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327,一夜破灭
“暗潮涌动的资本故事,是一个新的利益游戏的开始,前景并未完全清晰,规则还在混沌之中。”《激荡三十年》中,吴老师这样写管金生的开局,而他的结局,则被记入了《大败局》里。
管金生花8年缔造了万国证券的辉煌,也亲手让它一夜陨落。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是飙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期发行的国债因为票面利率跑不赢通货膨胀,发行和交易市场双双低迷。 为了挽回局面,1993年,财政部宣布对新发国债提供保值补贴(保值贴息率在7%—8%),但却对已经发行了一年多的1992年国债是否也提供保值语焉不详。 这种贴息政策落地的可能性,成为了资本市场在这只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交割的“327”号国债上演多空对决的根源。 而战场,就是当时刚刚开张试行的国债期货市场。 管金生认为,1995年通货膨胀形势已经趋缓,327号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再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因此坚定做空,并且顶上了巨大的仓位:到“327事件”真正爆发前,万国证券的总持空仓量已达144万口。 这意味着327国债期货合约价格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亏损数十亿,而它在1994年的全年净利润也只有5.5亿元。 可以说,这是一场押上整个万国证券命运的豪赌,而管金生赌输了。 1995年2月23日开盘,327国债期货价格一路上涨,空方连连败退。 为了避免巨亏,当日收盘前最后8分钟,管金生带领万国证券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最终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情况下砸出了2112亿元的天量卖单。
327国债期货价格走势,最后时刻直线下跌 图源:网络
疯狂的做空动作导致当时胜券在握的多方全部爆仓,到当日收盘,万国证券战绩为盈利数十亿元。 但这一局面很快再次反转:当天晚上10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当天收盘前最后8分钟的“327”品种所有成交无效。 多方瞬间反败为胜,万国证券则从盈利变成巨亏56亿。 1995年4月,多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始对327事件启动专项调查。最终判定,这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不严的情况下,由万国证券等少数交易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该事件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被关闭,直到18年后才重见天日;时任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被免职;一夜破产的万国证券被申银合并,在后续吸收宏源证券后,成为了今天的申万宏源证券。
图源:网络
而管金生同年10月以受贿和挪用公款的罪名正式被捕,判处有期徒刑17年。他没有委托辩护人,也拒绝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 从历史的后视镜看,“327”事件像一记重拳,打懵了、但也打醒了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 事件爆发后,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加速完善,国债期货交易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接连出台;该事件暴露的保证金过低、无涨跌停限制、持仓监控失效等交易漏洞,为后续30年的监管框架完善奠定了基础。 吴老师在《大败局》里如此评价:“任何一场改革都无先例可循。因而,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很多改革行为在一开始都是对现有体制的突破,因而‘先天地’带有违法、违规的特质。这使得改革者必须冒极大的风险。” ![]() ![]()
03 旧时代的回响 陆一在《无常的博弈》这样评价管金生:
“企业的性格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性格再现。万国证券公司张扬、高傲、不服输、追求卓越的特性,和管金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始终对自己的命运感觉不满足,想要改变。讲究规则和无视规则;理性化、理智、冷静和情绪化、感性、冲动……这一切都互为表里地在管金生个人性格和万国证券的企业性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管金生在券业浮沉的前半生,像是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发展的一个寓言:他的骄傲和进取,正如市场早期的勃勃生机,却也埋下了无序扩张的隐患;而他的陨落,则呼应了市场从草莽初创到规范成熟的阵痛与重启。 2002年,管金生获准保外就医,从此淡出公众视野,直到2015年开始重新露面。 2016年,69岁的管x金生杀进私募行业,创立了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2022年,又备案了一家创投私募。
晚年的他,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九颂基金的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世纪中心大厦,斜对面就是浦发银行大厦。
如果没有“327事件”,这里或许会是万国证券大厦——1992年,万国证券买下了这块地,管金生计划投资3.5亿元,打造一个5万平方米的新总部。
图源:网络
这三十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走出了管金生曾熟悉的那个时代。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没能再次搅动金融江湖风云,九颂基金规模不足5亿,在私募基金里处于最低一档。
即使到今天,关于那场中国金融史上的腥风血雨的争论仍没有停止,这也是他为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留下的财富之一,如他生前所说:
“黄浦江之所以能成就外滩的繁华,在于它懂得接纳、懂得转弯,最终奔流入海。做金融,既要有江的执着,也要有海的胸怀。”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位早已被市场遗忘的老人家?》 2.金融八卦女,《传奇“证券教父”落幕:入狱17年,76岁再战私募,从没打破魔咒?》 3.中国新闻周刊,《管金生逝世,曾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 4.吴晓波,《大败局》、《激荡三十年》 5.陆一,《无常的博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