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省钱成为一代年轻人的日常生存策略,各种技巧就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做手工是其中一条看似理智,实则充满陷阱的“弯路”。
大到家具,小到日化用品,只要有一双能“解构”商品的眼睛,就能购买低价原料,进行手工自制。不过,在其间投注大量时间和耐心的年轻人,最终会发现: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每年一入秋,唇膏就成了李子杉消耗最快的必备物品之一。过去,她买的唇膏动不动就要三四十元一支,一些成分简单的开架唇膏虽然便宜,却不够滋润。于是她决定“拆解”唇膏的构成,买原料来自制。唇膏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蜡质。市面上售价更高的产品还会添加香精和其他功能性成分。李子杉参照网友分享的自制教程,买来了蜂蜡、椰子油和维生素E,一共花了50多块钱。其中,100克蜂蜡只用了7元。
算下来,一根自制唇膏的成本才三块多,最贵的其实是唇膏管,平均一块钱一支。李子杉把第一批成品带到办公室分给同事。按半个月用掉一支的速度估算,这50多块钱的原料,足够用到第二年冬天。和直接买成品相比,一个冬天能省下100多元。
像李子杉一样,如今不少年轻人试图通过“自己动手”实现“省钱自由”。大到家具,小到日化用品,只要有一双能“解构”商品的眼睛,就能购买低价原料,进行手工自制。
社交媒体上,关于“做手工能不能省钱”的讨论层出不穷。
动辄六七百元的实木侘寂风茶几,被解构成成本不足200元的“原木+漆料”;十几元的金属项链,不过是“2元/米的链条与2元/5个的锁扣”;就连上百元的葡萄香皂,也能用两三块舒肤佳复刻出来。这些案例,为又想精致、又想省钱的年轻人,指了一条看似可行的明路。
唇膏是李子杉手工省钱之路上的第三件作品。在此之前,她还尝试过手工香皂和清洁酵素——手工香皂的成本可高可低,全看所选原料的档次;而自制一桶清洁酵素成本很低,并且用途多样,既能当洗碗液、洗衣液、洁厕灵,还能作盆栽肥料。一桶5升的清洁酵素能用上大半年,李子杉不再需要额外购买成品清洁剂,又省下了几百元。
李子杉是位85后,几年前因身体原因离开了一份高薪但高压的岗位,如今换了一份朝九晚五的轻松工作,月薪2800元。父亲离世后,她和母亲一起住在成都郊区,没有房贷,也不打算养育小孩,过上了主动选择的“躺平生活”。
每月2800元的收入需要精打细算,她希望每年还能攒下一小笔钱,带母亲出去旅行。为此,李子杉每周都会在社交平台更新自己的生活开销记录。手工制作,既是她省钱的方式,也逐渐成了她的爱好。她计划把生活中能自制的日化用品,都逐步换成手工制作。
两年前,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为花西子眉笔带货时,一句“买不起是不是没好好工作”引发争议,也刺痛了同为打工人的李子杉。她开始思考:到底是谁在定义商品的价格?作为消费者,自己支付的究竟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还是价格所带来的身份幻觉?那是李子杉对消费主义的第一次“祛魅”,从那以后,她开始研究手工制作生活用品,或是寻找平价替代。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敏,今年夏天迷上了收藏棉花娃娃,她想为自己那个10厘米高的玩偶添置几件新衣服。
然而,市面上专门制作小尺寸娃衣的店铺并不多,款式也有限。小敏在电商平台找了很久,始终没看到中意的。一套稍微精致点的娃衣套装,价格就能标到90多元——这比一件优衣库的基础款T恤还要贵上十几块,而且还得等工期。
小敏把不到掌心大的娃娃托在手里,忍不住惊讶:这么小一件衣服,怎么就能卖到这个价钱?她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娃友分享的自制娃衣教程,有人说10厘米尺寸的其实难度不高。翻了几篇帖子后,小敏动了心,决定自己也动手做一做。
娃衣的构成并不复杂,不过是布和线。相比人穿的衣服,娃衣无需考虑舒适度,只要造型好看就行。10厘米高的娃娃有一半都是头部,真正需要衣服遮盖的面积更小了,小敏决定不买小型缝纫机,全程手缝完成。
购物平台上有很多专卖零碎布料的商家,花色繁多。一时间,小敏被设计的热情冲昏了头,下单了100多块钱的布料和工具包。
▲ 购物平台上有很多专卖零碎布料的商家。图 / 淘宝截图
即便付出的钱已经超过直接买一套成品娃衣,小敏却觉得,自己这下掌握了生产原料,仿佛从消费者一跃变成了手工小作坊的主理人。“多出来的布还能做不少别的东西,比如收纳包、大肠发圈,”她觉得,“反正不亏。”
“用金钱买时间”曾是许多年轻人普遍认可的生活逻辑——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换来效率与便利。但这些做手工的年轻人,却走上了相反的路,更想“用时间换金钱”。为10厘米的娃娃制作衣服,技术和野心的边界十分模糊。对于熟悉缝纫的人来说,布料面积太小,反而不易施展;而像小敏这样的新手,却容易被小巧的尺寸迷惑,以为缝几针就能成为一件“衣服”。
小敏对缝纫原本一窍不通。为此,她专门买了一本《服装设计入门手册》,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打版方法和缝纫针法。那几十块布料比书更早送到,她等不及看书,就照着社交平台上的教程,在A4纸上模仿着画起了“设计图”。
将一件立体的衣服拆解并画成平面图纸,是小敏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从周六早上10点到下午4点多,她花了将近6个小时,一边测量娃娃的尺寸,一边在纸上反复修改,终于画出了一款无袖背心的纸样——省去袖子的部分,在她看来总算简单些。接着,她把纸样小心翼翼地拓在布料上,准备开始裁剪。
小敏想在拼贴布料时花点心思:领口和袖口处都准备缝上撞色布条,模仿叠穿效果;下摆也设计了层次——她特意买了半码粉色星星网纱,花了十块钱,正好可以缀在衣服底部。
直到真正动手剪布料,她才意识到柔软的织物和自己熟悉的A4纸完全不同:下剪刀力道稍有不均,边缘就会抽丝、松散,不得不借助锁边胶来补救。这时她才真正明白,这件长仅8厘米、宽5厘米,差不多只有手心大小的衣服,原来并不简单。
周六晚上,小敏总算把所有需要的布块都裁好了,打算第二天集中缝纫。可看着那些边缘毛糙、形状不一的小布料,她白天的雄心壮志早已消失,耐心也所剩无几。
“做到一半我就知道,这会是个丑东西。”小敏说。但中途放弃更不划算——她已经为这件掌心大小的娃衣花了100多块钱原料费,外加一整天时间,无论如何都得把它做完。
不难看出,年轻人想靠做手工省钱,得先满足一些基本条件,首先是时间。手工制作本身效率远低于机器生产,这是一场“用时间换金钱”的博弈。小敏是一名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但她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没有朝九晚五的要求,难得迎来一个完整的周末,全部“奉献”给了娃衣。
对李子杉而言,自制润唇膏并不费时,但清洁酵素的制作却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一桶5升的酵素,需要静置发酵三到六个月才能使用。好在她的工作时间固定,每天下班后,都有空闲去研究这些手工制品。
去年,她做了两桶清洁酵素,分别用的无患子和茶麸粉发酵,原料成本低,都是五块钱一斤,再加上一斤红糖辅助发酵,一桶5升的酵素成本在20元左右。她住的小区附近种了不少无患子树,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棕色的圆形果实落满地,也有邻居直接捡来存放。
▲ 李子杉去年发酵了两桶清洁酵素,很耐用。图 / 访谈者提供
与买来就能使用的清洁剂商品不同,手工酵素必须经历时间的沉淀。在一篇分享制作教程的帖子下面,许多网友表达出对自制清洁剂的兴趣,认为用自己做的酵素洗东西更放心。也有人看完步骤后感叹:“要等半年啊……太久了。”
手工制作天然要求投入额外的时间与持久的耐心,换来的是高度个人化的选择与独一无二的物品。
当年轻人试图通过手工逃离消费主义时,他们也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与大工业生产的商品不同,手工制品附加了难以量化的时间、精力成本。它看似省钱,但将投入的时间折算成价值后,这笔账是否划算,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判断与选择。
去年七月,正在家待业的毛毛也开始接触缝纫,不过她是为自己做衣服。生活在东莞的她,从一家工厂离职后,空闲时间多了起来,便用缝纫来填补日常。
近几年市面上的女装版型普遍偏小,毛毛有时看中某款样式,却找不到适合自己身材的尺码。自从开始动手做衣服,这个烦恼便消失了。如今有不少店铺专门服务像她这样的缝纫新手——出售各种款式和尺码的服装打版纸样。毛毛买回纸样后,只需按图裁剪布料,再用缝纫机缝合,一件合身的衣服就做好了。
起初,毛毛在技术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她为自己做的第一件衣服是条蓝色裙子——在可靠的网店购买,要花几百元。而她选了一块花色相近的布料,配上纸样,不算缝纫机这类工具的费用,自制这样一条裙子的成本只有50多块钱。
成本虽不高,却实打实花了她三天时间。每天起床后,毛毛就钻进家里的储藏室——她那台500多元买的缝纫机和陆续囤的布料都放在这儿。
第一次踩缝纫机,缝线歪斜是常有的事。拆掉重来几回之后,毛毛才发现工具不全,少了一个能帮助控制缝线走向的定规。她比自己预想的更有耐心,毕竟眼下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一个夏天下来,毛毛一共给自己做了80多件夏装,即便每天换一件,夏天过完也穿不过来。
无论是等待半年才能使用的清洁酵素,还是耗费数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一件衣服,“关键是自己得想清楚,到底要不要省这些钱。”李子杉说。
时间的付出只是代价的一部分。当年轻人试图用双手对抗工业化效率时,往往还会发现:即便付出足够的时间与耐心,肉身也未必能与机器持久抗衡。
有网友发帖提到,自己长期利用下班时间做手工缝纫,虽然省了钱,但因长时间保持坐姿缝纫,累出了坐骨神经痛。
▲ 社交媒体上,许多手工爱好者表示长期做手工容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图 / 小红书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