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1

[时评] 《活着》No.313:触不到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23 08:07 PM 编辑

触不到的孩子

摄影/OFPiX 胡令丰 编辑/邹怡


和一位意大利人吃饭时,我说起正在拍摄的空巢项目,他一下打开了话闸。他有一位90岁的奶奶,年轻时漂亮,年老后也极富魅力。有一天,她要求孙子带自己去Game Bar(电动游戏酒吧)玩儿,孙子有点儿傻眼,老太太却理直气壮地说:“我这辈子还没去过呢!”那一晚,酒吧非常热闹。男人们争相请她喝酒,二十岁出头的帅哥陪着她打游戏。老奶奶的口头禅是:“要么开心地活着,要么去死。”

聊得正起劲,朋友忽然来了一句:“你有遇到过这样的老人吗?”我愣了一下,回道:“暂时还没有。”

豆瓣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里面算了一笔账,城市里的80后如果要“优雅地老去”,在晚年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平,除了领取养老金外,还须额外存257万元,以抵抗逐年上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许多人留言惊呼养老压力大,其实,只要看看我们身边的老人,便可知其端倪。

距统计,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占49.7%。近一半的城市老人与子女分居,与无法享受天伦之乐。我走访的二十多位空巢老人里,大部分的老人都在被经济、健康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所困扰。

陈淑珍奶奶年轻时在生产队工作,退休后没拿到退休金,直到去年才在社工的帮助下,要回了每月六百的退休金。为了节省电费,陈奶奶晚上八点前不开灯,家务事都靠在阳台边做。她嘀咕着:“一个人住没必要花钱。”而76岁的陶奶奶,知道拣垃圾能挣钱后,不到半年便用垃圾塞满了她的屋子,这些垃圾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经济帮助,反而成为安全隐患,但她却坚信拣回来的垃圾能换钱,无论居委会如何劝也不肯扔掉。

几百块的退休金,或许能维持平日的开销,可老人一旦患有疾病,就显得捉襟见肘。陈敬芝奶奶每月的药费上千,医保只能报销其中的十分之一。范桂琴奶奶则因为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四肢逐渐扭曲变形,家里的所有事务只能由老伴一人打理。

除了贫困、疾病等问题外,精神上的空虚更是困扰空巢老人的难题。

杨奶奶患了腿疾后,原本由她照顾的孙子被送进了幼儿园,也一下子送走了老人的心头肉。其实儿子是体谅杨奶奶行动不便,也担心她溺爱孙子,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这却让杨奶奶无法释怀,甚至把错一股脑都推到了媳妇身上,两代人之间增添了不少嫌隙。

李翠兰奶奶皮肤黝黑,因为视力不佳,眼睛总是眯着,咋看之下似乎一脸笑意。我打算聊聊她平常的生活,她却自顾自地说起出走的孙女,此时仿佛按下了某个按钮,老太太的语气突然变得快速而强烈,笑眯眯的眼睛里也涌出了泪花。孙女的出走,让奶奶的生活更显空虚。

勤勉的大鸟哺育小鸟,待其展翅飞翔,最终却面对的却是小鸟离巢的失落,但并不仅仅如此,他们老了,让人想不起他们年轻时的模样,他们变得迟钝了,成为累赘,在一个每天都在拼命追求新鲜的社会中,似乎已经无人惦念老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李奶奶随身携带的小包,是照着孙女小时候的模样做的,她已经三年没有见过孙女。目前中国,近一半的城市老人与子女分居,与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老人们年轻时为家庭倾尽所有,年迈之后,对子女的牵挂,便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摄影/OFPiX 胡令丰 编辑/邹怡




2.jpg
肖洪琴,80岁,目前和老伴一起在北京居住。清晨,肖奶奶和老伴换乘三趟公交到郊外摘野菜。俩人常结伴出行,春天挖蒜头,夏天采苋菜,秋天摘酸枣,冬天天冷则待在家里。




3.jpg
夏末,原本的苋菜地开满了雏菊,远处的田地旁似乎还长着几株。肖奶奶对老伴说:“你过去瞅瞅,我在这里等着。”




4.jpg
陈淑珍,75岁,独居。为了节省电费,陈奶奶晚上八点前不开灯。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住,没必要花钱。一天的事都在阳台边做,淘米、栽花、缝衣裳……累了就在窗户前歇一会儿,看楼下的热闹。




5.jpg
陈奶奶说不爱跟子女一起住,碍事。她一个人住着,常常连被子也懒得叠。她爱抽烟喝酒,女儿百般劝诫也不肯改,“我就靠这些打发时间呢”。




6.jpg
陈敬芝,81岁,和保姆居住。她患有腿疾和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上一位保姆照顾不周,常独自出门,把老人留在家中。陈奶奶偶尔大小便失禁,也只能坐在沙发上等保姆回家收拾。在邻居的反映下,儿子替她换了一位看上去更老实的保姆。




7.jpg
徐玉兰,68岁,和老伴居住。结束晨练后,徐奶奶回到屋里准备午饭。为了治疗肾病,她刚去医院做了小针刀手术。回家后她开始腰疼,坐立难安。医生配了护腰带,徐奶奶时刻穿着,只有睡觉时才会取下。




8.jpg
周老头,88岁,和保姆居住。年轻时,周老头被大家称作“周老八”。他进厂时是八级技工,十分风光。周老头有四儿两女,都已成家。三儿子在美国定居,还把周老头和老伴接过去玩了一个月。七年前妻子去世,家里便只剩下他和保姆两人。




9.jpg
因为身体的缘故,周老头不出远门。平时爱在家摆弄花草,或和老同事在小区遛弯。他身体没什么大碍,倒是记性开始变差,年轻时的光荣事迹也忘了大半,“反正这辈子糊里糊涂就过去了”。




10.jpg
王振河,80岁,和老伴居住。王爷爷每月会花大约四百块钱购买饲料,喂养小区里的流浪猫狗。每到饭点,老人在院子里喊两声,小动物便会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来。王爷爷家中收留了四猫一狗,门外也常有小动物逗留。它们代替王爷爷的子女,陪伴在两老身边。




11.jpg
83岁的初嘉兰独居在五环外一间40多平米的房子里。最挤的时候,屋里摆了五张床,睡六口人。子女逐个离家后,房子被重新装修了一遍,只放了几样简单的家具。初奶奶不爱养猫狗,年初从市场买来一条金鱼,算是陪伴。




12.jpg
杨奶奶,67岁,和老伴居住。孙子被送入幼儿园全托后,杨奶奶便开始沉迷网络,每天花五个小时玩“开心农场”,还开辟了空中菜园,需要道具“小火箭”才能把种子送上天空。但丰收的菜园始终无法弥补孙子离开的缺憾,“我现在没什么好想的,唯独挂念我的小孙子”。




13.jpg
范桂琴,74岁,和老伴居住。中午,在楼下晒太阳的范奶奶被老伴接回家。因缺乏治疗,范奶奶的四肢逐渐萎缩,失去功能。儿子特地抄写了歌谱和打油诗,让老太太解闷。尽管腿脚都已变形,范奶奶仍十分爱美,每次下楼都会穿上鲜艳的衣服。




14.jpg
范桂琴,74岁,和老伴居住。中午,在楼下晒太阳的范奶奶被老伴接回家。因缺乏治疗,范奶奶的四肢逐渐萎缩,失去功能。儿子特地抄写了歌谱和打油诗,让老太太解闷。尽管腿脚都已变形,范奶奶仍十分爱美,每次下楼都会穿上鲜艳的衣服。




15.jpg
余爷爷,78岁,和老伴居住。儿子和他同在一个城市,平时工作比较忙,每两个月会带孙子来探望老人。余爷爷和老伴爱吃面,喜欢自己做。余爷爷厨艺好,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煮好一碗香喷喷的打卤面。邻居家的小孩偶尔也会来蹭饭,吵着让爷爷做红烧肉解馋。




16.jpg
张爷爷,84岁,和老伴居住。下午,天气凉爽,张奶奶在客厅看电视,住在附近的儿媳妇过来帮忙张罗晚饭。张爷爷散步后回家休息,一觉直睡到了下午五点。除了生活的照料,老人们往往更需要精神的陪伴。但为谋生而奔忙的年轻人,却已经无法顾及家里的老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04:54 AM , Processed in 0.0357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