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万达新增就业占全国1.7%,段永平清仓腾讯抄底苹果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4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达新增就业占全国1.7%,段永平清仓腾讯抄底苹果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  2023-01-04 18:00 Posted on 浙江


东莞新政首周新房成交量环增950%


1月4日消息,在过去一周(2022年12月27日~2023年1月2日)内,东莞累计成交933套房源,周成交量环比涨幅950%。此前,东莞接连颁布楼市新政:2022年12月26日,东莞全面放开限购;12月30日,东莞再推出存量商品房“带押过户”模式。在去年7月东莞楼市第一次松绑时,东莞新房周成交量环增67%,“不限购、无社保,低首付”成为多数开发商的噱头。

2022年东莞全年新房住宅成交286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2%,创2008年以来新低;住宅成交金额813亿元,同比锐减44%。二手房方面,东莞全年成交约2万套,比起去年的21087套,同比减少7%。(每经网)

|点评| 东莞作为全国较早一批全面放开限购的城市,本次新政对于本地房地产市场的提振效果立竿见影。本次东莞楼市新政,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先发优势,对周边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的释放也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所以东莞楼市得以快速回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东莞房企已经开始取消此前的房价促销活动,提升商品房价格。

此前,东莞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楼市松绑政策,但仅在短时间内刺激了楼市的复苏,未能扭转房地产市场整体信心的下滑。而这次新政过后,房企的信心明显恢复,或将对改善楼市整体的下行趋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不过,随着全国其他城市楼市政策的跟进,东莞楼市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将逐渐被弱化。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下降46%


1月4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深圳二手住宅共成交约21701套,较2021年成交量下滑46.68%,接近腰斩,月均成交仅约为1808套。成交量的下降,间接导致二手房价格也出现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二手房源按照甚至低于参考价出售。

专家预计,2023年深圳楼市能否有所起色,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前期泡沫是否褪去,二是疫情后的需求端能否修复,三是深圳楼市调控政策能否松动。目前政策松动的可能性比较小,深圳二手房市场还将在低位徘徊。(证券时报)

|点评| 那边东莞楼市回暖,相隔不远的深圳仍然“寒气逼人”。2022年,房地产的“寒气”不可避免地吹到了二手房市场,但深圳连续两年二手房交易量均出现腰斩的情况是极不正常的。一方面,深圳是最先试点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的城市,属于主动去杠杆,掐断了炒房客的热情;另一方面,受益于2018~2020年,深圳二手房连续三年的正增长,透支了短期购房需求,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未彻底扭转。

当然深圳多数片区的二手房房价已经回落到2019年水平,刚需家庭购房需求仍在,一旦调控政策放松,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寡妇交易”回归外资创纪录狂抛日债


1月4日消息,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12月24日的一周内,外国投资者净卖出了价值4.86万亿日元(约合371.6亿美元)的日债。这是日本财务省自2005年开始公布该数据以来最大的单周抛售规模,超过了去年6月所创下的4.81万亿日元的前高纪录。

做空日本国债以期望收益率飙升的投资策略,在过去20多年一直被业内称作“寡妇交易”,因这一高风险交易往往容易遭受巨大损失。然而,如今随着日本央行于去年12月出人意料地调整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寡妇交易”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回归”。周三,日本央行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宣布将进行计划外的债券购买,以反击市场有关该行正迈向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猜测。(财联社)

|点评| 日本央行作为全球央行中为数不多仍在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在全球多数国家饱受高通胀水平困扰时,日本的通胀出现温和上升,这是过往日本央行求而不得的事情。适度的通胀表明社会需求略高于产出,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日本央行乐见其成,所以持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发展。

日本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全球需求已经出现明显放缓趋势的大背景下,独自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支持作用将越来越小。如果此时选择转向紧缩,将推动部分海外资产回流日本,并推高日元汇率。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是非常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只是时间问题。


雷军:小米变革进入深水区


1月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全员信,正式宣布晋升卢伟冰为集团总裁,同时晋升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此前,雷军已通过内部信宣布了王翔退休和卢伟冰接任的消息。雷军表示,对于小米而言,2023年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这一年,小米的关键词是“稳健推进,蓄势待发”。

雷军称:“这一年里,我们要更具勇气、更有耐心、更具长远全局视角,不断夯实基础、构建强化体系能力,为未来5~10年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未来2~3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中证网)

|点评| 小米去年下场造车的消息和手机转型高端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小米而言,二者不论是哪一项,都困难重重。小米选择全栈自研算法的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切入口,算是兵行险着。新能源汽车的硬件配置方面目前行业内已经相对成熟,而自动驾驶技术还是车企们正在探索的一项功能。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小米实现“后发制人”的希望所在。

在传统智能手机业务中,小米受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出货量小幅下跌。在高端化策略上,小米手机在提高售价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配置,实质上依旧绕不开“性价比”路线,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有限。并且,小米生态链的规模逐渐触顶,还有不少代工厂开始走“去小米化”路线。目前,小米急需找到集团盈利的新曲线。

万达自称去年新增就业约占全国1.7%


1月3日,万达集团公布2022年度新增就业数据。全年新增服务业就业20.1万人,其中大学生超过10.2万人,约占2022年全国新增就业的1.7%,超额完成万达年度就业目标。

2022年,万达集团全年新开业55个万达广场、27个万达酒店、105家万达影城、61家宝贝王乐园,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万达集团成为全国仅有的全部完成年度开业目标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截至2022年底,万达已在全国累计开业473座万达广场、120个万达酒店、825家万达影城、385家宝贝王乐园,共创造稳定服务业就业岗位191.6万个,其中大学生89.5万人。(证券日报)

|点评| 根据发改委数据,2022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已经提前完成了去年两会时提出的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万达所谓的新增就业约占全国的1.7%,大概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数字的加减乘除似乎没错,但这个说法需要再推敲推敲。比如,这新增的20万就业人员,都是万达的自雇员工呢,还是旗下物业生态招聘的就业人员都算在内?如果按照后者的说法,像腾讯、阿里、美团等平台,创造的新增就业大概在百万数量级。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万达的成绩。在疫情冲击下,各大平台企业都在裁员,万达能够不减员增效,还能创造新增就业,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万达在这一个地产寒冬没有趴下,得益于前几年的壮士断腕,把大量房地产项目都给卖了。如今看来,万达的这个做法颇有先见之明。

京东开放个人商家入驻京东小店


1月4日消息,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针对个人商家开放入驻通道,自然人可以注册“京东小店”。京东小店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商家入驻的POP店铺模式,可在京东App、京麦App、京东招商小程序等渠道操作,仅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即可申请入驻。

“京东小店”大部分类目新商家可享长达90天的“0元试运营”政策,在此期间无需缴纳保证金;“京东小店”所有商家也无需缴纳平台使用费,约60%的类目商家还可享受技术服务费率低至0%,部分类目商家保证金降幅达80%。(证券时报)

|点评| 作为京东“春晓计划”的一部分,为自然人提供快速入驻通道、推出“0元试运营”政策、取消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率低至0%、降低保证金的五大举措,为的自然是吸引新商家的入驻,实现向基层裂变式沉淀。其实京东布局由来已久,截至去年三季度,京东零售已连续7个季度取得第三方商家数量20%以上的同比增长,所以本次举措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近几年,随着拼多多的异军突起,电商江湖中,淘宝和京东的“双人转”悄然变成了“三国杀”,而且像抖音电商也在强势崛起。资本市场一向用脚投票,2022年,阿里市值缩水了22.60%,京东也缩水了11.84%,唯独拼多多市值实现了52.80%的正向增长。此时,京东急忙上线“京东小店”,无疑是对拼多多、抖音电商模式的精准反击。至于能否收到奇效,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段永平大举清仓美股腾讯抄底苹果


1月4日,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在社交平台上称,换了一些Brk/B(伯克希尔B股)到苹果,已经将手上美股腾讯换成苹果,但港股的还没动。同时还表示,希望苹果现在的股价或以下可以持续一年以上,这样苹果的回购就会更有效率。

周三多家媒体援引苹果多家零部件供应商的消息称,由于需求疲软,苹果公司已告知多家供应商第一季度减少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零部件的生产。A股多家跟苹果合作的上市公司回应,表示暂无可透露消息披露。(澎湃新闻)

|点评| 段永平有中国商界“教父”之称,小霸王、步步高、vivo、OPPO、拼多多等成功背后都有段永平的助推。相较于在一级市场“点石成金”,转战二级市场的段永平似乎差点意思。最成功的案例还是20年前,以1美元的价格买入200万股网易,2年后涨到70美元。

从去年开始,段永平多次在社媒上表示已买入腾讯,并在2月、3月、4月、8月以及10月,累计6次抄底腾讯,风格上属于“越跌越抄”。随着去年四季度中概股反弹,推算部分仓位已经实现盈利。从风格上看,段永平属于标准的长线投资,买入腾讯、苹果均有类似的特点。这次调仓只涉及美股腾讯,或只是针对性调整仓位,而不是改变基本策略。

周三两市走势分化沪指涨0.22%


1月4日,三大指数全天分化,沪指午后一度探底翻绿随后震荡回升,创指维持绿盘运行。板块方面,造纸板块大涨,房地产板块持续强势,家电、物业等板块跟涨,国资云板块继续走强,银行板块活跃,游戏概念股上行;新冠药物板块持续下挫,煤炭、金属等资源股集体走弱,赛道板块全线低迷,消费电子板块陷入调整。总体来看,两市个股涨多跌少,超2700只个股飘红。

截至收盘,沪指报3123.52点,涨0.22%,成交额为3164亿元;深成指报11095.37点,跌0.20%,成交额为4673亿元;创指报2335.12点,跌0.90%,成交额为1499亿元。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7837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1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8.44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三两市再度恢复至小幅震荡当中,从指数上看,均运行至近期场内平均成本处,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从板块上看,有了东莞全面放开限购政策的先例,市场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宣布全面放开限购,地产板块全天活跃。受隔夜苹果再度砍单的影响,消费电子板块全天走弱,阻碍了科技板块的估值回归进程。

目前,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尚未被有效调动,个人投资者相对来说较为活跃,场内成交量正在小幅恢复中。场内基金年度排名已经公布,部分投资者担心基金年后针对重仓股进行调仓,选择提前离场,能源板块部分表现较为疲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09:55 AM , Processed in 0.0706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