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通道虽没有完全关闭,但成功上市的企业约八成为募资额小于50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而在更早的2020年、2021上半年,近半数中概股上市募资额超过1亿美元。这给美元基金的退出带来了很大挑战。
2023年两个募资额过1亿美元项目的上市,在赴美上市低迷一年多的当下,提振了美元基金的信心。
近期上市的禾赛科技和硕迪生物,是典型的在美元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从两家公司的招股书可以看到,其主要股东中,投资机构股东合计持股近半。
禾赛科技是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根据其招股书,2017年-2022年,禾赛科技共出货超过10.3万台激光雷达,并在2022年累计出货超过80400台激光雷达,主要面向ADAS客户。其ADAS产品的主要客户包括理想汽车、集度汽车和莲花汽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15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中有12家使用禾赛科技的主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根据禾赛科技招股书,光速中国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方,光速中国旗下多只基金共计持有禾赛科技17.5%的B类股,百度、博世、小米、远瞻资本分别持有6.8%、6.6%、6.3%、5.9%的B类股。此外,美团、高瓴、启明创投、CPE源峰、德同资本等均为禾赛科技的投资方。
2018年,光速中国作为领投方参与了禾赛科技的B轮早期融资,并在之后的轮次持续追加投资额度。“过去一年多,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之路并不容易。现在禾赛科技顺利打开了这扇门,这对中概股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显现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企业的认可,也是对走向全球市场的中概股的一种信心提振。”光速中国对《财经》记者表示。
IPO前,公司管理团队持股不多,通过“同股不同权”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禾赛科技首席执行官李一帆持有禾赛科技8.6%的A类股,拥有25.7%的投票权,孙恺持有8.9%的A类股,拥有26.5%的投票权,向少卿持有8.6%的A类股,拥有25.7%的投票权,谢东萤(Louis T. Hsieh)持有1.2%的B类股,拥有0.4%的投票权。
作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仍在亏损中。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48亿元、4.16亿元、7.2亿元(约1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1.07亿元、2.45亿元。
李一帆表示,IPO 的募资额小于上一轮融资,它更大的意义是帮禾赛科技开拓国际业务,更公开的财务和公司股权信息有利于沟通国际客户,这将是禾赛科技今明两年的重点。
另外一家成功赴美上市的企业——硕迪生物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虽然其两位创始人都是外国人,但从其高管团队、总部分布及背后的核心投资人看,硕迪生物被市场视为中概股。
IPO前,红杉资本中国持有硕迪生物10.30%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BVF、斯道资本、高瓴、F-Prime Capital、启明创投以及Deep Track Capital分别持股9.56%、8.35%、8.06%、7.50%、6.37%以及6.37%。
此外,新瑞鹏宠物医疗是近期又一家递表美股的中国明星独角兽。其创始人彭永鹤最早是一名兽医,1998年他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宠物医院——瑞鹏宠物医院,即新瑞鹏的前身。2018年,瑞鹏从新三板摘牌后获高瓴资本支持,原高瓴系的宠物医疗资源与瑞鹏系整合为“新瑞鹏”。自此公司开始迅猛扩张。如今,新瑞鹏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宠物医疗服务平台——2021年营收48亿元,坐拥近2000家宠物医院。根据招股书,其主要股东高瓴资本持股35.8%,创始人彭永鹤持股31.8%。
从这些企业的股东结构可见,近期完成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和在美递交招股书的中国明星独角兽企业,是美元基金在中国进行投资,进而成长起来的科技、医药、消费领域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赴美上市是背后资金的重要退出渠道。
已投资金能否顺利退出,关系到美元基金的投资业绩和未来募资情况。在2022年港美股IPO市场都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2年股权投资市场新募外币基金共计114只,同比下降40.6%。
能否实现良好退出是美元基金未来能在中国施展多大力量的关键因素。某头部美元基金合伙人对《财经》记者表示:“禾赛科技上市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但之后的市场情况,还需要观察。”
文 | 冯奕莹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