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上市潮
1991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商业银行。而从2000年开始,中国银行业掀起了上市高潮,迄今为止,AH股上市银行已达17家.而目前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更是不在少数. 银行急于上市,好处大概有三:一是募集资本金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成为公众公司后,提高银行在社会上的声誉,也有利于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三是藉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
银行业大规模并购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掀起并购浪潮,产生了像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这样的超级银行。2009年,中国平安宣布收购深发展,涉及资金高达221亿元。这桩交易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并购史上的世纪大案,也展开了一场中国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混业经营尝试。(图为2012年8月2日,在更名新闻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肖遂宁(左)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为全新的平安银行揭幕。)
“另类”的出现:地摊银行
随着中越贸易的发展,在中越边境,除了中国游客因到越南旅游、度假、消费把人民币带进越南和边民互市的人民币常规跨境流通途径外,这里还一度活跃着一种神秘的“地摊银行”。“地摊银行”,就是用箩筐装着一捆捆越南盾和人民币从事兑换业务。有些实力雄厚的“地摊银行”人民币周转金高达400万元。(图为“地摊银行”)
全球最赚钱银行
近年来,收益于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相关政策,中国银行业迅猛发展, 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年发布的年度排行榜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几乎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三分之一.而全球最赚钱银行的排名中,中资银行包揽前三。2012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30万亿,从被指”技术性破产”到成为最赚钱银行,中国银行业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银行业暴利之说也屡被提及.(图为聚集了各大银行总行的北京金融街)
赚钱背后 存钱送米送手机
由于贷款利息仍是中国银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受制于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近年来第三方理财等对存款的分流等。使得银行业近年来季末年终出现一种“怪象”:突击发放贷款以提升业绩的同时疯狂揽储来缓解资金压力。为揽储各家银行也是奇招不断,现存钱送油送米、“存款5288,即可免费拿iPhone5”等宣传语也屡见银行宣传栏。(图为一网友展示其通过在银行存钱免费领到的智能手机)
帐篷银行、板房银行的出现
银行业在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近些年也加大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等灾难过后,各银行为及时恢复业务,在地震灾区出现了帐篷银行与板房银行.(图为地震灾区的板房银行与帐篷银行)
发展进入慢车道
但在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随着近两年中国宏观经济放缓,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加快等,银行业增速放缓已成事实,2012年,各大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普遍大幅下滑,甚至出现零增长,今年一季度净利增速同比缩水近50%。不良贷款进入上升周期,中国银行业已经迎来新的考验期,未来如何发,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成为“不一样”的银行
在中国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银行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即可收获丰厚利润的黄金期似乎已经过去,转型和特色经营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紧迫抉择。在股份行中,招行零售业务一只独秀、民生精于小微贷款、而兴业同业业务凶猛,平安银行则依靠股东背景,成为综合金融的标杆。成为不一样的银行,是转型先行者共同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