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朋友tom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问我山寨是什么?事情是这样的,google公司发布了年度中国搜索热门词汇(China's new hot words)排名,并把他们翻译成英文介绍给全世界的网友。这些词汇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发生在中国的重要事件和现象,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山寨 ”,google使用的英文翻译是copycatting(无主见的家伙,复印机),对他的解释是:这个汉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山中堡垒的强盗们(the mountain strongholds of bandits),首先被借用来描述那些剽窃仿造的产品,后来也用来指自制的产品,比如恶搞视频。
tom 不懂中文,很困惑于这个词的意思,问我山寨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假的产品会成为过去一年中中国网络搜索最热门的词汇。他没有到过中国,我感觉到要向他解释这个很困难。我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山寨的资料,发现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厂家生产的手机,这些手机使用了一种台湾研制的低价芯片,以极低的价格融合市面上主流手机的所有先进功能并有所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的占领了中国低端手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山寨机只是这个事情的开端,更有意思的则是“山寨”这个词汇在诸多文化领域的迅速扩散。中国言论界的大多数观点强调,这是对“山寨”的误读和滥用。但若从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考察这种误读,反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误读背后的文化动力。换句话说,人们为什么愿意滥用“山寨”,欣然选择用“ 山寨”这一符号去标示各种文化客体。我所在大学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 Professor Wu 认为:对山寨的命名和热情恰恰说明了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和文化态度的某些特色。
我的一位生长在中国北方小城的同学告诉我,他每年放假回家,都会看到某种名贵汽车集中出现在城市的主要商业区,这种潮流每年一变,前年是 BMW X5,去年是porsche cayenne,今年换成了Range Rover(译注:路虎览胜)。他说,好像全城的富人都在追逐一种潮流,至于这种潮流究竟是什么,他们自己似乎也不太清楚,总之,在潮流面前,不能让自己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