曲钩,可以钩物。   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反自於地道,上直下穿井邀之,积薪井中,加火熏之,自然焦灼。   油囊盛水於城上,掷出,火车中囊败,火灭。   地听於城中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令人头覆戴新瓮於井中坐听,则城外五百步之内有掘城道者,并闻於瓮中,辩方所远近。   铁菱,状如蒺藜,要路水中着之,以刺人马之足。   陷马坑,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竹签,其坑十字相连,状如钩锁,复以[艹刍]草苇木加土种草实,令生苗蒙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设之。   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括,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门要道,人马不得奔前。   木栅为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山河险隘多石少土,不任版筑,且建木为栅,方圆高下,随事深浅,埋木根重复,弥缝其阙,内量长短,为阁道立外柱,外重长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内七寸,又立阁道内柱,上布板为栈立阑干竹於栅上,悬门拥墙,濠堑拒马,一如城垒法。
水攻具篇 第三十七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水因地而成势,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故晋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阳,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水平槽长二尺四寸,两头中间凿为三池,池横阔一寸八分,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四寸,中间有通水渠,阔三分深一寸三分,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於池空三分,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以水注之,三地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以为天下准。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数里,目力所及,随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也。   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阔三尺,柄长一尺,大可握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刻小分,其分随向远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视之,三浮木齿及照板黑映齐平,则召主板人,以度竿上分寸为高下,递相往来,尺寸相乘,则水源高下,可以分寸度也。 火攻具篇 第三十八   经曰:以火佐攻者,明。因天时燥旱,营舍茅竹积刍穗军粮於枯草宿莽之中,月在箕、壁、翼、轸之夕,设五火之具,因南风而焚之。   推月宿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二十八宿四方分之月二十八日夜一周天行二十八宿,一日一夜行一十三度少强,皆以月中气,日月合为宿首,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东方七宿,共七十五度。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营室十六度,东壁九度。北方七宿,共九十八度。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昂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西方七宿,共八十度,东井三十三度,舆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南方七宿,共一百一十二度。   雨水正月中,日月合宿,营室八度於辰,在亥为娵訾,於野卫分并州,於将登明。   春分二月中,日月合宿,奎十四度於辰,在戍为降娄,於野鲁分徐州,於将河魁。   谷雨三月中,日月合宿,昂三度於辰,在酉为大梁,於野赵分冀州,於将为从魁。   小满四月中,日月合宿,参四度於辰,在申为实沈,於野魏分益州,於将为传送。   夏至五月中,日月合宿,东井二十五度於辰,在未为鹑首,於野秦分雍州,於将为小吉。   大暑六月中,日月合宿,星四度於辰,在午为鹑火,於野周分三河,於将为胜光。   处暑七月中,日月合宿,翼九度於辰,在巳为鹑尾,於野楚分荆州,於将为太乙。   秋分八月中,日月合宿,角四度於辰,在辰为寿星,於野郑分兖州,於将为天罡。   霜降九月中,日月合宿,氐十四度於辰,在卯为大火,於野宋分豫州,於将为太冲。   小雪十月中,日月合宿,箕二度於辰,在寅为析木,於野燕分幽州,於将为功曹。   冬至十一月中,日月合宿,斗二十一度於辰,在丑为星纪,於野吴越分扬州,於将为大吉。   大寒十二月中,日月合宿,虚五度於辰,在子为玄枵,於野齐分青州,於将为神后。   假如正月雨水一日夜半月在营室八度,至後二日夜半行十三度少强,即至东壁五度,至後三日夜半行十三度少强,即至奎九度。顺行二十八宿,每日夜行十三度少强,二十八日一周天,其晦朔二日不见,他皆仿此。《玉门经》曰:倍月加日,从营室顺数,即知月宿所在,假令正月五日,倍月成二加五成七,从营室顺数七宿至毕,他皆仿此。然东井三十三度,觜二度,恐将不定,故为通算以决之,而用五火之具。   火兵,以骁骑夜衔枚,缚马口,人负束薪稿草藏火,直抵贼营,一时举火,营中惊乱,急而乘之,彼静不乱,弃而勿攻。   火兽,以艾蕴火,置瓢中,开四孔,系猪[上鹿下章]鹿项下,燃其尾端,望敌营而纵饮,使奔彼草中,器败火发。   火禽,以胡桃剖令空,开两孔实艾,以火系野鸡足,针其尾而纵之,飞入草中,器败火发。   火盗,选一人勇捷,语言服饰与敌同者,窃号逐便,怀火偷入营中,焚其积聚,火发,乘乱而出。   火矢,以臂张射及三百步者,以瓢盛火冠矢端,以数百端候中夜,齐射入敌营中,焚其积聚,火发,挥乱乘便急攻。 济水具篇 第三十九   经曰:军行遇大水、河渠、沟涧,无津梁、舟楫,难以济渡。太公以天艎大船,皆质朴而不便於用。今随事应变,以济百川。   浮甖,以木缚瓮为[木伐]瓮,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阔五尺,以绳钩联,编枪於其上,令长而方,前置板头,後置稍,左右置棹。   枪[木伐]枪十根为一束,力胜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四分枪为一[木伐],皆去锋刃,束为鱼麟,以横栝而缚之,可渡四百一十六人。半为三[木伐]计用枪一万二千五百根,率渡一千二百五十人,十渡则一军毕济。   蒲[木伐],以蒲九尺围,颠倒为束,以十道缚之,似束枪为[木伐],量长短多少,随蒲之丰俭载人,无蒲用芦草,法亦如蒲[木伐]。   挟□,以木系小绳,先挟浮渡水,次引大□於两岸,立一大橛,急张定□,使人挟□浮渡大军,可为数十道,豫多备。(□=[桓以糸易木])   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於胁下,可以渡也。 水战具篇 第四十  经曰:水战之具始自伍员,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汉武帝平百粤,凿昆明之池,置楼船将军其後,马援、王濬各造战船,以习江海之利,其船阔狭长短随用大小,皆以米为率,一人重米二石,则人数率可知其楫棹、篙橹、楼席、[桓以糸易木]索、沉石调度与常船不殊。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旗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晋龙骧将军王濬伐吴,造大船,长二百步,上置飞檐阁道,可奔车驰马,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不便於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   蒙冲,以犀革蒙覆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後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於速进,以乘人之不备,非战船也。   战舰,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无覆背,前後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战船也。   走舸,亦如战船,舷上安重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士、精锐者充,往返如飞,乘人之不及,兼备非常救急之用。   游艇,小艇,以备探候,无女墙,舷上桨床左右随艇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飞,虞候居之,非战舶也。   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其船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战船之制。 器械篇 第四十一   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之於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其相须如左右手,故曰: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举事。上古庖牺氏之时,剡木为兵;神农氏之时,以石为兵;《尚书》砮石中矢镞;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以佐军威。   纛六面,大将军中营建,出引六军。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一十二卫,诸侯六军,故有六纛以主之。   门旗二面,色红八幅,大将军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榼,出居红旗之後,止居帐前左右建。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将军中营建,出随六纛後,在营亦於六纛後建。   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後,恐士卒交杂。   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   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甲,六分七千五百领。   战袍,四分五千领。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恐扬兵缚[木伐]。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代四分支。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集。   射甲箭,五万只。   生鈊箭,二万五千只。   长垛箭,弓袋,胡鹿长弓袋,并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副。   佩刀,八分一万口。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棓,二分二千五百张。   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鎚、斧钺代,各四分支、   搭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马军用。 军装篇 第四十二   经曰:军无辎重,则举动皆阙。士卒以军中为家,至於锥刀,不可有缺。   驴,六分七千五百头,鞍络自副。   幕,一万二千五百口,竿、梁、钉、橛、鎚自副。   锅,一分一千二百五十口。   乾粮,十分一人一斗二升,一军一千五百石。   麸袋,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口,韦皮缝可绕腰,受一斗五升。   马盂,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口,皆坚木为之,或熟铜,受三升;冬月可以暖食。   刀子、锉子、钳子、钻子、药袋、火石袋、盐袋、解结锥、砺石,各十分一十一万二千五百事。   麻鞋,三十分三万七千五百緉,摊子、[熜以革易火][革蒙][水齿]子,各十分三万七千五百事。   桍帑、抹额、六带帽子、毡帽子,各十分六万二千五百事。   毡床,十分一万二千五百领。   皮裘、皮裤,各三分七千五百领,或诈为蕃兵,用柳鑵栲栳各三分五千口。   皮囊袋,亦得锹鎚斧锯凿,各二分一万二千五百事。   鎌,四分五千张。   切草刀,二分二千五百张。   布行槽,一分一千二百五十具。   大小胡瓢,二分二千五百枚。   马军鞍辔革带,十分三万七千五百具。   人药,一分三黄丸、水解散、疟痢药、金枪刀箭药等五十贴。   披毡、披马毡、引马索,各十分计三万七千五百事。马军无幕,故以披毡代。   插键,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具。   绊索,二十分二万五千条。   皮毛及连枝中半中皮条,三十分三万七千五百条,备收贼杂使用。   右各队备办公廨,军装并须赉行,贮备使用,勿令临时有缺。 预备总序   经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故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诸侯之城,方两京之城,阔狭合五之一,其高为边隅之守,不可为节制。古今度城之法者,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城高五丈,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高下阔狭,以此为准。   料功,以下阔加上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丈之城积数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每一工日筑二丈,计工四十六人日筑城一丈,余七尺五寸一步,计役二百七十八人,土余五丈一百步,计工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人,余一丈土,一里,计工一十万一百九十人,余一丈土,率一里,则十里可知,其出土负篑,并计二丈土,其羊马城於濠内,筑高八尺,上至女墙,计工准上。 筑城篇 第四十三   经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故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诸侯之城,方两京之城,阔狭合五之一,其高为边隅之守,不可为节制。古今度城之法者,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城高五丈,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高下阔狭,以此为准。   料功,以下阔加上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丈之城积数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每一工日筑二丈,计工四十六人日筑城一丈,余七尺五寸一步,计役二百七十八人,土余五丈一百步,计工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人,余一丈土,一里,计工一十万一百九十人,余一丈土,率一里,则十里可知,其出土负篑,并计二丈土,其羊马城於濠内,筑高八尺,上至女墙,计工准上。
凿濠篇 第四十四
  经曰: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每一工日出土三丈一尺,计工五人。一步,计工三十人;一里,计工一万八千人。一里为率,则百里可知。 弩台篇 第四十五   经曰:台高下与城等,敌去我城百步,台相去亦如之,下阔四丈、高五丈,上阔二丈,上建女墙,台内通暗道,安屈膝软,梯人上,便卷收之中,设毡幙,置弩手五人,备乾粮水火,等候敌近城垒,则攒弩射其首将。
烽燧台篇 第四十六
  经曰:明烽燧於高山,四望险绝处置;无山,亦於平地高迥处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三丈,上阔一丈,形圆上盖圆屋,覆之屋径,阔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为之,上覆下栈,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上下用软梯,上收下垂,四壁开孔,望贼及,安置火筒,置旗一面、鼓一面、弩两张,炮石、垒木、停水瓮,乾粮、生粮,麻縕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夜,平安举一火,闻警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早夜平安,火不举,即烽子为贼提。一烽六人,五人烽子,递知更刻,观望动静,一人烽卒知文书、符牒传递。 马铺土河篇 第四十七  经曰:每铺相去四十里,如驿近远於要路山谷间,牧马两匹与游奕计会,有事警急,烟尘入境,则奔驰相报。   置土河於山口,贼路横截,道凿之,横阔二丈、深二丈,以细沙散土填平,早夜行检,扫令平净,有狐兔入境,亦知足迹多少,况於人马乎!
游奕地听篇 第四十八
  经曰:於奇兵中,选骁果、谙山川井泉者,与烽子马铺土河,计会交牌,日夕逻候於庭障之外,捉生事,问敌营虚实,我之密谋,勿令游奕人知。其副使子将并久谙军旅、好身手者任。   地听,选少睡者,令枕空胡[上皿下鹿]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有响见於胡[上皿下鹿]中,名曰:地听。可预防奸,野猪皮为胡[上皿下鹿]尤妙。
报平安篇 第四十九
  经曰:报平安者,诸营铺百司主掌皆入五更,有动静报虞候知,左右虞候早出,大将军牙前带刀,磬折大声通曰:左右厢兵马及仓库营并平安。诺。复退本班。如有盗贼动静紧急,即具言其事,若在野行军,即言行营兵马及更铺并平安。 严警鼓角篇 第五十   经曰:夫城军野营,行军在外,五更初、日没时,搥鼓一通,三百三十搥为一通。鼓音止,则角音动。吹一十二声,角为一叠。角音止,鼓音动。如此三鼓、三角而昏明毕。行军,第一角声,动兵士起;第二角声动,内外办角音绝兵马齐动而发。 定铺篇 第五十一   经曰:每日戍时,严警,鼓角初动,虞候领甲士十二队,建旗帜、立号头巡军营及城上,如在野巡营,外定更铺疏密,坐者喝曰:是甚麽人?巡者答曰:虞候总管某乙巡。坐喝曰:作甚行?答曰:定铺。坐喝曰:是不是行?答曰:是。如此者三喝三答,坐曰:虞候总管过。号头及坐喝用声雄者充。 夜号更刻篇 第五十二   经曰:夜取号於大将军处,粘藤纸二十四张,十五行界印缝安标轴,题首云:某军某年某月某日号簿。每日戍时,虞候判官持簿於大将军幕前取号,大将军取意於一行中书两字,上一字是坐喝,下一字是行答。於将军前封锁,函付诸号,各到彼巡检所,主首以本钥匙开函,告报不得令有漏泄,一夜书一行,二十四张三百六十行,尽一载,别更其簿。   更漏牌一日一夜,凡一百刻,以竹马为一百,牌长三寸、阔一寸,逐月题云:某月更牌。一日一夜计行二百里,探更人每刻徐疾,行二里,常取月中气为正。   雨水正月中,夜传牌四十九分,一更传牌九,余一里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二寸。   春分二月中,夜传牌五十一分,一更传牌十。   谷雨三月中,夜传牌三十七分,一更传牌七,余一里十四步二尺。   小满四月中,夜传牌三十六三分,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步四尺八寸。   夏至五月中,夜传牌三十五分,一更传牌七。   大暑六月中,夜传牌三十六三分,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   处暑七月中,夜传牌三十六三分,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   秋分八月中,夜传牌四十四五分,一更传牌八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   霜降九月中,夜传牌四十九五分,一更传牌九余一百一十八步五尺六寸。   小雪十月中,夜传牌五十三三分,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   冬至十一月中,夜传牌五十五,一更传牌十一。   大寒十二月中,夜传牌五十三二分,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二寸。   右件古法多不合今。 乡导篇 第五十三   经曰:即鹿无虞,从入於林中。不用乡导,难得地利。夫用乡导者,不必土人,但谙彼山川之险易、敌之虚实,即可任也。赏之使厚,收其心也;备之使严,防其诈也。是故,锡之以官爵,富之以财帛,使有所恋;匹之以妻子,使有所怀。然後察其辞,监其色,覆其言,始终如一,可以用之也。
井泉篇 第五十四
  经曰:沙碛卤莽之中,有水野马黄牛之踪,寻之有水,乌鸟所集处有水,地生葭苇菰蒲之处有伏泉,地有蚁壤之处下有伏泉。 迷途篇 第五十五  经曰:远征迷途,南北不分,当以北辰为正。   正月,昏参中、朝尾中。      二月,昏弧中、朝建星中。   三月,昏七星中、朝牵牛中。四月,昏翼中、朝婺女中。   五月,昏亢中、朝危中。      六月,昏心中、朝奎中。   七月,昏建中、朝毕中。      八月,昏牵牛中、朝觜中。   九月,昏虚中、朝柳中。      十月,昏危中、朝七星中。   十一月,昏东壁中、朝轸中。十二月,昏娄中、朝氐中。   其阴雪,则用老马引前。昔齐桓公伐孤竹,值雪迷道,驱老马寻途,不迷。
搜山烧草篇 第五十六
  经曰:军至险阻、沟涧、林薄、翳荟、葭芦、草莽之处,鹳翔鸟舞不下,伏兽惊起,草木无风而动,必谨察之,恐伏奸也。   边城十月一日烧草及恶山、深谷、大川、连水、左近草树,虏骑若来,无所伏藏。 前茅後殿篇 第五十七   经曰:《周礼》: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军舍;挈畚,以令军粮。前茅虑无建旗帜以表之,皆古法也。今以先锋令先探井泉、水草,宿止贼路与乡导计会,乃进军战,则有喝後,皆拔白刃以临之,使进如退却,便斩;敌来追我,则後殿与战,无惊扰大军也。 衅鼓篇 第五十八   经曰:军临敌境,使游奕捉敌一人,立於六纛之前而祝曰:「胡虏不道,敢干天常,皇帝授我旗鼓,翦灭凶渠。见吾旗纛者,目眩;闻吾鼓鼙者,魄散。」令散人跪纛前,乃腰斩之,首横路之左,足横路之右,取血以衅鼓鼙,大纛从首足间过,兵马六军从之,而往出胜敌,亦名祭敌。 屯田篇 第五十九   经曰:〈洪范 八政,以食为先。是以商鞅入秦,行垦草之令;夷吾霸齐,富农功之术。夫地所以养人,城所以守地,战所以守城。务耕者,其人不衰;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四海之内、六合之中有奚贵?曰:贵於土。奚贵於土?曰:人之本。奚贵於人?曰:国之本。是以兴兵伐叛,而武爵任;武爵任,则兵胜。按民务农,则粟富;粟富,则国强。人主恃农战而尊,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使士卒出无余力,入有余粮,所谓兴兵而胜敌,按兵而国富也。   合屯田六十顷:四十顷种子,五顷大荳种子,五顷麦种子,五顷麻种子,五顷荞种子,屯外五十亩菜不入。至秋纳宴设厨,四十亩蔓菁种子,十亩萝卜种子,已上种子各依乡原种。   一屯六十丁,一丁日给米二升,一日一石二斗,一月三十六石,一年四百三十二石。   牛料一屯六十头牛,日给荳五升,十月一日起料,四月一日停,一日三石,一月九十石,六月五百四十石。   一屯丁粮牛料种子耒屯,坚耒束以长三百七十八尺五寸三分三毫绳之四分之一,长九十三尺六寸三分四毫。四月磔橛绳内有田一亩,对屯田官分三等,田内上中下耒之,以三尺五寸圈成束,则耒数三等可知。   耒屯苗子,横耒取三等,束。对屯田官打下苗子,斗升合数,为两绢袋,各乘苗子一[木宛]与屯田官者耒,使对一[木宛]与耒,使掌者屯官封其後,恐有耗损者,耒米取子一斗,平量对屯田官捣,耒得几米为率,则一屯斛斗可知。   等级殊等九千石,第一等七千石,第二等六千石,第三等五千石。岁无水旱、灾蝗,满四千石者,屯官有殿。   一军载粟一十二万八千石六分,支米九万石,以殊等屯一十四余万二千石,方支一岁。《粮神农书》曰:「虽金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十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故充国伐西戎,杜茂守北鄙,创置屯田,以为耕植也。 人粮马料篇 第六十   经曰: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一军一日支米二百五十石,一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万石。   以六分支粟,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一军一年二十万八千石,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大麦八分、小麦六分、荞麦四分、大荳八分、小荳七分、宛荳七分、麻七分、黍七分,并依分折米。   盐,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一军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马料,一人二匹,一军二万五千匹。朔方、河西,一人二匹。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则二人三匹。平卢、剑南,则一人一匹。计马二万五千匹为一军,计二百五十匹为一队,分为十坊,一坊秣马五十队。十月一日起料,四月一日停料。   一马日支粟一斗,一月三百,六个月一十八石。计一军马一日支粟一千二百五十石,一月三万七千五百石,六个月二十二万五千石。   马盐,一马日支盐三合,一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一军马支盐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个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茭草,一马一日支茭草二围,一月六十围,六个月三百六十围。计一军马六个月九十围。   油药,其油药取逃亡兵士残粮衣赐兽医,人於马押官都头中差取. 军资篇 第六十一  经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夫兴师不有财帛,何以结人之心哉!   军士一年一人支绢布一十二疋、绢七万五千疋、布七万五千疋。   赏赐马鞍辔、金银衔辔二十具、锦一百疋、绯紫袄子衫具带鱼袋五十副、色罗三百疋、妇人锦绣夹襭衣帔袍二十副、绯紫紬绫二百疋、彩色绫一百疋银器二百事、银壶瓶五十事、帐设锦褥一十领、紫绫褥二十领、食卓四十张、食器一千事、酒樽杓一十副、长幕二十条、锦帐十所、白毡一百事、床[囗套]二十条、鸱袋绣塾一百口。 宴设音乐篇 第六十二   经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用宣主君之惠、畅吏士之心。古人出师,必犒以牛酒,颁赏有序,殽席有差,以激励於众。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口斗]呼,以增其气。弦竹哀怨凄怆,征夫感而泣下,锐气沮丧,复安得而用哉!   酒一人二升二百五十石。   羊一口分为二十节六百二十五口。   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二万五千斤。   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斗。   薄饼一人两个,二万五千个。每一斗面作二十个,计面一百二十五石。   馒头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用面四十一石六斗七升。   蒸饼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一百枚。   散子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面二十五石,每面一斗使油二十二斤。   [食毕][食罗]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八十个,面一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   [食羔][食羹]一人三合。糯米三十七石五斗。   菜一人五两,二千九百五十斤零四两。   羊头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   酱羊猪肝六百二十五具,并四等充羹。   盐三人一合,四石一斗六升。   酱一人半合,六石二斗五升。   醋一人一合,一十二石五斗。   椒五人一合,二石五斗。   姜一人一两,七十八斤零二两。   葱三人一两,二百九十六斤零六两。「随莚乐例」:   大鼓、杖鼓、腰鼓、舞剑、浑脱、角抵、笛、   拍板、破阵乐、投石、拔拒、蹙鞠。 阵图总序  经曰:黄帝设八阵之形:车厢洞当,金也。车工中黄,土也。乌云鸟翔,火也。折冲,木也。龙腾郤月,水也。雁行鹅鹳,天也。车轮,地也。飞翼浮沮,巽也。   风后亦演《握奇图》云:「以正合,以奇胜。或合而为一,或离而为八。聚散之势,节制之度,复置虚实二垒。」   力牧以《刱营图》,其後,秦由余、蜀将诸葛亮并有阵图,以教人战。   夫营垒教战有图,使士卒知进止、识金鼓。其应敌战阵不可预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无穷。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能与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则其战阵无图,明矣。而庸将以教习之阵为战敌之阵,不亦谬乎! 风后握奇垒篇 第六十三   经曰:自风后至於太公,俱用此法。古之握奇,文不满尺,理隐难明。其范蠡、乐毅、张良、项籍、韩信、黥布,皆用此法,得其糟粕。而霍光、公孙宏、崔浩,采其华,未尽其实。今以八阵握奇,人数为垒,班布守地,阔狭顷亩,列之如後。
风后握奇外垒篇 第六十四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十人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余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积率,为地一万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余二尺,积率成六里,余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为外垒。   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   风阵居巽为风门。   云阵居坎为云门。   飞龙居震为飞龙门。虎翼居兑为虎翼门。   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蟠居艮为蛇蟠门。   天地风云为四正。   龙虎鸟蛇为四奇。   乾坤巽坎为阖门。   震兑离艮为开门。   有牙旗游队列其左右,偏将军居门内,禁出入,察奸诈。垒外有游军,定两端,前有冲,後有轴,四隅有铺,以备非常。中垒,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二里,余二百八十步;以中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二百五十步。垒内有地两顷,余一百步。正门为握奇,大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库藏、辎重,皆居中垒。
太白营图篇 第六十五
  经曰:参七星伐三星,连体十星,为十将军,西方白虎宿也。主杀伐,此星出而天下秋,草木摇落,有若军威,故兵出而法焉!一将一千人,十将一万人。幕千人,守地一万六千尺,积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余四尺;积步得七里,余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营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三百六步四尺,营内有地一十八顷七十亩,余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地主居坎为地主门。和德居艮为和德门。   高丛居震为高丛门。大炅居巽为大炅门。   天威居离为天威门。大武居坤为大武门。   太簇居兑为太簇门。阴德居乾为阴德门。   四仲为开门。   四维为阖门。   外置牙旗游队,四维门置铺,偏将军居垒内,以禁出入、察奸邪!十将幡旗图禽,以五色五行列之。   右一将,行得水,黑幡帜旗,图熊额白脚青。   右二将,行得火,赤幡帜旗,图鹗额白脚黄。   右三将,行得木,青幡帜旗,图熊额白脚赤。   右四将,行得金,白幡帜旗,图狼额白脚黑。   右五将,行得土,黄幡帜旗,图虎额白脚白。   左一将,行得水,黑幡帜旗,图熊额白脚青。   左二将,行得火,赤幡帜旗,图鹗额白脚黄。   左三将,行得木,青幡帜旗,图熊额白脚赤。   左四将,行得金,白幡帜旗,图狼额白脚黑。   左五将,行得土,黄幡帜旗,图虎额白脚白。   中营二千人为左右决胜军,大将卫五百为幕,二百五十人守地四千尺,积尺得六百六十六步,余四尺;积步得一里,余三百六步四尺;以营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百六十六步,余四尺。其中营小,每面加四十三步一尺三寸三分,通成二百二十二步一尺三寸三分。每幕相去四尺五寸四分,营内有地二顷四亩,余一百五十七步一尺五寸九分。   休门主一居子。生门主八居艮。伤门主三居卯。   杜门主四居巽。景门主九居午。死门主二居坤。   惊门主七居酉。开门主六居乾。   右八门,四维,四仲。唯开景门,阖致大将,将军旗纛、金鼓如握奇法。 偃月营图篇 第六十六   经曰:偃月营,形象偃月,背山冈,面陂泽,轮逐山势,弦随面直。地窄山狭之所,下营也。褗月外营,常以四六分幕一万人,以六千人守地,九千六百尺,积尺得一千六百步;积步得四里,余一百六十步为营轮。四千人守地六千四百尺,积尺得一千六十六步余四尺;积步得二里,余三百四十六步四尺为弦,弦置三门,每门相去三百五十五步一尺五寸五分。营内有地一十八顷八十亩,余五十八步四尺,右置上弦门,中置偃月门,左置下弦门。偃月中营,以二千五百人守地四千尺,积尺得六百六十六步,余四尺;积步得一里三百六步,余四尺。每幕加地四尺五寸四分,每幕中两厢置土马一十二疋,大小如常马,备直鞍,令士卒擐甲胄、櫜弓矢、佩刀剑、持矛盾,左右上下,以习骑射。
阴阳队图篇 第六十七
 经曰:阳队起一至九,阴队起九至一。队有五十人,五人为火长,一队九人,不失四十五人之数。卒间容卒,相去二步;队间容队,相去一十八步。前後一十步,其队相去,前後亦如之。黄帝曰:「阵门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是也。   一队布地三十六步,一阵二十二队,布地七百九十二步。方、圆、斜、曲、长、短皆如之。火长不预教习,其支器仗亦在分数之内。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枪五十根十分,牌十面二分,弩十张二分,陌刀十张二分,箭四十副八分,佩刀四十口八分,棓十具六分。   右守用阴队,左攻用阳队。矛、盾、弓,布置各有行列,前後阴阳不同。 教旗篇 第六十八   经曰:春秋末,并为战国。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竞,而秦更名为角抵。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春蒐、夏苗、秋猕、冬狩,振旅理兵,所以不忘战也。宜(仲)尼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今边军更名曰:教旗。使士卒识金鼓、别旗帜、知行列、谙部分,乃一军之节制也。   凡教旗於平原高山,大将军居其上,南向左右各置鼓一十二面、角一十二具,各树五色旗,六纛居前,旌节次之,监军、御史、裨副、左右、衙官、骑队如偃月形为候骑,下临平野,使士卒目见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乃命十将左右决胜,将总一十二将一万二千人,兵刃精新,甲马旗帜分为左右厢,各以兵马,使为长班布其次。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以长参短,以短参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後,以後为前,进无速奔,退无趋走。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员而不可败者,奇正是也。进止有度,徐疾有节,以正合,以奇胜,听音、望麾,乍合乍离,於是三令五申。   白旗点、鼓音动,则左右厢齐合;朱旗点、角音动,则左右厢齐离。离之与合,皆不离子午之地。左厢阳向而旋,右厢阴向而旋,左右各复本位。白旗掉、鼓音动,左右云蒸鸟散,弥川络,野然而不失队伍之疏密;朱旗掉、角音动,左右各复本位。前後左右无差尺寸。   经曰:散则法天,聚则法地。如此三合而三离,三聚而三散,不如法者,吏士之罪,可从军令。於是大将军出五彩旗一十二面,各树於左右阵前,每旗选壮勇士五十人守旗,选壮勇士五十人夺旗;右厢夺左厢旗,左厢夺右厢旗。鼓音动而夺,角音动而止。得旗者胜,失旗者负。胜赏、负罚,离合之势,聚散之形,胜负之理,赏罚之信。因是以教之。 草教图篇 第六十九   经曰:古之诸侯,畋猎者,为田除害,上以供祭祀,下以习武事。太古之时,人食鸟兽之肉、衣鸟兽之皮;後代人民众多、鸟兽寡少,衣食不足。於是神农教其种植、导其纺绩,以代鸟兽之命。自是以後,禽兽复盈山林,下平土害禾稼,人民苦之。於是王公秋冬无事,教习畋猎,简练兵革,奋扬威武,以戒非常。季冬之月,腊日太阴用事,万物毕成,蛰虫以伏,乃具卒乘,从禽於山泽以教之,令知部分进退之仪也。   一人守围地三尺,一十二将守地三万六千尺,积尺得六千步,积步得一十五里,余六十步。围中径阔得地五里,余二十步,以左右决胜,将为校头,其次左右将各主士伍为行列,皆以金鼓、旌旗为节制。其初,起围张翼,随山林地势,无远近部分,其合围地,虞候先择,定讫,以善弧矢者为围中骑,其步卒枪幡守围,有漏禽兽者,坐守围吏,大兽公之,小兽私之,以观进止。 教弩图篇 第七十  经曰: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弓也。穿刚洞坚,自近及远,古有黄连百竹、八担双弩之名。今有绞车弩,射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臂张弩,射三百步,步战用之;马弩,射二百步,马战用之。弩张迟,临敌不过三发,所以战阵不便於弩,非弩不利於战,而将不明於用弩也。夫弩不离於短兵,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复以阵中张阵,外射,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无绝声。敌无薄我,置弩必处於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阵,果非弩不利也。   张弩後,左厢丁字立,当弩八字立,高揎手垂衫襟,左手承撞右手,迎上当心开张,张有阔狭,左臂右转,还复当心,安箭高举,射贼若远,高抬弩头,贼若近平身,放;左右有贼回身,放;贼在高处挈脚,放。放箭,讫喝,杀郤,掣拗蝎尾,覆弩还着地。 合而为一阵图篇 第七十一   经曰:从一阵之中,离为八阵,从八阵复合而为一;听音望麾,以出四奇,飞龙、虎翼、鸟翔、蛇蟠为四奇阵,天、地、风、云为四正阵。夫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奇为阳,正为阴;阴阳相薄,而四时行焉!奇为刚,正为柔;刚柔相得,而万物成焉!奇正之用,万物无所不胜焉!所谓合者,即合奇正八阵而为一也。 离而为八阵图篇 第七十二   经曰:风后演《握奇图》,自一阵之中,分为八阵。   天有冲或圆布。   黄帝曰:      天阵圆,利为主,色尚元,为乾。      地阵方,利为客,色尚黄,为坤。      风附于天,风象,其形锐首,利为客,色尚赤,为巽。      云附于地。      太公曰:   左右相向是也,其形锐首,利为客,色尚白,为坎。      飞龙,其形屈曲,似龙,利为主,色上元下赤,为震。      虎翼,居中,法翼而进,其形空,利为主,色上黄下青,为兑。      鸟翔。   太公曰:   鸟翔者,突击之义也,其形迅急,利为客色,上元下白,为离。      蛇蟠。   太公曰:   蛇蟠者,围绕之义也,其形宛转,利为主,色上黄下赤,为艮。 祭文总序   经曰:古者,天子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诸侯祭其封内兴云出雨之山川神祗,出师皆祭,并所过名山大川,福及生人。神祗,《尔雅》云:「是类是禡,师祭也;既伯既祷,马祭也。」师初出,则禡军之牙门,祷马群厩。蚩尤氏造五兵,制旗鼓,师出亦祭之。其名山大川,风伯雨师并所过则祭,不过则否。   毘沙门神本西胡法佛,说四天王则北方天王也。于阗城有庙身被金甲,右手持戟,左手擎塔,祗从群神殊形异状,胡人事之。往年吐蕃围于阗,夜见金人被发持戟行于城上,吐蕃众数十万悉患疮疾,莫能胜,兵又化黑鼠,咬弓弦,无不断绝;吐蕃扶病而遁,国家知其神,乃诏於边方立庙,元帅亦图其形于旗上,号曰:神旗。出居旗节之前。故军出而祭之,至今府州县多立天王庙焉!一本云:昔吐蕃围安西,北庭表奏求救,唐元宗曰:「安西去京师一万二千里,须八月方到,到则无及矣。」左右请召不空三藏,令请毘沙门天王,师至,请帝执香炉,师诵真言,帝忽见甲士立前,帝问不空,不空曰:「天王遣二子独揵将兵救安西,来辞陛下。」後安西奏云:「城东北三十里云雾中,见兵人各长一丈约五六里,至酉时鸣鼓,角震三百里,停二日。康居等五国抽兵彼营中,有金鼠咬弓弩弦,器械并损,须臾,北楼天王现身。」 禡牙文篇 第七十三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敢以牲牢之奠,告於牙军之神曰:在昔三皇无师,五帝有师,所以伐奸凶、御桀骜;封豕逞凶,长蛇流毒,寇掠我生聚,残害我边陲,我君耻不祥之器,以伐谋为兵,爱不战而屈人,借前箸为筹策,遂得东夷贡矢,西旅献獒,川明海澄,历有年矣。今戎狄遗[口焦],虺蝎远出,纣犬吠尧,獍集狼顾,天子授我斧钺,锡我彤弓,凿门分阃,使专征伐。惟尔乃神,翼兹威武,左霹雳,右雷公,天乙在前,太乙在後,风雹雨霰,克胜群丑,枹鼓未挥,元凶授首,惟尔英灵,来歆旨酒。
禡马文篇 第七十四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清酌少牢之奠祭尔。群牧马之神曰:古者,庖牺氏作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代人劳。尔能节齐和鸾,举应鼙鼓,陷矢石殪,奔禽声嘶而凉风立至,影灭而浮云犹见,穆满八骏,足迹接於瑶池,王良驷马,人事标于天汉,国家恩覃八埏,光宅九土,王化潜谧,白旗来庭,浮铁沈毛,贡金纳帛,而豺狼难厌。反首逆鳞,学三苗之不恭,慕九黎之乱德,叛而不讨,何以示威?天子斋,坛场拜飞将,将军身卫琱戈,手提金鼓,挥阵云以出塞,乘明月而渡河,誓将挥种埋落,擒魑摘魅,火烈具举,我武维扬,惟尔马神,使我马肥,风驰电转,龙骧虎奔,晶甲霜明,草木皆偃,飞矢星落,江河斡旋,一举成功,投戈脱甲,示不复用,休尔於华山之阳而已矣。 祭蚩尤文篇 第七十五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牲牢之奠祭尔。炎帝之後蚩尤之神曰: 太古之初,风尚敦素,拓石为弩,弦木为弧。今乃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圣人御宇,奄有寰海,四征不庭,服强畏威,伐叛诛暴,制五兵之利 ,为万国之资。皇帝子育群生,义征不德。戎狄凶狡,蚁聚要荒。今六师戒严,恭行天罚,神之不昧,景福来臻,使鼍鼓增气,熊旌佐威,邑无坚城,野无横阵,如飞霜而卷木, 如拔山而压卵,火烈风扫,戎夏大同,允我一人之德,由尔五兵之功。 祭名山大川文篇 第七十六   「祭名山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於某山之神曰:惟神聪明正直,祸盈福谦,亭育黎庶,作镇一方,国家天覆地载,罔不宅心,航海梯山,来宾咸服。独彼凶丑,千百成群,滔天虐人,窥边猾夏。天阶其祸,养成其凶。皇帝取乱侮亡,兼弱攻昧,赫斯,怒奋雷霆,浊濩轰宏,风卷电掣。今则万骑云会,八阵戎装,顿军峰峦,樵苏林麓,天道助顺,人情好谦,天人共愤,神监孔明,何不云蒸雾郁,转石飞沙助我军威!金师克获,牲牢匪馨,明德惟馨。「祭大川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少牢敬祭於某川之神曰:惟神植德灵长,善利万物。其柔也,沈鸿毛、没纤芥;其刚也,转巨石、截横山。堑南、限北、决东、奔西,避高就下,兵法形焉。我君奄有万国,德洽四户,伐叛怀远,同文齐武。是以扶余、肃慎左衽来庭,夜郎、滇池辫发从事。惟彼凶虏,敢干天常,负固凭山,摇蜂万之毒;乘危走险,奋螳螂之臂。天子授我庙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士卒与我一心,闻敌有死难之志。神居五行之长,为百渎之源,藏蛟跃龙兴云致雨。今大军利涉,全师既行,何不竭海若,吐天吴,驱风伯,逐鲸鱼,使波无涟漪,厉有浅深,成将军之功,赞天子之威。 祭风伯雨师文篇 第七十七  「祭风伯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磔牢清酌祭于风伯之神曰:惟神道出地户,迹遍天涯。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安静则云屯浪息、绽柳开花。畅百物以敷苏,使八方而甯谧。达庶人之理,畅大王之雄。国家至德深仁,豚鱼服信,杜绝奸慝,混一车书,海晏河清,远安迩肃。惟彼凶孽,尚肆凭陵,恃乌合之众,将蜂屯之徒,险凭螘壤,蜉蝣朝菌,菅我天诛,晓露晨霜,延彼性命,皇帝子育群生,鞠养万品,乃威以斧钺,怀以惠和,先茅届途,後殿临境,两军相见,八阵将施。惟尔神明,号吼[风钺][风孛],拔木偃草,使旌旗指敌,飞沙走石,飞泰山之形,昼不见於虏目;震雷霆之响,近不闻於虏耳。蒙袂僵仆,款我辕门,兵不血刃,而华戎甯谧矣。「祭雨师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牲牢之奠致祭於雨师之神曰:惟神薄阴阳而成气,驭风云而施德。威合风雷,则禾木尽偃;恩覃雾露,则卉物敷荣。昆阳恶盈荡新室之众,龟兹助顺济全凉之师,其赏善也如此,其罚恶也如彼。国家大业,醇被休德,洽如怀生之伦,尽荷明德,而戎胡倔强,草窃遐荒,使谋臣不得高枕、武士不遑脱甲,天子瞋目按剑,发骁勇,诛不道,天下士众焱集星驰,气腾青云,精贯白日,熏兔穴,覆枭巢。惟神何不倾湫倒海,以助天威;荡寇清雠,以张军势。按剑则日中见斗,挥戈而曜灵再晡。壮戎军之气,乃尔神之功。 祭毗沙门天王文篇 第七十八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稽首,以明香净水、杨枝油灯、乳粥酥蜜粽[米奥]供养北方大圣毘沙天王之神曰:伏惟作镇北方,护念万物,众生悖逆,肆以诛夷,如来涅盘,委之佛法。是以宝塔在手,金甲被身,威凛商秋,德融湛露。五部神鬼,八方妖精,殊形异状,襟带羽毛;或三面而六手,或一面而四目,瞋颜如蓝,磔发似火,牙崒嵂而出口,爪钩兜而露骨,视雷电,喘云雨,吸风飙,喷霜雹。其叱吒也,豁大海拔,须弥,摧风轮,粉铁围,并随指呼,咸赖驱策。国家钦若,释教护法降魔,万国归心,十方向化。惟彼胡虏,尚敢昏迷,肉食边氓,渔猎亭障,天子出师,问罪要荒,天王宜发大悲之心,轸护念之力,歼彼凶恶,助我甲兵,使刁斗不惊、太白无芒,虽事集於边将,而功归於天王。 治人药方篇 第八十   经曰:药者,和草木之性,治人寒、热、燥、湿之病;道达经脉,通理三关、九候、五藏、六府,扶衰补虚。夫稠人多,厉疫屯久,人气郁蒸,或病瘟[疾以皇易矢]疟痢,金疮堕马,随军备用。药与方所必须也,兹录于左。「疗时行热病方」:   栀子(二十枚)、乾姜(五两)、茵蔯(三两)、升麻(五两)、大黄(五两)、芒硝(五两)。   右六味为末,米汁调服,空心,三钱匕,须臾利,不利则暖粥投之,利多服浆水止之,阴阳毒不可服。「疗赤班子疮」:   栀子(二十枚)、茈胡(三两)、黄芩(三两)、芒硝(五两)。   右为细末,饭饮调下,三钱七,以利为度。「疗天行病方」:   瓜蒌(四十九粒)、丁香(四十九粒)、赤小豆(四十九粒)。   右为末,井花水调服,空心,方寸七次,两鼻中各搐此散,一大豆许,须臾鼻出黄水,吐利良久,乃愈。「疗虐疾方」:   鳖甲(三两)、常山(二两)、甘草(二两)、松罗(二两)。   右为末,用乌梅煎汤调服,方寸七日二服,少加之,以吐为度,如不差,服後方。「当归六味散」:   当归、白术、细辛(以上各五两)、桂心(三两)、大黄(五两)、朴硝(八两。熬。)   右为末,平旦,空心,服方寸匕,加之,以利为度。「疗温虐者,可服『鬼箭十味九方』」:   甘草、丁香、细辛、蜀椒、乌梅肉(各三两)、地骨皮、橘皮(各四两)、白术、当归(各五两)、鬼箭(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乌梅汤送下,再服加至三十九,三、五日後觉腹中热,以粥饮压之。「疗痢病方」:   黄连、黄芩(各五两)、黄耆、黄柏(各四两)、龙骨(八两)。   右五味为散,空心,米饮下方寸匕,日再加至三寸匕止。「疗谷痢方」:   白米(六两)、附子(四枚,炮去皮。)、乾姜(四两,炮。)、细辛(五两)、油面末(一升。熬变色。)。   右为末,以粥饮,如前法。「疗血痢方」:   阿胶(炒)、黄柏(灸各四两)、乾姜、艾叶(各三两)、犀角末(五两)。   右为末,如前法服。「疗浓血痢方」:   黄耆(六两)、赤石脂(八两)、艾叶(三两)、厚朴(灸三两)、乾姜(煨三两)。   右为末,服法如前。「治霍乱方」:   巴豆(一两,去壳。)、乾姜(三两,炮。)、大黄(五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服三丸,以利为度,不利,以粥汤投之。「治脚转筋方」:   生姜一两,拍碎,水煎,五合服之,即愈。本方云:生姜一斤,煎二升,半服之。「入战辟五兵不伤人方」:   雄黄(一两)、白矾(二两)、鬼箭(一柄)、羚羊角(烧二分半)、灶中土(三分)。   右为末,以鸡子黄并鸡冠血为丸,如杏子大。置一丸於小囊中,系腰间及膊上,勿令离身,亦辟一切毒。「疗马齿毒方」:   灰汁数斗,暖者洗疮处,愈。又以马粪汁亦可。「疗马脓垢着人作疮方」:   马鞭稍二寸,烧灰;飞鼠七枚,各烧灰。敷之。「疗金疮方因发者,及伤裂突出肠方」:   黄耆、当归、芎藭、白芷、续断、黄芩、细辛、乾姜、附子、芍药(各三两)。   右为末,先饮酒醉,次服五钱匕,日三服。又云:服半钱匕,日三,服加至方寸匕效。「疗金刀中骨脉中不出方」:   白歛、半夏(各等分)。   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至二十日,自出立愈。「疗金疮伤中破惊方」:   火烧葱,取汁涂之,立愈。亦用人中衣旧者,以裆炙熨之,为愈。「疗马坠损,有瘀血在腹内方」:   生地黄五升,研烂,以酒捎汁一盏,日三服,愈。又方地黄二升,捣令烂,以无灰酒半升煮,二三沸重户,地暖饮之,常令醺醺。「疗马坠折,伤手脚骨痛方」:   捣大麻子根并叶,取汁服之,气下乃苏。若无大麻根、叶;研子,温酒服,亦可。 治马药方篇 第八十一   经曰:马有四百八病,益在调冷热之宜,适牧放之性,常加休息,不可忽视之也。马之系于军也,至矣!重矣?  「春夏常灌马方」: 郁金、芎藭、当归、大黄、升麻、黄连、细辛。   今方不用当归、芎藭、细辛,郤入黄柏、吴蓝、青黛、栀子。秋冬加官桂、乾姜,共为末。每灌七钱,蜜油各一,合汤半升,搅匀灌之。其冷气,则加乾姜、官桂各一两。今多以糯米煮粥半升,油五合,猪脂四两,蜜三两,早饮了啖之,俟日色温,来日复啖之。「马热不食水草方」:   芒硝、郁金。   右每灌七钱,入酥半两,水一升,搅匀灌之。又云:刺带脉出血,良。「治马漏蹄方」:   先以刀削,令稳。便之以发灰、羊脂填了,以黄蜡封固之。「疗马内黄、不食水草、颤喘卧数起、口张喘急、颈微垂利方」:   青黛(三两)、大黄(二两)、白盐(五合)。   右为末,每灌三匕,油蜜各一,合温水一升,灌之,立愈。马有黑汗出,卧不起,汗流如珠,颤喘气急。尝汗,淡即死,咸即不死。取人污袜,烧汤,挼浓汁,灌三升,差。又方力子,割马尾小头,作十字,使出血,以人粪涂之,良或烧人粪以乱发附之,差。「疗马转胞不大小便方」:   以人粪并大蒜橘汤成膏,纳尿孔内,则立尿。又缠马腹於後蹄,间挽之,令跳自止。「疗马结草方」:   以热手捻,令结消不消,以火炙之,扫帚柄筑之。「疗马虫颡方」:   桑根皮、大枣肉、葶苈子(各一两,熬,令黄,另研作膏。)。   右和匀水三升,灌之,一时辰,令低头滴鼻中恶物,愈。次以大黄、油鸡子,清灌之。又曰:桑白皮一握旧乾煮,枣五十枚煮取穰,葶苈子六两熬令黄,以水六升、桑根、大枣并煮,取一大升汁,去渣,内葶苈子膏搅匀,相得更煎,取强半,停令冷暖,得所分为两度,灌所患之鼻,如人行八九里一灌,乾地着草系头底,即出鼻中恶物,令甚走,又以大黄、油鸡子,清灌之,愈。 杂占总序   经曰:天文者,悬六合之休咎;兵书者,着六军之成败。今约一战之事,编为篇目,其余灾变,略而不书。   夫天道远而人道迩,人道谋而阴,故曰:神成於阳。故曰:明。人有神明,谓之圣人。夫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人若谋成策完,则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皆合之;人若谋缺策败,则虽使大挠步历、黄帝拔元、甘德占星、巫咸望气,务成灾变;风后孤虚,欲幸其胜,未之有也。盖天道助顺,所以存而不亡,若将贤士锐,诛暴救弱,以义征不义,以有道伐无道,以直取曲,以智攻愚,何患乎天文哉!可博而解,不可执而拘也。
占日篇 第八十二
  经日月者,实也。光明盛实,布照四方,神灵御之,葵藿向之。太阳之精,积而成象,光明外发,体魄内含。故人君法之,吉凶祸变,则必照临下土。   日珥者,拜大将军。一曰:有军在野,珥南则南胜,珥北则北胜,东西准此。   日两珥相对,将欲解和。   日晕而珥外,军凶。   日抱晕,随抱军胜。   日有白足,破军杀将。   日有背气,色青赤,曲向外,为背叛之象。其下有叛臣,将军守边有二心。   日有玦气,似背有枝直向外,如山字,两军相当,所临者败。   日有晕气,傍日周员,中赤外青,军营之象,对敌之士,色浓厚者,随方军胜。   日月皆晕,兵阵不合,七日晕不解,不可起兵,晕而珥外,兵凶。   日晕而珥者,易上将。   日晕而玦者,两军相当,随玦兵败。   日晕而直气在旁,所临军胜。   日晕而背虹,珥反直而贯之者,顺虹击之,大胜。   两军相当,日有冠缨者,和解,抱戴大喜。   日晕而有两珥,在内外者,并有云聚,不出三日,下有围城。 占月篇 第八十三   经曰:月者,阙也。盈极必缺,太阴之精,积而成象,光以照夜。女主之义,比德刑罚,吉凶休咎,以警戒于下土。   月有晕,先起兵者胜。   月晕抱戴,有赤色在外,外人胜;在内,内人胜。   月晕,岁星赤色明,客胜。   火入月守,色恶客败,色明客胜。   月晕,镇星不明,主人胜;色明,客胜。   月晕太白色不明,主人胜;色明,客胜。   月晕辰星不明,主人胜;明,客胜。   月晕亢,先起兵,有喜且胜。   军出,月蚀凶。   月晕房糠,大风起。   月晕参伐,兵起,有军不胜。 占五星篇 第八十四   经曰:五星者,昊天上帝之使也。禀受帝命,各司其职,虽幽潜深远,罔不悉及之。故福德佑助,祸淫威刑,或顺轨而守常,或错乱而表异,光芒角变,色动衰盛,居留干犯,勾冲掩灭,所以告示下土。   凡五星五有常色,本体吉。岁星青,荧惑赤,镇星黄,太白白,辰星黑。   凡五星黄角,兵交争;赤角,犯我城;白角,有边兵;青角,忧愁生;黑角,死丧行。   凡五星色变常者,青忧,白兵,赤旱,黑丧,黄则天下大熟。「岁星占」:   木乘金,偏将军死。   木金合,斗将死。   木守七星,天下起兵。   木乘昴,国有忧,番主死。   木入毕,中边起兵。   木犯毕,附耳起兵。   木守参,伐有兵。   木犯井,起兵。   木经柳,有兵。   木守轸,罢兵。   木入轸,大将军兴兵吉。   木入五车,兵起。   木守羽林,兵起。   木犯参旗,大将军出征凶。「营惑占」:   火用,宜背火,在鹑火之次,宜背午地,他皆仿此。   火犯木土,为大战,传云:亡偏将军。   荧惑环太白,偏将军死。   火与太白相连而斗,破军杀将,客胜。   火入太白,中上出,破军杀将,客胜。   火所不利,先火起,犯左右角,有兵。   火守亢,有兵。   火入亢,有兵,水灾。   水入房,马贵;火出房,马贱。   火入糠,兵起。   火犯南斗,破军杀将,一年吴主死,中国饥。   火入牛,破军杀将,越主死。   火入须,女入危,兵起。   火犯东壁,伏兵起。   火守昴,胡人不安;入昴,匈奴破期三年。   火犯毕,左角大战,右角小战,五星犯毕,边兵起。   火犯附耳,兵起。   火犯觜,赵凶,兵起;犯参,兵起。   火入东井一星,将军野战死。   火犯舆鬼,兵起。   火守七星,外有兵起。   火乘张,有兵;火与张合,兵起;火守张,大将军惊。   火犯翼,边兵起。   火入轸,有兵。   火犯太微宫门左,大将亡;犯在右,大将亡。   火犯角,大臣乱而有忧。   火入亢,有白衣,会主将死,人多疾疫。   火入氐,兵起,失国,天子恶,赦吉。   火犯心,战不胜,大将亡,绝嗣,大臣乱,主出营,有哭泣。   火入尾,臣下妖淫,年多妖祥,大乱。   火入箕谷,大贵妃后恶之,燕主死。   火入虚,齐王死,相出走,兵罢。   火犯毕,人疫,臣反,主崩,大水,兵起。   火入壁,魏主死,天下兵起;留壁二十日,有土功,米贵,女主恶之。   火犯奎,鲁王凶,大水,大疫,大臣谋主。   火犯娄,有暴兵,死主,大饥,盗贼起。   火犯胃,赵有大兵,主大胜。   火犯鬼,执法有诛,天下大疫,有女丧,大赦吉。   火犯柳,有土功。   火犯星,大臣乱,易服色。「镇星占」:   土犯左角,大将战死,火灾;土守右角,兵路不通。   土守亢,有兵,臣下反。   土守糠,大兵起。   土入天庙,有兵起。   土守虚,出入,有客兵至,不过五日,自去。   土入奎,兵起。   土入娄,边兵起,天下凶。   土入胃,客军败,主军胜。   土入昴,番人为乱,番主死。   土入觜,兵起。   土逆行、守参,有胡兵。   土守井,越兵起。   土出入胃舍七星,兵起,负海大滨。   土守张,多盗贼,兵起,兴土功。   土入轸,兵发而自败。   土入天库,有兵。   土守南河,蛮夷兵起,边界有忧。   土出东掖门,为将军事,东出德门;出西掖门,为将守事,西出刑事。   土犯氐星,皇后忧,宫人死,天下大疫。   土犯房,天下相伐,皇妃亡,胡兵起。   土犯心,天子绝嗣,将相死放,大赦、修德,吉。   土犯尾,天下不安,后妃恶之。   土犯箕,大乱,女主忧,民流亡,大兵起。   土犯斗,其国失地,先水後旱,大臣逆乱。   土犯牛,有奸贼,牛马弃于道,天下急,宜赦。   土犯女,更法令,天子喜,有女丧。   土犯虚,有刑令,大忧,有客兵,鈇钺用。   土入危,天下乱,国亡,将死,人哭泣。   土入室,关梁不通,贵人死,女子恣横。   土犯壁,远方入贡,国大水,天下立主。   土犯毕,令不行,将相亡。   土入觜,相死,兵大起,侵死,有反者。   土犯参,多水旱,边兵起。   土入井,水旱,大臣死。   土犯鬼,多戮死,秦地有反。「太白占」:   太白一名长庚,西方金德,白虎之精,招摇之使,其性刚,其义断,其事收,其时秋,其日庚辛,其辰申酉,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太白主兵马,为大将军,为威势,为割断,为杀伐,故用占之。是以重述其德,异於常星也。   金体大而色白,光明而润泽,所在之地,兵强国昌。兵出则出,兵入则入;顺之吉,逆之凶。出高深入,吉浅入凶,先起胜;出下浅入,吉深入凶,後起胜。   金昼见。有军,军罢;无军,军起。   金出东方,始出为德,月未尽三日,在月南,得行;在月北,失行。是谓反生,不有破军,必有屠城,北国当之。   金出东方,月未尽三日,在月北,负海之国不胜;在月南,中国胜。   金出西方,为德,月三日金在月北,负海之国大胜;在月南,中国不胜。   金与月相夹,有兵,拔城,偏将大战;金与月并出,守者屠城。   金与列宿相犯,小战;与五星相犯,大战。金在南,南军胜;在北,北军胜。   金出东方,举事用兵,顺之吉,逆之凶,西南北,皆仿此。   金守南斗,三十日,夷狄来侵。   金入羽林,兵起。   金昴毕,胡王死。   金光暗,战不胜,将军死。   金变色,战胜,随方色而占之,色青主东方,他皆仿此。   金入月,客军大败,野有死将。 金白而角文,可战;赤而角武,不可与战。金与木合,无怒必战。金应出而不出,应入而不入,此为失舍,不有破军,必有死将;所受之邦,不可与战。未当出而出,未当入而入,必有败军于野。金受十日後,将军死。   金初大後小,兵弱;初小後大,兵强。   金有角,兵敢战,吉;不战,凶。顺角指处,击之吉,逆凶。   金行迟,兵迟;金行速,兵速。金大行,用兵,疾吉,迟凶。金入则兵入,出则兵出,兵行法此。   金木,一东一西,害侯王;一南一北,兵乃伏。   金犯毕左角,左将死。   金出而水没,金水俱出东方,东军胜;俱出西方,西军胜。若水居金前,前军罢;水居金南,大战;在金北,小战。金进则兵进,退则兵退。金出未高而敌深者,勿与战,去而勿追。   金赤角,兵战;白角,军起;黑角,军罢;青角,军忧。曰:角又主国丧军亡,随角所指处应。   金昼见,是谓经天。犯五星,有大兵起;犯火,大战。在南,南胜,他皆仿此。   金犯角,大战不胜,将军死。   金干亢,大战不胜,将军死。   金临房,赤色,有兵战。   金入留守尾,兵起于野,将士满道。   金入南斗,将军死;金犯南斗,必破军。   金犯牛,将军失其众,守牵牛,兵起。   金入危,犯守,有兵起。   金入营室,暴兵满野,将军死。   金犯东壁,大兵起。   金入奎,兵起。一曰:外国兵入。   金犯娄,将军功。   金犯胃,兵起。   金守昴,胡王死,四夷忧。   金犯毕,边兵起;金犯毕左角,番兵大战;金入毕,马贵,兵有伤。   金犯觜,兵起,鈇钺用。   金守参,边兵起,左右肩,大将忧;金犯参,伐兵起。   金守东井,将军恶之;金入东井,大兵起。   金犯舆鬼,大兵起。   金入柳,大兵起,益地。   金犯七星,将军出塞。   金入翼,大将死,天下兵起。   金犯轸,其国出,军得地。「辰星占」:   水土合,为覆军。   水出东方,大而白,有兵在外解。   水金俱在东方,负海国胜。   水入月,主人败兵亡地。   水金合,旗出,破军杀将,客胜,视其所指,以命破军。   水环绕太白,兴兵大战,客胜,主人败。   水遇金,其间可容剑,小战,则客胜;水出太白左,小战;磨太白,又去三尺,大战,水在金北,利主人;在金南,利客。   水守房,番兵败;水守娄,番兵起。   水干昴,夷狄兵起。   水守心,大臣相杀,大水,异姓立王。   水犯尾,大水。   水犯箕,有赦,若守左角,动色,贵臣戮死。   水犯斗,大臣诛。一曰:兵守赤色,天下败兵;犯斗,五谷不成。   水守女,有婚娶事,万物不成;犯虚,天下乱,多水。   水犯危,大水有後,丧臣,谋君主。   水犯室,有兵,大水。   水犯壁,刑法苛,朝廷有忧;犯奎,有火,为害。   水乘昴,出其北,胡王死,中国大水。   水入毕,有兵。出北,胡王忧;出南,中国忧。   水犯觜,发兵。   水守参,伐星移南,南蛮下;移北,北胡侵。   水入东井,星进兵进,星退兵退。   水犯舆鬼,兵起;水入库楼,兵起。   水入柳,牛贵。   水犯星,臣下乱。   水守张,兵起大火。   水入翼,中刑及贤相,大凶。   水犯轸,大兵起,万物不成。   水犯角,大水,舟航相望。   水犯亢,大水。   水干犯五车星,兵起;水留心南河,兵起西方。 占流星篇 第八十五   经曰:夫流星者,天之使也。自上而降下曰流,自下而升上曰飞。大者曰奔星,小者曰流星。星大,则使大;星小,则使小。此谓紫微宫、太微宫,出入而徐行,渐经于列宿之次也。或于列星之坐,非二宫所出者,并为妖星。   流星赤色有角者,四夷有兵;前赤後黑,兵败将亡。   流星入参,不出,先起者胜,後起者败。   流星干七星者,兵起。   流星入建星者,色青,兵起。   流星入河鼓者,大将军亡;出河鼓,兵出;入河鼓,兵入。   流星入王良,马尽惊。   流星入天将,军中惊;流星入,将入;星出,将出。   流星入紫微宫,匈奴兵起。   流星入三台,大将出。   流星入骑官,骑官死。   流星入羽林,兵大起。   流星抵北落,兵大起。   流星出天宫,匈奴兵起。   流星抵天市垣,大将出。   流星抵天狗,犯弧矢,将有千里之行。   流星出天厩,兵马出。 占客星篇 第八十六   经曰:客星者,非本位之星,故曰:客星也。色白如气,勃勃然,似粉絮。故所过之宿分野,必有灾害。   客星出营室,无兵则兵起,有兵则兵败。   客星入奎,破军杀将。   客星犯娄,胡人乱。   客星入昴,胡人犯塞。   客星入毕,边有急兵。   客星干觜,城堡虚,军储少,军民饿死。   客星守张,将军有阴谋,兵起。   客星入招摇,番兵大起。   客星入天枪,中兵起。   客星入天棓,兵起。   客星犯文昌,将星色苍,将有忧;色赤,将惊;色黄,将有喜;色黑,将死。   客星守傅舍,胡人入中国。   客星守天鸡,天下兵马尽惊。   客星守天街,胡王死。   客星入库楼,与守南门,守军市,守老人,皆主兵起。   客星守骑官,将忧,士卒散。   客星入北落、师门,虏人入塞,兵起。   客星入天仓,粟大贵。   客星入天厩,兵起,马死。   客星入天弓,天下弓弩皆张。   客星出天弓,匈奴兵起。   客星守狼,夷狄来降。   客星守弧,南夷降。   客星守车骑,西羌来降。   客星守九州,殊口,负海国不安。   客星入天节,番王死 占妖星篇第 八十七   经曰:妖星者,五星之余气也。结而为妖,殊形异状,凶多吉少,所见之分必有灾害。   奔星所坠之下,有大兵来。   流星前赤後黑,客兵败散。   流星从敌营上来我军,上锐者,有间谍来说吾兵。   流星尾长三四尺者,辉辉然,军使也;色赤者,将军使也。   流星色青赤,有光尾长三四尺者,名曰:天雁。将军之精华也。兵从星所指者,胜。   流星苍白,为使;色赤,有兵;色黑,将死。   飞星如大瓮,後大,晓然白,前卑後高,所谓顿顽,大将死邑削。   飞星後化云者,名曰:大滑。流血积骨之象。   枉矢类流星,色青,蛇形,如矢而枉,道所指,将军死。   天狗如奔星,有声,坠如火光,炎炎烛天,其下有积尺,流血狗来食之。 占云气篇 第八十八   经曰:天地相感,阴阳相薄,谓之气。久积而成云,皆物形于下而气应于上。是以,荆轲入秦,白虹贯日;高祖在沛,彤云上覆。积蜃之气而成宫阙,精之积必形于云之气,故曰:占气而知其事,望云而知其人也。「猛将气」:   猛将之气,如龙如虎,在杀气中。猛将欲行,先发此气,如无,将行,当有暴兵起。吉凶,以日神占之。   猛将之气,如烟如雾,沸如火光照夜。猛将之处,有赤白气相遶,猛将之气如山林、如竹木,色如紫盖、如门楼。上黑下赤,如旌旗、如张弩、如尘埃,头尖本大而高,两军相当,敌军器上气如囷仓正白,见日愈明。此皆猛将之气,不可击也。   敌人营上,气黄白、润泽,将有威德,不可击也。气青白而高,将勇,大战,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将怯士勇,前大後尖,小将怯不明。   敌上气黑中赤,在前者,将精悍不可当。   敌上气青而疏散者,将怯然,军上气发,渐渐如云里山形,将有阴谋,不可击。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   敌上气如蛟蛇向人,此猛将之气,不可当。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胜军气」:   气如火光、如山堤、如尘埃粉沸、如黄白,旗旌无风而飘,挥挥指敌,此胜军之气,所在不可击。   云气如三匹帛,前横後大,如楼椽、如赤色者,所在兵锐,不可击。   军上有气,如人持斧,如蛇举首而向敌者,皆胜军。气如匹帛者,此助胜之气,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覆舟、如牵牛、如斗鸡,所在不可击。   军上有五色气连天,不可击。   军上有云气,如华盖、如飞鸟、如伏虎,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五马,颈低尾高,如杵、如赤马;在黑气中,如黑人;在赤气中,如杵;在黑云中,如人十十五五。旌旗在黑气中,赤色在前者,皆精悍,不可击。「败军气」:   败军之气,如马肝、如死灰、如偃盖、如卧鱼,乍见乍隐,如雾之朦胧,此衰气也。若居敌上,宜急击之。   云气如怀山,从军营而坠,军必败。   云气自黄昏发,连夜照人,则军士散乱。   军上有气一断一续者,军必败。   军上黑云,如牛状、如猪脂、如群羊,名曰:瓦解之气。军必败。   军上有云气如双蛇,急击勿失。   军上气,如尘灰、如粉、如烟云雾,勃勃撩乱者,军必败。   军上有五色杂气,东西南北不定者,或如群鸟乱飞,或纷纷如转蓬,或如败船,或如卧人无手足,或如覆车,散乱不起者,皆败军之气,击之必克。   军上气上大下小者,士卒日减。   军上十日无气者,其军必败。   军上十日无气,忽有赤白气,乍出即灭者,外声欲战,实欲退散,宜击之。   军上气出而半绝者,欲散;渐尽去走,一绝一败,再绝再败,三绝三败,在东发白气,灾深;赤气如火光,从天而降,入军中,兵乱将死。   军上气苍,须臾散尽,或前高後卑,或黑气如牛马形,从云气中渐入军中,名曰:天狗食血。其军散败。   两军相当,十里之内,三里之外,望彼军上气高而前白後青者,败气也。   云气如人头,鸡兔临军上云盖,蔽蒙昼晦者,宜急走,不然必败。   军上气,先青而後黑者,其将必死。   散军之气,如燃生草之烟,前虽锐而後必退。   军上气如丹蛇者,如尾在云雾中,临军上者,中人与外人通。   军行有白气,如猪来临者,大惊,宜备。   日晕有气,如死蛇,属晕者,不利先锋。   日晕旁有赤云,如悬钟,其下有死将。   日月晕有背,所临者败。   白虹及蜺,入营者败。   日晕有四玦在外,军悉败散;日晕薄及後至,先去其下,败军来降。   气如人十十五五,皆低头叉手相向,或气如黑山,以为缘者,白气如鸟,趣入屯营,连络不绝,须臾下者,当有来降。「城垒气」:   正白如旌旗,或白气如旗,而赤界其边,或气出于外,如火烟,或有云分为两截状,如城垒,皆坚而不可攻。   白气如城中南北出者,城中黑气如星,名曰:军精。急宜解去。   赤云或黄云临城,城中喜;青云从军,城南北出者,不可攻。   城中有云,青色如牛头,触人外向者,城中有气出东,其光黄大,坚城也。   白气中出,青气入北,反覆回还,不可攻。   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者,为城辅,勿攻。   城垒气出于外,如烟火者,或如双蛇,举首向敌,或赤气如杵,自城中出向外,内兵突出,客败。   凡攻城,有诸气自城出,兵不得入。   蒙气绕城而不入城,外兵不得入。   日晕有青气,从中出四起者,围中胜。   凡攻城,有黑气,临城上者,积土固险之状黑者,水之气,城池之象也。我据城敌,不可攻,敌据城,我不可攻。   凡围城,平旦视围上,气郁郁如火光芒,其势翕翕然者,其方救至;无者,救不至。受围者,望外救,亦以此古。「伏兵气」:   气如赤杵幢节在乌云中,或如鸟人在赤气中,或黑气浑浑圆而赤气在其中,或白气纷沸,起如楼状,其下皆有伏兵。若军行近山谷之间林坑,甚防之。   云纷纷绵绵相绞,及似蒿草长数尺者,以车骑为伏兵;如布席,似蒿草长尺许者,以步卒为伏兵。   黑云出营南,贼逃,我後有伏兵,谨候察之。   两军相当,赤气,伏兵气。若前有赤气,则前有伏兵;後有赤气,则後有伏兵;左右亦如之。   黑云变赤及白形如山者,有伏兵;云如山林,或前黑气,後有白气者,有伏兵。「暴兵气」:   白气如瓜蔓连结,部队相逐,须臾罢而复出,或如八九而来不绝者,有急贼至。   白气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至。   黑气从彼来我军者,欲袭我也。急宜备,不宜战,敌还,从而击之,必得小胜。   天色苍茫而有此气,依支干数,内无风雨,所发之方,必有暴兵。日克时则凶,时克日则自消散。此气所发之方,当有事告急。一人来则气一条,依数计之,若散漫一方,必有众至,依日支干数,内有风雨,则不应。   伏兵气,如人持刀盾,或有云如坐人,赤色,所临城邑,有猝兵至。   赤气如人持节,云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暴兵至。或如旌旗、如虎跃、如人行,或白气如道带竟天,或白虹所出,或赤云如火,或云如匹布,着天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云如番人列阵,或白气广五六丈,东西竟天,有云如豹五六枚相聚,或如狗四五枚相聚,四方清明,独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起。   四望无云,独有黑云极天,名曰:天沟。主兵起。   壬子日候,四方无云,独有云如旌旗,其下兵起,遍四方,天下兵起。   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战阵气」:   气如人无头、如死人、如丹蛇,赤气随之,必有大战,杀将。   四望无云,独有赤云如狗,入营,其下必有流血,或独见赤云如立蛇,或赤云如覆舟,其下大战。   白虹或赤屈虹见城营上,其下大战流血。   白气如车,入北斗中转移者,大战。云如耕陇,大战。   日旁黑气如虹,或白气如虹,交见,两军相当,必交战;无军,兵起。   四五六,虹见,大战。   日月有赤云,截之如大杵,军在外,万人战死;两军相当,不利先举。   月初满而蚀,有军必战。   苍白云气经天,其下有拔城大战。   赤气漫漫如血色,有大战流血。「阴谋气」:   气白而群行徘徊,结阵而来者,他国人来相图谋也。不可忽,应视其所往,随而伐之,得利。   黑气如幢,出于营中,上黑下黄,敌欲来求战,而无诚实,言信相反,七日内必觉,备之,吉。   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谋乱,国有小臣勾引,宜察之。   黑气如引,牵来如阵前锐者,有阴谋。   天沉阴不雨,昼不见日,夜不见星、月,三日以上者,阴谋也。将军宜慎防左右。   连阴十日,乱风四起,欲雨不雨,其名曰:蒙。为臣谋君。   天阴沉,日月无光,有云障之,不雨,此君臣俱有阴谋。两敌相当,则阴谋也。若昼晴夜阴,臣谋君;昼阴夜晴,君谋臣。「四夷气」:   东夷之气如树。西夷之气如屋。南夷之气如楼台,或如舟航。北狄之气如牛羊,或如穹庐。「远近气」:   气初出桑榆一千五百里,平观一千里,仰视中天一百里,平望桑榆二千里,登高下属三千里。   凡候气之法:气初出时,若云非云,似雾非雾,彷佛若可见,初出森森然,若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以外气也。   凡候敌上气,敌在东,日出候之;敌在西,日入候之;敌在南,日中候之;敌在北,夜半候之。   欲知我军气,常以甲己日及庚子戊午日、未日、亥日及八月十八日,去军十里,登高望之,但百人以上,则皆有气。   凡气欲似甑出炊气,勃勃而上升,外积结成形,而後可占。气不结积,散漫不定,不能为灾祥,亦必和杂,杀气森森然,乃可论也。   凡军城上气安,则人安;气不安,则人不安。气盛,则兵盛;气衰,则中衰;气散,则众散。   凡气得旺相色,吉;休囚色,凶。   军上气,高胜下,厚胜薄,实胜虚,长胜短,泽胜枯。   凡占灾祥,先推九宫分野,六壬日月,不应阴雾风雨,其占乃准。   凡候气,多假日月之光,照耀而形,故晕珥抱背,皆出日月之旁,虹蜺相象,莫不因日而见。是故,昼候日旁,夜候月旁,辉光所烛,无得而隐矣。   凡气见,近三日,远七日,内有大风雨,则不应灾祥。故曰:风以散之,雨以解之。   凡军行,先观其气。兵,有胜负气、有盛衰气。锐兵强气,伏兵弱气,兵行气行,兵止气止,兵急气急,兵散气没,故曰:气是兵主,风是兵苗。为将者,不可不知也。 分野占   经曰:天有二十八宿,为十二次;在地为十二辰,配十二月;至於九州分野,各有攸系,上下相应,故可得而占识之。「角亢」   郑之分,于辰在辰,为寿星;于野,在颍川、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阳翟、汝南、宏农、城父、新安、宜阳、河南、新郑,属兖州。「氐房心」   宋之分,于辰在卯,为大火;于野,在楚州、山阳、清平、济阳、东郡、须昌、寿阳、睢阳、定陶等郡,属豫州。「尾箕」   燕之分,于辰在寅,为析木;于野,在渔阳、北平、辽东、辽西、上谷、代郡、雁门、涿郡、范阳、新城、固安、良乡、涿州、昌黎、渤海、安定、朝那、乐浪、元菟、易定,属幽州。「南斗牵牛」   吴之分,于辰在丑,为星纪;于野,在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广陵、庐江、安陆、临淮、苍梧、郁林、桂阳、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属扬州。「须女虚」   齐之分,于辰在子,为元枵;于野,在高密、城阳、泰山、济南、平原,属青州。「危室壁」   卫之分,于辰在亥,为娵訾;于野,在魏郡、黎阳、河内、朝歌、濮阳,属并州。「奎娄」   鲁之分,于辰在戍,为降娄;于野,在东海、泗州、阴陵、曲阜,属徐州。「胃昴」   赵之分,于辰在酉,为大梁;于野,在信都、真定、常山、中山、钜鹿、高阳、广平、河间、武昌、文安、清河、内黄、斥邱、太原、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党、邯郸,属冀州。「毕觜参」   魏之分,于辰在申,为实沈;于野,在高陵、河东、河内、陈留、汝南、新野、舞阳、河南、开封、阳武,属益州。「井鬼」   秦之分,于辰在未,为鹑首;于野,在弘农、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蜀郡、广汉、武威、张掖、酒泉、炖煌,属雍州。「柳星张」   周之分,于辰在午,为鹑火;于野,在河南、洛阳、平阴、偃师、巩县、三河,属豫州。「翼轸」   楚之分,于辰在巳,为鹑尾;于野,在南郡、江陵、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汉中、汝南、南中,属荆州。 风角   巽为风,申明号令,阴阳之使也。发示休咎,动彰神教,春官保章氏,以十二风察天地之妖祥,故金縢未启,表拔木之徵;玉帛方交,起偃禾之异。宋襄失德,六鷁退飞,仰武将焚,异鸟先唱,此皆一时之事。且兴师十万,相持数年,日费千金,而争一旦之胜负。乡导之说、间谍之词,取之於人,尚犹不信,岂一风动叶、独鸟鸣空,而举六军投不测之国,欲幸全胜,未或可知,谋既在人,风鸟参验,亦存而不弃。   夫占风角,取鸡羽八两,悬于五丈竿上,置营中,以候八风之云。凡风起,初迟後疾,则远来;风初疾後迟,则近来。风动叶十里,摇枝百里,鸣枝二百里,坠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飞石千里,拔木五千里。三日三夜,遍天下;二日二夜,半天下;一日一夜,及千里;半日半夜,五百里。 五音占风   官风声如牛吼空中。徵风声如奔马。   商风声如离群之鸟。羽风声如击湿鼓之音。   角风声如千人之语。   子午为宫。丑未寅申为徵。卯酉为羽。   辰戍为商。巳亥为角。   宫风发屋折木,未年兵作。   徵风发屋折木,四方告急。   商风发屋折木,有急兵。   羽风发屋折木,米价贵。   角风发屋折木,有急盗贼、战斗。   岁月日时,阴德阳德,自处,阴德在十二干,阳德在天。   岁月日时,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各自相刑。   子丑寅巳申为刑上,卯戌未为刑下。   风从刑下来,祸浅;刑上来,祸深。三刑:为刑上、刑下、自刑。   凡灾风之来,多挟杀气,克日,浊尘飞埃。   凡祥风之来,多兴德气,并日色晴朗,天气温凉,风气索索不动,尘平行而过。   凡申子为贪狼,主欺绐、不信、亡财、遇盗贼,主攻劫人。   巳酉为宽大,主福禄,主贵人、君子。   亥卯为阴贼,主战斗杀伤、谋反大逆。   寅午为廉贞,主宾客、礼仪、嫁娶。   丑戍为公正,主报仇怨,主兵。   辰未为奸邪,主惊恐。   贪狼之日,风从宽大上来,所主之言,仍以贪狼参说吉凶,他仿此。   有旋风入幕,折干戈,坏帐幙,必有盗贼入营,将军必死。   旋风从三刑上来,其兵不可当。有风从王气上来,官军胜,大寒大胜,小寒小胜。   凡风蓬勃四方起,或有触地,皆为逆风,则有暴兵作。寅时作,主人逆;辰时作,主兵逆;午时发,左右逆;戌时发,外贼逆。   宫日大风从角上来?屑北?次В?寥罩姓勰菊撸?窍荨?br/>  羽日大风,暝日无光,有围城,客军胜。   阴贼日风,从阴贼上来,大寒有自相杀者。   商日大风,从四季上来,有贼攻城,关梁不通。 鸟情占   经曰:巳酉为宽大之日,时加巳酉,鸟鸣其上,有酒食;时加寅午,有酒食辞让;时加丑戌,有酒食口舌;时加亥卯,有酒食相害;寺加辰未,有酒食妇人口舌;时加申子,有酒食争财。   寅午为廉贞之日,时加寅午,鸟鸣其上,有谏诤责让;时加巳酉,有宾客;时加申子辰未,有口舌事;时加丑戌亥卯,有酒食,又主相杀。   丑戍为公正之日,时加丑戌,鸟鸣其上,有长吏来慰问;时加巳酉,有公正酒食相遗;时加寅午,有吏言阴私贼事;时加申子,有吏来言公正之事;时加亥卯,有吏来说阴贼相杀。   辰未为奸邪之日,时加辰未,鸟鸣其上,有长吏来捕奸邪事;时加巳酉,有酒食阴事;时加丑戌,有吏捕阴私奸谋事;时加亥卯,有阴谋劫害之事。   申子为贪狼之日,时加申子,鸟鸣其上,有贼攻劫盗贼事;时加寅午,有善人言攻劫事;时加巳酉,有酒食;时加辰未,有妇人争讼事;时加丑戌亥卯,有群贼攻夺事。亥卯为阴贼之日,时加亥卯,鸟鸣其上,有群贼大议休废、囚死、斗伤;时加巳酉,有妇人奸私相伤;时加丑戌,有吏逐贼;时加寅午,有妇人奸淫相伤;时加辰未申子,有贼攻讨。   右诸阴,日有鸟群飞,飘飘从鬼门四季上来,更时加四季,主有搜索,皆为斗伤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12 09:01 AM , Processed in 0.0827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