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2

[时评] 【图腾】第48期:拥堵的珠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2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看到这张照片,你不用怀疑,这就是珠峰!这座地球上最难以企及的高山,如今人满为患。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摄影师拍摄了一组照片,展示了游客花5万美元排队攀登珠峰的景象。




2.jpg
这些照片刊登在6月期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随着越来越多经验不足的登山爱好者涌向这座令人敬畏的山峰,征服珠峰越发成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实现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同时攀登珠峰的寻求刺激的登山爱好者达到200人。




3.jpg
评论人士指出太多人试图同时攀登珠峰,留下大量垃圾和废物,同时也让伤亡事故变得不可避免。2010年春季共从珠峰上运下25公吨垃圾,其中包括1.2万公斤废纸和塑料以及1.125万公斤登山者粪便。环保人士指出垃圾清理工作只是偶尔进行,一些金枪鱼罐头盒和塑料瓶距离登山路线附近的村落只有几分钟路程。




4.jpg
回溯历史,那些个“第一次”确实令人敬佩。他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抬头望去尽是无限的未知。那样无价的成功,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征服。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图为埃德蒙-希拉里(右)和丹增登顶成功后在珠峰脚下接受采访(1953年6月6日摄)。




5.jpg
1960年中国第一次登珠峰,当时政府一次性下拨几十万美元的外汇,登山队利用这笔资金到瑞士、法国购买登山用品花去了近35万美元,而这还只是外汇部分。1960年攀登珠峰的花费差不多相当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的全部费用。王富洲(右一)作为中国登山队的一员成功地登上了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登到顶部的壮举。




6.jpg
而那次成功登顶的牺牲,却伴随了王富洲一辈子。2009年7月21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记者专访了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三人之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富洲。图为王富洲被冻坏的手指。




7.jpg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女运动员潘多和8名男运动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这是潘多(左四)从珠峰返抵大本营时的照片。




8.jpg
而如今,攀登珠峰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仅2012年春季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一个周末,总共有大约150名各国登山者当日从珠峰南坡尼泊尔一侧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由于有关部门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当天没有发生之前所担心的,由于登顶人数太多而再现“拥堵”险情。




9.jpg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攀登珠峰?第一,对于极限的挑战,是很多人实现梦想的一个超级大boss。第二,准入门槛高、消费不菲,攀登珠峰成了一种时髦而另类的消费方式。第三,没有比成功攀登珠峰更好的宣传方式,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企业品牌。




10.jpg
王石在登顶珠峰之后,将万科的旗帜高高举在胸前。王石曾说过:“作为公司长远的广告形象策略来讲,即使我登顶不成功,也无疑对公司品牌是个提升。”而登顶那一刻,踩在脚下的,除了那座山峰,更是这个充满野心的人的未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连北京奥运都借助珠峰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宣传。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图为登山队员在峰顶展示中国国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




12.jpg
谁有资格站上海拔8844.43米的珠峰顶端,睥睨天下?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是否有能力为攀登珠峰支付极其昂贵的花销”。成都多数山友们毫不夸张地说:攀登珠峰?请做好准备,“你将因此而花掉一辆宝马!”




13.jpg
这是一笔登珠峰的经济账:自备装备,包括高山帐篷、背包、羽绒睡袋、高山靴、排汗保暖内衣、冲锋衣裤等等,进行一次高海拔登山所需基本装备大概需要7万元人民币;需一次性交给西藏登山学校22万元人民币,费用包括注册和缴纳给中国登山协会的登山管理费,以及从拉萨到珠峰的车辆交通费,高山协作和向导费用;每名登山者需要6瓶氧气,每瓶价格在3000元以上;另还有为期5个星期的在西藏登山学校的高山适应培训费等。




14.jpg
在登山过程中要用氧气,还得另外花钱:7000米以上,每瓶氧气要5000元;攀登到8000米以上,每瓶氧气要8000元。在低海拔使用氧气,可以减轻因为随着海拔升高带来的不适,这样便更容易获得成功。早用氧气极大地保障了成功率,有些人不到7000米就开始用氧气了,登完珠峰要用5瓶氧气,光这项费用就要3万元。




15.jpg
这些繁琐的需求催生着商业化登山时代的到来。据了解,现在全国有近20家专门提供商业化登山服务的公司。随之形成了越来越成熟的珠峰产业链。




16.jpg
首先受益的是山脚下的居民。在珠峰脚下,当地农牧民也自发地成为了“登山经济”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据描述,每年登山季节一到,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的农牧民几乎是“倾村倾乡”出动,赶着牦牛来到珠峰大本营附近扎营,等候为登山队提供物资运输、高山协作和清洁营地等服务,有的农牧民会在山上一直驻扎到5月末登山季节结束,据粗略估算,扎西宗乡的农牧民每年从为登山者提供的服务中所得的收益近300万元。图为珠峰大本营的客栈里,当时居民为客人盖被子。高原反应使得很多客人都不想动弹。




17.jpg
其次,形成了各大登山培训机构。据四川省登山协会方面,高山协作人员培训课每次一个星期,收费2000元。从一个侧面来说,培训市场开始慢慢火起来了。此外,一些私人也在进行登山、攀岩方面的培训。当前困扰商业登山的是,商业登山爱好者依然非常小众。此外,户外用品出租以及户外用品的销售也很火爆。




18.jpg
商业化的介入,让“珠峰梦”不再虚渺,但也存在着极大地问题。生命与冒险、道德与商业、自律与规范等矛盾话题逐渐升温。2009年5月18日,成功登顶珠峰的江苏省盐城市业余登山爱好者吴文洪在下撤途中突遇险情,5月19日凌晨停留在海拔8750米处时突发严重高山疾病,体力衰竭,不能行走,经队友们急救无效而不幸遇难。据悉,吴文洪今年40岁,在登珠峰之前,热衷于体育事业的他在西藏拉萨市与登山队友经历过一个多月的魔鬼式登山训练。图为吴文洪的家人。




19.jpg
跟中国快速发展的登山运动不对称的是,高山救援体系尚处在建立过程中。严冬冬遇难时,周鹏曾尝试用手机跟外界联络,所在地方却无信号。他和李爽守在被冰水浸透、卡在冰缝中的严冬冬身边,体力耗尽也无法把严冬冬从冰缝中救出。他心里清楚,在那个远离人烟的山峰上,根本无法呼唤救援。在那寒冷的20个小时里,他深刻体会到同伴遭遇山难后的脆弱、悲伤和无助。




20.jpg
2001年后,户外登山运动在中国逐渐“平民化”。除了政府组织的各类登山活动,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加入登山者的队伍。他们也取代专业登山运动员,占据了登山遇难人员的主要部分。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2001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户外运动的遇难人数总计190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即使登顶的快感伴随着死亡的恐惧,但征服这座高山,也成就了一种人生的哲学。万科的总裁郁亮,在今年5月从珠峰回来后强调:“只有怕死的人,才能登顶珠峰。怕死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登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成功下撤。”据喜马拉雅两大数据库之一的8000ers.com统计,从1953年至2011年,参与登顶珠峰的总共有5644人,而死去了210位。其中,在2007年参与人数达到顶峰,共有超过600名的挑战者。另外关于伤亡数字,在1996年逝世的多达15人。每年都有在下山过程中不幸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人。




22.jpg
如今的珠峰已成为了商业味道最浓厚的一座山峰。“从技术上讲,珠峰已经没有难度和新鲜感。商业登山公司已经把路绳铺好,攻克了沿途所有的技术难点,登山者只须有充足的体能,在大本营充分适应高海拔气候,到时把身子挂在攀登器上,拣个天气好的日子,沿路绳一路爬上去就能登顶。”




23.jpg
在珠峰狂热背后隐藏的问题,可能更应该引人关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9 07:01 PM , Processed in 0.0706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