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政绩是两场战争 切尼在国防部长任上的最大政绩,是指挥了入侵巴拿马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切尼曾说,五角大楼时光是其公共服务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时期,也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89年接受防长任命时,切尼在老布什家中看到一幅名为《和平缔造者》的油画,里面有林肯总统、格兰特将军、谢尔曼将军。“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我的曾祖父都在谢尔曼将军的麾下服役,当我走进房间与总统商讨担任防长一职时,我突然想到,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曾孙有一天坐在白宫,与总统商讨接管美国军队的重任,他会作何感想。”他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刚上任时,切尼的重心是削减国防预算,毕竟冷战眼见要收尾了。到了第二年,他计划把美军从220万人逐步裁撤到160万人。到他1993年初离任时,美军约有180万人。 切尼认为,东欧国家存在很高的政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风险,他敦促北约向转型后的东欧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并强调北约在后冷战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他觉得老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判断过于乐观,他希望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也能解体。他曾公开表示担忧,认为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可能会获得核武器部件。 1990年8月2日,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一天之内便占领全境。切尼迅速赶往沙特,同王室要员们举行会谈。这场会晤没有任何客套话,直奔主题。沙特国王同意让美军士兵进驻沙特,一则防卫国家,二则以此作为基地收复科威特。 ◆1990年12月1日,切尼会见沙特国防和航空大臣苏尔坦亲王,讨论如何应对伊兰克入侵科威特的问题。 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回忆说:“切尼对信息的渴求近乎疯狂,我们几乎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向我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 当美军为首的联军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联军损失之轻微超过世人想象。美军遭到的最大诟病是没有乘胜进入伊拉克境内,进而把萨达姆赶下台。 切尼在1994年4月向媒体解释说:“如果我们去了巴格达,就孤立无援了。不会有其他人与我们并肩作战。一旦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你又能建立什么政权呢?” 他表示,伊拉克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地区,如果推翻了中央政府,伊拉克很可能会四分五裂:西部的叙利亚想要占领一部分,东部的伊朗想要占领一部分,他们为此打了八年仗;北部有库尔德人,如果他们脱离控制与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联合起来,会威胁到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如果你真的想占领伊拉克,那将是一个泥潭。” 应该说,切尼当时的判断非常精准。然而还不到十年,他便推动发动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陷入这一泥潭。 ◆切尼观看“9·11”事件中的袭击画面。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一系列反恐活动,切尼亦是策划人之一,强调奉行单边主义和以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他帮助小布什制定了反恐战争策略,多次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跟“基地”组织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紧接着叛乱四起,美军焦头烂额,被迫在2007年增兵超过2万人。由此,切尼的民望跟小布什一样下挫,不少反战分子在切尼的人像上画上魔鬼图腾,讽刺他跟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一样好战成性。 此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机构发布的战后调查报告表明,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没有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切尼和其他政府官员夸大、歪曲或未能正确解读相关情报。即便如此,切尼晚年依然坚称:“事后看来,即便考虑到我们得到了一些错误情报,我们的这一判断仍是正确的。” ◆2008年,切尼访问伊拉克巴拉德空军基地,向美军官兵发表讲话。
2004年访华受高度关注 切尼跟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的八年副总统任上。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是1975年12月,当时以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总统福特访华。 2004年4月13日,身为副总统的切尼再度访问中国。时值中国入世后经济腾飞阶段,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5年中增长了约50倍,且潜力强劲。 ◆切尼夫妇出席200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与小布什夫妇一同现身。 作为小布什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切尼在美对华政策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观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重视中国,主张对华交往,发展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崛起疑心重重,生怕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切尼在访问期间表示,美中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两国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也已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基础,美国政府对此感到满意。 同年3月,美国表示计划向台湾出售两套预警雷达,因而台湾问题是此访的一大重点。切尼回应说,美国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于美中关系的重要性,美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没有任何变化,美坚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台湾海峡现状。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其他级别的交往,扩大反恐、经贸、执法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军交往。双方决定,两国反恐专家将于当年6月举行第四轮磋商。双方还就朝核、伊拉克重建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4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会晤切尼。温家宝表示,中方愿进一步加强中美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希望美国尽早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切尼告知对方即将去上海,且是第一次去,温家宝提醒道:“您会在上海看到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午,切尼前往钓鱼台国宾馆会晤国家主席胡锦涛并赴午宴。胡锦涛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战略对话,增加政治互信,妥善处理彼此关切,深化互利合作,使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稳定深入地发展。胡锦涛还提到:“两年前我应邀访美,受到贵国政府和你的热情款待。当时你的腿伤没有痊愈,但还是在官邸接待了我和我的同事,对此我深表感谢。” ◆2004年4月15日,切尼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切尼于2004年4月14日飞抵上海,翌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半小时的主题演讲中,切尼谈到了中美关系以及两国贸易、伊拉克和反恐问题等众多热点话题。整体而言,演说内容略显平淡,精彩度没法跟20年前里根总统在复旦的演说相比。 切尼在演讲中赞叹,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飞速不减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公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最大经济实体的行列。如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有超过5%来自中国,美中两国贸易额也在过去12年中增长了7倍。” 他提到当时的贸易纷争:“对于近来两国间出现的贸易摩擦,我并不感到惊奇。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据我们估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达到1800亿美元……美中间的贸易摩擦反映出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密切。” 切尼亦对增强两军交流表示支持,解释说这对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发展两国关系有着积极意义。他还说,美国欢迎中国在帮助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中所作的贡献,以使“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安全和自由之中”。 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切尼重申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他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是并且今后继续是: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话音未落,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纵观切尼八年副总统任期,其本人涉华言论并不多。不过据美国媒体披露,他每周会阅读约400页关于亚太问题的材料。此外,他一直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威胁,并认为处理中国迅速崛起问题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战。 |