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1

[文学欣赏] 转 现代武林秘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步伐如同洪流,渐渐将千古流传的传统破坏殆尽。时至今日,我们在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上做的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并不为过。传统精神的式微导致了价值观的崩塌,社会陷入拯救传统文化的任务刻不容缓。

笔者作为一个对武侠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曾对古代拥有飞天遁地之能者的销声匿迹十分不解,譬如以轻功卓绝闻名于世的逍遥派与武当派从未派出弟子参与百米短跑及跨栏等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曾对此抱有疑问的读者都与笔者一样为周边看似全无“超自然”现象的环境所迷惑,从而放弃了对古代武术文化的追寻和探索,此事实为一大遗憾。


隐去的奇技淫巧

值得庆幸的事,在资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笔者偶然通过网络接触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件,并从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些传说中拥有神奇的格斗技巧以及精通各类草药学等等的武林高人并未随着枪炮的诞生而消失,他们依然生活在我们之中。

事实上,此类事情早有先例,单单是在武侠小说中,就有不少武林人士以不为人知的面目隐藏着身份,非到不得已时绝不袒露。比如北宋时期那位著名的藏身于嵩山少林寺的扫地神僧,平日便以清洁工人为业。除此之外,还有衡山派的何三七先生,武功高强,却将终身事业献给了饮食界;红拂女江湖扬名之前,主要工作是娱乐业;在代表国内最高水准的格斗比赛“华山论剑”中胜出的几位选手大多也选择了僧人和乞丐之类的副业,而著名国学大师兼“东邪”荣誉称号终身保持者黄药师先生自己一生虽未参与实际工作,却调教出了两位在农业和锻造业颇有建树的徒弟。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事例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在于,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未必会对当时的武林人士有足够的了解,便如我们往往对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一无所知一样。同理,在我们这个时代,技艺高超的武林人士往往亦隐于普通人之中,唯有一双擅于发现的眼睛才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端倪。



古人云:“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隐于林”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社会现实。古代大侠常常于功成身退之后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过起闲云野鹤的生活,而如今将“浪迹天涯”放在日程表上的主要群体大多为网络上所谓的“小清新”。此类人群热衷于将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进行美化加工之后贴到网上,同时配上文字,尽管多数时拍摄水平与照片加工技术以及文字水平都不甚突出,但只要尽量不露出100%正面素颜,大多还是会引起不小的关注,此种做法明显有悖于隐居的目的,且行此事者多数年龄尚小,阅历不多,是隐居的武林人士的可能性不高。

至于居住于山林地带的隐士,大多也已不复存在。随着工业的发展,现今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山野间所谓“风水好”的场所也大多被古代王族用作坟陵,适宜居住之地已然不多,即便还有,这类地方大多也已被标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地图之上,预备开发度假村等等,在此,笔者不得不悲哀地说,曾经流行了数千年的“小隐于林”现象,在现代已经绝迹了。

至于“中隐于市”,虽也偶尔可见隐居高手之事迹,然而对于此类武林人士来说,其生存环境以及职业结构与古时相比,显然已经起了相当大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古时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如今已繁荣不再,各大城市中虽仍有农贸市场的身影,但毕竟已不是主流。尽管如此,比起服务生硬冰冷且离家较远的超市,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习惯于在居民楼大门外的菜市购物,这就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规模性的流动市场。

据笔者考究,所谓的“中隐”虽大多藏身于此,但数量比起旧时代已经大幅锐减,究其原因,不外乎另一类在近身格斗方面颇具威胁的人群的出现——城管大队。


太祖长拳用得好,也能成为大杀器

众所周知,城市管理局是我国权力最大,管理范围最广,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借我三千城管,扫平华夏之敌”绝非虚言。然而城管这种匪夷所思的战斗力也非凭空得来的。城管的起源,还是得从古代说起。自古以来,草莽英雄对于政权的威胁便是让领导者头疼的一大难题,面对此类人士的威胁,古代政府大多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问题:对于有志于立身朝野者,朝廷往往选择招安,被招安者往往背负“朝廷鹰犬”的骂名,比如清代的张召重,元代的玄冥二老等著名高手;对于顽固不化暴力抗法者,官府往往会利用招安到的武林人士去对付,前文提到的二人皆为个中典型;而对于既不抗拒政府,又不愿意屈服的英雄,官府也往往施行怀柔政策,对这类人的行为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必要时,还会让后者提供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甚至能招安。比如宋代以清廉著称的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就曾多次与著名黑道小型犯罪团伙“五鼠”合作,直至最后将五鼠尽数纳于自己麾下。



今昔对比,笔者发现当今现实与古代亦有不少相似之处。在流动市场的争执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摆摊者往往缺乏反抗的能力与胆量,换言之,敢于动用暴力手段反抗城管者,事实上都不简单——笔者曾在网上见到一张一位城管手持方天画戟追踪一个流动摊贩的新闻图片,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那名城管其时双脚离地高度已远超普通人跑步时的高度,在手持重武器的情况下,他当时所处的运动状态已达到近乎超自然的地步。毫无疑问,这位城管必然使出了惊人的轻功。更令人讶异的是,这位城管的轻功造诣不可谓不高,然而根据图片下的新闻文字内容来看,那位看似衣着脏乱,弱不禁风的少女竟然从这位城管的手下逃之夭夭。见到这则新闻之后,笔者恍然大悟,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新闻,事实上正记载了一次现代武林高手之间的比拼。

城管的选拔在表面上往往并无严苛的条件,我们常常能从各类新闻中得知许多无学历有前科的无业游民也可进入城管执法队伍。事实上,这件事不过是官方的掩人耳目之举。作为我国军事部门的最高战力,城管的选拔过程是极其苛刻的,只是其选拔标准多数时候并不在于候选者的文化水平,而是在于其战斗力。在现有的城管队伍中,有一大批战力特强的队员都是出身于草莽,在这些人正式加入政府机构前,他们隐瞒身份的手段往往便是与之后那些被他们暴力驱逐的人一样——卖菜。城管与摊贩之间的斗争,事实上便是新时代官方为了对付民间不稳定势力所造成的新形势。政府为拥有非凡武艺的人士提供职位、权力和薪水,并驱使他们去对付那些不愿意加入官方机构的同伴,这种做法与宋代招安梁山泊对付方腊的政策如出一辙,充分体现出统治者高超的政治手腕。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除此之外,在近来讨论比较热烈的“被自杀”事件中,我们也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此类事例,笔者无法考证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我们仅从技术的角度来探讨此类自杀行为的可行性,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不要指出,以免笔者遭遇跨省追捕。

不久之前,曾有过一例系鞋带上吊自杀的案子轰动大江南北,死者系一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关在看守所时自缢身亡。此案一出,案子的关键——死者的自杀工具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据称,死者虽是自缢身亡,背后却有许多外部攻击留下的伤痕,而死者能够脱开手铐的限制从容自缢,是因其事先用纸币撬开了手铐。案件发生后,警方曾展示死者自缢时使用的鞋带,证实了鞋带的确能够吊起一人重量的说法。然而笔者自己尝试时,却无法做到,这是不是意味着,死者所用的鞋带材质异常特殊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知晓死者能够用纸币撬开手铐时,我们便意识到死者必定是一位内家高手。众所周知,内功练到深处,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死者在纸币中注入内力,用坚硬的纸币撬开手铐,是完全可能的。考虑到死者的内功造诣,他极有可能是使用长软兵器……作为一名以盗贼为职业的内家高手,死者平时自然需要一件隐蔽的武器和攀爬工具,如果笔者没有聊错的话,死者的武器,应该就是那两条鞋带。古代高人往往在衣物中加入乌金、天蚕丝之类的稀有材料,使衣物耐磨防弹,美观的同时又有护体之效。这短短的鞋带要围住一个人的头颅,自然必须拉长,拉长之后,韧性便会打个折扣,换成普通鞋带,必定撑不住一个人的体重,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两条鞋带中必定掺着极其坚韧特殊的材料,才能实现这种自杀行为。至于死者的动机,就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了。



而对于近来发生的“11刀”事件,笔者也有话要说。对于此次事件的官方结论,大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无法相信一个人可以在双手手腕都已重伤的情况下割断喉管、气管,甚至剖胸开腹。人们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基于常识而言,且不说这11刀中至少有四处是致命伤,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痛楚,即便死者可以,他的手腕已经受到重创,不应该还有提刀的力气,又怎能捅进胸口呢?

然而假如这11刀并非先后造成,而是同时砍出,结果又如何?

是的,换位思考之后,我们才发现官方的结论的确无可置疑,真相就是那么简单:这位死者生前官拜纪检处主任,而他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正是一位隐于朝野的大隐士。对于武艺高强者来说,一瞬刺出11刀并非绝不可能,尽管此等身手已是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死者可能是一位武功已入化境,能够以气御刀的绝顶高手。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死者并非同时出刀,双腕先废也无法阻止他完成剩下的几刀。说到这里,死者的自杀动机大约也呼之欲出:这位已入知天命之年的政府官员,平素性格开朗,女儿刚入大学,生活幸福美满,在别人的眼中他毫无自杀动机,然而考虑到他作为一位顶尖高手的身份,我们明白了,死者是不堪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之情,才决定一死以求解脱。

走笔至此,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在我们普通人中间,隐藏着无数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草莽之间卧虎藏龙,传奇就在我们身边酝酿和发生着,我们却对其一无所知。或许,只有在若干年后,当我们亦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时,属于这个年代的光芒才会从故纸堆中绽放罢。
发表于 2011-10-12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真能扯,到最后几段才看出文章之目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3 03:46 PM , Processed in 0.0313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