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药品集采不再锚定最低价,劳动力失业率连续4月下降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7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品集采不再锚定最低价,劳动力失业率连续4月下降 | 财经日日评

Screenshot 2025-07-17 at 10.05.35 PM.png

2024年居民医保结余增超400亿元



7月17日消息,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居民医保当期结余达到519.42亿元人民币,相较于上年增加了400多亿元;参保人数的绝对值虽然有所减少,但参保率仍巩固在95%;医保基金总支出的增速下降,较上年的增速为5.5%,而2023年医保总支出增速为14.7%。


在2023年住院率首次突破20%大关后,2024年《公报》首次选择不公开住院率的数字。此外,《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异地就医总人次为3.97亿人次,较上年增长了63.2%,异地就医总费用为7867.7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6%。(第一财经)


|点评| 2023年居民医保结余创历史新低,部分地区甚至一线城市都出现医保赤字,不少人担心医保还能撑多久。去年居民医保结余增长了400多亿,主要是监管更加严格,仅追回的医保基金就有近300亿。为了防范居民医保穿底,国家要求地方医保局不得出现赤字预算,也使得统计数据得到改善。不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连续六年下滑,在医保基金收支紧平衡的状态下,地方医保局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前住院率数据较高引发争议,实际反映的是大家对于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担忧。现在住院率不公布,公众又会失去一个了解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窗口,其实无助于问题的改善。与此同时,这个动作本身可能也会引发一些猜测和讨论。

6月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4.5%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数据。6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4.5%,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7%,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已连续4个月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2023年12月起,国家统计局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了调整完善,发布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澎湃新闻)


|点评| 随着春节后返岗复工,失业率数据也逐月得到改善。6月,16—29岁劳动力失业率实现连续4个月下降,但整体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下历史新高,7—8月新一批毕业生涌入,加上往届毕业生还有部分滞留在劳动力市场,青年失业率可能会出现季节性上升。近期,针对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稳就业政策加码,也是为了缓解这部分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6月,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有所回升。部分年轻人可能因为考公、考编主动“慢就业”,但中年群体失业,更多或还是受到行业调整或者企业优化的冲击。对于这部分人群,要重新找工作、职场转型可能也存在困难,同样需要政策上重视及帮助。

国家药品集采不再锚定最低价



7月16日消息,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国家医保局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下一步优化集采的措施考虑,并公布了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的55个品种。本次药品集采主要有几大变化:其中包括,不再锚定“最低价”、医生可按药品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化质量监管等举措。


据悉,本轮集采优化措施将继续对企业价差作出一定限制,但对价差的计算“锚点”作出优化,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作为参照,这样即使出现个别企业报低价,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对于每个品种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将要求其对报价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第一财经)


|点评| 药品集采通过带量采购的方式,换取药企降低药品价格,减少医保支出负担,让患者低价用药。自该政策出台以来,许多纳入医保的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药品集采规则也在不断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但是,让普通民众用得起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让普通民众用得好药。药效不保证,再便宜也没用。此前,少量药企会报出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价格,中标后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减少药品有效成分,一度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麻药不麻”问题。

本轮药品集采规则进一步优化了价格判断标准,更加关注临床使用实际情况。集采遴选的规则更加透明,让药企的预期更为明确。不断优化药品集采方式,平衡药企、患者等多方面利益,能使药品集采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欧盟公布2万亿欧元7年预算案



7月17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28至2034年新预算提案,总额达2万亿欧元,较目前1.21万亿欧元预算实现显著增长。该预算案将重点放在国防建设、经济竞争力提升及农业补贴改革三大领域。该预算案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欧盟成员国政府,不过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几种筹集更多资金的方案,包括对在欧年净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公司征收新税,该提议已遭到多个成员国质疑。


据悉,该预算案需获得所有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批准和签署才能生效,德国政府发言人发表声明明确反对,其表示,在所有成员国都在为巩固国家预算作出相当努力的时候,全面增加欧盟预算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德国将无法接受委员会的提案。法国则因国内财政赤字飙升对增加投资表示谨慎。(第一财经)


|点评| 2万亿欧元的预算提案如果得以实施,或将加速欧洲整体的经济增长,但对各成员国来说,从预算提案中直接受益和出力的程度截然不同,经济实力偏弱的成员国更“占便宜”。只是今年欧盟的内部情况有所不同,为了提振本国经济,德国今年在国防和基建投资上大笔投入,还刚刚公布了大规模的企业减税方案,导致对外援助的空间有限。法国则截然相反,近期正在研究包括削减开支、扩大税收等减少债务措施。

无论站在什么立场,德法两大经济体都难以接受欧盟这份显著增长的预算提案。失去“金主”的支持,这份预算提案用向巨头公司们征税来实施,对欧洲经济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恐怕通过的难度更大。

抖音再次调整外卖布局



7月17日消息,抖音生活服务对商家准入规则作出重大调整,改全面开放为定向邀请,且明确要求邀请对象为品质商家。评判标准涵盖多个维度,包括有无堂食、履约体验、销量表现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值得一提的是,与美团、饿了么等传统外卖平台相比,抖音没有构建自营业务、配送履约体系。


此外,抖音在产品创新层面也动作频频。近日抖音上线的AI产品“探饭”,据悉探饭这一小程序,满足了用户查找、美食评估、点菜、购买团购到外卖下单等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从种草到下单”的一站式体验。比如当用户询问“有什么好吃的本地菜馆”时,“探饭”不仅能迅速列出附近相关餐厅,还会详细给出推荐理由。(财联社)


|点评| 抖音在近期的“外卖大战”中显得极其克制,没有主动参与巨额补贴,而是计划进行差异化竞争。前两年抖音发力本地生活业务,与美团展开正面交锋。然而,补贴浪潮过后,真正留在抖音的消费者数量并不多,多数消费者还是更习惯于使用美团进行日常消费。对于抖音而言,开展本地生活业务目的是拓宽流量变现渠道,投入与产出的账算不过来,自然会减少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投入。

抖音一直都没有自建配送团队,而是采用第三方配送,成本上就要比其他三家外卖平台高上一截。当年与美团一家竞争都没获得多少成果,更别提现在的三家乱战。抖音外卖现在向品质商家的方向倾斜,与最初京东外卖的思路类似,或许能在乱战之外,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

证券从业人数两年锐减2.5万人



7月16日消息,据Choice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证券从业者数量为32.91万人,净减少7268人。其中,一般证券业务20.67万人、证券投资顾问8.15万人、证券经纪人2.59万人、保荐代表人8470人、证券分析师5625人。回顾过往,证券从业者数量于2022年达到顶峰的35.42万人,此后就开始迅速下滑,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净减少了2.5万人。


相比去年底,证券从业者数量在半年里净减少7268人,一般证券业务人员是缩减的主力,半年减少了5527人。另外,证券经纪人减少了2541人,保荐代表人减少了342人。而分析师和投资顾问则分别逆势增长了62人和1181人。(第一财经)


|点评| 过去与“多金”挂钩的金融业近两年却不断爆出人员优化、降薪的传闻,特别是在证券行业,IPO数量减少、券商佣金不断下调、公募基金降费让利、券商交易返佣收入下降等种种因素导致券商盈利能力减弱,成为证券从业人数下降的直接原因。并且,现在券商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办理各项业务基本可以在网上完成,投资者对于线下营业部的需求大为减少,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便成为被优化的主要方向。

为了获取更多客户青睐,券商们普遍增强了投研能力,也使券商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不过,随着AI行业技术的进步,连投顾岗位或许同样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海外部分知名券商已经为客户推出了AI投顾服务。专业知识过硬的从业人员,才能在行业中留得更久。


中国市场成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地



7月17日消息,根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股民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市场。


从资金流向看,韩国资金重点聚焦港股。年初至7月15日,小米集团-W成为韩国股民的最爱标的,获净买入金额超1.7亿美元;比亚迪股份和宁德时代分别获净买入9310万美元和6089万美元。此外,旗下盲盒形象Labubu在全球爆火的泡泡玛特亦受到追捧,韩国投资者对其净买入金额超过3494万美元。在A股市场,比亚迪同样受到韩国资金青睐,获净买入848万美元;华泰证券、紫金矿业分列第二、第三。(中国证券报)


|点评| 韩国投资者历来以风险偏好高著称,每年全球热门投资市场中,总能看到韩国投资者的身影,今年全球领涨的港股市场自然也不会错过。特别是今年港股市场中,科技类企业与新消费行业领涨,更加符合韩国投资者对成长股的偏好。相比之下,韩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热情则相对较弱。一方面,韩国股民想要直接参与A股市场交易较为繁琐,不如港股方便;另一方面,A股今年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强。

今年很多外资机构都曾大张旗鼓地明确表示看多中国市场,但实际介入的外资还是以投机性资金为主,长期投资者偏少。中国市场逐渐从估值洼地中走出,未来外资或将更加看重企业盈利能力。

周四两市震荡走高沪指涨0.37%



7月17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5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73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硬件再度爆发,军工股表现活跃,创新药概念股维持强势,下跌方面,房地产、燃气、银行、电力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516.83点,涨0.37%,成交额为6098亿元;深成指报10873.62点,涨1.43%,成交额为9296亿元;创指报2269.33点,涨1.76%,成交额为4431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四两市延续强势震荡,午后军工板块走强,带动指数略有回暖。从板块上看,黄仁勋来访中国,对中国科技企业与AI行业的发展大加赞扬,市场趁此热度对芯片产业链、消费电子等板块进行炒作。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工作开启,明确创新药不会立马纳入集采范围,为创新药保留了盈利空间,医药相关板块走高。除此之外,军工、苹果链、碳酸锂电池等多个方向盘均有异动。

全天多个热点轮番启动,令不少投资者难以把握节奏。回顾二季度,创新药、新消费、银行板块均走出了相对连续的行情,当前市场主线已不再像从前那么明显,连续拉升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是以暗线的方式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8 07:46 AM , Processed in 0.0471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