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2014年11月06日07:05
Jasper Juinen/Bloomberg News
一艘中国远洋的集装箱货船停靠在荷兰鹿特丹港口。
中国最大的国有航运集团的负责人预计,由于运能持续过剩,加之需求疲软,世界船运行业未来两年将持续低迷。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 (Group) Co. , 简称: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周三接受采访时说,尽管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欧洲债务危机有所好转,但船运行业前景仍将面临挑战。该行业是全球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
马泽华说,市场上有很多投机性的投资,船主和租赁公司为新船下定单。
他说,所有船运公司现有的新船定单已经超过当前全球船队规模的10%,而当前船队已经过剩,表明过剩的运能将继续给运费造成压力。
与此同时,马泽华说,预计今年的船运需求增长将在5%左右,远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上一次船运行业繁荣时平均达两位数的年度增幅。
在马泽华发表上述言论之前,该集团旗下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公司——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SCO Holdings Co. ,1919.HK, 简称:中国远洋)上周表示,第三季度实现 利润人民币16.2亿元(合2.65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 亏损10.4亿元,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补贴以及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
中国远洋第三季度获得政府补贴15.2亿元。去年政府出台政策,对船运公司老旧船报废更新予以补贴。中国远洋今年迄今为止已经淘汰了47艘船舶。
杰富瑞(Jefferies)香港的分析师Bonnie Chan表示,不考虑一次性的政府补贴,中国远洋第三季度的核心业务利润为1.62亿元,为三年半以来首次盈利,主要得益于船舶利用率提高等因素。
然而该公司今年1-9月依然未实现盈利,这期间 亏损19.9亿元。马泽华表示,该公司将努力争取全年实现良好业绩,但他未给出任何预期。
马泽华在2013年7月担任中远集团这家中国最大国有船运集团的董事长,同时也肩负起扭转中国远洋经营局面的使命。
中国远洋对中国业务的持续扩张作出了错误判断。在大宗商品市场最繁荣的时期,中国远洋为提高运力,签署了价格高昂的船舶长期包租合同。而就在此时,船运市场严重下滑,导致该公司在2011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2013年,借助向母公司出售一系列资产所获得的一次性利得,中国远洋实现了扭亏为盈。
马泽华表示,航运业一直处于盈利微薄的困境之中,因为在需求疲软和运力充足的情况下,航运企业难以提高运费。
他说,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不得不十分注意控制成本。
他表示,中国远洋计划进一步削减成本,并加强在需求仍旺盛的发展中市场和亚洲内部贸易上的业务,以减轻东西方贸易震荡带来的冲击。
他补充说,除了以更省油的船只替代老旧和小型船只外,中国远洋也在降低船只的航行速度,以削减营运成本。
Joanne Ch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