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2014年 07月 10日 10:07
随 着美国消费需求增强,中国6月份出口实现增长,这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制造业和全球前景来说都是个好兆头。
尽管当月出口增速令一些经济学家感到失望,但是其他一些人将此归咎于用作比较基数的中国上年同期贸易数据失真的残留影响。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经济学家马晓萍称,全球需求仍在正常复苏,但是动能还很温和。
而美国官员本周在北京与中国官员召开为期两天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表达了对于受到管制的人民币的担忧。华盛顿方面称,中国的外汇政策给了中国出口商一种不公平的优势,但北京方面并不承认这一说法。该会议周四结束。
中国海关总署周四公布,中国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7.2%;5月份的同比增速为7%。6月份出口增幅低于接受《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21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10%。
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出口升幅低于预期并不在意。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说,中国出口升幅超过7%已经很不错,而且很真实。他还说,从全球需求来看,他认为这是中国合理的出口增速,不用管预期如何。
其他经济学家提到了强劲的进口数据。进口数据意味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稳健,中国加大基础设施支出和放松信贷(经济学家们将此称为微刺激)的努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说,中国的进口数据有明显上升,贸易顺差规模庞大,这将证明美国对于中国仍在积累大规模贸易顺差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人民币可能尚未达到合理价值。
近月来,与上年同期出口数据的比较变得很棘手。去年,面对严格的资本管制,一些中资企业仍通过虚开发票的办法跨境转移资金,这一现象夸大了出口数据。
出口的增加正值美国的消费者开始消费之际,第一季度的恶劣天气使得许多人被困在家中。此外目前欧洲经济也显示出触底反弹迹象。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月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均实现了增长,5月份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达到379.9亿美元。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的市场份额仍在继续上升。近20%的美国进口商品来自中国,2008年这一比例为16%。
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316亿美元,低于5月份的359.2亿美元,但依然表现不错。进口同比增长6%,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增长5.4%,5月份为下降1.6%。
数据公布后亚洲市场涨跌互现。香港股市小幅走高,上证综合指数下跌。对中国经济面消息较为敏感的澳元兑美元小幅走低。
Mark Magnier / Richard Si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