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0

[时评] 「巴以冲突」背后,有哪些恩怨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0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以冲突」背后,有哪些恩怨史?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3-10-09 08:01 

关注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事了:巴以又起冲突了。

此次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起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代号「铁剑」的行动。

为何中东这俩国总是战火不断,背后有哪些恩怨情仇?加沙地区在以色列的封锁中,又是如何夹缝中求生存的?一起看看答主们的解读。


历史上,「巴以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主:卢克文

我会尽量简洁明了地说清楚这档子事,大家知道个主要线索就行。

二战打完后,被纳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陆续被释放,可是他们无家可归,尤其在波兰还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们,只有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社区说来这住吧,60 万犹太人就跑去了巴勒斯坦,慢慢犹太人越聚越多,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区域。

在决定去巴勒斯坦地区前,历史上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曾计划让犹太人定居到巴塔哥尼亚(在南美)、西奈半岛、乌干达、马达加斯加,日本人还曾经希望犹太人定居当时被日本控制的东北,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搞成。

因为历史和宗教原因,犹太人对巴勒斯坦最有感情,毕竟这是祖上待过的地方,有自己的圣城在,还能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跟现在不一样,那时欧洲各地民族国家的意识觉醒,各国都觉得犹太人很难同化,所以各国都是反犹的,尤其俄国下手狠,吓得犹太人往中西欧逃命,激发了德法对犹太人的排斥。

现在大家只记得德国人在二战杀犹太人,许多人并不知道,在当时的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排犹。

1896 年,犹太记者赫茨尔觉得自己民族再这样子流浪也不是个办法,就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说我们还是自己建国吧,要不去哪都遭人嫌弃,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最开始有 4 万名犹太人跑这来定居,1917 年巴勒斯坦的实际话事人英国发了个《贝尔福宣言》,算是默认了犹太人往这块地跑,二战结束前这里共聚集了 60 万犹太人。

巴勒斯坦那块地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名,原先归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被英法肢解后,英法吃得满嘴油,英国才接手了这块地盘,所以犹太人才有机会跑这来建国。

当时苏联为了拉拢以色列的工党,支持以色列建国,美国的金融领域都被犹太人玩坏了,当然也支持,有全球两位大佬站台,1947 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另一个是阿拉伯人为主的巴勒斯坦,以色列拿到了 55% 的土地,约 1.52 万平方公里,阿拉伯人拿到了 45% 的土地约 1.15 万平方公里。

而且是富庶的沿海地区给了以色列,贫瘠的沙漠地区给了巴勒斯坦。

0.JPG

明明犹太人人少,阿拉伯人人多,这就不按人口比例分配土地了,而且犹太人算是外来人口,还拿这么多好土地,这让阿拉伯人十分上火,其他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都反对这个决议,说这是在欺负我们阿拉伯人,耶路撒冷是我们阿拉伯世界的,我们不干,我们要揍死以色列。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英国宣布不再统治巴勒斯坦地区,这里发生的事以后跟他无关,就在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一起发兵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开打。

这次战争埃及出兵 7000 人、约旦出兵 7500 人、叙利亚出兵 5000 人、伊拉克出兵一万人、黎巴黎出兵 2000 人,还有「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一万多人,总计四万多人,另有 131 架飞机、121 艘舰船、240 辆坦克、140 门野战炮。

以色列这边当时还纯粹是一些基础民兵,连国防军都没有,总计 3.4 万人,没有大炮、装甲车,仅有 33 架飞机和 3 艘破船,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在巨大的军事差距下,阿拉伯联盟初期碾压以色列,28 号约旦的精英部队就打得耶路撒冷旧城的犹太人投降,新城里的犹太人弹尽粮绝,水都没得喝。

美国从 5 月 17 日就开始要求战争双方停火,刚好苏联也同意,在强国的干涉下,6 月 11 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以色列趁着这四周时间疯狂买入大量武器,从美英法三国购买了大量坦克、火炮、轰炸机、轻武器、野战炮、巡逻舰等等,再发动所有国民投入战斗,年轻的上前线,还能动的去挖工事,四个月时间军队发展到 6-10 万人,超过了阿拉伯联盟正规军总数的 4.5 万人。

有人有枪有钱的以色列一波反杀,到 1949 年 7 月签订停战协定时,阿拉伯国家阵亡 1.5 万人,以色列只阵亡 6000 人,除加沙和约旦河岸,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 80% 的土地,共 2 万多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家承认战败,遭到沉重打击。

从以色列建国的这一天开始,中东就注定鸡犬不宁,之后一共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总体剧情都差不多,都是在西方强国的帮助下,以色列一一击退阿拉伯人。

前面这些讲的是整个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的冲突,可以说阿拉伯世界基本被打服了,现在对以色列没那么尖锐了,但以色列是天天骑在巴勒斯坦人的头上撒野,巴勒斯坦是不可能服气的,这事没完,一直要对抗到底。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下面这张巴勒斯坦领土丢失图,以色列主要是依靠五次中东战争,以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一点一点花了七十年,将这些土地吞下来的。

1.JPG

世界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只有自强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


加沙地区是如何在以色列封锁中生存的?


答主:爱读书的小乔

1、露天监狱。

到底残忍到什么程度呢?咱先说陆地,加沙就只跟两个国家接壤,除了埃及就是以色列,其中跟以色列接壤的边境上,有两个进出的口岸,07 年之后被以色列单方面关闭,埃及为了配合以色列,也关闭了和加沙唯一的拉法口岸。

如果你觉得这样就已经很过分了,那证明你还是太小看以色列了,为了达到更好的封锁效果,几年间,以色列还在加沙外围,陆陆续续修建了绵延数公里长 10 米高的隔离墙,并且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荷枪实弹的岗哨,只要看到加沙人有越境行为,上去就是突突两枪。

2.JPG

再来说海上,按理说人家加沙作为一个沿海地区,海上的自由活动你以色列无权干涉,但以色列可不管这些,它出动海军时刻监视着加沙的海岸线,只允许渔船在离岸 4.8 公里以内捕鱼,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同样是火力伺候。

空中的管制就更不用说了,加沙唯一的一座机场,2001 年就被以色列给炸了,想从天上逃出加沙也是彻底没戏了。

在如此三位一体的严密封闭之下,加沙任何普通人都不可能随意出入,任何货物都没法正常进口,即便是出于人道主义想援助加沙的外国船只,都被以色列海军无情地开火拦截。

至此,加沙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露天监狱,由于没法儿跟外界交流,经济状况一塌糊涂。本来当地还算是一个出名的鲜花产地,因为以色列的封锁鲜花走不出去,最后只能烂在地里。

由于缺少了原料,加沙的一些制造业工厂,基本上也都关门歇业,大到家用电器小到一卷卫生纸,在加沙都成了稀缺物件。

没有可以放心饮用的水,没有稳定供应的食物,没有充足的药品,每天绝大部分时间没有电可用,做饭都只能使用煤油做燃料,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基本上是越过越好的时候,加沙百姓的生活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3.jpg

按照以色列的设想,照这样发展下去,哈马斯早晚弹尽粮绝,到时候撑不住自己就崩溃瓦解了。

但这种无差别的窒息性封锁,让加沙百姓都恨不得徒手撕了以色列,所以坚持斗争的哈马斯,反而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如何在极端情况下找到一条生路。

2、地道奇观

那么内有饥饿困扰,外有炸弹威胁,这些被关起来的人是如何维持生活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又朴素的发明:地道。从以色列封锁加沙开始,当地不少人的活动重心就转移到了地下,几年的时间就挖通了 1300 多条通往埃及的地道,包括食物、衣服 、汽车,甚至是结婚娶的媳妇儿,有的都是通过地道运到加沙来。

4.jpg

不过,这人生大事多花点钱也就认了,其他吃的用的只要是从地道来的,这价格可都不便宜,很多人为了能买起它们,通通拿起铁锨加入挖地道大军,毕竟这活虽然脏点累点,一天也能赚个 20 多美元。

最火热的时候,整个地道产业,解决了一万五千多人的就业问题,就连不少大学生因为没有其他的挣钱途径,都甘愿来充当一名地下工作者。

哈马斯通过对这些地道进行监管和收税,也积攒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不得不说,这群人可算是把灵活就业,给琢磨明白了。

这种偷偷摸摸的运输方式,最初并没有引起以色列过多的警惕,以至于让哈马斯来了灵感,既然民用这么顺手,何不多挖一些拿来军用呢?

基于这种想法,加沙地下变得更热闹了,除了普通物资,子弹、火箭炮、甚至导弹,都在地表之下流通起来。

同时,哈马斯还挖了不少通往以色列的地道,正面打不过你,时不时地给你来个偷袭,恶心死你。

5.jpg

直到这时,以色列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地下网络,摸清了大概位置后,该炸的炸该轰的轰,导致很多地道还没怎么出力呢就被填平,埃及那边自穆尔西总统下台后,对这些地道的处置力度也越来越大,不是灌水就是直接关停。

以色列考虑到加沙人挖地道的热情,怕自己拆的没他们挖的快,干脆做得更绝一点,首先是在以色列和加沙边界处,建造了一睹深入地下八米的混凝土墙,另外在加沙和埃及边境,挖了一条一百多米宽的人工河。

这对本来就没啥高端工具的当地工人来说,相当于把难度从傻瓜级调整到了地狱级。

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加沙的地道数量是越来越稀少了,对哈马斯的军事威胁造成打击的同时,也让加沙百姓的物资供应更加紧张,以前最起码舍得花钱还能买到东西,如今是有再多钱也很难换来物资。

3、加沙之殇

从 07 年算起到现在,已经十几年的封锁时间,居住在加沙的人,不但没有了自由也停止了发展,200 多万人口中,80% 以上没出过加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超过一半的年轻劳动力因为找不到工作,成天无所事事,为了打发时间,很多人不断地吃止痛药麻痹自己的神经,毕竟有时候太过清醒也是一种折磨。

没有生产也就没办法创造财富,导致近 60% 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70% 以上的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

6.jpg

在如此糟糕的现状之下,当地老百姓还经常担惊受怕,不知何时从以色列飞来的导弹,就会炸塌自家的房子,炸死自己的家人。可以说置身加沙,生活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言,每天的日子都是在煎熬中度过。

更可悲的是,这种痛苦的煎熬,由于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互相仇视,几乎看不到解脱的希望。这些可怜的加沙人就像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终身都要被关押在这所与世隔绝的监狱里面。

即便有当地孩子面对镜头,哭泣着问道:我能做什么,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似乎,也没有人能给她一个答案。

7.jpg

仅仅一墙之隔,却造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井然有序生机勃勃,一边则破败不堪萧条暗淡。

题图来源:@爱读书的小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3:34 PM , Processed in 0.0377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