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0|回复: 0

[父母心声] 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原谅父母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1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原谅父母的时候了 

 2018-01-30 张丰 大家


四川一地市级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后到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究生。但是,这位天之骄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他已经12年没有回家过年,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的求学之路,就是摆脱父母的旅程,但是要真正摆脱却并不容易:他心理深受困扰,写下万言书来梳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且还准备读一个心理学博士。


他敏感而谨慎,记者提出采访他,他就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检索出记者的照片,见面时他一眼就能在人群中认出记者模样。这样的故事让人心痛。他所说的“拉黑”是真正的断交。很多年轻人都受到和父母关系的困扰,但是只不过是在朋友圈屏蔽或者拉黑,在现实中还是会尽量保持一种和平的关系。


据腾讯社交IDEA+创意洞察实验室的调查,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群体中,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而在46岁以上的父母中,有49.2%的父母把微信看作是与子女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中有36%的父母,会认真看孩子所发的每一条朋友圈(编者注:数据来自《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




“圈内人”实验:被子女屏蔽朋友圈的父母,这样说……


这里的矛盾显而易见:相当多的父母想从朋友圈里窥见子女的生活动态,这会给他们以很大安慰,而又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则向父母屏蔽了朋友圈内容,成功逃脱了父母的视野。当然,还有更多人把斗争小心翼翼地贯彻在每一天,他们会针对某一条不适合父母看的内容进行屏蔽。这种隐藏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怕父母看了担心,也有人怕自己晒的内容让父母反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代沟一直都在,但是只有在微信时代,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地观察它。在微信出现之前,网上就有类似“父母皆祸害”这样的讨论小组,很多深受困扰的人聚集在一起吐槽,但是这样的讨论是匿名的,父母也绝对感受不到。如果说真的存在父母对子女的压迫,这样的讨论小组只能算是抱团取暖,不算是真正的反抗。


“朋友圈”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加一个人的微信,并不代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甚至不算真正的认识,但是,我们却愿意向这些被选中的人敞开心扉。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渊源最深(如果不能说最亲的话)的人,我们却经常屏蔽他们。屏蔽是一种主动作为,尤其是那种完全屏蔽,简直是宣言或者挑衅,手机的空白页面,是巨大的沉默。


再明显不过,我们在朋友圈里所展示的自我,是和父母的期待所不同的另一个“自我”。当然,朋友圈里的自我,大多数时候和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也有一些差距,至少P图软件,可以把一个人变得更美,可能有时候父母都认不出来。朋友圈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为人提供一个重新建构自我的场所,这时屏蔽父母就意味深长了:希望他们缺席,希望他们消失,希望他们不再发表任何意见。


鲁迅在1919年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写了一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革命革到老子身上”。鲁迅提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生产),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100年后再看,鲁迅说得仍然有道理。但是,要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独有爱是真的”,但是,每个父母在痛打孩子的时候,心里也是满腔的爱呢。即便是本文开头那位北大高材生的父母,也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对。很多有问题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爱”都表现为一种控制,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要求的方式成长,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失败。


因此,很多子女都有一种“逃离“的冲动。18岁出门远行,不管是去读大学还是到异地谋生,都是一种逃离。朋友圈屏蔽父母,就是社交媒体生存下的逃离。朋友圈中所建构的“自我”,对一个人越来越重要,我们都是以一个人所发的朋友圈来评判他,社交媒体中的形象,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本质。于是,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可以被认为一个人真正成熟了,我们终于分离出一个完全不受父母掌控的自我了。


在朋友圈时代,子女终于掌握了与父母关系的主动权,这可能是中国文化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如果一直存在一种子女与父母的斗争的话,这场斗争总算取得了胜利。鲁迅呼吁的“年轻人本位”,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年轻就意味着正确,就意味着真理。父母一辈的形象,终将注定与广场舞联系在一起。媒体有关那位北大高材生的报道,后面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在谴责父母。


或许,应该有人写一篇《我们现在如何做子女》了。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最危险的其实是幼年时期,很多父母都会有意无意犯下错误。但是,一个人一旦真正成年,该如何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该如何对待曾经犯过错的父母?过去那种不问对错的“孝”,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可能是从原谅父母那一刻开始。原谅不但意味着与父母的和解,也意味着与过去那种紧张关系的和解,或许,原谅才是真正的摆脱。相反,拉黑或者屏蔽,说明你仍然处在“斗争”之中。



我们现在的社会,子女与父母分离的情况比比皆是,微信成为很多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我很羡慕那些有家庭群的。大家在现实中是一个大家庭,即便不住在一起,在微信上也可以成为一个“群”。我父母年事已高,他们不用微信,也理解不了微信下人与人的关系。但是,我却能够感受到我与父母的隔阂。从读大学开始,我就养成了习惯,只告诉父母好听的故事。他们无法理解年轻人的世界,但是却一直有个印象,自己的孩子过得还不错。


我特别佩服那些每次发朋友圈都小心翼翼地、针对性地屏蔽的人,这说明他们还能意识到“现实”与朋友圈是不同的。父母永远都是一种现实,不管你是否屏蔽,都无法彻底否认这一点。也许,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整体上原谅父母的时候了。你可以选择性地给他们看一下你的朋友圈,告诉他们你过得不错。你损失不了什么,因为世界毕竟是你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0-31 06:33 PM , Processed in 0.0322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