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2

中国“两会”宣布取消总理新闻发布会 舆论哗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4-3-5 08:12 AM 编辑

中国“两会”宣布取消总理新闻发布会 舆论哗然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24-03-04 00:52:15
j353.jpg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

国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星期一(3月4日)表示,今年的人大闭幕后不举行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消息出台后,中国政府的透明度再次遭到质疑。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星期二开幕。娄勤俭是在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做出上述表示的。娄勤俭解释之所以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是因为大会新闻中心有更多新的安排,包括增加部长记者会等,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统筹考虑以上安排,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他说。

在人大闭幕后举行总理记者会的做法始于1991年,1993年以后趋于制度化和常态化。人大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一直是中外媒体热切期盼的时刻,因为这是世界各地的记者与中国总理直接互动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是中国国内外公众了解中国领导人的个性和思维方式的时刻,同时,也是以严格控制著称的中国政治体系展示片刻透明的重要时刻。

总理记者会向公众现场直播,通常审查制度最小。因为了解这样的价值,记者们一直致力于提出具有洞察力和有意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的总理记者会创造了许多历史性时刻。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温家宝和李克强都在这样的记者会上发表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言论。

2020年5月28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在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结束后的总理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当前有6亿人口每个月收入只有人民币1000元左右。2020年正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脱贫收官之年,李克强的言论引发外界的广泛议论。

去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强出席了记者会。有观察人士指出, “取消总理记者会发出了一个终极明确的信息--即除了一个人的声音外,其他人的声音都不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会拒绝开记者发布会:所以记者会上有什么?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4-3-5 08:22 AM 编辑

两会拒绝开记者发布会:所以记者会上有什么?

文章来源: 张3丰的世界
于 2024-03-05 01:34:29

原标题:记者会上到底有什么

j354.jpg

多年过去,人们会忘记记者会上具体说了什么,哪些措施。可能会记得的,可能是某种情绪以及个人化的东西。是的,真正的政策会有更正式的文件,人们真正想看的,其实就是人本身。


两会的总理见面会开始于1988年,90年代真正进入常态。这是因为在90年代,不但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各地的都市报也纷纷兴起,中国进入了“大众媒体时代”。

朱镕基担任总理的时候,也是记者会这种形式的高光时期,因为他很善于也很享受那种对答,也因为这是中国人刚刚开始收看这样的现场直播,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他成为了明星。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同样成为明星的还有凤凰卫视和吴小莉,谁能向总理提问,似乎比问了什么问题更重要。或许,重要的还有记者的提问腔调乃至穿着打扮,那里有一种叫做时尚或者个性的东西,称之为“自信”也未尝不可。

对市场化媒体来说,能够举手并且被点名提问,已经是一种“成功”。这是会议报道中媒体最在乎的篇章,提高媒体自己的能见度意味着公信力,也意味着赢得市场的可能。这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最终仍然靠运气和临场情况。

人们知道,前几个问题是准备好的,会有很多数据,通常发问的也是中央媒体。中间环节,市场媒体会有一些机会,某个节点外媒会提问。很多观众期待外媒提问,因为那些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出其不意的(其实外媒通常也很有礼貌,并不会真的让人难堪)。

大家会守着某种默契,这样的场合有点像节日,谁也不会真正破坏气氛。甚至包括翻译和花絮,都会引起热烈讨论。‍‍‍‍‍‍‍‍‍

这个“节日”中,提问和回答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意味着沟通和说服,而不是单方面的通报。

人们已经接触了太多通报,看了太多文件,甚至掌握了要读懂那些文件需要的专门学问。但是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希望把那些文件暂时放在一边,进行一定程度上“人与人”的交流。

这个仪式的要义,其实就在于“很多人同时看着一个人”,尽管微弱,这也是一种审视。而知道自己被很多人看着,同样意味着很多。

人们不会期待太多,没有谁会天真地期望有真正让人难堪的问题。人们期待的只是,即便全部都是排练好的,“现场演出”仍然会有“偶然”性的东西,会有一些闪光,一些有意思的时刻。

事实上,在这样的场合,所有的“偶然”最终都证明是美好的,因为这样的时刻有着更多的“人性”

这就是大众媒体时代的真相。很多信任和共识,就是在这种互动中产生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往往能传递出比政策和文件都更有力的信息。“互动”本身就是它的全部奥秘所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不想开总理记者会?两种可能…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4-3-5 08:35 AM 编辑

是谁不想开总理记者会?两种可能…

文章来源: 联合报
于 2024-03-04 10:02:25

j357.jpg

j356.jpg 大陆全国人大宣布会议闭幕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总理李强(右)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关係再受关注。图为两人昨天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开幕。(路透)



京全国人大会议今开幕,外间一直以为这次会议平铺直叙,谁料在记者会环节有不测之变,会前记者会照开,只有发言人的小变;会后记者会是大变,因为总理记者会改了三十多年惯例,令人大会议再无重头戏。

这次人大会前记者会之变,是发言人之变。因为人大会议自一九八三年首设新闻发言人,之前发言人全部来自外交和传媒退休官员。这次会议本来以为是本届人大一次会议设定的外交部前副部长王超,谁料二次会议临阵换人,换上的是曾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娄勤俭,这是首位没有外交和媒体资历、地方官出身的人大发言人。

有人解释为娄勤俭二○一○年调陕西任副省长,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是赵乐际,人大发言人由人大委员长选任,也是不成文惯例。


上述只算小变,这次惊人之变是人大还没开,会后总理记者会就宣布取消,按娄勤俭表态,至少李强任总理期间人大会议不会再有总理记者会。


中共重要会议后的领导人见传媒,最早叫酒会或见面会,十三大首开党代会后总书记见媒体,是赵紫阳拍板以酒会形式举行但可答记者问。一九八七年那天,赵紫阳手端酒杯,绕场一周,神采飞扬,留下历史一页。

一九九一年李鹏任总理,想起人大会后也见传媒,为打开局面,当时人大发言人是曾任驻法大使的姚广,姚见多识广,安排了总理见面会,李鹏认为很成功,一九九三年后将总理记者会制度化。

自有总理记者会以来,国务院总理一年高光时刻就在此时,一些经典话语也由此传颂至今,例如朱鎔基说备好棺材当总理及不惧地雷阵和万丈深渊;温家宝仰望星空的温情和警愓文革复辟的掷地有声;李克强平实的六亿人月入千元人民币的现实,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现在仍是政坛故事。

李强去年三月人大会议上出任总理,按例也举行了人大总理记者会,表现被认为没有出彩,但总算不过不失,所以这不是今年取消总理记者会的原因。有消息说,在二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准备人大总理记者会的工作停了。由于政治局会议讨论的不只是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也拍板人大政协日程议程、基调等全面安排,在那次会议上作出取消总理记者会的决定,是相当合理。

三十多年人大总理记者会一夕取消,可能成谜,由于人大只有邀请权,没有定夺权,谜底只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李强自己不想以总理记者会形式,来面对外部世界;一是“党中央”不想有这个记者会,这可能与今天中国政治格局有关,也可能与今天中国经济大势有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4 04:41 PM , Processed in 0.0628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