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哲史艺丛] 蒙古土尔扈特部大迁徙:为何主动西迁伏尔加河,百年后又回归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5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古土尔扈特部大迁徙:为何主动西迁伏尔加河,百年后又回归中国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4-24 18:31 Posted on 山东


10.jpeg

土尔扈特部东归


今年是土尔扈特部东归252周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的20余万蒙古人,经过8个月的迁徙,完成了万里东归壮举。土尔扈特人万里东归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悲壮的民族迁徙”。17世纪初,土尔扈特人因准噶尔部的兴起和卫拉特内部的利益争夺而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生活;18世纪下半叶,因俄罗斯帝国政府的压迫与清帝国的招抚,土尔扈特人又回到新疆故乡。


一、生活的抉择:土尔扈特人西迁动因


土尔扈特部作为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西迁之动因与蒙古诸部的内部纷争,尤其是卫拉特蒙古与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之间的一系列矛盾有关。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动因或可在卫拉特蒙古的发展源流中找到端倪。


在正式故事之前,我们需要对蒙古各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蒙古各部分为漠南蒙古、在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和在漠西的卫拉特蒙古(又译为厄鲁特蒙古)三部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土尔扈特部就是卫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


11.png

喀尔喀蒙古旧照


北元末期,蒙古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作为西蒙古的卫拉特蒙古通过扶持蒙古大汗与东蒙古分庭抗礼,与东蒙古一直存在龃龉。1453年,卫拉特蒙古的绰罗斯·也先成为新的蒙古大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但好景不长,一年后,阿喇知院杀死也先,绰罗斯家族内部为争夺汗位攻伐不止,卫拉特蒙古逐渐衰落,招来东蒙古的持续征伐。到了土默特俺答汗时期,东蒙古的势力更是扩张到青海一带,卫拉特蒙古的领地范围被进一步压缩。在这时,喀尔喀蒙古落井下石,也发动了对卫拉特蒙古的战争。


12.png

绰罗斯·也先


经过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对漠西卫拉特蒙古的多次战争,卫拉特蒙古失去了杭爱山以南、阿尔泰山以西的大片牧地,被迫迁徙至托博尔河流域(注:该河流主要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在俄罗斯托博尔斯克汇入额尔齐斯河)。我们知道,对于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游牧民族来说,水草丰美的牧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游牧民族的首领也只有拥有对大片牧地的支配权,才能巩固对部落的强有力的控制。因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牲畜的繁殖,失去大片牧地的卫拉特蒙古在内部爆发矛盾是必然的。


1625年,和硕特部发生了争夺牧地财产的内部纷争,并很快蔓延到整个卫拉特蒙古。尽管杜尔伯特部的达赖台吉出面调解了这场战争,但不久之后,卫拉特蒙古内部还是发生了大分裂。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的楚库尔为一个集团;准噶尔部与和硕特部的拜巴嘎斯是另一个集团。(注:拜巴嘎斯和楚库尔是同母异父的关系,因为争夺兄长青台吉的财产而爆发冲突)这一种事实上的分裂一直持续到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为止。


13.png

《康熙王朝》中的噶尔丹


在这种情况下,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不想卷进卫拉特蒙古内部的纷争动乱中,同时也为避免被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首领、卫拉特蒙古事实上的盟主巴图尔浑台吉吞并,于是他主动向巴图尔浑台吉提出要率领本部牧民分离出去,到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生活。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于1235年开始西征,攻占了中亚、东欧的大片领土,并于1243年建立了钦察汗国。拔都以其高超的军事智慧在蒙古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在祖宗荣光和拔都西征精神的感召下,和鄂尔勒克怀着像英雄前辈扩张领土那样的豪情壮志,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以及土尔扈特、和硕特和杜尔伯特三部的5万余户牧民踏上了漫漫西征路。他们放弃了准噶尔故乡,朝着日落的方向进发,在沿途中不断征服鞑靼部落,最终于1630年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伏尔加河流域。


14.png


二、沙皇的压迫:土尔扈特为什么东归


在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之后,土尔扈特部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蒙古人身份和中华民族认同。在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吸引下,土尔扈特部与蒙古各部、以及后来的清廷保持了长期友好联系。


崇德五年(1640年),和鄂尔勒克从伏尔加河流域出发,作为土尔扈特王公参加卫拉特蒙古与喀尔喀蒙古的王公会议,将会议通过的《卫拉特法典》带回土尔扈特部,以此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顺治年间,土尔扈特部首领书库尔岱青向清廷上表,进贡骆驼与马匹,并请求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开展互市贸易。康熙年间,尽管准噶尔汗国强势崛起,阻断了土尔扈特部上表纳贡的路线,但土尔扈特部还是取道西伯利亚,与清廷取得联系。清廷与土尔扈特部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清廷还派出图里琛使团对土尔扈特部进行访问。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表明了土尔扈特部虽然迁徙到遥远的伏尔加河流域,但从未与祖国断绝联系,在他们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对故乡的强烈归属感。


15.jpeg

土尔扈特东归路线


沙皇俄国自伊凡雷帝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周边国家的武力征服。沙皇政府对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更是不遗余力地渗透、分化,企图加强对土尔扈特部的干涉与控制。此举激化了土尔扈特部与沙皇俄国之间的矛盾,而随着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清廷逐渐控制了整个新疆,为稳固在帝国西部边陲的统治,清廷招远怀人。在这种情况下,土尔扈特部的归国之心愈发强烈。


沙皇俄国见土尔扈特部久不驯服,加紧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当时,扎尔固会议是土尔扈特汗国一个由王公贵族组成的权力机构,类似于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沙皇政府试图通过改组扎尔固会议,来限制土尔扈特首领的权力,培植自己的代理人,从而更好地控制土尔扈特部。1762年,沙皇俄国颁布新的扎尔固会议条例,宣布扎尔固会议的成员今后由沙皇俄国指定,土尔扈特部的首领不得干预。这些改组措施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土尔扈特部首领的权力,还把扎尔固会议变成了一个可以与首领分庭抗礼的机构,在土尔扈特部内部产生了分歧。此外,沙皇俄国还对土尔扈特部的汗位继承进行干预,他们不希望由渥巴锡继承汗位,而企图扶植已改信东正教的策伯特多尔济继承汗位。复杂的政治环境与沙皇的专制使得土尔扈特部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这加速了他们摆脱沙皇俄国干涉与控制的决心。


16.png

渥巴锡


沙皇的疯狂扩张与专制的农奴制使得农民大量逃亡至伏尔加河流域,为防止农民逃亡,顺便推进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沙皇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察里津防线”和“奥伦堡碉堡线”。察里津,即后来的伏尔加格勒,这两条防线采取了逐步蚕食的进攻策略,分割土尔扈特部原有的牧场,使得草场面积大幅度缩小。同时,为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与镇压力度,沙皇鼓励原先居住在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军队。伏尔加河流域人口激增,大量的牧地变成耕田,牲畜没有食物,土尔扈特部的经济遭到巨大打击,土尔扈特人的生活愈发艰难。


与此同时,沙皇政府又向土尔扈特部推出“征兵减税”的欺骗政策,为满足沙皇俄国对外侵略所需的兵源,沙皇政府通过向土尔扈特部征兵的方式来减少土尔扈特部的赋税,此举既用减税的手段变相控制了土尔扈特部的经济,又使得土尔扈特部的人口资源遭到巨大损失,从而失去了与沙皇俄国抗衡的实力。从1767年开始,土尔扈特部共向沙皇俄国提供了125万人口,但沙皇俄国并未履行承诺,土尔扈特部陷入了青壮年人口流失与赋税日益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


除政治、军事手段之外,沙皇俄国还试图从文化渗透上改变土尔扈特部的民族文化习俗,改变土尔扈特部的民族认同。土尔扈特人信仰藏传佛教,因为藏传佛教有熬茶布施的传统,土尔扈特部不定时地派遣一些上层人物到西藏进行布施活动,这成为土尔扈特部与内地加强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土尔扈特部的历代首领还广修寺庙,邀请蒙古和西藏的高僧到土尔扈特弘扬佛法。


17.png

藏传佛教


为中断这一途径,沙皇政府多次派神职人员深入土尔扈特部进行东正教的传教活动,向他们施加洗礼。沙皇政府还收买了一些上层僧侣,想通过他们在土尔扈特部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强大影响力劝说那些顽固的部民改信东正教。当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宣称自己是活佛转世,试图以此加强与土尔扈特部的宗教联系。


三、土尔扈特回归大清:

民族融合的最好见证


1771年1月,趁俄土战争激战之机,渥巴锡率领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的20余万土尔扈特人离开了生活140年之久的伏尔加河流域,开启了东征的归途。出于搜刮兵员、控制伏尔加河下游牧场的考虑,沙皇政府命哥萨克骑兵对土尔扈特部加以拦截。与此同时,沙皇政府也挑动与土尔扈特一直有矛盾的哈萨克汗国袭击土尔扈特回归部众。哈萨克大玉兹苏丹艾拉里在巴尔喀什湖附近对土尔扈特人展开突然袭击,土尔扈特人被迫转道前往伊犁。


此时天寒地冻,土尔扈特部缺乏补给,饥馁而死者甚多。沙皇政府和哈萨克汗国又在土尔扈特的回归路上围追堵截,土尔扈特部伤亡惨重。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渥巴锡依然坚持前进,最终于同年4月到达清朝边境。


18.jpeg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土尔扈特档


乾隆帝得到署理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的奏报,得知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乾隆帝对此十分重视,决定接纳回国的土尔扈特部,表现出了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全国各地向伊犁调拨马牛羊20万头、米麦4万余石、毡庐400余具、棉花6万斤,帮助土尔扈特人渡过难关。


19.png

乾隆帝剧照


土尔扈特部稳定下来后,乾隆帝命钦差大臣额附(驸马)色布腾巴珠尔等人护送渥巴锡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见。渥巴锡在避暑山庄住了接近半个月,受到了清廷极高的礼遇。乾隆帝用蒙古语与之长谈,询问边疆局势及回归情况。事后,乾隆帝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其余的大小首领皆有封赏。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内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石碑。


20.jpeg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


文史君说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政治上是摆脱沙皇的干涉与控制,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蒙古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经济上,伏尔加河流域人口激增,牧地面积缩小,给土尔扈特部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压力。而沙皇“征兵减税”造成土尔扈特部青壮年人口流失,加剧了土尔扈特部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文化上,藏传佛教与东正教宗教信仰的不同及沙皇强行推行东正教信仰更是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龃龉。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事件所体现的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精神更是成为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乌云毕力格:《土尔扈特汗廷与西藏关系(1643-1732)——以军机处满文录副文件记载为中心》,《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神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6:36 PM , Processed in 0.0427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