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1

《图说金融》第23期:周小川央行行长这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3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自1986年开始,周小川的身份不断变换,从学术硕果累累的学者,到大刀阔斧的商业银行高管,到证券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再到温文睿智的金融官员。在担任央行行长的十年间,他成功推动汇率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而这十年间,中国的货币量翻了5倍也引来关于“货币超发”争议,利率市场化未实现则可能是他卸任时最大的遗憾。当回望过去十年间的货币决策时,他认为,“是药三分毒”。




2.jpg
书斋里走出来的“央行舵手”
提起周小川,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央行行长。其实在很多经济界人士眼里,周小川还是一位学者。他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统工程专业,毕业后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当时,具有良好经济学素养的吴敬琏对周小川的知识结构完善很有帮助。周小川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发表过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过著作10多部,还两次获得国内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3.jpg
2002:从证监会主席到央行行长
2002年11月,周小川推出了他在证监会主席任上的最后一项重大改革:引入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这被认为是其任证监会主席期间最重要的三项改革之一,但在当时,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推出QFII不久,12月28日,周小川被任命为央行行长,再次被推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沿。此时,新一届政府总理尚未正式出炉,无论是从惯例还是从速度上看,这项任命都是不同寻常的:金融改革是当时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对的最急迫的问题。(图为2002沪港技术与资本联动研讨会上,时任证监会主的席周小川(右)和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左)。)




4.jpg
2003:首次面对“人民币升值”浪潮
2003年是对人民币升值呼声甚高的一年,也是中国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走马上任的第一年。2002年底,日本和美国的官员先后对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发起攻击。在他们眼中,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并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5日,周小川公开表示,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及汇率水平大致上是合适的,中国无须作出改变。同年9月,周小川在香港表示,人民币汇率体制与水平由中国人自己决定,中国人也会对自己及世界经济负责,到目前为止并无什么太大问题。




5.jpg
2004:央行9年来首度加息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建立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这是当时近九年来中国央行第一次升息,消息一出便震惊全球,成为当时全球金融市场爆炸性的新闻。受此影响,英镑兑美元大幅下跌超过50个基点至一周低点。(图为2004年10月1日,周小川在由泛美开发银行主办的中国和拉美、加勒比经贸合作研讨会上。)




6.jpg
2004: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周小川是“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无疑是周小川行长生涯中浓墨重彩的华章。2004年1月,注资国有商业银行方案水落石出。令业内人士大吃一惊的是,注资动用了国家外汇储备,而不是此前传闻的所谓财政部发债1300亿元直接注资。“财政没钱,或者是财政不愿掏钱注资,注资是国有银行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但周小川绕过了财政这环,用外汇储备注资。这点体现了他的灵活。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有市场人士评价道。(图为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行签约仪式现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庞约翰(前右)与周小川握手。)




7.jpg
2005:“出其不意”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出其不意”宣布开启汇改,并一次性升值2%,人民币汇率从此“浮”起来。此消息一出,再次震惊世界。当时也不乏反对之声,甚至有专家当面对他提出批评。2010年6月,央行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来,周小川自己的评价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初步显现。”(图为2005年8月10日,周小川为央行上海总部揭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




8.jpg
2006:货币政策“果不其然” 不再追求“出其不意”
2006年周小川和他执掌的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眼花缭乱的动作  两次调高利率、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发行定向票据,而如此密集的政策更是只集中在近乎半年的时间里。但实际上如此密集的政策倒是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像准备金率政策更是在市场的千呼万唤之下央行“果不其然”地推出。通过汇改,周小川领导的中国央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正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2月中旬在社科院演讲所言,“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非常有能力,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尊重。”(图为2006年周小川在一个主题为”体制改革的新问题与新领域“的论坛上。)




9.jpg
2007: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
2007年,周小川在分组审议十七大报告时表示,货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也就是说,特别是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坚持货币稳定,不让百姓辛苦劳作赚来的钱,贬值了,购买力下降了。(图为2007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周小川被媒体包围。)




10.jpg
2007:最佳亚洲央行行长
2007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在北京发布第二届暨二00七年度“中国银行业百强排行榜”,并授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二00六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奖项。(图为周小川与英国《银行家》杂志总编辑斯蒂芬 泰姆威尔。)




12.jpg
2008:连任央行行长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小川再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而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04: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2009:连发三文迎G20 超主权储备货币引热议
在2009年G20峰会前,由于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满,使得世界弥漫着“货币战争”的气息。在G20伦敦峰会召开前的一周内,央行行长周小川连发三文探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其中关于考虑创造美元之外的“超主权”新储备货币的建议,引发全球关注与讨论,俄罗斯、巴西等一些新兴国家经济体表示赞同,而美国和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则表示反对更换世界储备货币。而在当年12月,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选出本年度100名思想者,周小川因为“警醒国际不应再倚赖美元”列第9名。(图为2009年周小川在美洲开发银行高峰论坛上被外国媒体包围。)




14.jpg
2010:曲折抗通胀
2010年,通货膨胀不期而至,CPI指数一路上行,突破5%大关。这一年,对于周小川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抗通胀之年。在上半年通胀苗头出现时,央行选择放弃加息,通胀趋势越来越严重。下半年央行轮番上调利率与存款准备金,当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引导货币条件继续回归常态水平”。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暂别历史舞台。回顾2010年的货币调控,周小川曾经无奈地表示:“多数央行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想使手里少数几项货币政策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




15.jpg
2010:三提“池子”
2003年11月,周小川表示,针对入境“热钱”,中国可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也就是说,短期投机性资金如果流入,通过这一措施把它放进“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中去。等它需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出,让它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池子”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引发广泛讨论。随后外界广泛猜测“池子”是股市、楼市或债市。12月周小川又强调,为热钱预备的外汇储备就是对冲热钱的“池子”。(图为2010年9月25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与周小川共同启动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




16.jpg
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
2011年周小川满载而归,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把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授予了周小川。《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权势人物榜中,周小川排在全球权势人物榜第15位。(图为2011年3月11日,周小川在人民大会堂就“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17.jpg
2012:央行4年来首度非对称降息
2012年7月5日,央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首次宣布不对称降息,分析认为这是央行进一步释放利率市场化信号。(图为2012年4月10日,周小川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




18.jpg
争议:“货币超发”
周小川任职以来引发的争议也不少,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大大降低货币购买力的通胀危害,而更多利剑也将通胀的源头归结于“货币超发”,即货币发行量超过真实财富的增长量。2012年,中国新增货币量达到了12.26亿万元,占全球近一半,十年时间,中国的货币总量翻了5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更引发了“中国货币超发严重”的判断。(图为2011年12月周小川视察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19.jpg
遗憾:利率市场化为实现
纵观周小川这10年的央行行长生涯,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或许是他的一大遗憾。这十年,利率决策的自由度从始至终都困扰着央行。在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周小川在回答“如何看待应该下调贷款利率的建议”时坦言,“我对这一块的评价不一定合适。首先我表示一条,我们鼓励各种研究机构、经济学家都参与政策讨论,提出各种评价,提出各种建议,这对货币政策的形成有好处,对改革开放也有好处。”




20.jpg
回望十年货币决策路:是药三分毒
与应对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一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同样也是过去10年货币调控最大的特点之一。周小川称,要认识到,任何一种调控都不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可能有过冲,有超调,也会有震荡。选择适时退出正是因为“是药三分毒”。




21.jpg
2013:卸任后去向何处?
刚过65岁生日的周小川今年3月将卸任央行行长一职,年初,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周小川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周小川的下一步去向有众多版本,爱好打网球的他,下一个“球”将挥向何处?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13 07:23 AM , Processed in 0.0587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