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1

[影乐之声] 抗日电影,它排第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9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电影,它排第一

 太贺 局外人看电影  2021-09-19
IMG_2291.JPG



有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是每当我想要重温老片时一定会重新拿来看的因为常看常新每次重看都有新的震撼。

 

它就是那部21年前脍炙人口的禁片:

 

《鬼子来了》


IMG_2292.JPG


这部电影究竟有多经典呢?

 

有人说它是国产片里的最高境界。

 

还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好的抗战片,尽管片中没有出现一处战争场景。

 

总之,千言万语道尽一句话:


《鬼子来了》,牛逼!

 

我认为,牛逼在于,透过这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姜文就把人性给说透了。


片中所呈现出的荒唐景象,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丑陋,今时今日依旧在上演。


简单来说,《鬼子来了》讲了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姜文饰演的淳朴农民马大三,救下一日本鬼子,不料最终却给自己和全村人引来了杀身之祸。

 

IMG_2293.JPG

 

但如果只是这一句梗概,只看到了最表面的一层含义。

 

日本人的残暴、凶狠、冷血,只是这个故事中的皮毛。

 

更深层的含义,其实是展现整个民族面对这种血海深仇和家国矛盾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丑陋、迂腐,愚昧,以及集体性的无意识 。

 

和其他讲抗战的电影不同,《鬼子来了》里没有大的战争场面,主角也不是杀敌的英勇军人。


而是以一群最为普通的广大农民作为视角,去展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

 

正是这样一群看起来最平凡的农民,却代表了广大中国百姓的某种共通性,也浓缩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影片里,农民的形象是善良淳朴的,但同时也是腐朽狡猾的。

 

当马大三被一个来路不明的“我”用枪顶住了脑袋时,吓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这个“我”丢下了两个麻袋扬长而去,说是三十晚上来取,如有任何闪失的话,可能会小命不保。


IMG_2294.PNG


打开麻袋一看,装着两个活人。


一个日本鬼子,名叫花屋小三郎;一个汉奸翻译,名叫董汉臣。

 

“我”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照看这俩人?又要如何照看?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马大三一问三不知。


这个“我”告诉他到时候来取人,可是马大三连“我”长啥样都没看见。

 

而且,“我”明明说的是如果出了闪失要让马大三负责,结果马大三在跟村民们传话的时候,就变成了出了闪失要让全村人负责。

 

这下倒好,本来只是一个人的锅,现在要让全村人来背。


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马大三这样的农民,尽管胆小怕事,但狡猾的小心思也不少。


IMG_2295.JPG


不过,就算把风险和村民们平摊,眼前这个大麻烦还是没有解决。

 

在此之前,马大三和村民们一直老实本分。


尽管外界战争不断炮火连连,日本人每天也都会经过这里。


但整体上来看,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里,他们和日本人也算勉强能够融洽相处。


只要朝日本人点头哈腰,夹起尾巴做人就好。

 

因此,被日本骂两句不算什么,扇两个耳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够生存,能够活命,尊严这种事情,也是可以置之度外的。

 

内心里,村民们当然知道,日本鬼子都该死,当汉奸更应该千刀万剐。


但战争并没有激发起村民们更多的家国荣辱情绪。只要能活命,这些宏大议题在生死存亡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


IMG_2296.JPG


然而,这个鬼子的到来却让所有人都慌了阵脚。

 

村民们们手足无措,又不敢怠慢了这俩人,棉被捂着,饺子喂着,生怕回头来取人时发现缺斤少两。

 

可这俩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日本人花屋从一开始就一直骂骂咧咧,口口声声“支那猪”。


在他的思维里,没有办法继续效忠天皇是永远的耻辱。如今被俘虏,他更是宁愿自杀都不愿意苟活。

 

相比而言,汉奸董汉臣却反倒更“识时务”。


他从一开始就想要活命,所作所为也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精通两国语言的他可以帮花屋去欺骗中国人,也可以站在中国人这边去羞辱日本人。


IMG_2297.JPG


村民们问花屋:有没有杀害过中国男人,欺负过中国女人?

 

花屋答:这是当然,我来支那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

 

结果,翻译想了一下,给翻译成了:


他刚来中国,没见过中国女人,没杀过中国男人,是个做饭的!


IMG_2298.PNG


此话一出,村民们倒也信以为真。

 

另一边,花屋跟翻译说想要学几句中国话来骂人,结果到最后就变成了大家都熟悉的这一经典一幕: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好笑之余,展现出的是语言的隔阂,这种文化的差异,某种程度上也是两国人民之间思维方式和立场的差异。


IMG_2299.PNG


表面看来,村民们和花屋之间的这种“鸡同鸭讲”意外地达成了一种巧妙的和谐共存,而翻译无疑在其中承担了沟通的桥梁。

 

但往深层了看,这种和谐的本质是建立在某种欺骗之上的。


这恰恰展现了一种虚假的现实情境。


它是以一种沟通和理解的“失效”来维系两种文化立场之间的短暂平衡,充满了讽刺意味。

 

好不容易熬到三十晚上,马大三等了整整一宿,“我”都没有出现。

 

又等了几个月,马大三实在养不起了。


村民们便商议不然还是自己动手把俩人给办了吧。


结果,平时嚷嚷的最凶的人又怂了,到最后抓阄,还是得马大三亲自动手。


IMG_2300.PNG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杀人的事,谁也没干过啊。马大三犹豫了半天,还是不敢下手,找了个地方继续偷偷养着俩人。

 

你说马大三善良吧,确实也是善良,毕竟是两条人命,但是这个善良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些怕担责任的小心思呢?

 

可你要说他怂吧,也真是怂,明明是不共戴天的民族仇人,都快把自个家给吃空了,还在“无私”地养着这俩人。

 

我只能说,此刻特别能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


IMG_2301.PNG


然而,真相还是败露了。


他的行为遭到了村民的指责唾弃,甚至被大家怀疑是否拿了日本人的好处,和他们是串通一伙的。

 

马大三跪在地下,声泪俱下,哭着说自己不敢杀人,下不去手,但此举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谅解和同情,反而招致了更多的质疑和侮辱。

 

这一场戏真的是把国人擅长窝里斗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虽然整个情节看起来不乏荒诞的喜剧色彩,但一想到现实生活竟是如此真实,真的让人笑不出来。

 

看到马大三在地上声嘶力竭地自证清白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很多年后,姜文在《让子弹飞》里同样安排了小六子剖腹自证只吃了一碗凉粉的情节。

 

姜文啊把人性的丑陋和卑劣看得太透彻了。


IMG_2302.PNG


再后来,村民们又是一阵商议,决定“借刀杀人”,请刽子手“一刀刘”出马杀掉俩人。

 

结果,“一刀刘”一顿操作猛如虎,花屋却毫发无伤。


众人皆懵逼,“一刀刘”留下一句“此番失手,说明此人命不该绝”。


于是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不过,大概是真的看见了死亡近在咫尺的景象,没想到此事过后,花屋性情大变,再也不说想要自杀了。


只见他满脸都写着求生欲,甚至不惜想要骂自己高高在上的天皇,来向村民们示好。

 

昔日凶神恶煞的花屋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同样只想活命,毫无尊严可言的将死之人。


花屋甚至笑脸盈盈地向村民们承诺,只要把他们活着交给日本军队,就可以“以命换粮”。


IMG_2303.PNG


到这里,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都是村民们占主导地位的话。


那从后半程开始,花屋归队后,天平开始逐渐倾向于日本人一边,他们的残暴、阴险、狠毒也在最后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大三为首的村民们认为,自己和日本人相处了这半年多的时间,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最后双方意向达成一致,人性中最基本的“人情味”早已超越了家仇国恨和身份矛盾,占了上风。

 

换句话说,马大三还有这群村民,可以说是花屋的救命恩人,要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早已饿死了。


IMG_2304.JPG


但,村民们还是错误地低估了敌人的邪恶和狠毒。

 

他们以为自己和日本人达成了契约精神,他们认为人“好死不如赖活着”。


他们觉得只要有粮食,自己就能活下去,到时候你我井水不犯河水,生活还能回归原来的模样。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明白,所谓的“人情”其实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之上的。


可是当对方手上握着枪时,自己的善良,无疑是在给对方递上最后刺向自己的刀。

 

这种与虎谋皮的结果,到最后只能是引火上身。

 

日本人残忍地血洗了整个村子,影片开头时洋溢着的黑色幽默气质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观众无尽的愤懑、悲哀,以及沉默。


IMG_2305.PNG


在影片里,中国人是善良的,也是愚昧的、冷漠的;而日本人的形象则是滑稽的,更是邪恶的、丑陋的。

 

姜文曾经说过,《鬼子来了》是他的“前世”,他想要去探究,横亘在两个民族之间的这场战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想要知道,为什么弱小怯懦的中国人,在面对血海深仇时仍然可以对仇人如此软弱。

 

为什么在极端军国主义思想的浸染下,瘦削的日本青年可以拿起长枪刺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甚至连手无寸铁孩子都不放过。


IMG_2306.PNG

 

遗憾的是,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当局的认可。

 

2000年,姜文带着这部影片征战戛纳电影节。那一年,华语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


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二等奖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借《一一》拿下戛纳的最佳导演;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捧回戛纳影帝的奖座。


IMG_2307.JPG


从戛纳回来后,姜文收到了当局满满几页的修改意见。影片在全世界8个国家上映,这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大陆。


姜文也因此受到了五年不得拍片的处罚。

 

可就在影片拍完的两年后,本片也登陆了日本院线,收到了无数好评,甚至有观众将其比肩黑泽明的《七武士》。


IMG_2308.PNG


它的荒诞、残酷、对于人性丑陋本质的无情鞭挞和讽刺,是如此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它想透过这种方式,来提醒如今的我们,以及未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历史并不可怕,遗忘才最可怕。

 

它是如此尖锐,又是如此深刻,像一根针切切实实地扎进了每个观众的内心,让人笑着笑着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影片的最后,抗战胜利了,日本人被国军俘虏。


马大三闯进日俘营,想要替死去的村民们报仇,却被自己的同胞们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IMG_2309.PNG


最终,他因为杀害已投降的日本士兵,被国军斩首示众,行刑的人正是此前受过他恩惠的花屋。

 

看戏的人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所有人都在见证着这桩事先未张扬的凶杀案。

 

大家笑着、议论着,仿佛在看一场事不关己的盛大表演。


他们脸上的无情、冷漠、愚昧,以及呆滞,穿透银幕,望向了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


IMG_2310.PNG
IMG_2311.JPG

马大三的头在空中翻转九圈,落在地上,一片血色降临,马大三含笑而终。

 

他在笑什么?


是笑同胞的“不争”,还是笑敌人的“不齿”,抑或是现实的讽刺,还有自己的解脱?

 

这份笑容,看得瘆人。


IMG_2312.PNG


穿透历史的迷茫雾霭,直到现在,马大三最后的仰天长啸,仍飘荡在时代上空。

 

是控诉,是嘲笑,更是警醒。

 楼主| 发表于 2021-9-19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12:09 AM , Processed in 0.1462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