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4|回复: 1

「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絕對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oujie 于 2011-5-3 16:36 编辑

这是戴德生的名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

======

戴德生(英语:James Hudson Taylor,1832年5月21日-1905年6月3日),英国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中国内地会(今海外基督使团)创办人。戴德生在华五十一年。他创立的差会(传道会)差派了超过八百名传教士及建立了一百二十五间学校,[1] 并在中国带领一万八千人归信基督教,在十八省成立了三百多所由五百多位本地助理参与的传教站(stations of work)。[2]

戴德生以他对中国文化的敏锐,对传教的热忱而闻名。他也在很少传教士穿唐装时代已穿中国服装。在他领导下,内地会成为一个突出的非宗派差会,从所有基督教团体和劳工阶层、单身女性、不同国籍的个人吸纳成员。由于内地会的反鸦片贸易运动,戴德生被西方视为十九世纪以来最瞩目的来华欧洲人[3]。历史学者禢嘉路得(Ruth Tucker)总结其一生:[4]

“        自使徒保罗以后,能够心怀‘广大异象,而按部就班’,将福音昔传如此广袤疆域的人,十九世纪来,首推戴德生为第一人。



少年时代
戴德生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班斯莱镇一个卫理宗的平信徒宣教师(lay preacher)家庭,父亲是药剂师戴雅各 (James Taylor),母亲是贺美亚(Amelia Hudson)。年少的戴德生已离弃了父母的基督教信仰,直到十七岁(1849年)时读到一本传教小册后决心归信基督信仰,同年12月决定献身为传教士,往中国传教。此时他与爱德华·克伦宁医生(Edward Cronin,首批往巴格达传教的普利茅斯弟兄会传教士之一)接触。一般相信戴氏的“信心传教原则”(faith mission principles,简称“信心原则”)是他跟弟兄会接触时学会的。戴氏又商借并勤快地研读了麦都思的《中国:她的现状与展望》(China: Its State and Prospects),并同时开始学习中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和拉丁文。

1851年,他搬到赫尔一个贫民区居住,担任威廉·赫迪医生(William Hardey)的医疗助理。这也是他对以后的信心生活、事奉生涯的准备与操练:献身贫穷,相信上帝会供应一切所需。他从中熟习了在贫穷人中派发福音小册和露天讲道。他也再次与弟兄会接触,这次是在赫尔有著名的弟兄会教师安得烈·犹克(Andrew Jukes)。

1852年,戴德生开始在伦敦白教堂的皇家伦敦医院学医,以备到中国工作。当时英国兴起一股中国热。此热潮一源于英国人误以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将中国基督教化的大型运动,二基于传教士郭实腊所夸大的中国开放论。戴德生也因此投身于郭氏所创立的中国传教会,成为该会首名传教士。

首次来华
戴德生乘艇沿运河、水道向华人布道派圣经
1853年9月19日,21岁的戴德生受中国传教会[5]派遣,登船前往中国。1854年3月1日,在上海登陆,开始在上海附近宣教,不久前往汕头做宾惠廉的助手。1857年接受乔治·慕勒的赞助和建议,定居宁波宣教,并建立“宁波差会”。1858年在宁波与Maria Jane Dyer结婚。

很快,他发现自己所用的传教方式很有限。很多人不专心听他讲道,对他发的福音书籍和小册子也没有兴趣。他在街上穿着西装讲道的时候,人家就一直注意看他的服装。平时,中国人听到有洋人、洋鬼子来讲道了,大家都在那里嬉笑怒骂或者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一次,他在布道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摇头晃脑的似很专心地在听。戴德生很兴奋,讲完后就去找这个人说,“刚刚我看你点头又摇头,到底刚刚你的问题在哪里?我可以再给你讲解说明”。那个人回答说,“我是做裁缝的,我看你穿的西装,看来看去就是想不通。”他又说“这个西装前面开叉开这么大,那冬天的时候不是很冷吗?还有,你这西装袖子上多缝的三个扣子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大概扣子掉的时候免得找不到替换的,但你的扣子会常常掉吗?我搞不懂这西装到底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而且这西装这么硬,穿起来不是很不舒服吗?”

1860年7月18日,他从上海启程回英国,一方面是休息,因为他身体累垮了,一方面他把医学再学到更完整,学到像是有毕业证书的水准一样。另外一方面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戴德生的旷野时期,就是他在英国那一段时间好好思想到底在中国宣教应该有的策略,应该的方向是如何。所以它有很多的祷告,一方面他到处去传递中国宣教的负担。

中国内地会

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在伦敦以中国内地会的名义将十英磅的小额款项存入银行,标志着中国内地会的成立。中国内地会是特别为中国设立的,原则是呼召愿意到中国内地的宣教士,因为那十一个省份未有宣教士踏足。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希望中国每一个省份都至少有一对宣教士定居。当时虽然签订了北京条约,传教士可以自由到内地传教,但大部份来华的西方宣教士仍然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从东北一直到南边的广东,很少人能深入到内地里面去。

他设立中国内地会以后就带领了一批宣教士来到中国。内地会后来成为西方的所谓“信心差会”跟世界内地宣教的榜样,那麽西方宣教史就以他作为分界线,所以就看到戴德生在宣教运动上的重要性跟地位,从那时候就称为“内地宣教时期”。他们内地会的“信心原则”(Faith Principle)就是凭著信心按照 神的呼召去做要做的工作。经费上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不公开向人征款或向人筹款,就让 神感动人来帮助他们的需要。

戴德生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中国属灵需要的呼声》,指出中国每天有三万三千人死亡,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亡,他们灭亡没有基督救恩。1866年,戴德生选取了十八名应征的宣教士,5月26日,戴德生夫妇带着四个孩子,率同这十八名宣教士,乘兰茂尔(Lammermuir)号帆船离开英国。

1866年10月,戴德生率领第一批内地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选定的第一个传教站是浙江省会杭州,以此为基地,迅速扩展到浙江许多城市,特别是南部的温州。内地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堂——崇一堂位于杭州清泰街新巷,近年易地复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礼拜堂。

1868年8月,戴德生抵达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战略城市江苏扬州,计划以此为基地,将福音扩展到华中和华北。8月22日,扬州皮市街的内地会传教站受到上万名暴徒的攻击、抢劫、放火,戴德生怀孕的妻子玛莉亚也在跳楼逃生时负伤。这就是著名的扬州教案。

1870年,爱妻玛莉亚病逝。1871年,他与另一1866年同船到达中国的女宣教士福珍尼Jennie Faulding结婚。
1887年,又有102名宣教士加入内地会宣教阵营。19世纪末,内地会已经发展成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传教差会。戴德生去世前,内地会的宣教士已增至828名,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北欧国家,散布在中国十八个省份,北至蒙古,西北到新疆,西南至云南。信而受浸者达2500人。

1905年6月3日,戴德生在湖南长沙去世,埋葬在江苏镇江长江边,与原配妻子玛莉亚和4个孩子合葬。这也就是说,他把他的一生和家庭都奉献给 神,奉献给中国。碑文上写着:“他一生常在基督里A MAN IN CHRIST”。墓地已经被毁,但墓碑仍保存在由昔日镇江英国领事馆遗址改建的镇江博物馆内。何斯德(Dixon Host)接续了中国内地会总监。

到现在为止戴家有五代在中国宣教工作。可以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这一句话在他们这一家族里面是落实了。其中第四代的戴绍曾(Jim Taylor)牧师曾任海外基督使团总裁、圣光圣经书院院长、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又在 1994 年协助创办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并承担为第一任MSI 总裁,于2009年3月20日离世归主,享年79岁;第五代的孙子戴继宗牧师现在香港事奉,于1993年与台湾基督徒声乐家柯悦敏小姐结婚,柯小姐成为戴家第一位中国人成员。而戴德生成立的内地会,于1964年改称“海外基督使团”,总部设于新加坡,继承戴德生的宣教心志,向东南亚的民族传教。

影响

戴德生的“信心原则”对后世福音派教会带来广泛的影响。著名的例子包括奥运金牌得主传教士李爱锐(Eric Liddell),布道家葛培理等。中国内地会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新教)的差会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2:02 PM , Processed in 0.0294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