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0

中国古代与“兔”有关的军事掌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代表着温顺、懦弱,似乎与金戈铁马、杀伐决断的战场格格不入。不过在古人眼中,兔身上还有着另一面:机智、灵敏、不乏狡诈。因 此在古代军事掌故中,兔子并不全是弱者的代名词。兔年到来之际,新华军事特别盘点中国古代与兔有关的军事掌故,以飧读者。

6.jpg
关羽和赤兔马

7.jpg
关帝庙前的石狮子有“马耳朵”和“马尾巴”,是为了纪念赤兔马

“赤兔马” 《后汉书·吕布传》:“ 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 拜《三国演义》所赐,赤兔马恐怕是中国最有名的古代名马。这样一匹千里名驹,为什么偏偏以兔命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往往是行动快速的象征,所谓“动若脱兔”便是来源于此。人们还用兔的形态装饰马车,就是为了寄托快速行进的寓意。 “飞兔”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离俗》中,“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意思是,这种马跑起来像兔在飞,所以得名。这种以兔喻马的做法为后世所继 承。《三国志吕布臧洪传》:“布有良马曰赤兔。”裴松之注:《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名为赤兔,应该是一匹红马。后来, 赤兔经《三国演义》的夸张,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又与青龙偃月刀一道打包成为名将关羽的固定装备套系。随着关二爷在民间被广泛崇奉,赤 兔马也就渐渐成了千里马的代名词。

8.jpg
秦阳陵虎符

9.jpg
唐代的鱼符

“兔符” 《新唐书·车服志》:“(高祖)颁银菟符,后改铜鱼符。” 人们都知道虎符是中国古代调兵的信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兔符”。其实兔符就是虎符。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唐代,唐高祖为避 其祖李虎的名讳,废止虎符,改用黄铜做鱼形兵符,称为“鱼符”。唐初,又制银兔符,以兔子为符瑞故也,后又恢复使用虎符。

10.jpg
穹窿山中的孙武雕像。摄影:张哉麟

动若脱兔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兔的机警灵活,无疑是军事家十分看重的品质。孙武在论述把握作战时机时,就以“脱兔”来比喻其迅捷。

《孙子兵法》这一段落,讲述的是在作战行动 开始之时,就需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不许敌使往来,同时在庙堂誓师,以励三军。敌人一旦有隙可乘,必须采取迅速行动,乘机而入,并抢先夺取其所仗恃的 有利条件,而不必同它约期会战。破除成规,因敌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开始时,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以等待时机;敌人一旦弱点暴露,就须像脱兔那样采 取迅速行动,使它来不及抵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02:36 AM , Processed in 0.0367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