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0

中国乳制品行业整顿摸准脉门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2014年 07月 17日 11:59
Joseph Sternberg

概就在六年前的这个时候,数千名中国婴儿生了病,甚至有几名生命垂危,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吃了含有一种工业化学品的奶粉。2008年的这起丑闻让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弊病暴露无遗。而最近几周,北京方面清理该行业的努力进一步升级。但是,不要指望这些政府行动会达到其宣传的效果。

导致这么多婴儿患病、六名婴儿死亡的三聚氰胺是一种塑料成份,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显示出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在质量检测过程中蒙骗过关。各界普遍认为,这种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高度分散化。应该是拮据的小奶农和中间商合谋用加水、加化学品的牛奶欺骗了乳品厂,而且乳品厂无法发现他们的欺诈行为,因为自身的质量控制太容易被愚弄了。

Getty Images
2008年,京客隆超市,一箱三鹿奶粉从货架上撤下,一名超市员工正在做记录。
北京方面应对这起丑闻的方法与其应对大多数经济挑战如出一辙:化零为整。中国国务院近期发布了一张聚焦于整合的乳制品行业新路线图,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之前形成10家大型奶粉生产商,并且到2018年时进一步缩减为五家。这么做的理论是,规模做大,再加上垂直整合,将使得质量和安全控制更容易得到保障。

中国一些新的大型乳品公司开始上市,其中包括最早将于本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圣牧有机奶业(China Shengmu Organic Milk)。圣牧称,该公司将把发行所得用于扩大其在中国的奶牛场网络。出于差不多的原因,其他一些乳品公司正在接受私募股权投资;阿里巴巴(Alibaba)的马云(Jack Ma)就成了这类投资者之一,他的私募公司云锋基金(Yunfeng Capital)上个月向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Yili)的一个子公司注入了大约人民币20亿元(合3.22亿美元)。

同时,这些新近扩大了规模的乳制品公司正在大举进军海外市场,这是另一个经典的中国公司做法。中国的光明食品(Bright Food)在5月份收购了以色列著名乳制品公司Tnuva 56%的股份。分析师们热议该笔交易的技术转让问题。以色列人将教会其中国老板最佳安全操作规程。同时,中国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圣元(Synutra)正在投资9,000万欧元(合1.22亿美元),在法国布列塔尼兴建一个新的乳品厂,该厂的产品将通过出口方式回到国内销售。

这一切听起来都棒极了——如果你相信2008年这次以及其他灾难性事件单纯只是乳制品行业分散化的责任的话。但是还有许多国家的乳制品行业也是分散化的,而这些市场这些年来就没有发生过中国频繁见到的这种类型和程度的安全事故。

中国乳品行业失败的根源不在该行业的结构上,而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别忘了2008年三聚氰胺丑闻的主角三鹿(Sanlu)可不是一个小型家庭奶牛场。三鹿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奶企之一,新西兰的恒天然(Fonterra)持有其部分股权,三鹿奶粉当时属于中国最受欢迎的奶粉品牌之列。

之所以会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仍旧监管不力,同时中国受到限制的媒体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客气地讲,法制变化无常,难以有效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与小型奶牛场存在诸多问题的传统观念相反的是,三鹿的规模可能恰恰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该公司由地方政府所有,设有一位党委书记,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一般情况下,这种安排使中共控制了政治上敏感的涨价等问题,但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这却使中共得以暂时掩盖了此次牛奶污染事件,并避免了一次产品被全面召回的事件,直到2008年奥运会后。

如果中国政府确实想整顿乳制品行业,就应该加快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进程。但中国政府目前所做的却是组建更多的“三鹿”。政府扶植(有些甚至是政府直接拥有)的大公司理论上讲可能更易于监管。三鹿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但对三鹿而言,这样的结构也使这类企业更容易出于其他目的而被操纵。

与此同时,进口外国奶制品是引入外国食品安全经验的最快和最简单方式,但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依旧让人难以理解。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多次以虚假的价格操纵指控为由把矛头对准外国奶粉生产商,并要求外国奶粉企业满足繁琐的登记规定。由于中国禁止外商在奶企中持有多数股权,这导致外商对企业缺乏控制权,很多公司因此不愿进一步投资中国乳业。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乳制品行业拥有的大企业可能比过去更多,也可能更少。中国在市场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去年,奶价下跌及牛肉价格上涨等经济因素促使很多小奶牛场杀牛退出,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宰牛潮。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警惕性确实也在慢慢提高。

但中国政府直接插手人为安排乳业发展的做法将使造成市场反应的“短路”。这是在用一个旧办法解决一个因旧体系导致的问题。无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什么其他的宏伟经济改革,都别指望消费者短期内会信赖中国的牛奶。

(Joseph Sternberg是《华尔街日报》“Business Asia”专栏的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3 03:01 PM , Processed in 0.0976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