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76|回复: 6

[讨论] 小猪跟磨大理性探讨一下您的三分法盈利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9 06: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磨大是猪总在胡同里佩服的位列三甲的同学,应该是高手级别的。我也一直跟踪您的大盘每日分析贴,受益匪浅。但猪总并不是盲从的人,跟猪总暗合的就一定叫好,如果分歧太大,而且猪总自认错得离谱,我也会冒着大家的不满出来喊一嗓子。

根据我长期的跟踪与观察,磨大的三分法盈利模式,在大盘属于震荡市阶段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的。既保证不被套,又能做多做空摸顶摸底盈利。但当大盘进入单边市的时候,尤其是当大盘成45度角上攻的时候,您的这个模式就会极大滴压缩利润空间了。比如说,您10月7日的大盘图讲,买区进场价是334,这个大前天说应该是正确的,就如小猪10月6日的贴上所讲。但当大盘趋势改变,底部不断提高的时候,这样的思路恐怕会错失跟着MM一路上涨的机会。建议您是不是考虑一下小猪的思考,更加完善一下您的系统!

小猪有不妥之处,还望磨大见谅!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点小猪的观感就是:磨大的大盘图,只适用于大盘和与大盘正相关的指标股,其他个股就不太适合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9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eliver 于 2020-10-9 11:24 AM 编辑
恐慌小猪 发表于 2020-10-9 07:09 AM
还有一点小猪的观感就是:磨大的大盘图,只适用于大盘和与大盘正相关的指标股,其他个股就不太适合了。


关于三分操盘的长期效果已另贴作复。你说大盘图只适用与大盘正相关的股,确实如此。如我以前贴中所言,研究大盘是从理论上的兴趣出发,不可能对所有个股都有参考作用。

三分操盘就能弥补这个缺陷,对所有个股都适合。只要提出任何一个股,都可以告诉你在买区还是卖区,成本价和目标价。记得前几天我们在讨论RRC时,我就指出当时RRC在买区,并给出成本价和目标价。你去查一下旧贴就可知道。现在RRC应该已经涨得达标了。

问题是有的股质量绩效差,跌得多,涨得少。这种股就要避免。NED对个股的应用首先是选出好股。才考虑是否投资这个股。

至于你提到的进场价$334,那是根据当时的股市计算的,当股市不断上涨时,这个数据是会变化的。从我回复你另一贴的表中可以看出,股市上涨时成本价是不断提高的,不存在错失良机的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6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停止更新了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2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lephant 发表于 2025-8-16 10:44 PM 为啥停止更新了呢?

支持小猪,质疑moreliver的“三分天下”

先给小猪大大一个大写的 Respect ✊,敢于在一片“磨大信徒”环伺之下发声,实属不易。读完你的贴,只想说一句:此言极是!


关于磨大的“三分操盘法”

震荡市里如鱼得水,来回割韭菜的确得劲儿,但一旦大盘来了个不讲武德的单边上攻——

三分法就成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站岗”……

错过整个45度角的主升浪,只为了找个完美买点,这思路怕不是在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对moreliver回复的几点吐槽

  1. “只适用于大盘相关股” —— 这个限定词一出,顿时感觉“三分操盘”变成了“鸡肋操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 “所有个股都能算买区卖区” —— 说得好像神棍K线精算师,连中概垃圾股也能精准预判,牛到不行。
    那问题来了:怎么还没发财?还在发帖和人争执干嘛?🤔
  3. “成本价是会变的” —— 啊这……所以每次错过买点都可以怪成本价变化咯?
    大盘一路走高时,这说法就跟那句老话一样:“不买永远不亏”,听着就很玄学。

总结陈词

小猪的发声是为了系统更完善,而不是打脸谁。但moreliver的回帖嘛……多少带点“护法”的味道,逻辑闭环拉得飞起,简直是“此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后套用磨大的语气来一句总结:

若此帖有不妥,愿听高见,然鬼扯者勿扰。

👻🐷🐂🐻 —— 小猪赛道继续支持,磨大江湖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2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周是诺贝尔发奖周,可惜错过给moreliver颁发。
moreliver 写道:

ABI 指数科学吗?(1/12/19)

曾有人指责 ABI 指数是“故弄玄虚”,“不科学”,“没必要”。好吧,今天咱就来讲讲科学理论吧。(对理论头疼的请快退出)。

金融学术界一直主张短期(一年之内)预报股市是不可能的。股市交易的结果是数百万金融机构和交易者参与的过程,追踪每个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不可能的,就像物理上的布朗运动,是个随机过程。所以研究金融市场的传统工具是统计数学。

其中引入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假设,比如随机行走理论(Random Walk Theory)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都假设交易者是独立且理性的,其交易决定只被随机公布的市场消息影响,因此市场变化遵循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但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经常出现的股市大幅波动及崩盘现象。

于是,80 年代开始发展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认为交易者并不理性,他们的决定受市场心理及群体效应影响,往往出现跟风买进(造成泡沫),或蜂拥卖出(导致崩盘)的现象。这两种理论的倡导者都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奖。它们的共同点是:短期内市场不可预测,因为新闻发布和市场心理变化都是随机的。

交易者的实操观点

股市交易者不太接受金融学术界的说法。他们相信自己的两大体系:基本面分析(FA)和技术分析(TA)。

FA(如 Warren Buffett 所采用)认为每个股票有其“真实价位”,如果当前价格低于真实价,就值得买进。但问题在于,股价并不仅由价值决定,更受交易者的“盈利欲望”驱动。因此 FA 在短期内往往失效。Buffett 最近的亏损正是明证。

TA 则基于价格图形的重复性,多年实战中确实能盈利。但图形为何重复、为何起作用,却难以讲清楚,操作具有高度艺术性,容易受心理影响。

为解决主观影响,自动化交易系统开始流行,其中一些使用人工智能(如神经网络)。计算机虽快,但仍受限于人类提供的数据和模型设计。神经网络研究者也指出:AI 并不优于简单的买入持有策略,原因就在于市场数据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金融研究的根本问题

综上,金融和投资界至今仍面临一个困境:传统研究方法无法预测市场。若继续延续当前路径,几十年后依旧得出“股市不可预测”的结论。

ABI 的出现

ABI 是试图克服上述问题的方法。它的灵感来源于天气预报。

天气的变化源于亿万个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复杂程度远高于股市交易者行为。但天气却能预报,而股市不能?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比较两者的研究方法,终于找到了金融研究的三大致命缺陷

(若感兴趣的人多,我将继续分享。否则此贴也会被删除。)


ABI 指数科学吗?(2)- 1/13/19

很高兴看到胡同有很多人对理论感兴趣。上一贴后也有不少有趣讨论。

这篇我将详细阐述金融学术界三大研究缺陷,这些问题限制了预测股市的可能性。

缺陷一:从模型出发,而非从观测出发

金融研究往往从预设的数学模型出发,然后用现实数据去“验证”它,过程中不得不引入大量不现实的假设。

这一思路可追溯至 1900 年法国数学博士生 Bachelier 的论文,他首次提出股市变化符合随机行走模型。但当时其导师就指出,这种假设不现实,因为交易者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不可能独立。

此理论曾被忽视半个世纪,直到 1950 年代因股市平稳上涨而重新流行。Fama 提出“有效市场论”,为随机行走提供理论支持。然而其导师 Mandelbrot 就曾指出股市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Fama 也承认,却仍“为了数学方便”忽略现实。

相比之下,大气科学通过观测各种变量变化,才逐步建立理想气体定律。金融学本末倒置,先设模型再找数据,是其第一个大问题。

缺陷二:数据肤浅,只观察结果,不观测因果

金融研究只研究价格走势(如风速风向),却不观察价格变化的原因(相当于气压梯度)。

若只分析风速数据,自然只能得出“风速变化随机、无法预测”的结论。但气象学家通过测量气压差,就能预测风向风速的变化。图表显示,气压差是风速变化的重要因子。

金融界却从未建立类似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还沉迷在数学假设中无法自拔。

缺陷三:时间分辨率粗糙

大多数金融研究用的是“每日收盘价”,而忽略股市是连续交易的动态过程。

这就好比把贝多芬的交响乐每分钟取一个音符,然后拼凑播放,得出的结论是:“贝多芬的音乐只是噪音”。可这就是当前金融研究的方式。

天气预报则尊重连续性,一般不会超过 20 分钟的观测间隔。

结论

明白了这三大缺陷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股市长期以来都被认为“不可预测”。其实,这是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ABI 系统正是为克服这三大缺陷而设计发展出的新方法。

(未完待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2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xinxing 发表于 2025-10-12 11:56 AM 上一周是诺贝尔发奖周,可惜错过给moreliver颁发。 moreliver 写道:

moreliver的“科学理论”:请问,这鸭子能飞吗?🦆

一口气读完“moreliver”的 《ABI 指数科学吗?》系列,小弟我已是五体投地,只恨家中没备蒲团,无法就地磕头拜师。

可惜冷静下来一想,这“神功”虽号称来自大气科学的启示,但怎么看怎么像是:

“摸了摸天气的外衣,想预判华尔街的灵魂。”

一、“金融学三大缺陷”?不如叫“三大大话”

  1. “先有模型再找数据,是本末倒置”
    金融学:“我们先建模,再验证。”
    moreliver:“不行,你得先感悟风、理解雨,还得追踪交易者的心灵。”🌪️🧘‍♂️
    请问,市场上千万人买卖,你一个人能量化人类情绪?怕不是要开上“心电图扫描卫星”?
  2. “价格数据肤浅,要测原因!”
    可惜他口中的“气压梯度”在金融里指的是什么,从头到尾没有交代清楚。是资金流向?是机构仓位?还是券商酒局?
    你不能一边说“别人用的数据太肤浅”,一边又不说你自己用了什么数据,只讲“我看到气场不对劲”啊!
    (是不是还得配合风水罗盘和黄历使用?)
  3. “数据时间粗糙,不如天气每20分钟更新一次”
    真想问一句:那您老的ABI是按秒出信号?按毫秒?还是每次打喷嚏前来一波高频预判?🤧
    若真如此,那ABI早该击败高频对冲基金、干翻Citadel,成为全球第一量化系统了。

二、拿天气预报类比股市预判,这操作过于风口!

天气是物理系统,有明确因果关系;而股市,是情绪系统,有群体癫狂

天气预报错了,你不会冲出去骂天;但股市跌了,你可能就开始研究命理、改网名、烧香求涨。

所以股市不是大气,它更像精神病院里的流行语:
“众人皆疯,我独醒,结果账户独绿。”

三、ABI究竟是啥?依然只闻其声,不见其数

说了一大堆科学玄学,唯独没有说明 ABI 指数的构成公式、使用方法、数据来源。

这就像有个人说他能炼出长生不老药,但只肯展示药炉,不肯拿出药方——

“炼丹秘法,泄露天机,不可说,不可说。”
——然后高价售卖订阅服务 🤡

四、结语:敬畏市场,不盲信“玄学股神”

炒股炒的是概率,是纪律,是对人性弱点的斗争,不是跟着某位自封“指数发明人”走火入魔。

若真有神秘指标可预测市场,那人家早已隐居幕后吃香喝辣,怎会日日苦口婆心发帖科普?

所以拜托各位散户老哥老姐,别被这种 “披着科学皮,卖着玄学骨” 的套路迷了眼。

最后献上一句本帖总结语:

“看起来像科学,说起来很玄妙,问起来就删除贴。”
——这就是ABI,“Always Blurring Intellect”的真正含义?

👻 股坛防玄小组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16 10:29 AM , Processed in 0.0744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