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1

[影乐之声] 豆瓣9.0,我的钢琴家妈妈问我怎么不去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5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瓣9.0,我的钢琴家妈妈问我怎么不去死!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2-02-05 19:29


七年没见…


一见面,女儿忍不住亲自下场“手撕”亲妈…


没办法,实在是因为她这位妈,心肠太硬。


对健康的女儿,她关注程度还不如一架钢琴…


对身体高度残疾的二女儿,她口出恶言:


怎么不早点死!


IMG_8497.JPG


母女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秋日奏鸣曲》


IMG_8498.JPG




IMG_8499.JPG


某乡村小镇。


夏洛特长途跋涉,开车来到了大女儿伊娃家。


人刚到,伊娃兴奋地跑下楼,亲热地抱住她的钢琴家母亲。


这是母女阔别七年第一次见面。


IMG_8500.GIF
IMG_8501.GIF


要不是夏洛特第二任丈夫患病去世,她恐怕仍满世界开演奏会,顾不上这个女儿…


漫长的七年,母女二人,生疏又客气…


衣着朴素的伊娃,在风韵犹存、气质优雅的母亲面前,怯生生地讨好…


习惯成为人群焦点的夏洛特,一进门泪眼婆娑,滔滔不绝地讲述第二任丈夫去世时,她的绝望、无助。


整整一个小时…


IMG_8502.JPG
IMG_8503.GIF


伊娃显然听得有点不耐烦,打断母亲的顾影自怜:


妈妈,很抱歉没有提前告诉你,海莲娜也在这。


夏洛特一贯优雅的脸庞,此时嘴角微微的抽搐,透露出她此刻翻滚的情绪…


IMG_8504.JPG
IMG_8505.GIF


海莲娜,夏洛特重度残疾的二女儿,十八岁时患病,肌肉萎缩,口齿不清,无法完整地讲完一句话…


伊娃不打算照顾母亲的情绪,她吐露的每个字,都像在夏洛特身上掷刀:


海莲娜病情变得严重,你就把她送到了别人家里…


妈妈你想见见她吗?


IMG_8506.JPG


夏洛特迅速整理好情绪,像进入“母亲”这个角色演技拙劣的演员…


伊娃在前面带路,夏洛特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


脸上扬起演出时才有的得体微笑,踏进了二女儿的房间…


IMG_8507.GIF
IMG_8508.GIF


 楼主| 发表于 2022-2-5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8509.JPG


《秋日奏鸣曲》1978年经典作品,豆瓣评分9.0!


IMG_8510.JPG


制作班底堪称当时的顶流!


上世纪好莱坞顶级女演员英格丽·褒曼出演,这也是英格丽演艺生涯最后一部电影。


63岁的英格丽饰演的钢琴家,气质卓越,有岁月打磨后醇厚的美感。


IMG_8511.JPG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由瑞典国宝级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自编自导。


其电影代表作《处女泉》《第七封印》《呼喊与细雨》…


不仅仅是影迷心中的圭臬,更是北野武、李安等世界级导演的灵感来源。


IMG_8512.JPG
IMG_8513.JPG


有一件令人动容的电影圈轶事。


2006年李安筹备拍摄《色·戒》,情绪几近崩溃。在友人的引荐下,李安前往伯格曼的隐居地拜访。


“迷弟”与偶像跨越千山万水会面,李安如同朝圣般,伏在白发苍苍的伯格曼肩上,失声痛哭…


伯格曼在电影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IMG_8514.JPG


说回这部《秋日奏鸣曲》,它深深烙上“伯格曼式”的印记:


故事情节稀薄,场景单一,只剩几个角色互相交谈,但“充满视觉冲击力,包含着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意向”。


比如,母女二人坐在钢琴前,弹奏肖邦序曲,她们衣服穿着,艳丽的红色与暗淡蓝色的鲜明对比…


IMG_8515.JPG
IMG_8516.GIF
IMG_8517.GIF


比如,夏洛特彻夜守候在丈夫病床前,那抹秋日落日的晕黄…


IMG_8518.JPG


比如,母女三人首次团聚,海莲娜和伊娃满怀期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背对画面的夏洛特神色未名,三人情绪的强烈对比…


IMG_8519.JPG


不怕说,乌鸦看了三遍。


一遍看故事人物;两遍看它优美富有诗意的台词,如欣赏一出舞台剧;三遍看色彩强烈的视觉画面,如欣赏一幅幅画。


它是一面棱镜,任意角度窥探,总能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IMG_8520.JPG
IMG_8521.JPG


乍看之下, 《秋日奏鸣曲》是一部女儿控诉母亲,生而不养,不负责任的电影。


在伊娃的印象里,她的童年几乎没有母亲的身影…


她的母亲,存在于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存在于邻居、同学的交口称赞。


却永远不会是,陪她做游戏、陪她弹琴的妈妈。


IMG_8522.GIF
IMG_8523.JPG


她和沉默寡言的父亲,像永远盼着母亲偶尔归家的守望石。


孤独、安静、自卑。


IMG_8524.JPG


哪怕妈妈偶尔在家,她亲热地说着宝贝妈妈爱你,转身却紧闭房门,日复一日地练琴。


母亲的光环几乎淹没了那个自卑怯懦的小伊娃…


伊娃恨母亲的冷漠,恨母亲伪装的爱意,更恨她明明嘴上喊着宝贝,却吝啬地不肯施舍一点关怀。


IMG_8525.JPG


母亲受的伤害要转嫁给女儿,母亲的失败要由女儿来补偿。

女儿的不幸就是母亲的胜利吗?

我的痛苦就是你暗地里的快乐吗?


声声控诉,字字泣血。


IMG_8526.JPG


另一边,对患病的妹妹,母亲更残忍…


病情恶化,母亲转身就将妹妹送去了疗养院,多年来不闻不问,避如蛇蝎。


两个渴望母爱的孩子,两个从小没有得到过母爱滋养的灵魂…


两姐妹,一个精神残疾,即便有深爱她的老公在身旁,却无法感受到爱,更没有爱人的能力…


一个身体高度残疾,终日躺在床上,盼望着母亲的关心。


IMG_8527.GIF


可影片仅仅是控诉一位不合格的母亲吗?


显然不是。


做母亲之前,她叫夏洛特,音乐厅里的钢琴家,才华横溢,备受瞩目…


她又何尝不是另一个伊娃: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抚摸,别说关爱,连责骂都没有。


一个从没有尝过父母之爱的人,又要从哪里拿出爱,分给下一代。


IMG_8528.JPG


她这一生都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安慰。


夏洛特面对女儿的控诉,绝望地说:我不想做你的母亲,我和你一样无助。


她在求饶,双眼含泪,低声哀求:能不能抱抱我,可不可以教教我怎么爱你。


IMG_8529.GIF


选题会上,同事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


任何一个无法亲近的母亲,循着她们曲折迂回的回忆里望去,都站着一个,不知所措,难堪痛苦的小女孩。


IMG_8530.JPG


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的人叩问,爱是什么。


或许伯格曼在1978年的这部电影中,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爱是一种能力,由爱衍生的幸福会通过父母传递,同样的,痛苦也是。


IMG_8531.JPG


另一方面,乌鸦也看到这部四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它对母亲角色的探讨,放在当下依旧不过时。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尤为超前和具有时代意义。


当“隐忍”“伟大”“奉献”诸如此类的词语,不再跟“母亲”强制性捆绑。


当“丧偶式育儿”“缺失的父爱”,不断被推向舆论场,一遍一遍抨击绝大多数父亲,在育儿方面的缺位。


才有空间去抨击,“一个女人到底如何才能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伪命题,根本是强(女)人所难。


IMG_8532.GIF


钢琴家夏洛特是极端的案例,却在当今女强人遍地的社会,具有典型性。


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善良有爱的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别忘了,那个沉默寡言、一直隐匿在角落里的父亲,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IMG_8533.JPG

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IMG_853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6 09:19 AM , Processed in 0.0685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