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0

[时评] 中国将很快在科技领域领先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0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将很快在科技领域领先美国

 Dow Jones 道琼斯风险合规  2021-12-20 12:14

1.jpg

图片来源:PHIL FOSTER


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局长比尔·伯恩斯(Bill Burns)在10月宣布,该机构将新设两个重要“任务中心”,一个聚焦于中国,另一个聚焦于前沿技术。这一举动也反映出他的两大判断,即中国是“我们在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以及先进技术领域将会是中美之间“竞争和较量的主竞技场”。但美国人应该问的问题是:中国能赢得这场技术竞赛吗?

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就这场“技术大比拼”发表了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它在报告中给出的答案是:是的。报告中并没有危言耸听,但却得出结论称,中国已取得如此巨大的飞跃,现在它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竞争对手。在21世纪的每一项基础技术领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半导体,5G移动网络,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及绿色能源——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领导者。在某些领域,它已然是世界第一。

去年,中国生产了全球50%的电脑和手机,美国只生产了其中的6%。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面板数量是美国的70倍,中国销售的电动车数量是美国的四倍,中国的5G基站数量也是美国的九倍,而且网速是美国的五倍。

在AI这个未来十年可能对经济和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先进技术上,中国已在一些关键领域领先于美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在2021年春发布的一份AI报告中称,中国将在2030年底前超越美国,成为AI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如今,每年在AI相关行业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出生学生数量仍和1990年差不多,相比之下,到2025年底前,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数量有望达到美国的两倍。哈佛大学的报告还指出,在实际的AI应用上,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金融科技领域,中国目前已明显领先于美国。

美国近半个世纪来在半导体行业占据的主导地位得以延续。但在两个重要竞技点上,中国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迎头赶上:半导体制造和芯片设计。中国的半导体产量已超越美国,它在全球半导体产量中的占比已从1990年时的不到1%升至15%,而美国的占比则从37%降至12%。

至于5G领域,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创新委员会(Defense Innovation Board)报告称,中国有望复制美国作为全球4G领导者所获得的经济与军事优势。中国已安装了95万个基站,而美国的5G基站数量仅为10万个。到去年年底,中国已有1.5亿人用上了5G手机,平均网速达到每秒300兆,与之相比,美国只有600万人接入5G网络,且网速仅为每秒60兆。美国的5G运营商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标榜自身能力而不是建造基础设施上。

在能够塑造未来数十年的技术领域中,中国希望成为全球引领者。中国在2013年的经济改革计划中强调,要利用科技创新绕开“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广为人知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目标就是让国产产品在5G、AI、电动车等10项新兴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还将扩大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从而巩固其“世界制造业工厂”的位置。5月份时,中国高层明确指出了自己的判断,即“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中国在实现雄心勃勃的科技目标时取得的成功着实令人惊叹。

总之,尽管美国在航空、医学、纳米技术等许多重要竞赛中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美国人已开始意识到这一现实。6月,参议院在两党支持下通过了《创新与竞争法案》(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批准未来五年内向科学和技术领域投资2,500亿美元。但是,该法案在众议院被搁置,作为年度国防法案的内容之一,它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译注:美国众议院于12月7日批准7,780亿美元的国防法案。)

(本文作者之一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是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著有《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一书(2017年)。另一作者埃里克·施密特在2001至2011年任谷歌首席执行官,2011至2017年在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 Inc.担任执行董事长,与人合着有《人工智能时代:以及我们的人性未来》(The Age of AI: And Our Human Future)一书(2021年)。本文的英文版最初于12月7日发布,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Graham Allison / Eric Schmid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09:41 PM , Processed in 0.0369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