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诺奖得主莱维特:中国农业生产压力约是美国的15倍,因此有更强探索动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6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奖得主莱维特:中国农业生产压力约是美国的15倍,因此有更强探索动力

来源:观察者网
2025-11-06 18:59:09

a27.jpg 11月6日下午,由商务部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承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交流对话”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提到,相较于拥有更多的肥沃土地及更少人口的美国,中国农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中国有更强的动力去探索和尝试各种前沿科技解决方案。

a26.jpg

11月6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交流对话”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在进行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莱维特表示,自己目前住在美国加州,也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因此对于美国的体制很了解,但是随着他在中国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也对中国的体制以及所面临的农业压力有了进一步了解,

他解释道,中国农业要喂饱那么多人面临着巨大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业压力更小——不仅人口比中国少,同时它的可耕种的肥沃土地是中国的3.5倍,中国面临的农业生产压力大约是美国的15倍。所以中国要发展出更有效率的农业,不管是什么科学上的想法、解决方案,中国都会去探索和尝试。

他指出,农业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领域之一。比如可以用无人机不间断24小时来监督作业,同时还可以探索可持续农业的方式。

其中一个方向便是微藻技术。他进一步补充道,“化肥会让土壤损失养分,而不断用雨水冲刷也会把相关的化学成分冲到土壤深处、所以我们反过来想,我们知道肥料对于农业种植很重要,上世纪在德国发明的化学肥料对于农业生产,特别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用化肥面临许多挑战,所以可以用微藻作为可持续的生物技术平台。我们还可以探索液态的肥料,这些肥料可以在本地种植,也省去了运输费用。”

此外,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压力来源:肉类生产。莱维特解释道,“肉类生产的环境代价很高,牲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了大量的碳足迹。”相较于牛,猪和家禽的碳足迹更少,更适合作为肉类的生产原料,但即使是相对高效的猪和家禽,其碳排放仍远高于豆腐和人工肉。因此,豆腐和人工肉是更好的选择。

早期人工肉的研发目标,是复刻出媲美澳洲优质牛肉的口感,“但是这样的发明也为全球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莱维特说道。

据介绍,迈克尔·莱维特曾因“生物大分子的计算建模”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用计算机“看见生命”的人。从物理学、数学转向计算生物学,曾奠定了现代药物设计、结构生物学及AI辅助科研的数学基础。在此前采访中,莱维特曾表示,目前已把研究投向人工智能领域,认为中国正以远超西方的速度构建科研生态,并更擅长把技术变为日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6 10:34 PM , Processed in 0.0534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