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1

《图说企业家》:何享健:低调的远见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4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他是一个低调的有远见者,信奉“少说、多做、悄悄干”,在股份制改造、A股上市、MBO、选择接班人等一系列事关美的集团长远大计的关口上,何享健走得稳健、顺畅,让美的悄然过关。




2.jpg
26岁时白手创业 为了“生产自救”
26岁之前,何享健的履历可以一句话概括:高小毕业,辍学务农,工厂学徒、工人、出纳,公社干部。1968年时,为了“生产自救”,何享健带领23名村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在当时,这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资本主义尾巴”。




3.jpg
坐着闷罐车四处跑市场
此后12年间,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存,最初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后来又转而生产发电机的小配件。那时候,何享健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这些小玩意坐着闷罐火车四处跑市场,为了节约开支,晚上就睡在火车站。他怕差旅费被人偷走,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面。




4.jpg
涉足家电 企业状况发生根本转变
顺德是著名的侨乡,70年代末港澳同胞回故乡探亲带家电已成时尚,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大部分也选择家电行业。何享健派工人买回100套零件,组装生产金属电风扇,1980年11月,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台扇,命名为“明珠”牌。一年后,企业又变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何享健担任厂长。当时的美的,员工251人,年产风扇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经营状况已发生根本转变。




5.jpg
产权困惑
中国乡镇企业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华西村式乡村基层政权主导的集体企业组织,另外一种则是个人工厂式的自主创业型企业。前者始终依托在基层政权的集体上,后者的崛起则大半是个人的创造。最初,何享健的企业曾经也戴着“红帽子”,挂在集体名下,在当时他不得不按行政意志而非市场规律办事。那时何享健想提升管理团队待遇,向镇领导请示,领导说:你一个保卫科科长工资比我的还高?绝对不可能!




6.jpg
四处游说 争当产权改革试点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开启“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顺德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那时候,比美的规模大、牌子响的企业都在观望推辞,何享健却四处游说,主动申请当试点,就这样,美的成了全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乡镇企业。




7.jpg
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1993年,美的电器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当年,美的以1.36元的每股收益成为了深交所的业绩冠军。




8.jpg
96-97年 美的经营陷入低谷
1996年,美的空调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位;1997年,美的销售收入在上年突破25亿元之后大幅跌落到20亿元左右,经营性利润全靠一些投资收益。一位管理人员回忆:“很多高管都懵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也不知道企业出了什么问题。”




9.jpg
被科龙收购传闻
正当美的陷入困境之际,“美的因效益不佳将被科龙收购”的传闻闹得满城风雨,何享健后来证实:“当时政府为搭建顺德家电航母,有意让美的、科龙和华宝三家企业合并,并有意让我出任总经理。”他对“拉郎配”很不赞成,坚持不让自己和美的参与。




10.jpg
推行事业部制 治疗“大企业病”
何享健说:“企业大了,整个体制不适应,也是‘大企业病’,体现了高度集权,没有效率,下面没动力,也没压力,没激情。”当时美的有1万多人,所有部门都向老板一人汇报,他每天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1997年,当何享健提出以“事业部制”治愈“大企业病”。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分权手册
1998年,美的制订出长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这是一部清晰划分职业经理人权利和责任边界的“基本法”。事业部高度自治,总经理可自行组阁,但经营业绩不达标整个团队要集体引咎辞职。改革以后,事业部的积极性被高度调动起来,美的迎来高速发展期,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仅用四年就完成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




12.jpg
管理层收购
尽管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作为大股东的当地政府在体制上依然对美的经营造成干涉。为谋求“赎身”,美的和风细雨式的管理层收购,从1998年一直延续到了2001年。先是由美的集团管理层与工会共同组建一家投资公司,然后逐步从当地政府手上受让美的股份,并最终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完成了中国第一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案例。




13.jpg
躲过2004年宏观调控
此后美的开始扩张,不但计划进入汽车产业,还在全国洽谈电力、高速公路、锅炉等项目。但2004年下半年,何享健突然坚决地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决策,停止所有客车之外的项目,而后旋即将客车项目转手。这让美的在随即到来的宏观调控里逃过一劫。




14.jpg
“并购时代”
此后几年,家电行业进入“并购时代”,美的通过对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的系列并购完成空冰洗产业整合,其中2008年收购小天鹅的过程尤其惊心动魄。




15.jpg
并购小天鹅 何享健:你定!
2008年2月28日,美的电器宣布以16.8亿元受让无锡国联手中24.01%的小天鹅股权,虽然24.01%的股权估值15-18亿元在当时并不算高,但是比起早前转手价的3.5亿元已暴涨四五倍,方洪波从江苏无锡打电话向远在佛山的何享健请示,答复只有两个字:“你定!”美的并购小天鹅尘埃落定。




16.jpg
传位职业经理人
2012年8月25日,美的宣布,何享健将卸任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由方洪波接任。创始人何享健没有将公司付于家族成员之手,而是交给了一班职业经理人打理。这在国外司空见惯,在国内家族企业中却属鲜见,被称为“美的式传位”。




17.jpg
握住控股权
何享健曾说过,“家族不是经营者,也不是企业家,而是成为股东。”工商资料显示,何享健及其儿媳妇卢德燕共同持有美的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何享健94.55%,卢5.45%),他们通过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何氏家族持有美的集团59.85%股权。“换句话说,何家还是绝对掌控着美的的未来。”一位美的前任高管曾说。




18.jpg
管理艺术:平衡
“他是在矛盾中前行的,他的放与收,信任还是怀疑等等一系列情况,他自己到底是进还是退,他都在平衡,”方洪波将何享健的管理艺术总结为“平衡”二字,“他现在基本上是做到像抓一只鸟一样,不能把它抓死,更不能让它飞走,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行。”




19.jpg
“少说、多做、悄悄干”
何享健是一个低调的有远见者。他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拒绝在公众场合发言。但根本上,他的远离公众源自于他所信奉的“少说、多做、悄悄干”原则。在股份制改造、A股上市、MBO、选择接班人等一系列事关美的集团长远大计的关口上,何享健走得稳健、顺畅,让美的悄然过关。“不背包袱,不扛大旗;不冒进,要量力而行”。




20.jpg
神秘“何大少”
何享健“传位”后,何享健唯一的儿子何剑锋以董事身份出现在新一届美的集团董事会中。何剑锋的低调,与何享健一脉相承。何剑锋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美的内部人都称其为“何大少”。何剑锋此前是在美的之外经营自己的公司,目前是广东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有接近美的核心层的人士对媒体称:“何剑锋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资本运作的偏爱,对接班美的电器的兴趣不大。”




21.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9 05:26 PM , Processed in 0.0770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