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人世间] 我,00后reaction博主,在抖音陪245万人听歌,不搞锐评没有鄙视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00后reaction博主,在抖音陪245万人听歌,不搞锐评没有鄙视链

Screenshot 2025-11-01 at 9.38.09 PM.png

这是《自拍》第511个口述故事

“不会做音乐的00后,不是好reaction博主。”

这句话放在马呜呜身上毫不违和。没有毒舌锐评,没有浮夸表演,凭借客观的观感评价、专业的编曲分析,这个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年轻音乐制作人,半年更新了300期reaction乐评视频,收获了245万粉丝。

因为点评“算是好听的歌”,他被称为全网最尊重《跳楼机》的博主;因为对小众独立音乐的专业解析,他的视频单条被点赞163万次;他“锐评”林宥嘉专辑,反倒被“家鸽”本人在线点赞送祝福;他为李荣浩“用爱发电”,多次用心拆解专辑细节,终于成为坐在录音棚和他聊音乐的男人。

在马呜呜的reaction视频里,音乐没有鄙视链,他专业学习流行音乐制作,个人偏好细节精致的编排,但粉丝“点单”最多的,不管是经典老歌、抖音神曲、综艺热单,还是小众流行、另类说唱、独立摇滚,他都会给出专业细节的点评,且坚持真实的“一遍过”。

他相信,任何一种音乐类型和风格都有好东西,而他想做的,就是挖掘、分享和制作出更多好东西。

以下是他的讲述。

16岁看完周杰伦决定学音乐

我是马呜呜,200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在是一名音乐制作人兼音乐公司老板,当然,更多人认识我是因为乐评博主的身份。这大半年,我陪245万粉丝reaction了300首歌,有经典老歌、抖音神曲、综艺热单,也有小众流行、另类说唱、独立摇滚,粉丝“点单”我“上菜”。

IMG_4417.PNG

前不久,我作为抖音精选创作者参加了抖音创作者大会。

我算是个“半路出家”的音乐人,16岁那年,我超级迷恋周杰伦,在连听了两场演唱会后,我跑回家跟爸妈说:我要做音乐。爸妈有点懵,说你唱歌也不咋好听,做什么音乐?我说我不当歌手,我要写歌、做歌,“以后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好爽啊!”

IMG_4418.PNG

决定要学音乐后,我从零开始学乐器。

我很幸运,爸妈没有揍我,还给我找了老师上课。我决定要去考音乐制作系,当时还挺冷门的,我搜遍全网发现好像只有四川音乐学院有这个专业,刚好川音也是国内流行音乐最好的学校之一,我就奔着川音去了。高中期间,我每天都会保证至少练两小时钢琴、一小时吉他,一有空就躲进艺术楼练琴写歌,艺考前还独自去成都住了半年,跟老师学习声乐和混音制作等。

IMG_4419.PNG

练琴成为我的生活日常。

当时艺考需要自弹自唱一首自己写的歌,我胆子比较小,要让我面对一群考官弹唱我可能就吓傻了,但那年考试台下没有老师,只有一个摄像大哥架着机器,对我来说轻松很多,发挥不错,顺利地考上了川音流行音乐制作系。这专业确实冷门,招的人很少、学的东西很多,几乎所有跟音乐相关的——乐器演奏、流行演唱、编曲、混音、作词作词、影视配乐、音乐史等等,都会学一遍。四年的专业科班学习让我快速成长,到大学毕业后,我就开了自己的音乐公司,也接了不少流行歌曲的制作。

IMG_4420.PNG

作为音乐制作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录音棚做歌。

对一个音乐制作人来说,审美非常重要,你得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才能和混音师、乐手、歌手们一起把东西做好。审美和听歌的数量、质量有关,但我本身不是那种什么歌都愿意去听一听的,我个人更偏好精细的编排和舒适的人声,像裘德的歌我就超级喜欢。但作为制作人,一直待在听觉的舒适区不是好事,我得逼自己去听更多的歌。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音乐博主的reaction视频,发现这种形式还挺有意思的,入行后我对音乐很敏感,有时候在路上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都会忍不住叫出来,也算是reaction“圣体”了,我就决定试一试。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re的还是自己的舒适区,先是做了一个“重听周杰伦”系列,有一搭没一搭地持续更新了半年,后来我开始试着讲自己喜欢的一些音乐人比如李荣浩、裘德、林宥嘉的专辑作品,我讲得很细节,节奏也比较慢,说实话看的人也不多。

从今年开始,我扩大了reaction选曲的范围,几乎都让网友来点歌。我虽然有个人的音乐偏好,但在做reaction的时候我会规避掺杂主观情感,也没有特别苛刻的“毒舌锐评”。我希望尽量做到专业客观,在轻松愉快沉浸式听歌的同时,给大家讲清楚,一首歌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听或者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IMG_4421.PNG

我的reaction选曲范围很广,基本都来自网友推荐。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就有一条创作标准:一遍过。每一个reaction视频,我都不会写脚本,也不会提前演练或者反复录制,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听歌当下最真实、最自然的反应,听到啥说啥。刚开始,我听歌的时候经常按暂停来分析,后来大家觉得这样影响了歌的听歌,我就慢慢找到歌的气口来穿插一点感受,等整首歌听完再讲我的感受和细节,也尽量控制“职业病”,把专业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

IMG_4422.PNG

在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我也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

视频时间长、节奏慢、内容细,或许会劝退一部分人,但我还是坚持着一些原则,我相信,听众需要的是平等的共鸣与分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点评。

“全网最尊重《跳楼机》的博主”

音乐圈有个很经典的“鄙视链”说法:听古典的,看不起听爵士的;听爵士的,看不起听摇滚的;听摇滚的,看不起听流行的;听流行的,看不起听民谣的;听民谣的,看不起听说唱的。但在我这里,音乐没有鄙视链,我坚信任何一种音乐类型和风格都有好东西,我们可以鄙视粗制滥造的东西,而不是鄙视某一种音乐。

所以大家的点歌,不管是当红热单还是冷门小众,不管是流行、爵士还是摇滚、说唱,我都照单全收。

我第一个出圈的视频,就是reaction那首火遍抖音的现象级歌曲《跳楼机》。这首歌是比较有争议性的,传唱度很广,骂的人也很多。我听完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工业标准化产物,具备非常成熟的商业编曲、洗脑的副歌旋律,但拼凑的主歌很割裂,总体算是无功无过。这个视频被点赞了40万次,可能是因为我对这首歌的评价太“温柔”了,我还被调侃是“全网最尊重《跳楼机》的博主”。

IMG_4423.PNG

3月录了抖音热歌《跳楼机》的reaction,第一次被点赞几十万。

这种爆款当然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副歌第一句要非常抓人,作曲的框架和编曲的逻辑也都有标准答案,然后音乐公司会按照所谓的“爆款标准”去批量生产这类歌曲,我们上大学实习的时候甚至有专门的培训教你怎么去写这种爆单,五天就能完成创作、编曲、录音、混音和母带制作,但最后真正爆依旧是一个概率事件。这类歌在技巧上是及格的,但创作的出发点不对,所以我个人比较反感这种量产的制作手法。

有一些我从来没听过但有一部分人强烈推荐的歌,因为太震撼反而会呈现出意料之外的效果。我平时听摇滚比较少,之前reaction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被36万人点赞,我自己也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后来又连续re了《大石碎胸口》和《秦皇岛》。首先他们的出发点就是深刻的社会议题,歌词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意味,很多时候像是在写现代诗,配上旋律和唱腔很厚重。我更欣赏的是制作部分,音乐性非常强,每一个乐器的进出都让人摸不着头脑,铜管、小号以及弦乐的使用非常高级,对乐器的想象力和对制作氛围的理解能力可以说超越国内大部分摇滚乐。那次我真的觉得非常惊喜。

IMG_4424.JPG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我愿称之为“神作”。

之前还有粉丝点了一首揽佬的《八方来财》,这种孟菲斯说唱加广式唱腔我真是没听过,我听的时候一开始很诧异,慢慢变得很“摇”,但确实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为了对粉丝负责,我专门找了我的朋友说唱制作人隆历奇来做专业分析。他认为这首歌在制作上是化繁为简,律动配合特别好,flow可听性非常强,区别于传统孟菲斯的阴冷凶狠,把中国本土元素和美国潮流感结合得特别好,粤语的特质更把场景感拉满。

IMG_4425.PNG

网友推荐的揽佬《八方来财》,我邀请了华语说唱制作人隆历奇来做专业解析。

相比之下,流行和爵士就是我的舒适区了,之前我re了一首Tiny7的《浆果》,竟然被点赞了123万次。这首歌的伴奏是他从国外的制作人手里买的,自己作曲、作词、演唱、混音,人声的主旋律和和声的副旋律搭配恰当,混音和演唱的质感都很好,可以说是用R&B的嗓音唱出了极致的浪漫和暧昧。评论区也有很多人分享听这首歌的感受,这种歌曲带来的情感共鸣,是我觉得做reaction视频最大的成就感之一。

IMG_4426.PNG

这首《浆果》比较小众,没想到视频获得了123万点赞。

今年我还re了很多有意思的live歌曲,像单依纯在《歌手》演唱的《李白》、GAI在《歌手》改编的《白鸽》、陈一豪在《中国新说唱》惨遭淘汰但爆火出圈的《鼻塞》,都是我觉得冲击力很强的好歌,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IMG_4427.PNG

我也会re一些综艺热单,今年的《歌手》《中国新说唱》出了不少好歌。

遭林宥嘉在线催更,被李荣浩追问编曲

现在,我依旧保持着日更的节奏,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接收更多样的音乐,也分享给大家更多好音乐,但如今我的收获远大于此。除了得到很多网友的鼓励和支持,也有更多机会去结识自己欣赏的音乐人,跟他们深入地聊音乐、聊创作。

2024年我发布了一期“锐评林宥嘉新专《王》”的视频,当时听到那首《我不是神,我只是平凡却执拗爱着你的人》,我非常惊喜,作曲流畅又有亮点,里面的尼龙吉他还是他自己弹的,听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沉浸进去。但是后面有首歌我很不喜欢,听了一段我就猜到了后面的旋律走向,暂停播放直接看着歌词把后半段自弹自唱了出来,再重新播放一听,果然一模一样。当时也毫不留情地评价为“大学生作业请了林宥嘉来唱”“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林宥嘉的专辑里”,甚至因为这首歌决定不再re后半张专辑了。

IMG_4428.JPG

当时林宥嘉给我的评论。

没想到才发两天,林宥嘉本人竟然来给我留了一条很长的评论。他说看了我的reaction超级感动,他也很真诚地说做音乐真是不容易,祝福我在专业领域突飞猛进,乃至激励鼓舞更多人,最后调侃了一下我自弹自唱那段很好听。我当时看到也很惊讶,因为我的reaction真的很随机,能被看到且认可还是很开心的,也鼓励了我继续把真实的、专业的reaction做下去。

IMG_4429.PNG

我和林宥嘉的合影。

其实林宥嘉对我做reaction的影响挺大的,后面我re了更多类型风格的歌,也真实接触了很多音乐人,我经常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因为一些主观审美的差别而伤害到别人。24年底,我去看了他的演唱会,还跟他畅聊了一通,没想到他还给我送了一个收藏很久的飞盘,催我“赶快写歌,越编越好”。

IMG_4430.PNG

林宥嘉送给我的签名专辑和飞盘。

去年底,我还受邀去参加了李荣浩的新专辑分享会,跟他深聊了蛮长时间,访谈内容我到现在还没发完。当时浩哥团队的人找到我的时候,我真的还是“nobody”,我还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会邀请我。他们说当时在社交平台看到很多粉丝说让他们找马呜呜去跟浩哥聊专辑,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看了我的视频后觉得我还不错,就请我去了。

IMG_4431.JPG

和李荣浩畅聊音乐,非常开心。

我一开始还挺紧张的,设想这应该是个比较官方的采访,就跟他多聊聊新专辑的创作过程吧,没想到他本人非常真诚和健谈,上来就问我用什么软件编曲,慢慢地我放弃了原本准备的那些关于专辑的笼统问题,开始聊我对他创作中真正好奇的部分,比如他以前的一些歌里某一个和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聊完就觉得,他比我和很多人想象中的都要更懂音乐,他细节到某一首歌里的某一个音色、某一个压缩器上面的某一个参数,都要反复打磨调整。像伴奏入鼓可能会有一些小的节奏偏差,或者一些细微的气口杂音,可能需要修一修剪一剪,一般制作人都不会自己去做,交给音频编辑老师处理就好了。但李荣浩,他就连这种地方都是自己去修的,一首歌里面的鼓可能要剪1000刀、2000刀,每一下他都是自己来。这个真的让我非常震撼。

IMG_4432.PNG

我和李荣浩的合影。

我很respect他们做音乐的态度,也希望自己在做好乐评之外,能回归音乐制作人的角色,做出好音乐。

现在,我除了保持日更reaction,继续陪大家听歌,也有认真去重读音乐史和音乐学的书,想保证自己讲的东西更准确更丰富,同时也在努力多写歌、做歌,想要挖掘自己身上的更多可能性,就像当年那样,一个很i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决定直面镜头去做乐评。

*本文由马呜呜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马呜呜 | 口述

berry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11个口述故事

IMG_443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3 02:27 AM , Processed in 0.0814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