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1

《图说企业家》:电影江湖的“韩三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0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他是中国电影圈明星级的制片人,直接参与影片超过400部,票房超过30亿。由他掌舵的,是一艘拥有14家全资子公司、34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和1家直属事业单位的电影集团航母。业内直呼其名的人为数不多,同事称他“韩总”,同行尊他“三爷”。




2.jpg
阴差阳错进入电影业
韩三平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阴错阳差。起初他原本要进茶厂工作。那时韩三平是个留着长发的叛逆青年,且与父亲关系紧张。他乘着别人午睡偷偷把茶厂的车开出去,结果翻车摔断了手,3个月的住院带休息,于是错过了茶厂招工。因为听说进入峨影可以分个单身宿舍,一想这样就能不再住家里,他不顾一切就进了峨影厂,当了照明工,当时是1975年。




3.jpg
为峨眉影厂纾困
1989年,36岁的韩三平担任峨影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分管创作室和音像部。期间,韩三平表现出了他对市场的重视以及铁腕决策力。他在一位资深老导演新片开机前一天,临时更改影片类型,“你给我加7场动作戏”。后来,这部名为《峨眉飞盗》的电影以动作片的名义发行,与北影《神秘的大佛》一起,跻身当年最卖座的两部影片,创下峨影拷贝发行纪录。



4.jpg
执掌风雨飘摇的北影厂
1994年,国产电影体制破冰,统购统分的发行放映模式一去不返。所有影片由制片厂自办发行,按质论价,自负盈亏。这一年,进口分账影片进入内地院线,国产电影雪上加霜。也是这一年,韩三平被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那时的北影厂,卧虎藏龙又病入膏肓,摄影棚改仓库、电影院改歌厅、发不出工资、电影人才大量流失去拍电视剧、广告,韩三平遇到非常大的考验。




5.jpg
一天到晚算账
“那时韩厂长就是一天到晚算账,看账上有多少钱,工资需要多少,报销了医药费还剩多少……”原北影厂影视制作公司经理宋振山回忆。北影厂一直被称作“中国电影的门面”,当时拥有职工近三千人,离休人员四百多,退休人员七百多。“账上最困难时只有27万,但是我们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韩三平称。




6.jpg
《寻枪》里的算账角色
几年后,北影厂最年轻的导演陆川执导处女作《寻枪》。为了鼎力支持,韩三平决定出演一个角色。根据他在职工心中成天算账的印象,陆川和姜文在现场给他设计了这样的台词:20个小时?坐汽车都到省城了,坐火车都到北京了,坐飞机都到美国了……枪里面还有3颗子弹,就是3条人命,如果遇到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6条人命,6条人命啊……




7.jpg
带着冯小刚去化缘 不料遇上牟其中
“当时北影全年拍摄的经费大概需要七八千万,但是我们每年国家的拨款也就只有500万左右,其他的就只能靠自己去筹集。”韩三平介绍说,“所以我只能带着我的导演去四处化缘。”有一次韩三平带着冯小刚为他的新片“化缘”,在融资见面会上,号称“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牟其中也出席了,期间发生了一段趣闻,“炸喜马拉雅山”的桥段还被冯小刚编进了电影中。




8.jpg
冯小刚:是韩三平让我重新回到队伍中来
最终为冯小刚解决拍摄经费的是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张和平,《比火还热的心》后来改名为《甲方乙方》。从这年开始,韩三平给了冯小刚一个新身份:贺岁片导演。那些年,冯小刚在电影梦即将走上绝路的时候遇见了韩三平,直到现在,他依然宣称:是韩三平让我重新回到了队伍中来。




9.jpg
大片战略
“集中华语或者集中大陆、香港、台湾的优秀电影人,制作大型商业电影或者大型艺术电影,向全世界销售发行,这是我们制片业的第一个努力方向,我们正在做这种努力。”2007年11月23日,站在北大百年讲堂,韩三平对台下的年轻学子们讲起了自己的“大片战略”,这也是他上任中影以来兴趣最大的工作之一。




10.jpg
《刺秦》:第一次大片尝试以失败告终
1998年北影厂的《刺秦》是中国影人一次并不成功的商业大片探索。《刺秦》在90年代末期投拍,由中日美联合投资,制片成本超过8000万。在当年,这个投资规模仅次于谢晋《鸦片战争》的一亿成本。影片各路明星云集,备受外界关注,然而票房却惨败,这部耗资八千万人民币的影片在国内的票房仅有200万。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4-8-10 08:39 AM 编辑

11.jpg
规避风险永远首当其冲
《刺秦》的票房惨败,让韩三平亲眼看到了商业大片投资背后的惊人风险。后来在他亲自参与的所有大片项目中,规避风险永远首当其冲,包括后来投资过6亿的《赤壁》。而后来的中影,在很多项目上都不会真金白银掏大钱参与主投,也就是业内经常提到的“借船出海”。




12.jpg
中影集团组建 韩三平执掌中国电影旗舰
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影厂、儿童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等联合组建的中影集团成立,韩三平出任副总经理。2005年韩三平升任董事长,开始执掌中影集团这艘“中国电影旗舰”。




13.jpg
建国大业 韩三平从幕后走向前台
“韩三平”三个字在太多的电影片头出现过,以前,观众不知道他是谁,也不关心他为什么会跟众多基调完全不同的电影都有关系。但2009的《建国大业》,以及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让韩三平变成了一个名人。




14.jpg
“让所有的角色都由明星参演,哪怕就一句台词”
《建国大业》最初是全国政协的一个献礼项目,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建议韩三平亲自出任导演。时隔18年后,韩三平又坐在了导演椅上。陈凯歌看完剧本后提了一个建议:这种项目要想成功就只有一个办法,你让所有的角色都由明星参演,哪怕就一句台词。




15.jpg
170位明星参演的超级献礼大片
陈凯歌的建议实现起来并没遇到什么困难,众多明星主动找上门,希望参演一个角色,哪怕是龙套,而且大多愿意零片酬出演。于是,《建国大业》的演员阵容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界的大部份实力派:成龙、李连杰、赵薇、黄晓明、刘德华、甄子丹、王学圻、陈坤、陈好、葛优、姜文、刘烨、孙红雷、陈道明、陈宝国、江珊、黎明、佟大为、章子怡等170多位明星,堪称史无前例。




16.jpg
投资3000万 票房4.2亿
投资3000万的《建国大业》如期公映。韩三平当时内心的最高目标,是票房过两亿。而最终,这部由170位明星参演的超级献礼大片以4.2亿的票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17.jpg
建党伟业 遭遇伤筋动骨的删减
拍《建国大业》是领导交给韩三平的一个任务,而《建党伟业》是韩三平主动提出要拍的。而《建党伟业》是中影历史上遭遇审查最多的一次,前后审片有几十次,其中就包括被媒体众说纷纭的汤唯角色的删减。一位看过前后数版的媒体人对于《建党伟业》在审查中一路发生的变化,给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伤筋动骨。




18.jpg
被炮轰垄断
“中影其实也没有多少院线,但最大的权力就是引进,拿进口大片的排期来挤压国产大片是众所周知的。你不跟他合作,他就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片跟你火并,放狗咬你,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2009年12月17日,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这番言论。中影是惟一有权引进分账影片的企业,分析人士称,发行中影影片不力的影院,会在获得分账影片的时候会处于劣势。




19.jpg
发掘疯狂的石头
2005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宁浩被一个电话吵醒:你赶快赶到中影,韩总要见你。赶到韩三平办公室,宁浩第一次见到了“业内大佬”。韩告诉宁浩“我们打算发行这部影片(疯狂的石头),做100个拷贝。”而当时《无极》也才300个拷贝。韩三平还许诺宁浩:“这部影片挣到的钱,就是你下一部电影的拍摄成本。”《石头》后来的票房接近3000万,中影作为发行方赢利900万,在这个基础上追加了200万,便是《疯狂的赛车》拍摄经费。




20.jpg
像个江湖老大 决断力和执行力极强
黑色中式正装和圆口布鞋是他的另两个标志,甚至在红地毯上这身行头依旧不变,陆川形容这样的韩三平“特别像一个江湖老大”。“在韩三平的性格中,没有那种纠结的东西,他这个人很干脆。”韩三平多年老友周力称,这一评价与宁浩不谋而合“他是你能遇见的那种决断力和执行力极强的制片人。”宁浩说。
回复 鲜花 鸡蛋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6 11:36 PM , Processed in 0.0622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